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秦二世

  一、本帝的根基

  二世--姓嬴名胡亥。公元前230~前207年,享年23岁。在位三年,前209~207国号:秦,国都:咸阳。年号:未建。

  太皇太后:无。

  太上皇:无。

  皇太后:无。

  皇后:未记载。

  皇妃:未记载。

  皇太子:未记载。

  皇子:未记载。

  皇女:未记载。

  谥号:无。

  庙号:无。

  墓寝:杜南(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二、任前简历

  嬴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他生于秦始皇大举剿灭六国年代。成功统一中国时他已有9岁了,宫中有优越的教育条件。他如同其他诸公子一样,接受着贵族文化教育,秦始皇委托赵高给胡亥教育法律,他懂得儒家的伦理道德,不过他更喜欢法家学说。始皇三十七年,他已经20岁了,始皇出游,他玩心正盛,极力要求随行。也就是这次东巡,其父病死于沙丘,回到咸阳,由赵高、李斯等拥立为帝。

  三、嗣位背景

  秦始皇执政多年,由于幻想成仙长生不老,故一直未明确定立太子。至三十七年东巡病重临危才立遗嘱于长子扶苏赶赴咸阳主持丧事,意即承统,可是生性狡诈、当时任中车府令的赵高却纂改了遗诏。

  赵高首先对胡亥说:“皇帝驾崩,没有留下分封诸公子的遗书,却单独赐给了长公子一封玺书。长公子一到咸阳就是皇帝了,而你却没有一寸土地,怎么办呢?”胡亥却回答他说:“是呀,这是理所当然的嘛。我听说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现在父亲死去,他不分封自己的儿子,有什么话可说呢?”赵高听胡亥这么说,知道他不愿做皇帝,只好急着反复地做工作,胡亥才勉强答应下来。但赵高又怕丞相李斯不同意,便又去做李斯的工作。李斯开始也不同意,赵高便采取了威吓的办法,他对李斯说:“若不同意胡亥承统,让长子扶苏嗣位,将来便是将军蒙恬的天下,他手握兵权,终究你我是要被他除掉的呢!”李斯为了保全身家名禄,也只好违心地同意了。赵高即遣心腹造假旨,诬皇长子扶苏监军蒙恬守边不忠,对父又不孝,令自刎,并捕蒙恬兄弟下狱,从而铲除了一切挡碍,胡亥便择日举行了嗣位大典。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忌兄忌臣,谍血定策

  二世做了皇帝以后,整天吃喝玩乐,仿佛从此就可以这样舒舒服服地度过一生了。可赵高才不是这么想的呢,二世不理朝政他可以大权独揽,这才是件好事呢!但他又想到有的事情倒还得要请他出面,才能名正言顺地去做。因此赵高首先想到的是二世的这些兄弟们对二世服不服气,会不会与其争夺皇帝。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赵高倒是站不住脚的,再就是一些大臣都是秦始皇的旧臣,尤其是蒙恬兄弟人还在,虽然进了监狱,但是一旦乘机作乱,又怎么办呢?一系列问题缠绕着他,不得不考虑。于是有一天他找到二世说:“陛下应该注意,沙丘之谋诸公子和大臣们都在怀疑,诸公子大多数都是陛下的兄长,大臣们又都是先帝任命的。现在陛下刚刚即位,他们都怏怏不服,恐怕要搞暴乱。”二世听了赵高这么一说觉得问题确实很严重,自己一时还不能尽情享乐。就问赵高有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么?赵高接着说办法只有一个“即把刑法加以变换就是了,使法律更苛刻更严酷,让犯罪的人连坐受诛,乃臻灭族,凭借一些罪名,统统除掉旧臣换上二世你的亲信。”赵高又说:“这样可以铲除祸害,杜绝奸谋,德归陛下,群臣拥护,到那时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尽情享受了。”二世听后非常高兴,便按赵高的意见下令指派心腹略改法律。这法律一经修改后颁发出来,便向朝廷大臣和骨肉兄弟们扬起了无情的屠刀!

