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明帝

  一、本帝的根基

  明帝-姓刘名庄。公元28年-公元75年,享年四十八岁。国号承汉,国都洛阳。在位十八年(公元58~75年),年号永平。未改元。

  太皇太后:无。

  太上皇:无。

  皇太后:尊母阴氏。

  皇后:立马氏。

  皇妃:贾氏、阴氏。

  皇太子:刘炟(贾氏生马后养)。

  皇子:共九人。除皇太子外,次建,封千乘襄王;三羡,先封广平王后封陈敬王;四恭,先封钜鹿王后封彭城王;五党,封东相靖王;六衍,封下邳惠王;七畅,先封汝南王,后封梁节王,母阴氏;八昞,先封常功王,后封淮阳顷王;九长,封济阳悼王。以上九子除太子和第七子外其余七子史书均未载母氏。

  皇女,共十一人。长名姬,封获嘉长公主;次名奴,封平阳公主;三名迎,封隆虑公主;四名欠,封平氏公主;五名政,封沁水公主;六名小姬,封平梁公主;七名仲,封俊仪公主;八名惠,封武安公主;九名臣,封鲁阳公主;十名小迎,封乐平公主;十一名小民,封成安公主。以上公主生母史书均未记载。

  谥号:孝明皇帝。

  庙号:显宗。

  墓寝:显节陵。

  二、任前简历

  刘庄字子丽是光武帝第四个儿子。也是阴皇后的长子。刘庄母阴后跟随光武帝出征于无氏县中分娩。当时有渔阳太守彭宠从征,听到说在行辕中产儿,因给他取名为阳。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十二岁封东海公。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十四岁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废太子强立阳为皇太子,即日改名为庄。同年光武帝为太子庄选师傅,令太子庄拜博士张佚为太子太傅,拜博士桓荣为少傅。太子庄好学不厌,敬礼不衰。于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先帝崩嗣皇帝位。

  三、嗣位背景

  刘庄出生时光武帝观其面目:两颊丰满,双眼炯炯,美丽可爱。到十岁能通语《春秋》光武帝更视为神童。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光武帝诏令洲郡检核垦田户口,有人上书说:“颖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光武帝不解其意,独刘庄时封东海公,年仅十二岁,便进言说:“河南帝城,必多近臣,南阳帝乡必多近亲。田宅逾制不便细问,故有是言”光武帝大悟。自此爱他更有加。自悔入储太早,免不得形诸词色,郭皇后日言中窥透,当然怀嫌,因此对着帝前往往有冷嘲热讽。光武帝积不能容,到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便下诏废掉郭后,立阴氏为后。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原武县中出了一班妖贼,光武帝遣将军臧宫带兵征讨,累攻不克,光武帝集公卿会议方略,群臣多请用重金买动内贼杀首投降。独东海王又进言说:“众多的反贼,久困城中,肯定有很多的人想出来,但是围得那么紧,出不来,没奈何死守,只要放松二处,让贼遣出,贼首孤立就不费多大力气便可消灭了。”于是按照他的意见去做。果然,贼众陆续出奔,顿时城中空虚,官兵一鼓入城,击毙贼首。原武城遂平,自此光武帝愈爱东海王。这时的皇太子强自母后被废后,常自不安,可见东海王逐日加宠,越觉生忧,加之旁人也劝。太子听后便表示让位,愿为外藩。因此光武帝下诏废原太子强,立东海王庄。至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帝驾崩,皇太子刘庄嗣皇帝位。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尊赐老臣,追忆功臣

  明帝接过父亲的班,不负众望,仍然勤政。高密侯邓禹年已垂老,自从吴中东归,深居简出,不求名利,明帝捧他为元功之首。他有子十三人,各使学成一艺。成家立业,教养子孙,俱可为后世的榜样。光武在位时,曾因他仗策走谋,是为功首,所以特加尊重。至是复拜为太傅,进见皇帝时都安排他坐在东向表示特别的对待。禹就职逾年。现已是永平纪元了,朝贺以后,即患癃疾。好容易延至五月,禄寿结终。明帝伏地加赠,分禹所得封地为三国。令与长子邓震,嗣爵高密侯,次子袭封昌安侯,三子珍,封夷安侯。接连是东海王强亦病故,殁时只三十四岁。他的家属说其子刘政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明帝不忍还是使他袭旧封爵。果然恶习不改,纵深渔色。后至中山王刘焉病逝时,见焉妾徐氏,姿容韶秀,便诱取为已有。后还抢民女,罪应可诛,薄惩了事。

  是时四海无掠,明帝追承先志,修明礼教,制设三老五更,三老知天地人三事,五更知五行更代为下拜。即在诸朝臣中选出最值得尊敬的代表人物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明帝起座相迎。引太守弟子升堂,由明帝自讲经义。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奉终身。荣年已逾八十,不令告退,始以师礼相待。及荣寿终,明帝亦亲自变服临丧举哀。桓荣长子雍早殁,少子郁袭爵。

  惟明帝既尊礼师傅,又要追忆功臣。特就南宫云台中,图绘遗像共得二十八将。再加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四侯,合成三十二人,当时诸人多已怀故,赖有云台遗迹表著千秋。特列如下:

  太傅高密侯邓禹;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大司马广平侯吴汉;河南尹阜成侯王梁;左将军胶东侯贾复;琅琊太守视阿侯陈俊;建威大将军好时侯耿弇;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执金吾雍奴侯寇恂;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征南大将军午阳侯岑彭;左曹合肥侯坚镡;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上谷太守淮阳侯王霸;建议大将军鬲侯朱祐;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征虏将军颖阳侯祭遵;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右将军挽里侯万修;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太常灵寿侯邳彤;卫尉安成侯铫期;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捕虏将军扬虚侯马武;骠骑将军慎侯刘隆;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大司空固始侯李通;大司空安丰侯窦融;太傅褒德侯卓茂。

  这三十二人中邓禹至刘隆共二十八将,并佑光武中兴,相传为上应二十八宿,或说他是星君下凡。但将云台所纪,史官所采依次列入。尚有伏波将军马援也是个中兴功臣,光武帝便听了梁松谗言,把他薄待。

  伪作飞书不甘失败至命丧

  山阳王刘荆为明帝同母弟,性独阴刻,专喜害人。先帝驾崩召其入都,他则临丧哭亦不哀。且用精神去伪作飞书,用函密封,嘱使苍头即打手,冒充郭坚家奴,送交东海王强。强展开一阅大为惊异,但见书写着:“君王无罪猥被斥废,即好像有罪一样,被人家指责驳斥,你都不敢作声,冤冤枉枉地废掉了太子。不仅你自己如此,还有您的兄弟都坐进了班房(实在他亲弟刘辅被封为沛王。但与恶意为父报仇的刘玄之子刘鲤一齐刺死刘盆子兄刘恭有嫌而株连入狱)。太后失职,即郭后被废失去中宫正后之位,即别居北宫及至年老还远斥居边疆实封沛太后。这一切海内都深痛,观者鼻酸。及太后死,尸柩在堂洛阳吏就捕斩宾客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实为诸王子与王莽从兄王仁子叫王肃父子往业而株连)但你现在有地并两国,即东海和鲁地拥有百万人口,你不是可以举兵讨伐吗?请王努力从事。高祖起亭长,先帝(指光武)兴白水,何况于你为先帝长子本故付主哉?上以求天下事必举,下以雪沉没之耻,报死母之仇!夫受命之君天子所立,不可谋也。今天嗣位的皇帝乃是人为之所置,诸者为右,愿君王为高祖,先帝所志,毋为扶苏(始皇长子)将闾(始皇庶子)徒口乎天也!”

