s 阅读页

第二节 魏明帝

  一、本帝的根基

  明帝-姓曹名睿,公元205~240年享年35岁。在位十三年(公元227~239年)。国号承魏。国都洛阳,年号:改元者三,即太和六年,青龙四年,景初三年。

  太皇太后:尊皇太后卞氏。

  太上皇:无。

  皇太后:尊继母郭氏。

  皇后:立毛氏,继立郭氏。

  皇妃:虞氏。

  皇太子:芳(继子)。

  皇子:洵,封秦王(继);穆,封繁阳王早殁;殿,未封殁。

  皇女:淑,封平原懿公主(郭氏生)。

  谥号:明帝。

  庙号:烈宗。

  墓寝:高平陵。

  二、任前简历

  曹睿字元仲少年聪明好学,文武兼优。尤其是骑马射箭的技术娴熟。十五岁黄初元年(220)为武德侯。黄初二年(221)为齐公。于黄初三年(222),封为平原王。黄初二年(221)郭皇后谋杀睿母甄氏后,由郭后抚养使他失去了母爱,过早地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形成了沉毅好断的性格。黄初七年(226)父病危立为太子不久丕崩,自然登基嗣位。

  三、嗣位背景

  第一、曹睿是曹丕的长子。也是曹丕的唯一的一个儿子。

  第二、曹睿从小生来聪明:一次曹丕带他去出猎曹丕首先射死那母鹿,接着令睿射小鹿。睿说陛下射死了母鹿我不忍再射死小鹿,其事感动了所有在场大臣也感动了其父曹丕。从此朝廷上下对他看好。

  第三、郭后抚养睿的时间有很长一段,与对方还是产生了一些母子情,故郭后也支持睿承统,则无反对和阴害。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一度皇宫连生悲

  魏主曹睿即位以后,立皇子蕤为阳平王。八月孙权攻江夏,帝令太守文聘坚守,冰遣使苟禹慰劳,不久兵退。十二月以太尉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宣为骠骑大将军,但他也一直守着乃父遗志。专任异姓,不顾重用同宗,故导致几个叔父总是在外就国,生活枯燥无味,心情闷闷不乐。任成王曹彰却在曹丕的黄初二年(221)就已暴亡;方出甄城王曹植尚存在。魏主曹睿把他徙封府邱,再徙一浚仪,弄得他头及发纱很不满意。偏有一次入得朝来见得金缕玉带是甄夫人用过的故物,便构起了他的回忆,触动了他的旧怀。因曹植曾爱过甄夫人,只是被兄抢了去。现在甄夫人不在人世了,他心里显得格外悲悼。所以他就甄夫人的一生作了一篇《感甄赋》书,可歌可泣。虽然现在的魏主曹睿已追谥生母甄氏为文昭皇后。但是甄夫人的冤死情形尚不清楚。相传甄夫人死不成殓,甚至披发覆面用糠塞口,全部是由在都中的郭氏安排的。她一手掩住不让睿知道。睿虽由郭后养大,好在有李贵人,略授曹丕嘱,从中监护。所以才得无恙并安然嗣位。哪知天下事不要人知道除非己莫为。郭后害死甄夫人的种种情弊,却被曹植一一获悉。太和四年(231)太皇太后卞氏病殁。植还都奔丧,乘着这个机会去见曹睿,与他叙及甄夫人惨死状况。睿尚半信半疑。过后便秘密地去殉问李贵人,才证实曹植说的是真的曹睿也感到很悲愤。因此下令甄夫人兄的儿子甄羡,以中郎将兼代太尉持节赵邺改葬甄夫人,并谥号为朝阳陵,且对叔父曹植升封东王。植虽得增封,仍然不获大用,没有留任朝中,还是叫他去就国。不久得病身亡。谥曰思王。曹主睿又搜集曹植遗荐得赋颂。谋铭杂论百余篇,内有一篇正《感恩赋》因怕今后会出问题即改名为《洛神》。