  本来二世在即位之前的归途中就知道扶苏已死,见蒙恬也祷告山川而回,就想释放蒙恬,仍用蒙氏兄弟为将,可是赵高怎么会肯呢?赵高早年犯罪受过蒙毅的制裁,即秦始皇三十七年赵高凭着自己的刁猾跪腕骗得始皇的信任,便渐渐横恣,私下里舞法弄文,不料事被发觉,竟为始皇所闻,饬令参谋大臣蒙毅审讯高罪,毅依罪定献应该处死。偏始皇又格外加怜,念他前时勤敏,特下赦书。从此他就怀恨在心,现在捏造说:“先帝早就想立胡亥为太子,只是蒙毅谏阻才未立成。”于是二世才打消了释放蒙恬的念头,并把蒙毅也囚在了代郡(今河北尉县)的狱中,赵高日夜毁恶蒙氏兄弟。法律修改后,二世遂决定先拿蒙氏兄弟开刀。二世的侄子子婴听到消息后赶紧来向二世进谏,他则举战国诸侯杀害忠臣,亡国殃身的先例,规劝二世不要诛杀蒙氏兄弟。二世根本不听,他派御史曲宫到代郡监狱宣布蒙毅“罪状”,令蒙毅自杀,蒙毅据理力争,曲宫知道二世用意,不听蒙毅申辩,逼杀了蒙毅;接着二世又派使者到阳周逼蒙恬自尽,蒙恬说:“我蒙氏从先人到子孙累世积功,深受秦国信任,现在我领兵三十万人。虽然我身在狱中,但只要我一有动作,天下的反叛局势就会形成,然而我自知必死,却还是坚守忠义,不违先人教诲,就是因为不忘先主的恩德,臣说这话并不是请求免死,而是希望进谏再死!”使者说:“我只是奉诏执行蒙恬的死刑,我不敢把蒙恬的话传达给皇帝。”蒙恬只好仰天而叹道:“我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上天?”他凝视了片刻,若有所思地说:“蒙恬之罪固然当死啊,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掘地筑城万余里,这其中难免破绝地脉呢!这就是我蒙恬的罪啊。”说完自己吞药而死!

  蒙恬兄弟死后,屠刀继续挥向朝中大臣,二世让赵高全权办案,赵高罗结罪名,一有不合意的人就杀。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认为“将相不辱”相继逼令自尽。

  二世三年,得力名将章邯,为了抗御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策应,以及六国复兴,而忠心耿耿奋力拼杀,立下了不少战功。但二世身陷深宫,不理朝政,全托赵高处理,赵高怕章邯立功受奖,会夺去他的权力,每逢凑入战事乃不理睬。至章邯攻赵都巨鹿城与项羽激战失败后,赵高便借题发挥,诬章邯企图谋反,至章邯派长史司马欣探得消息,便不敢回朝,只有逼迫投降了项羽。连颖川守将杨熊奉命前往开封援助,路上碰着刘邦被击败,而朝廷也遣使加诛了。还有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任三川守,在雍邱遇到刘项的军队,激战而殉国。那知朝廷还说他谋反,反把李斯也拘入狱中了,李斯对重办其子李由的事不服,加之又去邀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联名上书,请罢修阿房宫,驱散四方徭役,并有隐斥赵高语意,惹得赵高性起。他同商二世,除上书令冯自刎外,还将李斯五刑用完致死,并将所有子弟族党并殊。

  屠戮了这些大臣以后,赵高便乘机安插亲信,兄弟赵成任中车府令,女婿阎乐为咸阳县令,其他诸如御史、谒者、侍中等要职多更换为赵氏人。只御史大夫任命了臣德担任。

  在大臣们受害的同时,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们死得更惨。一次在咸阳市上,二世的十二个兄弟同时被砍头;又一次在杜邮(今咸阳东)的刑场上,二世的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同时被活活辗死,腔血喷射,血肉狼藉,惨不忍睹,触目惊心!还有公子将闾等三人平时行为十分谨慎,一时举不出罪名,就把他们囚在了内宫,诸公子大都被杀以后,赵高派使者对他们说:“你们不象臣子论处死刑,行刑官马上就来执行。”将闾说:“宫廷之礼,我们不敢失仪,廊庙次位我们未敢失节,受命应对我们不敢胡说,什么叫不象臣子,愿听清楚再死!”使者说:“我没有参与论罪,无可奉告,仅执行使命而已。”将闾等三人只好叫天痛哭,拔剑自杀。还有一位公子高,见到兄弟姐妹们都惨遭杀害,自知也难免一死,想逃走又怕连累亲人,为了保全亲友,只好主动上书一封,向二世提出为父皇殉葬骊山脚下,二世见书大喜,批准了他的请求,并赏赐了十万钱,得保全亲友不受连罪,在众多的骨肉兄弟中可谓是一个“善终”者了。