  是书却无署名。不过来人传言,说是大鸿胪郭况亲笔。强亦不暇细问,但将来使执住,解送京城长安。并将原书呈入,明帝立命将来使系狱,不令穷治。惟留心访察,知是亲弟山阳王刘荆所为。企图谋害东海王。明帝自思荆为胞弟,未便举发,不如暂从隐秘。但遣荆出止河南官,几天后令荆还国。

  却说刘荆奉诏还国后,仍然抓着异图,暗中引入术士,屡与谋议。且日望西羌有变,可借防边为名,称兵构乱。事又为明帝所闻,特将他撤离荆地。荆越加意恨,至年已三十岁,复召相工入王宫对他说:“我和类先帝,先普卅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否?”相工吱唔对付,一经趋出便向地方官报明,地方官也当然出即向上奏报。朝廷遣使责问,荆因叛逆意谋发觉不免惊惶。便自系狱中,明帝尚不忍加罪,仍令衣租食税。惟不得管理属臣与官吏,另命国相中尉代理国事,慎加约束。荆犹不肯改过,秘密令丞祝祈祷为解除祸灾,国相中尉只恐自己坐罪,只好详报上去。廷臣即刻荆诅咒,立请加诛,可是诏尚未下。那刘荆自己认为干了那么多的坏事,屡次不改,只有自杀了事。

  马氏中选立后贤良

  伏波将军马援元配贾氏早殁无子,继娶蔺氏生有四子三女。少子客卿幼即很懂事,专对宾客。援甚加钟爱。因名为客卿。自援家遭谗失势,客卿亦哭父病亡。蔺夫人也是不胜悲悼,经常弄得精神失常,外事具由马援子、马廖防等主持,内事则由援女料理。少女年仅十岁才超过二个姐姐。独会主办家事,驾驭僮仆,且勤且俭,事茗成人。惟因生性是个好劳不闲的人,常常劳累得辛辛苦苦。蔺夫人令卜人占验,卜人说道:“此女虽有小恙,将来必当大贵。”接着又叫相士审视该女,相士也说:“少女极贵,他日当为国母,不过生子当中有限,若养他人子比亲生子还要好哩!”蔺夫人虽然心喜,但因为自己身上现在遭受着夫死又被诬陷的冤枉,心里显得实在不好受,而对待这样一件事则无心或者也未敢去信为真言。

  当时有马援哥哥的儿子叫做马严,他见到叔父马援人死还被谗,祸由梁松,固而不胜悲愤。本来自己与窦家结婚为此将他离绝。且听得说从妹生有贵相,特提出要为求进掖庭。当时光武帝尚还在世。马严即上书呼请:说他叔父马援家生有三个女儿,年龄分别在十三、十四、十五岁。人材都在上中上,品性优良,要求竞选进宫。这书虽入,总算蒙恩旨准。派遣宫监至马援家筛选,通过仔细端祥第三女最优秀乃将她选入,小三年尚只十三,却能奉承阴后,礼仪修备,人无间言。后来年渐长成,越加欣晰,又生成一头美发光润细长,常笼发四起,梳成大髻尚多有余。眉不施黛,惟右眉角稍有小缺,略加点染。身长七尺二寸,亭亭玉立,袅袅花姿,又能不妒、不悍,上下协调。如此淑媛能不令人怜爱么?阴丰是阴太后同父异母弟弟阴就的儿子。他娶了阴太后的小女郦邑公主做老婆。那阴丰放肆不法,公主则娇纵成性,两下里常吵闹不休。一次阴丰盛怒之下将公主刺死。公主是刘氏人掌上明珠,此事一出,感到皇家颜面尽失,无形中给明帝施压很大,大怒之下逐将阴丰斩首,并赐阴就夫妇自尽。这样对阴太后说则是阴氏弟侄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死了,故心底的创痛实难以愈合。是多亏了马氏的精心照料,才得以渐渐复苏,因而马氏也获得了阴太后的欢心和喜爱。明帝未即位时已是宠爱异常,主嗣承大统以后,便册为贵人。永平二年(公元59年)竟立贵人马氏为后。

  立后时可巧,也正是朝廷造方台忆追故功臣时。有东平王苍至方台观图,独不见马援遗像,便转问明帝何故不画伏波将军马援像?明帝微笑不语,揣明帝的用意,无非马援为岳父,不便列入,省得他人滋议。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完全是由于先帝误听梁松而把他薄待,至明帝也不好再抬起。免得众臣非议。立后的事倒是他自己有权决定的。

  马皇后正位中宫,但是一直无子嗣承。惟马后前母姨的女儿贾氏,亦得选入嫔嫱,她产下一男,取名为炟。马后爱炟如已生,抚养甚勤,常对左右人说:“人未必定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呢!”马皇后还想到目前皇子还是不多,常加忧叹,因此见有后宫淑女,便积极主动地推荐引导明帝去光顾哩!竟欲使明帝能多生几个儿子。就这点阴太后也常常称赞她德冠后宫,故很同意把她立为皇后。成为国母!马皇后尚爱习文,平居能诵《周易》,好读《春秋》,尤喜阅董仲舒的书。她那持柔和近人的态度,勤俭节约的风尚,朴素简洁的穿戴。后宫妃嫔都无不为之赞叹。明帝常欲试她的才识,有时故意将群臣奉牍,令马后去裁阅,马后能随事判断,并有条不紊,独未敢以私事相干。明帝有时出外,马后总是咛嘱恐冒风寒。朝廷上下,公卿大臣,无不称赞好一个马皇后,一代贤后流传千古!

  臣有过不少恕

  惟明帝这个人从来素好讥察,发人稳私,每遇大臣有过,喜欢加面斥。近侍尚书以下,且亲手提拽不肯少恕。是时海内承平明帝政务轻闲,屡至濯龙园消遣。园近北宫,因欲塌筑宫室与园相连。当下就派人召集工匠大加兴筑,当时正好天旱无雨,盛夏炎热,有尚书仆射钟离意上疏切谏:“监复天旱,百姓有灾,你做天子的岂有置之不理,还去筑什么宫室,又费财又费力,未免劳民伤财。”且引古时成汤王遇到天灾追究下级,对民不负责任的人,要予以处分的故事,来说明目前的问题。

  明帝揽书心里总不免有点不舒服,觉得碰上了一个这样的人出来打消自己的兴趣,但又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便即下诏停止了工作,暂停缓建。果然天心默应,不几天就下起雨来了。

  过了不久明帝赐降胡十缣。(就是发给降胡十匹丝绸,利于解决当前生活困难的救济)那尚书郎误十为百,记入帐薄,交给大司农。大司农复奏上去,被明帝察觉,顿时起怒,立即召尚书郎问责,将加笞杖。钟离意得知后,慌忙入朝见了明帝叩头代请,说道:“这是一点不免的小失误,无关紧要。当是以批评教育为主,既使笞杖也不要那么重。若要像现在这样对待,宁肯要求我来代罪,因为他是我的部下,我没有教育好,若是以上次我谏阻筑宫是错而又想拿他出气的话,我愿请罪受罚,首先处分我好了。”说罢解衣待缚。这时明帝才怒始渐平,仍然令钟离意穿好衣服。并免除了尚书郎不笞杖。竟拜谢趋出。