  却说曹睿立毛氏为皇后,两个人很是恩爱。不久又听说河西大族有郭家女,美丽无双,便又弄来拜为夫人。这样一来又宠郭氏了,毛氏冷淡了许多。郭氏生女名淑数月就夭。睿哀痛异常,正当这个时候甄后的从孙甄黄年纪很小也死亡了,因特替她阴配用棺合葬、为女子谥立庙、并追封甄黄为列侯且令举朝系服至哀。司空陈群、少府杨阜、联名谏阻,均不见听。只是宫中出现了些这样的事心里感到很烦,便邀郭夫人去摩陂游玩,特筑景福承原殿作为行宫。东瞧瞧西望望忽然看到摩陂井中出现黄龙。再仔细观察果然隐见鳞甲,魏主曹睿就凭着自己好奇的冲动心情认为是吉祥之兆。即下令将摩陂改为龙陂,并改太和七年为青龙元年。且令郭夫人从弟郭德过继给甄黄承袭这女淑封爵。淑为平源懿公主,德即袭封平源侯(德为郭夫人从弟即为睿女淑的舅舅,不已将舅为甥女做子了吗?)曹睿且常至郭太后前,请问甄后的死状。郭太后很气愤地说:“是先帝自己赐死甄后与我何干?何况你是曹丕的儿子。何必还去追究你死去了的父亲呢?或者说你是不是想为了你的前母而来逼死你的后母我呢?”说得睿更加气愤。因此凡是郭太后的饮食服用就故意裁减,气得郭太后就有口难言,郁郁致死。曹睿令内侍棺殓。名胜当年安葬甄后一样,表面上沿丧如仪。其实郭太后生平颇知守俭,他不爱好音乐。她能够为母族讲究光彩荣誉,力戒骄傲的形态也不图侈奢的生活。就是因为谗妒了甄氏而终不至好的结局。太和二年(228年)十一月,司徒王朗殁;大司马曹休殁。三年(229),元城王礼,敏阳王穆,相继殁。五年(231)春太尉华歆殁秋七月以卫尉董昭为司徒,太尉官罢。

  在这段日子里,还同时发生了山阳公病逝的事。魏主曹睿总算尽礼素服举哀,仍许用天子礼丧葬。至献帝被篡位后还生存了十四年,于明帝青龙无年殁(公元233年)。使孙刘康嗣山阳公爵封,再传二世至晋怀帝永嘉年间,五湖乱中华山阳公刘秋被杀。汉献帝刘协门下即祚绝子。

  曹睿恣意淫乐

  蜀联吴桃战魏各自退兵后,亦敛兵守境好几年不动刀兵。独魏主曹睿坐享承平恣意淫乐。既作许昌宫,又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高十余丈,不知道征发了多少劳役,使得田荒桑瘫民贫国穷。有司空陈群等上书力谏也不见从,且还想铲平北邙,上筑台观。卫尉辛毗,中尚书王基,少府杨阜先后谏诤方才罢议。魏青龙三年(235)秋季洛阳华殿被焚,睿问太史令高堂隆,可否仿照汉代柏梁殿失火再建的故事。高堂隆说:“当时的情况怎么能拿到现在来比呢,愿陛下不要去考虑这个事,以后条件成熟了再说。”可是曹睿不以为然。立命博士马钧,征发民夫数万,昼夜构造,穷极技巧。殿前有九龙环绕,号为九龙殿,又引彀水通过殿前,旁设玉井绮栏,神龙吐出,蟾蜍合受,马驹更仿造指南车,叫做司南车,专门为曹睿随意游玩而备制。并在殿北设立八坊,专选美貌妇女亭居坊中,最上的封为贵人,次的封为夫人。这些美人中有数人知书识字特任为女尚书,可以随意进出接纳各种奏章。另外还配备歌姬舞女,娼妓宫娥不可胜计。殿外特造芳林园,搜罗奇花名卉,珍禽异兽。中间凿出陂池,编列画舫,每舫贮存数名漂亮的女人,方便随到随用。曹睿每到一地遇有中意的美人儿,当即召入,简直没有间隔的日子。谁知连宵跨夙累岁绝麟。睿已是壮年的年令了。但还未得一子。廷尉高柔请睿注己身体,不要或者少去招惹这么多的美人侍女,最好是多育精养神方可,“螽斯衍庆”即象螽斯(一种昆虫)一样繁衍后代,不仅多,而且好。曹睿听后虽想改一改,可硬是改不了,仍是肆淫不已,自己没有儿子便想了个办法从宗室中取得两个过来,一个名芳,一个名询,充作己子,即立芳为齐王,询为秦王。