  步父后尘,出游建宫更无情

  赵高唆使二世进行了一番大屠杀,二世认为屠戮宗室连及亲旧差不多将手足股肱尽行砍去,从此可以穷极欢娱肆行无忌了。于是他又想到了要效法其父周游全国威服海内,他说:“我不出去抖威就表现自己怯弱,无从统治天下!”即位次年,也就是秦二世元年又独与赵高计议,立即批准赵高陪伴择日启程,除留兵咸阳外,一班文武官吏皆并出发,一切成制统仿始皇办理。这次出巡南到会稽(今苏州)北至碣石(今河北昌黎),然后由辽东(今辽宁的辽阳)而返,每到一处立石记功,树碑建传,无非父作子述,更不外乎把自己夸耀一番而已。

  游畅了一番以后回到咸阳,二世又开始琢磨怎样来把其父亲未能完成的扩宫工程继续完成,于是他又再兴土木,重征工役欲将阿房宫赶筑完竣,好作自己的终身安乐窝,乃下诏,又聚集无数工役。二世尚恐大臣异心或有逆谋,特号令四方,选才勇双全的武士入宫屯卫。本来宫内的妇女仆从蓄犬马豢禽羽遍布,还有筑宫的匠役现在又加上一起卫宫的武人,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每天的吃用都不知要多少。咸阳虽大,哪里供应得上,只好令各郡县官吏取诸民间,累得那些地方官吏上气不接下气,体重也不免减去了不少,更可怜的是苦了那百姓,家徒四壁,卖儿卖女,普天愁怨,遍地呜哀!

  赵高杀主

  公元前209年,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就举旗造反,尔后各地陆续响应。九月刘邦起兵靖乱,年底项梁叔侄拥八千子弟自称为将。到了二世二年,前208年六国先后复兴,已是全国烽火连天乌烟瘴气了。不久数十万农民大军威逼咸阳,前锋已到达距咸阳城仅100多里的戏地(今陕西临潼东),当时离陈胜起事仅有数月。一直闭目塞听,认为是群盗不足忧的二世皇帝根本不会料到形势如此严重!消息传来他才大吃一惊,只好走出宫门,朝会群臣,谋求对策。少府章邯说:“眼下大敌当前,远兵调征已来不及了,请陛下赦免骊山刑徒武装征剿。”二世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命章邯为统帅带兵出击。

  这时李斯已死,二世拜赵高为丞相,而赵高早已成为了一个实际权力的独裁者。他本想踢开二世,自己做皇帝,但条件尚未成熟,怕群臣不服。此时他不仅不为拒敌献计,反来借兵临城下,朝会群臣之机试探群臣对自己的态度如何?于是他导演了一幕“指鹿为马”的荒唐剧。他把一只鹿牵来献给二世,声称是一匹马。二世说:“丞相真会开玩笑,这不是一只鹿嘛,你却指鹿为马?”赵高听后不在乎,他紧接着问群臣左右,左右慑于赵高的淫威,大都附和赵高说是马,有的沉默不语,只有少数人说是鹿。赵高把说是鹿的人登记起来,事后凡是说鹿的人都被赵高杀害了,从此大臣们就更加惧怕赵高。

  赵高指鹿为马一事使二世产生了错觉,他误认为自己得了迷惑病。后来他请来太仆算卦,太仆胡说二世得了迷惑病是因祭礼时斋戒不明而引起的。于是二世就去上林苑中斋戒,名为斋戒他照常贪欢去野猎。一天他在玩猎的时候,见到一个人误入苑中行走,二世就亲自搭箭将他射死。赵高知道这件事后,就让女婿咸阳令阎乐上奏二世说:“不知是谁杀死了人,将尸体放在上林苑中。”过了几天又乘机对二世说:“天子杀死无辜的人是上帝所禁止的,连鬼神也不能容忍,必定会降下灾殃,叫他赶紧到远处去躲避一下。”二世一听吓慌了,不加思索住进了咸阳城外的望夷宫中。