  明帝亦常常因事怒斥郭宫,有一次郭宫药菘不知做错了什么事情,被明帝发觉追着要打。那药菘只好躲到了床下,又被明帝追到了床前。逼得药菘无法,便答说道:“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明帝听着便也认为在这样紧急的时刻还能说出这般话来,还算是有一些口才哩,于是才转怒为笑,丢掉笞杖,赦免了药菘。药菘才从床下爬出来谢恩而去。

  虎贲中郎将梁松,永平初年已迁官太仆。梁松这个人持势益骄,屡作私书,请托郡县。数次多了,后来被明帝察觉,饬令免官。但梁松尚不知省悟,痛改前非,反阴怀忌怒。进而又捏造飞书,诽谤朝廷,结果的是被发觉,只好下狱坐罪论死。也就是前朝在光武帝面前害了伏波将军马援的那个梁松。的确也是个无事生有的人,今天碰上明帝当然也不会放过他。

  还有前大中大夫郑兴之子,名叫郑众。明帝且召来为给事中接着丈提为越骑司马乃兼给事不变。当时北匈奴又来朝乞请和亲。明帝特遣郑众北行,肩负重任。那郑众见了北单于不拜,北单于面有愠色。左右喧呼道:“汉使何不下拜。”郑众勃然道:“众为汉臣,只拜天子,不拜单于”北单于亦怒,令左右拽众出帐,派兵围守不与饮食。郑众对虏众说:“单于不想与大汉和亲倒也罢了,既想和亲就应该优待汉使。须知和亲以后谊关甥舅的关系了,奈何硬要使人为难呢?如若逼迫我硬要下拜,我郑众宁肯自杀,不愿屈膝。”说着拔出佩刀意欲自刎,虏众不禁慌张,一面劝郑众要忍,一面转告单于。单于恐众或自杀有碍和议乃改颜相待,并遣使送郑众还都。

  郑众回都后将情况向明帝作了汇报,哪知明帝尝令责他没有办成事。仍然要遣他去。郑众认为前去一次抗礼不屈,幸得脱身南归,是固然没有丢大汉朝廷的脸。今天明帝又要我去,这是要我复入虎口,于身有害,于国也无益呀。怎么讲明帝也不听,郑和不去,被下狱坐罪。后因匈奴使来到大汉朝廷,面问前时郑众与单于情形,匈奴使臣据实对答,且说郑众意气壮勇,不亚苏武,成帝才赦免郑众罪,遣归田里。

  东平王苍,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隆。不免有位高震主的嫌疑,好在东平王自己知觉,再不能长期留京,因回原王国。奉还骠骑将军印绶,明帝准他归国。

  九江太守宋均,自上任后,政宽刑简,百姓宁安。因此名传远近,明帝知均贤名。便征拜尚书令,安有口才,多合上意。但宋均又喜欢在僚友面前轻谈朝政然而有些话传到了明帝耳里来,明帝视他不正派宋均被调为司隶校尉,终不得进言了。

  永平五年(公元62年)皇太后阴氏寿终年已六十。尊谥光烈皇后合葬原陵。先前阴太后常会进言劝明帝谦虚谨慎,待臣要宽容有礼,轻徭薄税,重教轻刑于民。至阴太后死,明帝的这种作风有所改变,使朝臣产生恐惧。独钟离意还是敢谏,屡次奉上诏书,都要为同事有错说理,明帝亦知他忠诚,但终于直道难容,还是调出为鲁相了。后在鲁相职上终身。

  此外三公也改易数人。永平三年(公元60年)太尉赵熹,司徒李欣皆免官,任南阳太守虞延为太尉,左冯翎郭丹为司徒。越年丹复免职,连司空冯鲂一并罢去,改用河南尹范迁为司徒,太仆伏恭为司空。这些频繁变动都不免是明帝的喜好甄察而造成。

  佛教传入中国

  永平六年(公元63年)明帝在一夜间,梦见一金人顶上含有白光驰行殿庭。正要向他诘问,那金人突然飞升向西方向走去,不由的惊醒过来,开目一瞧残灯未灭,方知是一场春梦。次日早晨视朝向群臣讲述梦况。群臣却不敢轻率地回答。独博士傅毅说道:“臣闻西方有神,传名为佛,佛有佛经,即有佛教。从前汉武帝元狩年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讨匈奴,曾得休屠王所投金人,置若甘泉宫焚香致礼。现在几经战乱,金人当不复存。今陛下梦见的金人想就是佛的幻影吧。”这席话却引起了明帝的好奇的思想,便遣郎中蔡惮秦景西往天竺求取佛经,天竺就是身毒国。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国。距洛阳约万余里,世人称为佛祖降生地。佛祖叫作释迦牟尼,为天竺迦雉卫国净皈王太子。毋摩耶氏梦天降金人方才有娠,生时正当中国周灵王十五年,天放祥光。地涌金莲已有一种特别预兆。及年至十九,自以为人生在世,离不开生老病死四个字,欲求解脱方法。惟有摒除嗜欲,自去静修。乃弃家上山日食麻麦,参悟性灵。经过了十有六年方得成道。独创出一种教旨传授生徒。教旨又分深浅。浅义的名叫做小乘经;深义的名叫做大乘经。小乘经有地狱轮回诸说,无非劝化愚民,大乘经有明心见性诸说,乃是标明真谛。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学识。不过与儒家不同,儒家讲修齐平治,佛氏主清静寂天。修齐平治是人已兼顾的,清静寂天是专顾自己的,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尝在鹿野苑中,论道说法,又至灵山会上拈礼示众,借灯喻法。从前天竺多邪教,能使水火毒龙,好为幻术为释迦牟尼苦修时,邪教多去诱惑,释迦毫不为动,到了道术修成,控制一切,众邪帖服,都信心皈依愿为弟子。男号比邱,女号比邱尼,剃须落发,释累辞家。释迦教他防心摄行,悬示五大戒:一戒杀,二戒盗,三戒淫,四戒妄言,五戒饮酒。除这五戒外,尚有许多细目,男至二百五十戒,妇至五百戒。总计释迦在世传教阅四十九年,甚至天龙人鬼,并来听法。后至拘尸那城圆寂。圆寂便是尸解的意思。或说他圆寂以后,复从棺中起坐,后毋说法,待至说毕,忽空中现出三味火,把棺焚去,体化作六丈金身,涌起七尽圆光。顶上肉髻光明透彻,眉间有白毫。客中空右旋,宛转如流璃筒,俄而不见。弟子大迦叶三前,未闻有佛教名目,武帝时始携入金人,才有佛像。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氐国,使伊存至长安,能诵佛经。博士弟子秦景宪,说他口授,语多费解,因此也不以为意。至蔡谙、秦景奉了明帝诏令出使天竺,经过了万水千山,饱尝那朝风暮雾,方才到得天竺国访问僧徒。天竺人迷信佛教,僧侣甚多。闻有中国使到来,却也欢迎得很,被合掌拱手。但语言不通,怎得主宾相洽,且有翻译官面传情意,便知道了中国使者是奉命前来求经。于是取出经典,举示二人。谙与景为外尤长,在洛阳城中也算是文人领袖,偏看到这种经典,字多不识,还晓得什么经义。幸有沙门摄摩腾竺法兰,略知中国语言文字,与谙景二人讲解,常可模糊领略,十成中略晓一两成。沙门就是高僧别号,位居夺中,谙、景与他盘恒多日,好似方外交一般。遂邀他同往中国,传授道法,沙门也想观光,概然答应。绘就释迦遗像及佛经四十二章,用一白马驮着出寺就道,绕过西域好容易到得洛阳。惮景入阙报告,并引入摄竺两沙门,谒见明帝。两沙门未习朝仪,奉旨得从国俗,免拜路礼。惟呈上佛像、佛经,由明帝粗阅大略,佛像与梦中金人未必适符,也不敢辩别异国。所有佛经42章,并看了开卷数语,已是莫明其妙,急切不使其解,想总是玄理深沉,遂命就洛阳城雍门西偏,筑造侍观,拱放置佛像,即要摄竺二沙门,作为主持,就是驮经过来的白马,亦留养寺中,取名为白马寺。寺内更造兰台,石室,贮藏佛经,表明郑重的意思。这便是佛经。即佛教传入中国的经过。