  皇后毛氏性格颇端,即随你怎么样都行不去讲话。且自郭夫人专宠以后,遂将毛后爱情渐渐地移到郭夫人身上。后来贵人多了,承接频繁,就越加将毛后撇置中宫不复过问。有一日睿游芳林园,郭夫人等并皆随行。独毛后不在,郭夫人问睿,何不叫皇后同行?睿连连摇头,且对左右说不要通报中宫。几乎每次来到园中都是贵妃饮酒备极欢娱,直至日落西山方才回宫。毛皇后自己也知道已经失宠,郁郁寡欢,整日里望穿眼不见睿至。免不得嘱托宫娥探听魏主行踪,当有人得知游园消息,走报毛后,毛后益觉怏怏,甚至一宵废寝。翌日早起,特到西宫外去侯着,等到日上三竿即日出好高了,方见睿乘车出来。当即迎上前去,笑着问道:“陛下昨游园可极乐否?”话尚未说完,就见睿脸色变黑,怒容满脸,禁不住吓退三步,睿掉头径去。到了傍晚竟由宫内宦官赍入谕旨,劝令毛氏自尽。可怜毛后又悲又愤,又惊又悔,想到无可奈何的时候,竟取过鸠酒一口喝干转舜毒发,便至暴亡。这还不算数,上恨左右违旨,暗告毛后擅敢泄漏游园活动。不做个调查是非,竟杀死了十余人。不过表面上说不过去,便说是毛皇后得病暴崩,仍然依皇后礼丧葬,加谥悼念。号后墓为怨陵,这个时候已经是魏青龙五年了(238)。有荏县报称黄龙出现,内吏司乐得献谏,说是魏得地统,宜改正朔,睿遂改元景初。又效汉武帝制铜人故事,睿令采得铜来,铸成铜人两个,另为翁仲,分别列在司马门外。又制铜龙高四丈,凤高三丈,余还要在方林园中增筑土山。司徒椽善寻,太子舍人张茂陆续进谏始终无效。高堂隆病将死还在劝睿均不依,只有大将军司马懿进官太尉,位高责重,不发言,却不知他心里头想的是什么哩!青龙四年(公元236年)五月司徒董绍殁;十二月司空陈群殁。至景初元年(公元237年)五月以尚书令陈矫为司徒;尚书令仆射卫臻为司空。七月司徒陈矫殁,于次年二月以大中大夫韩暨为司徒。四月免以司空卫臻为司徒,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

  托后事司马懿再揽重权

  魏主曹睿淫荒实在过度,终酿成重疾,年仅三十有五。已害得骨瘦如柴,奄奄不起立郭夫人为皇后。命曹宇为大将军,宇为曹操庶子,与曹睿素来亲善。故曹睿想嘱咐后事于他。又使得将军夏候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前是曹真子,后是曹休子)骁骑将军秦朗等与燕王共同辅政。偏有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竟图揽权,不愿燕王等入辅,总想钻个空子去与曹睿面前诬说些什么把他们拦下来,但一直未有机会得逞。今正碰上司马懿班师奏报,这时睿已不能主事,燕王曹宇乃令懿仍回镇长安,好象怕他回到都城来会吃掉自己似的。又过了几天魏主曹睿又气喘不息,曹宇便吓坏了怕睿马上死去,自己无主张,就赶快宣召曹肇等过来与谋大计,独曹爽还站在睿旁不走。还有刘放、孙资也在旁,并且他们的意思也是看见睿已成这个样子了,而急着等他表个态,以后辅政的人选是谁。刘放见燕王曹宇进来了更是着急,便忙哭着问陛下若有讳,后事托付何人?睿惨然道:“卿尚不闻朕用燕王么?”这时刘放只好再放胆说:“先帝有诏藩王不得辅政,况且陛下人还在世,只是有病卧床不起。曹肇、秦朗等借口来看陛下的病实在与宫人戏言玩笑。燕王曹宇并不监束,汉拥有好多军兵在宫外,不令我等进来,这与古时竖刁赵高有什么二样?现在太子幼弱未然亲政,外有强寇,内有无心或者是不懂辅政的人,恐国家从此多事了。臣久受到陛下的恩宠,不忍让这种现象存在。敢冒死前来向陛下奏明。”曹睿听后感到烦躁,不禁想起道:“所以为谁可大任?”这时燕王曹宇等已离开,曹爽仍在旁,不便立异,便举爽代宇,孙资亦随口赞同。曹睿听了刘放和孙资的话后,转脸朝着曹爽说:“卿自思能托否?”爽流汗浃背,不能措词。刘放伸足蹑爽,爽才逼出一语道:“臣-臣愿死奉社稷。”刘放和孙资接着说:“太尉司马懿才略过人,可参大政。”睿点头称善,刘放便请旨召懿。正好曹肇趋入,刘放和孙资避出殿外。睿把托召懿事说了与肇听,肇着说:“怕有董卓事重渲吧!”因睿又心动不愿召懿。待至肇退,刘放、孙资又趋入,极言肇有异心,睿复依放、资的意见。由于睿病重不能自主笔写,便由刘放握住睿手草拟诏书。书成由刘放、孙资赍诏出外,即宣布有诏“免燕王等官不得侍留殿府中”燕王宇性本温和当即出去。献、肇、朗三人,亦无法可施只好流涕归第。