  这样的生活使得二世闷闷不乐,他更想到敌兵离咸阳日趋逼近,奋力抗战的章邯将军自从出征以后连战连捷。不料在巨鹿一战由于敌兵聚集,寡不敌众而失败,又被赵高诬为谋反而不敢回朝,逼迫投降了项羽,这对他的打击太沉重了,更想到赵高经常对他说:“关东群盗成不了事。”这明明是天下背叛的混乱局面已经形成!不由得对赵高埋怨起来,便派使者前去责备赵高。赵高经二世这一责问,他哪里肯当?心中怒火顿时上升,对左右说:“他还敢责问起我来了,干掉他了事!”就在二世移居住地第三天,赵高布置掌管宫廷警卫的郎中令弟弟赵成为内应,女婿咸阳令阎乐率领一千多名吏卒奔至望夷宫殿门,向守门卫士大声吼问:“强盗进入殿门,你们为什么不制止?”守门卫士都感到莫名其妙,说:“殿内外戒备森严,哪有盗贼敢进入殿门呢?”阎乐不容分辩,挥刀杀死卫士,带吏卒冲入殿中。他们到处射箭,见人就杀,宫殿内的郎官和宦官个个都吓得惊惶失措,有的逃走,有的格斗。阎乐执刀逼近二世说:“你横暴凶残,全国人都痛恨你,反对你,你自己打个主意吧!”二世要求见丞相一面,阎乐说:“不行!”二世表示愿让出帝位得到一郡为王,阎乐摇头拒绝,二世又说:“那就当一个万户侯吧!”阎乐仍然不允许。二世目光哀怜,绝望地乞求说:“我愿意和妻子去当平民百姓这总可以了吧!”阎乐冷笑一声说:“我奉丞相的命令来杀你,你说再多也是白费唇舌。”说完挥动吏卒逼向二世。此时这位昏庸的年轻皇帝才明白,把他逼到这步天地的人,正是他平常最尊重和最信任的人,二世求告无路,悔恨莫及,只好拔剑自刎。

  2.讨伐内外

  一方起兵四方响应

  二世元年七月,朝廷下令征役。当时有阳城县人陈胜,阳复县人吴广,躯身长得高大,气宇轩昂,因此地方官便指定他俩并为屯长,发给川资交代责任。按照朝廷的命令督促他们努力带队前去,限期到达目的地。

  好几日到达了大泽乡,距目的地尚有几千里。当时又正当天雨连绵,沿途多阻,只好就地驻扎,待至天晴,偏偏雨不肯停,屈指一算难免逾期,遵秦法,失期当斩。这样看来走亦死,不走亦死!无奈何二人只好计议:念当今秦二世纂长子扶苏,扶苏长贤民爱,遂被奸臣赵高与二世胡亥密谋杀害,百姓有不服。且此地原故是属楚国的境内,人们深恨秦皇,可以今为天下倡导,号召徒众,他们一定会响应。他们还设计了一个秘密:一天,让做饭的部卒上街买鱼,其中有一条特别大,肚子胀得都快开裂了。用刀一剖,只见腹中有一帛书,展开一看,上面竟有“陈胜王”三个字。这个奇闻,在人群中传开了,大家都认为秦朝当灭,陈胜天意为王了。因此,通过一番密计以后,陈胜、吴广两人,便乘着朝廷派来的监官酒醉之时杀死了他们,立即出帐召集众人,发出号召。语言慷慨,无不感动,大众齐声说愿听遵命。当即枭了二尉首级,用竿悬着,指着大众,立竿举旗,旗用尉头血祭后,大书一个楚字,并用尉血滴入酒中依次序饮,大众喝过同心酒,对旗发誓,愿奉陈胜为主,吴广为副一同造反。胜便自称将军,广为都尉,登坊上座,首先发令定国号为楚国。固又称陈胜为张楚王,意是张开大国。再命大众各祖右臂作为记号,一面草起檄文,诈称公子扶苏为主帅,檄文发出即率众出略大泽乡,一路顺风,连破几县地,有许多亡命之徒闻风介入,陈胜、吴广的队伍由原来的几百人猛增至好几万人了。