  楚王刘英的罪案

  楚王刘英为许美人生。许氏无宠。故英虽也已封王,但是国土贫小。明帝登基,念在兄弟却也屡给赏赐。并封刘英舅舅的儿子许昌为龙舒侯。偏这刘英不知好歹,无识饱足,心怀非望,居然有一种隐情存在于心里。前次明帝遣使西行,引得佛经入国,他也第一个积极访求。但并不是有心清静,实在是想仗那佛氏灵光,呵护已身。便私刻图印,妄造灵符。到了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间忽有一男子来自楚国名叫燕广,他向朝廷举报说是楚王刘英与渔阳人王平、颜忠等,造制图印谋为不轨等语。明帝得报,指示派人查实。不几天复奏,证实楚王英确是招集奸猾,捏造图谶,擅制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是大逆不道应处死刑。明帝下令夺去刘英王爵,并徙英至丹阳泾县,但尚赐汤沐邑五百户。又遣大鸿胪持节护送,使乐人,奴婢妓士鼓吹随行。英仍然得驾坐辎车并,带领卫士威风不下,子女又受封侯主悉循旧章。楚太后许氏,不必交还玺绶,仍然留居楚宫。当时司徒范迁已殁。调太尉虞延为司徒,复提拨赵熹行太尉事。楚王英谋泄先有人告知了虞延。延认为英属于帝弟,藩戚至亲。未便举发,所以搁了下来。几后才由燕广上奏,便惹动了明帝发怒,即在处理了刘英接着又即传诏切责虞延。延害怕责任重大而惧罪自尽。楚王英到得丹阳后,得知虞延为自己谋反事知道而不报,受到明帝切责自杀身亡的消息,也自恐事情没完,还将会追究他不放,也就干脆自杀了事。消息报告朝廷后,明帝有诏,仍用侯礼葬祭,封燕广为折奸侯。但一面追查涉案人员,乃郡国吏士,辗转牵连,嫌重处死,嫌轻调徙,差不多有上千人,尚有数千人系滞在狱中。

  先是光武帝舅樊宏曾受封寿张侯。宏子樊倏袭父爵。明帝因为东平王刘苍亲而且贤,所以特将寿张县移给东平王刘苍管理。故改封樊倏为燕侯。当时有樊倏的弟弟樊鲔尝求楚王刘英的女儿为自己的儿子老婆。樊倏从旁劝阻,但樊鲔不愿从谏所以樊鲔的儿子还是娶了楚王英的女为妻。到了今天楚王谋叛被泄。樊倏又已死去,那樊鲔的儿子就应该受到株连。好在明帝还想起樊倏在世时的谏言,追怀旧德,才令樊倏兄弟的诸子俱得免坐。

  楚王刘英还私录了天下名士,编成薄籍,内有吴郡太守尹兴的姓名,不但将尹兴拘入狱中,甚且连掾史五百余人全部执指廷尉,严刑拷讯。诸吏不胜痛苦,多半致死。惟门下掾,陆续、王薄,梁厷、功曹,马驷勋,备受五毒,害得肌肤溃烂,奄奄一息。陆续母亲自吴中至雒阳,烹熟透了的鸡肉汤送去给儿子喝。陆续虽经毒刑却是辞色慷慨,未尝改容。续母找到狱吏替她把鸡汤送给陆续,陆续接到鸡汤不禁下泪,狱吏便问陆续如何还哭起来呢,陆续说:“母来不得相见,怎得不悲?”狱吏听后细问陆续如何得知你母来了?续答道:“这些蒸熟透的鸡肉汤的切刀形状是方的,还有其中的调料断葱是以寸为度,所以我知道是我母亲来了。”说至此,更涕流不止,狱吏乃传达廷尉,廷尉见状报告,明帝也受到感动,觉得可怜,才将尹兴等一并释放。

  颜忠、王平连坐楚狱,罪情最重。自知不能幸生,索性信口诬报,竟将遂乡侯耿建、郞陵侯藏信、护京侯邓鲤、曲成侯刘建一股脑儿牵引进去。四侯到庭对簿,俱说与颜忠、王平亲来会唔,何曾与谋?问官不敢代为表白,还想将他们诬坐。侍御史寒朗亦证实,独认为四侯蒙冤,使他们退处别堂,再提忠、平二人出讯,叫他们说明四侯年貌,二人满口荒唐,无一相符。寒朗遂向上复谏,力为四侯辩诬。明帝作色道:“你说四侯无罪,忠平如何报他?”朗亦正容回答道:“忠、平二人自知犯法不敢,所以妄言牵引,还想死中求生。”明帝又说,你既然知道是这种情况又为什么不早报告呢?寒朗说:“只我一个人说四侯无罪,但怕有别人也说四侯有罪呢?现在时间很长了,除见忠平二人的话,不见别人的证明,因我敢说他们是无罪了。”明帝还说又为什么不与“三公”商量呢?朗只好再申说道:“臣奉诏去审讯罪犯,时间将及一年了,既不能审查出奸状来,反为罪人讼冤,我必将触怒陛下祸及灭族。但到今天这种地步,臣我不敢不言了,再不言陛下定会株灭所有被牵连的人,并还会问一连十,问十连百的牵连下去。还可能连诛我族,我尚不能明白事实公布于众,便是死有余辜,若陛下今蒙恩之是,止及一身,天下幸甚,臣自知死罪死亦无限了。”至此明帝才怒意少解,下令退去。过了二日,明帝才亲自按录囚徒,得理出千余人释放出来,因尚恐楚狱还有冤枉的人,所以彷徨不能入睡,马皇后问明情由,亦劝明帝从宽发落,于是多半赦免,惟颜忠、王平不得邀赦,在狱中自尽。寒朗因监狱不严而免去官职。

  义士,高士,更有世袭廉政的好吏士

  范式字巨卿,山阳人氏。少年时到处求学,与茂南人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两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以后我一定会来拜访你的,张劭当然说好。光阴易过两年已满。张劭与母亲在家准备了一些东西,等范式的到来。张劭的母亲说:“都两年了,这么长的时间,还记得么?”可是张劭不这么认为,他说:“我深信好友范式是一个非常守信誉、验诺言的人,他一定会来的。”届时果然来了,张劭便升堂拜饮,尽欢了几天后,乃离开归去。