  刘放即令内史辟邪,驰召司马懿。懿见前后诏旨两歧,料知宫中有变,星夜赶至洛阳。入宫求见,睿握住懿的手说:“联忍死得君,今得相至托付后事,我无遗恨了。”懿顿时叩首受命睿复召得两个儿子,齐、秦二王与懿相见,并要二子向懿作揖。又指齐王芳,对懿道:“这就是他日的储君,请卿审视勿误勿忘!”又教芳前抱懿额,懿流涕道:“陛下放心,难道不忆及先帝临崩曾将陛下嘱臣么?”睿开颜道:“如此这好,愿卿与爽共辅此子便了。”乃即立芳为皇太子,曹爽为大将军,懿乃守官太尉。辅导东官。越宿即告终。曹爽、司马懿,奉太子芳即位。芳年才八岁,有人说是任城王曹揩子。

  2、讨伐内外

  司马懿卤城,败给了诸葛亮

  魏大将军曹真收复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自恃有功尚想再出师报怨。乃上书曹睿,请由斜谷攻蜀。并且想用大兵分数路进军准备一时能夺得大胜。魏主曹睿依了曹真的意见。命大将军司马懿溯议西上与曹真合攻汉中。

  司空陈群进言道:斜谷险阻行军艰难,特别是供应军用物资转运的难度更大,最好是不要听从曹真的建议。曹睿听了之后,再转问曹真。曹真又说:斜谷艰难就从子午谷进兵。好多人认为走子午谷也是不行,曹真却不得复议当即启行。

  蜀丞相亮接得警报。即引兵出汉中,分别驻屯在成国和赤陂。严格将士纪律,以待对付强敌。一面召李严率兵二万至汉中会师。表李严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继严就业。这时正当秋雨连绵并下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山谷中流水不断。曹真自长安出发,由于行军不便,一个多月了还没有到达子午谷。朝廷中得知这些情况后有魏太尉华颜,少府杨阜,散骑常侍王肃等多次请班师。魏主睿乃召还曹真。司马懿本来乖刁,当然借天雨为由按兵不进。这时蜀诸葛亮遣司马魏延西入羌中,招抚羌众,与魏雍州刺史郭淮大战阳溪,斩获甚众,奏凯而还。当时长史张裔病殁,亮提拨蒋琬为长史。琬字公琰,籍隶湘乡。曾随先主入蜀,受命为少都长,工作中犯有错误。先主当时的意见想诛戮蒋琬,独诸葛亮器重琬才,代为请免。自以后至嗣主以来,亮便举荐蒋琬为参军,进任长史。蒋琬还积极筹兑粮食借给军用。故每次诸葛亮出师,粮草及后备军运物资都不缺乏,诸葛亮经常说蒋琬能办大事。到了建兴九年(232)即魏太和五年。仲春,诸葛亮又要兴师伐魏战祁山。已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了。在此之前为第四次,由于天连下雨魏兵只好撤退,一段时间主要以防卫为主。魏曹真已升任大司马,但不久就生病不能督军,乃调司马懿西屯长安,未几曹真即去世。由子曹爽袭爵。从此司马懿得握军事全权。他调部将费曜戴陵率精兵四千保守上郡。守将费曜,戴陵仓惶出战。哪里是蜀兵的对手,四千人尽被杀尽,还亏雍州刺史邹胜领兵援应才把二将救回。二将闭城静守。