  元年九月,江南沛县丰乡阳里村出了个姓刘名邦字季的人,也起兵靖乱。刘邦受命以亭长,押送刑徒到骊山,但在押送的路上刑徒们纷纷逃亡。刘邦估计这些刑徒还不等到得骊山都会跑光。一天走到丰邑西边的大泽里,停下来休息时,刘邦喝醉了酒,仗着酒兴把刑徒的绳索解开,对他们说:“你们都逃命去吧,我也从此逃亡了。”当时有十几个人愿意跟着刘邦走。不久沛县县令被群众所杀,由众推选刘邦为领头。从此开始举旗,宣布起兵反秦。

  还有那故楚会稽郡境内,又出了项家叔侄戕吏起事,集得子弟八千人,横行关中,这便是项梁、项羽俩。二人本下相县人,梁即楚将项燕子,燕为秦将王剪所围,兵败自杀,楚亦亡,梁既遭国难又复念父仇,常思举兵报复。籍即梁侄表字羽,少年丧父依叔梁为生,梁令籍读书,历年无成,故令学剑,仍复无大绩,梁大怒,籍答道:“学书不过良姓名,学剑虽稍是护身,他只能敌得一人,籍愿为万人敌呢!”梁听后且说:“你有此志,便教你兵法。”不久项梁的举动为仇家告发,政府说是企图造反而座狱,幸遇狱中椽司马欣方得减罪。出狱还家后,又遇仇人被梁打死,复闯大祸,不得已只好带侄避居关中。一次来到会稽,巧遇秦始皇东游经过,梁与籍观之,籍说:“彼可取而代之。”梁忙掩其口说:“莫妄言,誅族矣!”

  到了陈胜造反,东南扰境,项梁正思起应,忽由会稽郡守殷通召梁密议说:“天意必亡秦的时候到了,得先发制人,行兵得选将,当今将不如项梁、项羽叔侄。”并说:“还有一条好汉叫做桓楚,他犯罪在逃不知去向。”梁答他侄籍知道,通便要籍去会桓楚,待次日通见籍时,由梁示意将殷砍死。梁而自为将军兼会稽郡守,籍为偏将,梁与籍手提殷通的首级,号召百姓起来反秦。一时间召募得士兵八千多人,当时项籍才24岁,却做了八千多人的首领,他表字子羽,便嫌双名累赘,遂减去一个“子”字,别人亦称呼他为项羽。

  二世三年六国先后复辟,田儋为齐王,咎为魏王,武臣为赵王,韩广自称为燕王,景驹为楚王,后又由项氏立先楚怀王子,小名一个“心”字仍为怀王,韩成为韩王,每个国家都有募兵数千名。

  战火燃遍秦全境

  四方起兵,反秦的战争烽火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燃遍全国各地。那烽火连天,乌烟瘴气的反秦形势,使得秦廷摇摇欲坠。先是二世元年八月,陈胜部将周文领兵攻入关中直至戏地,咸阳危急,赵高不免扮作吃惊,二世确实吓出一身冷汗。在朝会上百官面面相觑,独少府章邯出班请战,他要求赦骊山刑徒作为军队编制,严明纪律,且勇敢向前,真个是杀得周文兵七零八落。周文逃脱,带了残兵退至遭阳,又被章邯带兵追到,周文连战连败,无可奈何只好自刎。

  二世二年初,吴广兵驻蒙阳,骄不知兵,久驻不动。部将田藏、李归守蒙阳,诈称陈胜令杀死吴广,自带精兵西行,到了敖仓,正遇章邯军,章一马独入,藏措手不及,被劈死马下,李归闻讯吓得想逃,也被章邯上前大喝一声,把头颅劈落地上。