  然而就范式离开不久,张劭便得起病来了。有同郡人郅君、章殷和子征三人每日都去省视。张劭知道自己的病势严重,心里老是想念着自己的好友范式。对其叹息道:“可惜不得见我死友。”子征听到了忍耐不住,便问劭说:“我与君章每天都来看望你,也可算是死友了,今天你还想求见什么人呢?”张劭便哭着说:“君等情宜并非不厚,但只可算为生友,不得称作为死友。若山阳范巨卿方可为死友呢!”郅殷两人未曾见过范式,并觉得似信非信。过了几日张劭竟病终。这个时候范式已为郡功曹的官了,一日竟梦见张劭的死噩,忽然惊觉泪流不止。竖日便向太守请假,范式牵着白马,驰至汝南。等到范式到时,劭家已经发丧枢至塘旁,可怪的是不肯进穴。劭母抚棺泣语道:“元伯莫非另肋他望么?”乃暂命停柩,不时前面见有单车前来,走近一看果然是范式即到。式至柩前且拜且视道:“行矣元伯,死生导路从此永辞!”众闻式言并皆泪下。当日式留宿塘间替他监工,待至墓成并为栽树,然后辞去。

  后来范式又诣洛阳。在这里的同学就有很多,有的尚不相识了。有长沙人陈平子知道范式是个义士后,自觉很后悔,没有与范式相交。但自己已经得了重病,势且垂气,他便对他老婆说:“我闻山阳范巨卿信义绝伦,可以托死。我殁后,可将棺木导置巨卿户前,必然会为我护送归里的。汝切勿忘!”言毕再强起作书略说“旋京得病,不幸短命,自念妻弱儿幼未能携棺归籍,索卿义士大名,敢冒味陈请求为设法返葬家乡,怀感云云。”书既写就掷笔即逝,妻子照嘱办理。范式一出门但见门前遗置棺木,已觉惊异,及入门审视,案上拾得平子遗书。展阅一周才告明白,但二话没说,竟至平子寓所替他妻子安排,令得引柩回家,且亲送至临湘,距长沙只四五里路,乃将平子原书取出,委诸柩上哭别而去。平子尚有兄弟,闻知此事忙去追谢,那范式早已到了京师。长沙官吏也有所闻,因此向朝廷反映范式事迹,“三公”争相称赞,并立即发书征召,范式尚不肯起出。然后又有许多州吏也举荐他为茂材,方才免强受官,提到荆州刺史。

  范式上任后工作积极认真,勤政爱民。一次行巡至新野县,县吏出迎,见前有异骑一人,似曾相识,新近审视,确实是同学友也嵩。嵩表字伸山,系南阳人,家贫亲老,特隐姓埋名为新野县佣卒。范式叹息道:“我们同游太学,我蒙国厚恩,位至牧伯,你却怀道隐身,岂不可惜?”范式还至官舍,当即向朝廷推荐。未几即由公府召征赵都,后来范式提为庐江太守,嵩亦官至南海太守并获得当地人民好评。

  还有一个李善亦南阳人氏。从前本为李元家人,在建武中期南阳患疫。元家相继病殁,惟孤儿叫做李续,才出生数旬,家资却有千万。这些家奴们企图杀死李续,将李元的全部家产分掉。这时只有李善一个人反对,但又难以支持,只好背着李续逃往瑕丘,亲自抚养,历尽许多艰辛,才得将续逐渐养成。李续稍有知识,即奉善称父,有事尽长跪请示,然后才行,乃续年长有十多岁了。由李善带他归就故里,见官申诉,当地守令令捕原来的这些奴婢,叫他们交出李续的原来家产,仍将就业归续收着。因此李善的事迹远近闻名,并由当地官吏向朝廷推荐,有诏令李善及李续并为太子舍人。后来李善提至晶同太守,再调九江太守,途遇病终。李续也为李善主丧。后来也官终河南相职位上。以德报德两人具名。

  以上都是好心人,他们很讲情义所又称义士,很喜欢做好事感动着周围人群。向上级或再由上级官吏向朝廷推荐为官吏的。

  又有扶风人梁鸿与妻孟光偕隐居关中。鸿字伯鸾。其父为王莽时城门校尉,遭乱病殁。鸿无资葬父,只好用席裹尸,草草安埋。后来受业太学,博通经籍,因落魄无依。不得已至上林苑中替人牧猪,偶然失火,延及邻舍,当即过问所失,用猪作偿。邻主人尚嫌不足,乃愿意留在邻家作佣人,且任劳任怨,吃苦肯干,乡间人都说梁鸿好,是个非常人。佣主人只好向鸿谢过并将猪还鸿,鸿不受而去,仍归扶风。很多人羡慕梁鸿高义,争着与鸿议婚。鸿一一辞谢,惟周县孟氏有女年已卅,体肥脸黑,力气很大,许多人到选她不嫁。他父母问及原因,她说须得贤洁的梁伯鸾方可与婚。于是父母便托人与鸿议婚,鸿喜得知已便成就婚姻。但相处七日鸿不与答言,孟女乃跪着对他说:“妄闻夫子高义,择偶颇苛,妄亦谢绝数家。今得为夫妇,两意相同乃七日不答敢不请罪?”鸿方与她说:“我欲得布衣健妇俱流深山,今乃着绮罗敷粉黛,岂鸿所愿?鸿所以不得与亲哩!”于是孟女才了解鸿的意思,当即改衣装饰,鸿才大喜道:“这才不愧为梁鸿妻哩!能与我同志了。”同居数月毫无间言。后来摒挡行李,搬入霸陵山中耕织为业,琴击自娱,替人磨面弄谷。事为一个有钱的人叫做皋伯通的,所闻梁鸿不是非凡的人,于是把他夫妻俩请到了他家并提供食宿。从此,梁鸿得闭门著书,共十余篇,已而病终。

  梁鸿有友人高协尝隐居华阴山中,与鸿互相往来,也尝作诗吟调!亦终身不仕,相继谢世。还有扶风人井大春,单名为丹,少时亦在太学受业,通五经,善谈论,京中很出名。建武末年,沛王刘辅遣使去请丹,并不听从;信阳侯阴就,为阴皇后弟,暗嘱吏役,趁丹不注意,把丹强行劫去,热忱相待,丹不理亦扬长而去。卒得寿终。

  以上诸人为高士,有人有才自愿落居深山,有的即使不落深山也情愿终身不仕。至是义士高士乃人才,只有才高德厚才赢得社会的尊重,人民的喜爱。与此同时在职官吏当中廉政务实的也是层出不穷,有的尚是祖宗几代人一直雄誉不哀哩!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当时司空伏恭已经罢职,改任大司农,牟融为司空。司徒邢穆,接续虞延的,后任就职两年。正当淮阳王刘延骄恣无度,有人上书弹劾。说他与姬兄谢弇及妹婿韩光,尝有祷禳咒咀等情,刑穆也受嫌疑下狱论死。弇及光并皆伏法。惟延得因是亲戚而减罪。但也徒封阜陵、止食二县。另用大司农王敏为司徒,未几敏又病殁。召汝南太守鲍昱入都,擢为司徒。昱即故司隶鲍宣孙,前鲁太守鲍永的儿子。宣要桓子君为妻,鹿车回里,善修妇道,被人称为“桓鲍”与梁孟齐名。永与昱先后出仕,永复入任司隶校尉,守法不阿。终因抗直,不顺从旨令,而调出为东海相,病终任所。昱初为高都长,诛暴安民,再提为司隶校尉。昱奉法守正,有祖父风。从此起成了三代人为司隶校尉却是难得。后来又出为汝南太守,筑陂捍田,政绩又卓著。至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进任太尉五年,因病下世。昱子鲍德,亦得提为郎官,可见得善人遗泽,数世不衰。子孙终得显官,扬名后世。