  天气清和,麦子成熟,诸葛亮令军事四散割麦作为兵粮。邹淮等不敢出争,只遣人飞报司马懿要求援兵。懿急忙回军,在行至上郅城东的时候碰上了蜀将魏延、姜维等分路杀来,只好当即下令军中,结阵自固,只许放箭,不许出战。魏延、姜维,左右夹攻,都被魏射退,不得已收军回营。诸葛亮只好引军还抵卤城。司马懿反从后追逼。到了卤城东偏下寨地方,诸葛亮叫魏延、高翔、吴班等分头埋伏,自往懿营搦战。懿仍然不出。蜀兵在懿营外百般辱骂,懿置若罔闻。恼动了大将军张邰,入帐对懿说:蜀兵远道来攻,请战不得,必将变计困我,为今之计与他一决。懿摇首说:诸葛亮军孤食少,便要退兵我兵将来迫击自可保胜,何必定要急斗呢?邰说:正因为敌军要退了,越要追击,懿终是不从。反发动军士依山挖沟,为长久驻兵作计划。忽然又有两个将领急说道:“蜀兵又来挑战了。”懿接口说:“由他挑战,我总不动,看他有何妙法。”二将齐声说:“人言公怕蜀,岂不可耻?”懿被他一击,也有些忍耐不住,便对二将说:“既然如此,可传语各营择日大战。”二将得令趋出,便向各营通报。这二将叫做贾栩、魏平,年少气盛。过了二日懿召诸将入议道:“要击蜀兵,必须两道并进,一路攻卤城,一路可攻祁山,使他不得相顾方可奏功。”张邰出来接应说:“邰愿往祁山。”懿拨兵万人,令邰领去。自率大军出战卤城。

  诸葛亮听得懿营有鼓角声。料他发兵前来,便授计与魏延、高翔、吴班三将,使他分头行事。自率大队出战,就城外布成阵势,从容待着,约阅片刻。见懿兵过来,亮令前军,用连臂弓射住懿兵。连臂弓,由亮特制。一弓连射十箭,懿兵虽然锐悍,究竟禁不住许多箭,一再冲击都被射回。待至锐气稍表,忽然蜀军内一声鼓号,万军潮涌扑过来了。司马懿忙督众截住侧,一交锋,刺斜里又杀到一支人马,乃是蜀将高翔。当即分兵对敌,懿兵还据死不退。谁知后面又喊声大震,蜀将吴班又杀到了,懿才开始大惊,麾兵退回。蜀兵三路追击,懿且战且退,才走了一段,见一彪军士拦截路中,为首一员大将拍马舞刀,大呼魏延在此。吓得司马懿,魂驰魄散,几乎堕马。幸亏骁将贾翔,魏平保住,奋力奔路,才得走脱。这番交战蜀兵大捷,斩获将首三千余级,战具不可计数。