  陈胜得知秦将章邯连斩他二将之后,急派部将蔡赐引兵御章军,只交战一次为章所杀,败报陈胜。胜想再派将去,可无人所从,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他家乡有好多人来到他处投军,有些人知道陈胜老底,不免叫他的小名陈涉,并讲了他一些种田时的笑话。这样在陈胜看来觉得丢了脸,所以当陈胜得知后,即令一体绑得砍下了几个人的头颅,大家看他这样做就吓倒了,认为陈胜无义,便不肯为他效劳。故陈胜只好亲自出战了。大约带了千把个兵前去战章邯,不料出行不远,便有人报知前线,陈胜将张贺又阵亡,并全军覆没。此时陈胜想,去了也无益,便令返回。在路上又急求御车回营,稍慢便骂个不绝口,于是御史夫庄贾一气之下杀掉了陈胜。

  楚将吕臣据占陈县,领着一班人马出战章邯。章告败走,走不远途遇从骊山劳逸中逃亡出来的黥布(后投项氏最后投刘邦)也带领一班人马到来,便与他合作再攻吕臣,夺回了陈县。布系六县人氏(今陕西)本来姓英。因少时遇相士说:布要先受刑即脸上刺字然后得主故改姓即叫布也有叫英布的。

  东阳县百姓杀了县令之后,几千人聚在一起推陈婴为主,婴请教母亲说不详,婴只好带了队伍投奔项梁。从此队伍归顺了项梁。

  却说项梁杀奔彭城,仗着一股锐气,楚将秦嘉战败身亡,正复引兵西进又碰上秦将章邯,梁派别将朱鸡石和余樊君前往击秦,余樊君战死,朱鸡石逃跑被项梁抓获斩首身亡。接着又驱兵东出攻入薛城。

  进驻薛城后,有将献媚:“楚王陈胜已死,项梁应为楚王。”恰碰一居人(陕西)范增求见,他对项梁说:“陈胜本非望族,又欠大才,妄自称尊怎得不败?将军起自江东,故楚豪杰争相趋附,无非因将军世为楚将,必立楚后同复楚国。”项梁听后大喜并说:我意也是如此。今得先生高论,更无疑义。此时范增年已七十,但身体很好,他本家居不仕,好为人设法解难,谋无不中!此来,项梁邀居幕下,他欣然同意。故从此范增则是项梁的参谋了。

  是时刘邦在家乡沛县起兵,得乡间弟子三千多人,拥立为沛公。刚要设定出发,偏逢母亲病亡,只好回到丰乡阳里服丧,暂时按兵不动。有秦泗川监(官名)平却趁机率兵来攻丰乡,无奈刘邦只有那么一点兵,不能对敌怎么办呢?正听到说项梁兄弟领兵攻下薛城,刘邦便亲身前往向项梁兄弟借兵。这是刘邦与项梁第一次接触,两下里本来不相识。刘邦向项梁说明来意,项梁见到刘邦英姿豪爽,也格外敬礼,慨然借兵五千人,将吏十人与沛公同行。不时回到丰乡与卫兵合攻才得破秦兵,泗川监平败退。沛公令里人雍齿居守丰乡,自引兵攻泗川。泗川监平及泗川守北,出战败绩逃往薛地,又被沛公兵追击转走戚县,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从后赶到杀死泗川守北,只剩泗川监平落荒窜去,不知下落。

  沛公既得报怨乃还军亢父,不意魏相周市遣人至丰招诱雍齿。雍齿本来与沛公就有不协,竟背了沛公举丰降魏。沛公闻报急引兵还攻雍齿,偏雍齿筑垒固守,屡攻不下,只好另借大兵再来决斗,乃撤兵北向,似至秦嘉处乞师,道出下邱,途中巧与张良相遇。张良伏处有年,今闻得四方兵起,也欲乘势出头,将纠集同志百余人,打算去楚王景驹那里。因行至这里,听说沛公领兵过境,便乘便求见。两人在一起谈及一切兵机,张良应对如流,大得沛公赏识,并请张良跟着他,张良也有心要跟着刘邦。