  2、讨伐内外

  马武老帅战羌胡

  西海即今青海一带,向为羌人杂居地。秦初有无弋爰剑,为秦所拘,后来又钻个空子逃跑了,匿居岩穴间。在一次出来时,遇上个劓妇,两人谐成夫妻。那劓女自己认为自己长得很丑,所以经常用发覆面。故后来羌人沿袭为习俗。当年,且因爰剑匿居洞穴不死,必有后福。因此众羌共把他推为酋长。徙居河皇。后来子孙日盛各自为种或因地得名,或因人得名。秦汉时叛服靡为,汉武帝始遣将军李息,讨平群羌,特制护羌校尉。宣帝时因先零羌寇边,复使后将军赵充国击破先零,屯田设戍。元帝时又有叛羌。再遣右将军冯奉世出剿才得平定。自从爰剑五代,传为研,在诸羌中很有威望。子孙遂与研为种号,再传八世,又出了一个烧当。雄武与研相同,子孙更自名为烧当种。王莽末年,中原大乱,四夷内侵,羌人亦还居西海,入寇金城。当时势以汉为敌的隗嚣据有陇西,他不愿去军羌,索性诱他拒汉,只好由光武帝派出来歙、马援两将军一再征讨,羌胡的势力才衰弱下来。独烧当的玄孙滇良,为先零卑湳诸羌所侵。发奋图强,竟得收集各部,袭破先零卑湳,据有两羌土地。滇良死后,子滇吾嗣位,辗转收抚各羌种,教他攻取方略,作为渠帅。中元二年秋间,滇吾与弟滇幸等带着步骑五千人,入寇陇西。陇西太守刘盱出兵拒战,为羌所败,丧兵百余人。滇吾得了胜仗,下令大召诸羌,于是为汉役属的羌人,亦起应滇吾,相率犯边。明帝方才嗣位,忙遣谒者张鸿,领兵出塞,会同陇西长史闲飒,共讨滇吾。哪知到了允吾县唐谷间,中了滇吾的埋伏计,四面兜击,全军覆没。因此再起马武为捕虏将军,使与监军使者窦固,中郎将王干,右辅都尉陈欣等。调集兵士四万,大击滇吾,行至金城郡,正值羌众前来,马武系百战老将,便当先冲锋,奔杀过去。羌众不能抵敌,向后退去,武得斩首六百余级,乘胜追抵雒阳都谷,谷中两面削壁,不便驱驰,羌人却得依险反攻来战汉军。汉军措手不及,前攻多死,还亏马武行军有律,不致自乱,徐徐地退出谷外,安就坦途。羌众却也为狡黠,掉头自去,相引出塞。武捡点军士,已伤毙了千余人,尚幸全军锐气未尽消失,乃复整阵追击,直抵塞外,羌人总道汉军败退,不致再返,乐得放心安胆,解甲轻弓,信口唱着番歌,向西归去。不意汉兵从后杀到,吓得羌众魂散魄驰,人不及甲,马不及鞍,又没有山谷可以暂避,偏偏在东西邯间,碰着大敌。东西邯有水分流,中央筑亭,叫作邯亭,邯亭左右,邯水分绕,因名东西邯,这乃是往来大道,并无险阻。汉兵正好纵击大杀一阵。剁落四千六百颗头颅,擒住一千六百个牲口。滇吾滇牟拼命逃生,余众或降,或奔,不在话下。马武乃振旋还朝。得增封邑八百户,越两年武即病终。

  同时辽东太守祭彤,亦遣偏将讨赤乌山桓斩将搴旗,大获胜仗,威声四震,绝塞无宅,所有沿边屯卒,各请罢归,俾得休息。

  勘抚内附南夷人

  传说哀牢先世有一个妇人叫做沙壹,独居牢山捕鱼为生。一日水中捕鱼,偶然触到一木,感而成孕,产下男孩十人。忽水中有龙漂出,吓走九孩,唯一幼小的却留着被龙舌舐面,龙去后十孩重聚。长大以后便推被龙甜了的儿为王,号为九隆。可巧山下有一夫一妇生得十女,正好与沙壹十儿相配。遂各娶为妻室,辗转滋生,日益繁衍到了九隆病死,世世相继,就在牢山四面分置小王。至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哀牢王贤栗督率种落,乘筏渡江。击邻部鹿箩人,不及防备,多被擒获。不意天气暴变,雷雨交作,大风从南方刮起,振动江心,导致水为逆流,筏多沉没,哀牢人溺死数千人,贤栗心尚未死,再遣六部酋进攻鹿箩。鹿箩部酋正拟兴兵反攻,闻得哀牢又来扰境,立即倾众出战。这番接仗与前次大不相同,鹿箩人个个愤激勇敢。杀得哀牢人东倒西歪,哀牢王不知兵法,还想与他蛮斗,结果是同归于尽。贤栗得报。方才惊恐,招集部众说:“我等攻掠边塞,也是常事,今进击鹿箩,偏遭天谴,摧残致此,想是中国已有圣帝,不许我妄动!我们不如通使天朝,愿为臣属,才算上策。”大众齐声应诺,乃于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间,率众东下,至越嵩太守郑鸿处乞降,鸿当即奏报朝廷,有诏封贤栗为哀牢王,令他镇守原地。从此每岁都来朝贡。到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贤栗早死。继承的叫做柳貌。又挚五万人内附。明帝遣使勘抚,遂决议建设郡县,即将柳貌属境,分置哀牢、博南二县。罢去益州西部都尉,特置永昌郡并辖哀牢、博南,始通博南南山,渡兰沧水,往来使人,每年数次也无甚关碍,再加西部都尉郑纯,调任永昌太守,为政清平,自哀牢王柳貌以下各遵约束,岁贡维谨,因此西南一带,帖然相安。

  北匈奴阳和阴掠遭击之

  惟北匈奴阳为修和,阴乃寇掠。早在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6年),北匈奴人就一再求和,公卿等聚议纷纷,尚不解决。独司马椽班彪,陈述已见,请光武帝暂与修和。至今是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了,近廿年来匈奴人掠边土,时而猖阙,有仆射耿秉,屡上书请击北匈奴。明帝尚不欲遽讨。找到显亲侯窦固,及太傅祭彤等商议。都说劝耿秉暂时不要提这个事。但是众将又以为应该遣将出塞屯兵,寻找机会犯击匈奴。因此,明帝也只好依了众议,拜耿秉为附马都尉,副与骑都尉秦彭。窦固为奉车都尉,副以骑都尉耿忠,并为置从事司马出屯凉州。转瞬间已是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耿秉等急欲邀功,奏请出塞北伐。明帝亦命祭彤出征,使与度辽将军吴棠,征集河东、西河、羌胡各兵,及南单于兵一千骑,出高阙塞,再令窦固、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甲卒及卢水、羌胡二千骑,出酒泉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募兵及羌胡万骑。出居延塞。骑都尉来苗,护马桓校尉文穆率太原、雁门、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各郡兵马,及乌桓鲜卑兵马万余骑,出平城塞,四路兵共伐北匈奴。窦固、耿忠行至天山。正与北匈奴西南呼衍王相遇,一番交战斩首至千余级。追杀蒲类海取得伊吾庐地后特置宣禾都尉,留吏士屯田、伊吾庐城。耿秉、秦彭袭击北匈奴南部勾林王也颇有杀获。进至绝幕六十余里,直抵三沐楼山,四望无人,及收兵南归。来苗文穆至色河水上,虏皆奔走,无从截夺,也即退回。祭彤、吴棠与南匈奴左贤王信,出高阙塞驰行九百余里,不见一虏,只前面有一座山相阻。山势不甚高峻,信都指为缘耶山,说是冈峦回阻,不便前进,因勒马下寨,好几日不见动静,只好却还。这种情况的出现真实由右贤王信与祭彤两不相合,所以妄言误事。结果被朝廷察觉了,说棠与彤逗留畏懦,将他革职,召还系狱。彤素来在边有年,信是外夷,此次系狱,当然有人替他解放,不过数日就已释出。彤且惭且恨,竟至呕血不止,临终时嘱付诸子说:“我蒙国厚恩,奉命出征,不能立功报国,死且怀惭。望你等能再我去请诣军营效死戎行,聊补我限。”言毕就逝。明帝已知祭彤忠诚,再拟重用,陡然闻得祭彤病重身亡,不胜惊悼。因召彤长子祭逢入见,祥问乃父病状,悲叹不已,抚恤有加。次子祭参遵父遗命,投入奉东都尉窦固营中,随征出师。乌桓、鲜卑又很仰慕祭彤的威信,有时使人入京,凡路过彤墓都要拜祭。辽东吏民因彤先前为过太守,却寇安边,追怀功德,特立祠致祭,四时不懈。