  司马懿逃回营内,埋怨部将好战,故有此败,于是决计坚守不敢再出。张邰闻懿兵败,也即退还。两下里又相持旬日,魏将邹淮调集雍凉劲卒,想从间道往击剑阁。偏被蜀军探悉飞报大营,诸葛亮便派兵守险,派姜维马岱带领前去。长史扬仪报称:“有人煽动军心。”诸葛亮说:“他煽动就让他煽动吧。”谁知军中偏不愿离去,兵士们都说丞相大恩,死且难报。忽然又由李平来到,他上书说请诸葛亮即日还师,诸葛亮惊疑,经进一步考虑,才发现是李平督粮不继,因此只好退兵。无奈只好下令撤退,军众听到班师令,巴不得杀敌多人。亮说:“诸君肯努力杀敌,还有何说。我把敌诱至木门道,并力围攻,敌兵就不能脱逃了。”当下遣人至祁山,嘱令老将李平,乘夜潜退,自在卤城,拨寨齐起,却是真象是回汉中。魏谍赶紧报知司马懿,再次探明,果然卤城不见蜀兵。懿便对诸将说:“蜀兵已退何人敢去追击。”部将都说愿往。唯张邰不说话,懿对着邰说:“将军已见是不宜追吧。”邰答:“是。”懿便说:“公未免先前很勇敢,现在变成胆怯了。”为此语激得张邰性起,便说道:“去追绝不落后。”懿说:“你走前我走后。”说罢令轻骑万人随郃先行,自率三万继进。邰长驱直往,与蜀将魏延约战十回合,延方才得退。张邰步步逼进,不肯相舍,延又回战。这时只见邰背尘沙飞起,料有魏兵又至。邰想:后有兵增,应放心再赶。这时魏延驰入木道中,道路狭窄,佯作人马纷乱情形,诱邰入内。邰果急进,一声炮响,万矢齐下,可怜张邰不及回马,倒毙车下。魏兵跟入道中的都被射死。只有后队仓惶逃回。司马懿驰至感到锐不可当,翻身急退。这时诸葛亮早已进入汉中,会吾李平(李平就是中郎将李严改名为平)回到成都。面奏后主,诸葛亮劾他颠倒迷惘,居心不良。因此黜李平为庶人,徙至掸潼,但乃用李平子李丰为中郎将参赞军事。不久李严病殁。

  诸葛亮乃劝农讲武,推重兴法。命军士砍伐树木制成木马,内用机捩精旋,行动自然。可运粮食叫做木流马。预约三年后再出粮。魏将司马懿,返入长安,当然不敢再伐蜀了。

  公孙渊造反遭戮灭

  魏景初元年(239)秋。由幽州刺史母丘俭,入朝报告公孙渊潜号燕王,改元绍汉,置官史,诱胡虏,纠众入寇,骚扰北方。魏主曹睿得到报告后,迅速召司马懿入朝商议讨渊。

  渊为故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孙子。父名康曾斩得袁尚、袁熙兄弟首级献与曹操,操表康为广平侯。康死时,渊尚幼弱,官袭属康弟公孙恭。恭庸劣,无能治事,到渊遂渐长成,他便利用威胁的手段,夺得了恭的位置再告诉曹丕。曹丕也同意并拜渊为杨烈将军领辽东太守。不久渊与魏发生矛盾,便遣使到东吴表示愿为吴藩。吴主孙权使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等赍着金宝、珍货、航海援渊,且封渊为燕王。那公孙渊又怕魏发兵来讨伐他,所以在收下了吴使的礼物之后,又诱杀了吴使张弥和许晏,并传首至魏。魏便进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当时吴主孙权闻渊反复即想发兵督讨。经陆逊、薛综、连章陈阻,孙权才放弃不讨。谁知渊又贪心不足,他现在又想背魏,对着魏使放出恶声。幽州刺史母丘俭,奉魏主命赍金书征渊。渊竟发兵抗俭,俭众寡不敌退还幽州。渊却自称燕王,屡寇魏境。所以母丘俭才请朝廷发兵征讨。太尉司马懿为了讨渊一事奉召入都,睿与司马懿商量往讨方略。懿答说:“得兵四方自足破贼。”睿又问这次讨渊,估计渊有什么下场。懿答无非三条,“一是他会弃城逃跑;二是据守辽东抗拒大军;三是坐守襄平必为臣所擒了。”懿继续说:公孙渊虽然凶狡但不知兵谋一定用最后一条。睿又问出兵时间需要多久,才能完成任务。懿答进兵和驻扎要稳,兵马需百日,攻战需百日,还都要百日,又须休整60日大约满足一年就可了事。睿闻言大喜,便令懿带兵启程。