  张良字子房,以谋略著称,是战国七雄韩国贵族的后裔。其祖父张开地辅佐过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其父张平铺辅佐过韩鳌王、韩悼惠王,都是当时的相国。到了张良这一代还没有等到做官的年龄,韩国就被秦国灭亡了。张良便失去了承袭父爵的机会。张良正是为国恨家仇不得不报,他把所有家财全部投入反秦的事业当中。他首先买动一力士刺秦王未遂。后逃到下邳(今江苏邳州市)隐姓埋名了十年。相传他遇到了老神仙黄石公,黄石公赐给他一本《太公兵法》,让张良好好学习。不久,陈胜、吴广起义,张良便抓住机遇,才带兵出发的。张良得《太公兵法》书,说来倒是挺有趣的:一天张良来倒一座桥上,碰上一个白发老人,他故意将自己的鞋丢到桥下,然后用命令的口吻对张良说:给我捡起来,张良心里嘀咕,但见老人满头白发便去帮他捡鞋,捡回来的后老人非但没有感谢,又说给他穿上,张良认为自己无依无靠可怜,视这位老人也可怜,故给他穿上。这时老人对他说:五天后天亮时来这里,我送件秘礼给你。张良好奇心,五天后真的来赴约了,当张良来桥上时,那老人早已守在桥上了,老人对张良说五天后再来此见我,第二次张良在天刚蒙蒙亮时就赶到了桥上,老人又坐在桥上,并说五天后再来见我,第三次张良干脆带着被子睡到桥上,老人终于给了他一个包袱就跑了,张良打开一看是当年姜太公留下来的《太公兵法》一书,张良通过学习掌握了运筹帷幄的万千韬略,后来才辅佐刘邦的帝业成功的哩。

  因此就不去找楚王景驹了。这时秦嘉为项梁所杀,景驹走死,沛公只好还是向项梁借兵。这已是第二次了,既得项军相助,退至丰乡再攻雍齿,雍齿保守不住,出投魏国去了。

  沛公追走了雍齿,便驰入丰乡,大众纷纷前来感谢刘邦。刘邦改丰乡为县邑,筑城设堡,留兵扼守,再向薛城告捷,送还项军。这次项梁便对刘邦说要立楚王的事,并邀刘邦一同前往薛城行事。沛公方感他厚恩当然应允。这时也正好是项羽作战取得了胜利而班师回程的时候,因此刘邦与项羽相见,两人一见如故,联成为萍水交,此为刘邦、项羽相交第一次。

  过了一宵,项氏属将一齐趋集,项梁升帐识事。项梁说:“我闻陈王确实已死,楚国不可无主。”故与沛公、张良等共同议定立楚后单名一个叫做“心”字的(有人叫熊心)确实是前故楚怀王孙,便迎入城中拥他高座,乃依旧号为楚怀王并率僚属谒贺。同时张良也要求项粱立韩公子橫阳君名字叫做成的为韩王。项梁同意了,并令张良为司徒,又拨将兵千余人去攻打韩地,得数城。不久又被秦兵夺去,韩王成与张良只好到处打游击。

  楚怀王嗣位后,见众将士伐秦情绪高涨,便发出号令,无论何人,但能麾兵西向,首先入关者,便当立为秦王。当时第一个响应的便是刘邦;第二个厉声的乃是项羽,两人相争要去,怀王只好准许两人同去,但尚有老将数人进言怀王说:“项羽以暴易暴不足服人。”怀王听了后只好说待次日升帐再议。次日,怀王改口不要项羽去,项羽大怒。这时正好赵使入报秦将章邯引兵攻赵,特来求援,楚怀王落得个空子叫项羽去援赵可先立功,项羽才同意去打章邯。

  章邯伐魏又战齐

  章邯请战出兵以来连战连捷,驱逐陈胜、吴广部将周文,迫使周文自刎后连斩田藏、李归、蔡赐、张贺,攻吕臣夺回陈县,击毙朱赞君等乘胜又引兵攻入魏境。魏相周市急向齐楚求救。齐王田儋亲自督兵援魏,就是楚项梁也亲命项它领兵赴援。田儋先至魏国与周市同出兵抵抗秦兵,到得临济地方正好与秦军相遇,交战一场就损伤了魏齐兵许多。田儋与周市选择了一个地方安营休息,那知章邯探得情况后,派人潜入营中大劫一场。齐魏各军高卧营中,只听得梦中一声怪响,惊醒后被秦军捣入,好似破瓜切菜一般,齐魏兵多被杀死。田儋、周市也死于乱军之中。章邯踏平齐魏各营,驱兵直压魏城,魏王咎自知不支,便遣使至章邯请降,被章所允许。但魏王又一想还是一死了之,故当即纵火自焚。楚将项它尚未到得战场,知情便回报项梁去了。