  同年秋季北匈奴复大举入寇,直指云中。太守廉范督率吏士,出城拒敌。吏见虏众势盛,恐自己兵少难支,乃请范回城保守。一面发书至他郡求援。廉范微笑说:“我自有退敌的方法,何用多忧。”说着下令军士安营静守不准妄战。好在虏兵初至,倒也有意休息,未尝相逼。俄而到了傍晚时分,廉范下令军士:“每支小分队人马都要点上两盏火炬,三头热火,环绕营外,好似有千军万马,趋集拢来的势头。”虏兵远远望见,总认为是汉救兵来了,不禁惶惊。所以就打算退兵,不防汉营中又扬旗鸣鼓出兵前来,不知有多少兵马还是走为上计。故一声噪哗弃营尽走,即被廉范驱杀一阵,送脱了几百颗头颅,尚恐汉兵追蹑,狼狈急奔,甚至自相践踏,伤亡至千余人。从此不敢再向云中(地名)。

  廉范不仅有卓越的作战指挥才干,而且是一个孝子。他在年十五岁时,父死,他两手抱柩过河,到河中心与柩俱沉下水,幸由旁人并力捞救。廉范是个好学生,他的老师薛汉连坐楚王刘英罪案伏法受诛,他主动去收尸殓葬。廉范是个廉官,调守蜀郡,民物丰盛,范在蜀数年,坐事免归,最后居家考终,家乡人民也将怀恋之情建有廉范祠以纪念。

  以夷制夷班超智勇过人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明帝因他回往河西,熟悉边情,所以委任北伐。取得了天山战斗的胜利,功出人上。朝廷接着又下诏要窦固统领节制耿秉等诸将去招抚西域,截断匈奴右臂,以夷制夷。当下派使智勇深沉的属吏班超令他与从事郭恂同往西域。

  自光武帝修文偃武以来,很久不愿用兵。西域一带,但他自主。因此车师,鄯善等国,又去依附匈奴。莎车王贤,持强用兵,吞并了于置、大宛诸国,使部将若得率兵监守。于置遗将休莫霸,收合余众攻杀君得,自立为王。莎车王贤当即大愤,督领诸国数万人,往攻休莫霸,偏又为霸所败,伤亡过半,贤脱身走归。休莫霸进围莎车身中流矢方才退兵,在路途中丧命。国相苏榆勒等共立休莫霸兄子广德为主。这时龟兹王刚罗为国人所杀,刚罗本来就是莎车王贤的少子。国人既敢杀死刚罗,当然不服莎车。又恐莎车乱攻,索性联合匈奴,突击莎车。两下里争战不休,互有杀伤。于置王广德,正好乘他疲乏,使弟仁督兵万人,直逼莎车城下。莎车王贤连受兵革,不想再增一敌,没奈何,只好遣使出城,致广德营中请和,愿将自己的女儿配与广做妻。广德踌躇半晌,方才允诺,待贤将女送交,便一拥而去。好容易过了一年,莎车城外又来了于置的兵马,差不多有三四万人。莎车王贤登城俯眺,遥见广德押住陈后,跨马扬鞭,指挥如意,乃高声呼语道:“你为我女夫,无端兴兵相犯,究欲何为?”广德回答说:“正因为王为我翁,久不相见,所以前来问候!今愿请王出城结盟,再修前好。”贤听了此言,又似广德无意挑衅。但既欲修盟,如何带来许多人马,当下怀疑不决,因此向相国且近商议,且近连忙说:“广德为大王女婿,谊关至戚何妨出见!”贤才释去疑团,坦然出城。广德跃马相迎,彼此问答,没有讲到几句话,忽由广德一声暗号,突然出来壮士数十人拥至莎车王贤面前,把贤拖落下马,捆绑起来。贤尚想且近出救,那知且近正私招广德,叫他前来捉贤。他一见广德得手,即令大开城门纳入于置兵马。趁势将贤妻子一并拿下,当即由广德留下将士与且近留守莎车,自押贤等归国。未几便将贤杀死。匈奴闻莎车被灭,恐广德乘此强盛,将为已害。乃征发龟兹、焉耆、尉黎等国骑兵,得三万余人。统以五将,合围于置。广德不能敌,遣使乞降,并出长子为质,每岁贡物。匈奴乃退,另立莎车王贤子叫做齐黎的为莎车王。广德心惮匈奴,怎敢与争。惟西域诸国要算广强,次为鄯善国王。

  再说班超与郭恂等先到鄯善。国王广却殷勤款待,礼意周到。过了几天忽渐疏懈。班超便意识到鄯善王广,必然是因为有了北虏使来,怕匈奴看见招待汉使热忱会对他有好感,所以才这样做。于是等到鄯善派人前来招待酒食时便一口道破。来使还以为是班超已有所闻,只好和盘说出。班超将役使留住,闭门不放,便对自己人说:“我们本来是来招抚他国的,今天这种形势恐怕我们会被匈奴人谋害了。我们不如先发制人,唯有乘着昏夜,用火去攻击那匈奴来的使人。对方又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必定会吓惊,我们若得将虏使击毙。那鄯善国自然会胆落,功成名立在此一举。大众听后觉得需与郭恂商量一下。班超嗔目道:吉凶决在今夜,郭从事属文吏,知道了会吓坏。若把情况泄露出去,我们反致速死,如何算得壮士呢?”大众见班超面带怒意,未免慑服,乃愿从超计。超急命吏士整束停当,待至夜半,率众卅余人,经奔匈奴使营,可巧北风大起吹动毛骨。众且前且却,尚有惧容。班超对大家说:这正是天助我功,尽可放胆前行。“说着下令十人持鼓绕出虏帐后面,且密嘱道:如见有火光,即当鸣鼓大呼,万勿失约!”又令廿人各持箭械,折至虏帐,夹门埋伏。超自率数骑顺风纵火,前后鼓噪声,同时响起,虏使从梦中惊醒,走投无路,仆从越加恐怖,顿致大乱。班超首先突入虏营,格毙三人,吏士一拥齐上,竟将虏使击毙,并杀虏使卅余人,一面纵火焚营。把虏众百余名一并烧死,时已经天明了。班超率众返归告诉郭恂,恂方才闻知。不禁大骇。既而俯首沉吟,超已知恂意,举手对他说:从事虽未同行,但休戚与共,我班超绝不会独占其功。“恂乃心喜。接着班超召鄯善王广,取示虏首级,广吓得面色如土,再经班超宣布汉朝威德。叫他从今以后,不得再与北匈奴交通,否则虏首可作榜样,幸毋后悔。广连忙伏地叩首,唯唯听命,遂纳子为质。随即班超领兵还报窦固,窦固大喜,且陈大功。并请选使再去西域。明帝揽奏,欣然说道:智勇如超,何不再遣,还要派什么别人?”当下拜班超为军司马,令续成前功!窦固奉命下令遣超西往于置国,并欲拔兵为助。超答道:于置国大路遥远,就使带兵数百,亦不足济事,多反为累。班超但将以前行事的三十六人,往彼宜抚。相机处置,便已够用了。言毕即行。