  公孙渊闻懿来了也觉不安,又遣使向吴称臣,谢罪乞援。吴主孙权本想杀了来使,还是谋臣羊道等计议:“阳为同意阴实图乘隙,”所以发兵驻在他境地,静观成败。

  那司马懿率兵大进,再指辽东。渊令部将卑衍、扬祚分率劣骑数万,屯踞辽隧设卡二十余里,堵住懿兵。懿用胡遵为先锋引兵挑战,渊令杨衍守寨自出交锋,一出战即被胡遵杀退。只好坚守不出。懿笑着对诸将说:“贼不与我战,他想等我们粮食吃尽退兵,我岂肯为贼所料,且贼众多在此处,巢穴必虚。我不如潜兵攻击襄平,一举破贼呢。”乃采取张开许多旗帜,佯作南行的行动。渊部将卑衍的兵厄往南返,懿却偷偷地渡巴济水向北速致襄平。等到卑衍发觉却被懿兵伏着,奋起掩击,被杀得七零八落,窜往首山。懿兵乘日出追击,卑衍战死,杨祚已降。紧接着懿进围襄平。公孙渊出战失利,退守危城。这时又正值秋雨连绵,辽水暴涨,运粮的船直达城下,平地水深有近三尺。懿兵行立不便,很多人有想转移的思想。懿不依,反下令军中:“敢言移兵营者斩。都督张静入帐固请,竟被斩首悬竿示众没有人再敢言了。城中见懿营阻水就等出行好看。魏军司马陈珪,请出多裁击,懿不从。懿说: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必速攻。正当让他们由自己发乱的时候到了。这时我们可以纵兵合击,来个聚歼。”陈珪听了方才拜服,既而雨过天晴。懿乃合兵攻城、四筑土山、登高俯攻,矢石不绝地飞来,城里的守兵已死伤甚多,并且粮食又没有了。只得遣使请和,懿怒斩来使,送还首级。撤令渊自缚来营,渊实急无法,再令弃臣卫演求降,并表示愿送子入质。懿忿然道: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出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何必遣子入质做多此一举的事。说完即叱演使归去。渊得演返报,无求图存不得已挈子公孙修等突出南门。懿早已防着,予令先锋胡遵屯兵梁水,等到渊父子逃出便即截住。后面又由大军追上,立把渊父子拎住。司马懿已攻入城中搜获公孙渊家族及吏士七千余人,可巧渊父子解到由懿喝令斩首。并将所获人犯一律诛夷。将渊首传送洛阳,渊叔、公孙恭为渊所囚,译得释放。凡中原人流窜辽东听令还乡辽东遂平。懿亦班师。

  五、国体构建及主要对民政策

  与先帝不变。

  六、重要文化科技成果

  魏青龙三年(235)马钧受明帝诏,制作指南车。他利用差动齿轮机械构造原理,在双轮单辕车上立一木人。车子启动时手指南方。由于齿轮作用无论车行方向怎样改变,木人的手始终指南方。指南车制成后,他又奉诏制木偶百戏称“水转百戏”。接着马钧又改造了织绫机,还研制了诸葛亮所造的连驽。他的一系例发明创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七、对本帝的述评

  明帝曹睿执政的头脑还是清醒的。因为他嗣位前没有半点政治基础。一上任一切即感到陌生。他懂得要稳定统治秩序,没有得力的朝臣支持是不行的。于是他首先了解和掌握朝臣基本情况后马上决定优靠前朝大臣,因此取得他们的支持。等到他自己真正掌握了中央军政大权以后,就进行考察官吏,任用贤能。他善于亲自全面地考察干部,不听信谗言。如太和二年(228)镇守淮南的曹休死了,曹睿派将军满宠接替。不久扬州刺史王陵上书指控满宠年老又喜喝酒,不适做担任独一面的大员。曹睿把他召回,发现他体格健壮精神饱满,并从他的口语中得知他具有丰富的作战和工作经验。故不仅把他留下来了,而助以慰劳。以后的抵御东吴的进攻中,他保证了边安。

  他亲自主持制定了许多法规法令,从而约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军民法规越加严格,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政策的实施。他对违反政策的官吏不管职务多高,都毫无留情地加以打击和处分。太和三年(229)有尚书诸葛诞,中书郎邓凤羽等华而不实,不务正道,遭其罢免。还有太和元年(227)将一昧合自己的侍中刘晔都遂出中枢机关。

  缺点:不用宗族。荒淫无度导致命短。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