  好多日才抵于置。于置王广德,雄视西域。虽尝接见班超,却是傲然自若,不甚敬礼。且召巫人问,巫假意祷神费了许多做作,方张目说道:“神有怒意,说于置王何故妄想向汉奴,使有骏马骑来,可取来给我。”广德素来迷信,即使向超求马,超已侦察到巫语情况,说要巫亲自来取。巫如言趋至,超不愿多言,突拔佩刀劈巫,嘉然一声,巫首落地,便持了巫首进示广德,迫他将前时制服鄯善国情形,当面陈述了一番,令广自择进止。广德惊出意外,派人调查鄯善,果有虏使被杀,遣子入质等情,乃亦决计附汉,不属匈奴。匈奴本有将吏留守于置(于阗国)。监护广德,广德即暗地发兵,攻杀匈奴将吏携手献超。超随身带有金帛,当即出赠广德。广德以下官属都表示愿听约束。既而于置、鄯善两国都已归汉。余国多半听从,依次遣子入质。西域与汉绝交已有六十五年的历史了,至此乃复与汉往业奉汉为正朔。

  紧接着班超又招抚了疏勒国。疏勒王兜题并不是疏勒人,他是龟兹王依仗匈奴势力杀死前疏勒王后,派人来统治的。疏勒人恨他,可不敢惹龟兹和匈奴,这次班超来了便不怕他,班超先遣从吏田虑带着十余人前往,并嘱虑借机行事。田虑也有才略,他见兜题无降意,语多含糊。又见他卫卒寥寥,即引从士,抢步上前,立即将兜题拖下,用绳捆缚。兜题左右躲闪一旁,虑将兜题牵出飞驰见超。超迅速招抚该国将吏,国人非常拥护。超即立故王兄子榆勒为王(故王无后)。更名为忠,国人大悦,当下又牵入兜题,国人要求杀他,班超说他若愿从便不杀了,使他去告龟兹王,要他速以降汉。不久龟兹降汉。时已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朝廷下令班超回朝。疏勒人知道后,举国忧恐,都不让离去,路过于置,从国王到百姓都哭号不止,紧紧抱住班超的马脚不放。班见此情景,也不愿功半而去。于是就上书朝廷,愿继续留在西域,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班超在西域整整卅年。后来在和帝时才回朝,可见和帝传载。

  窦固、耿恭在车师

  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窦固奉诏出师,往讨车师。与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领兵出敦煌,越塞至蒲类海击破白山虏兵,直入车师。车师分前后二庭,前王居交河城,后王居务涂谷,相隔约数百里。从前尝附属西汉,后来汉衰乃转归匈奴。窦固入车师境,因考虑后王道远,不如就近先攻击前王。独耿秉说车师前王,乃后王安得子,若先攻后王,并力取胜,那时前王自服,不待劳师。固沉吟未决,秉奋身起座说:“秉愿前行,”说着即出营上马,挥兵北进。众军不得已随行。至务深谷相近,攻破虏垒,斩首数千级。后王安德大恐,慌忙出门迎秉,脱帽长跪,抱秉马脚俯首乞降。秉引与见固,固令安德招降前王。前王当然听命!车师全定。乃奏请复设西域都护,分设戊已校尉。当下简选陈睦为都护,司马耿恭为戊校尉,留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谒者关宠为已校尉,留屯前王部柳中城。窦固奉旨回朝。

  未几已是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仲春,北匈奴闻汉兵已归,便遣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往攻车师后庭。车师后王安德。本业庸弱,不能抵拒,当即飞使至金蒲城,向耿恭处援,恭部下不过二三千人未便多出,但令司马领兵三百往救安得。三百人如何济事,一至务涂谷旁不值虏军一扫。匈奴兵杀尽汉兵,气焰越嚣,立即捣入务涂谷。乱斫乱杀,可怜车师后王安得也被剁死乱军中。虏骑乘胜长驱进入金蒲城。耿恭乘城搏战,用毒药涂上箭镞,待至虏骑蚁附时,即令吏士四射,且射且呼道:“汉家箭有神助,若被射着,必有奇变!”虏骑中箭的都已沸裂,于是人人皆惊。凑巧天又起狂风,继以暴雨,恭军正在上风,顺势遂击,杀伤甚众。匈奴兵亦疑耿恭为神。他们纷纷说:“汉兵深得神助,我等枉送性命,不如罢休!”乃相率退兵。恭料匈奴不甘败退。到了春去夏来,虏骑果复大至,来攻疏勒城。耿恭悬赏募士,得壮夫数千名,前驱陷阵,自率兵吏随后继进,击破虏骑。虏尚未肯弃去,屯驻城下,堵涧水,不使流入城中。恭回城拒守。因军士无从得水,急命在城中开井,水供不应求,只好压榨马粪取汁为饮。后来井多水多示水虏兵,虏兵说:“汉兵神助何可再犯?”一声喧哗,万骑齐遁,恭也不去追赶,自回城扼守罢了。情况上报朝廷,朝廷嘉奖耿恭。是时已是永平廿一年秋月明帝一病不起,竟至告崩!

  五、国体构建及主要对民政策

  永平十至十二年(公元67-69年)有哀牢夷酋长柳貌两次各挚五万户平民乞请内附。明帝遣使力抚。并决定将柳貌属境分置哀牢,博南二县;罢益州西部都尉,特置永昌郡并辖哀牢博南。始通博南山,渡澜沧水。

  永平三年(公元60年)明帝下令押塘区种法。即农作物可根据它的土地气候的适应性,进行区域划分种植。产品可以互相交换调齐。这样便使作物产量得到增加,产品质量得到增强。

  同时还下令将政府所统管的一些土地分别赐给或借给农民耕种。从而缓解了当时有些农民地少的社会危机。

  除以上所述一切照先帝不变。

  六、重要文化科技成果

  永平三年(公元60年)佛教从印度引进中国。

  永平十年(公元67年)由水利工程学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决口,河道向南移的工程,调民工八十万人参加,从河南荥阳至山东的千乘,长达一千多里,治河道修筑堤防,建造闸门,终于制服了水患,此后在八百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患减轻了许多。

  七、略评本帝

  明帝是在和平环境下接班的,他谨守建武制度,不稍逾越。为其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全国形势大好,工农生产上升,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略有外掠,派遣窦固、班超等将出讨,一举拓平。西域诸国多半附汉,愿听管束大汉中国威望空前。是明帝一大特色!

  惟明帝素好讥察,发人隐私,每遇大臣一有过错,就不皆少恕。要求未免过严,楚王刘英、淮阳王刘延狱案牵累人太多,未免冤滥。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