  齐王田儋战死后,齐都预立故齐王建弟田假为王,但田儋弟田荣又不服,他便收田儋残兵自守东阿(齐都城)。秦兵乘势攻齐,田假急遣使向项梁求救,项氏叔侄亲临战斗。这是章邯第一次与项羽接交战,一触即感到厉害,索性将人马撤退。项梁西追章邯,邯入濮阳,乘城固守,梁攻城不克,自驻定陶。另命项羽往西略地,两人行至雍邱遇秦三川守李由(李斯子)引兵迎敌,项羽一马当先,突入秦阵,李由仗剑来迎,被项羽手起一朔挑落马下。

  项梁兵驻定陶城日久,昼餐夜宿蹉跎过去,无一点戒严。一夕章邯领兵突入梁军,众兵才醒,怎能战斗,兵士残损,连主帅项梁都被章邯一刀剁死。章邯杀死项梁后又领兵去伐赵国去了。

  巨鹿之战

  章邯领兵来伐赵,赵王歇使将军陈余出兵抵敌,陈余战不到一合就吃了败仗。赵相张耳久困巨鹿城(赵都城)听说陈余战败,还是急追,陈余再出兵,余认为不敌秦不愿前去。张耳又派将张厘、陈泽二人再来促陈余。陈余只好发五千兵给二将去进战秦军,结果未经几合秦军把二将及五千兵全部履灭了。赵都危在旦夕,赵王歇、赵相张耳急趋向各国求援,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兵救赵。宋义怯敌,行至安阳后不敢再进,途中逗留四十六日,士卒又饥又冻。项羽一怒之下,杀死了宋义,楚怀王改令项羽为上将军。楚将项羽要扫平秦军,领兵奋进。秦将王离竟敢进战,正碰项羽举朔一扬,楚兵急退还营,王离麾兵拦截,项羽势凶恶斗,王离只好回营。章邯见王离失败亲来援应,再与楚军对垒。这时各国援军统在自己营中观战,只见秦军吓得胆战心惊。章邯本在项羽手中败过,此次见势力不能敌,连忙引兵退下。好容易过了一宵,项羽再令出战,章邯不得不再战,与项羽大战九次,真个是杀得地动山摇,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人仰马翻,秦无一不败。章邯只好钻个空子逃回城南去了大营,勉强守住本寨,又不敢出兵。项羽乃使英布蒲将军往堵通道,自攻王离,离想夺路逃走,兜头碰着项羽。他哪里允许离走,便提朔就战,王离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顶了上去,战不到三回合被项羽用朔一拨离手中枪陡向天空飞了出去,楚兵一齐拥上活擒了王离。秦将涉阎(人名)见王离被擒,自知死在眼前,便索性放起火来,把营盘烧个干净,连自身也葬入火中。项羽见火起忙令士兵退下,这时各国军将才陆续趋集求见项羽,羽狞笑他们无用。项羽刚一坐定,又见英布蒲将军提着秦将苏角的首级前来报功,项羽大喜。不一会儿赵王歇、赵相张耳出城至项羽营表明谢意。

  项羽之救巨鹿实为秦史上第一大战,秦楚兴亡关键确在于此。

  刘邦西行一路顺风

  秦二世三年初了,刘邦奉楚怀王令与项羽分开西行伐秦至咸阳、杠里二县,当时遇秦将王离兵交战一阵,击贩王离后又来到了开封。围攻开封城守兵数日未下,又听说有秦将杨熊带兵前来救应开封,刘邦索性麾兵撤围,竟去截击杨熊。行至白马城旁正值杨熊到来,便冲杀过去,熊未及防备慌忙退军,刘邦又引兵进击杀得难解难分。忽有一支生力军乃是韩国司徒张良赶来,横击杨熊,把熊军冲作两段,自然溃乱,再经刘邦乘势趋杀,哪里支持得住,杨熊只好奔还退入荥阳。刘邦说:“张良君来助我,我必助君。”于是邦合良军去攻颖川,颖川守兵登弹抵御,邦亲自督战,十几日才得破入,尽将守兵杀死,其实守兵就是杨熊。

  刘邦又闻得司马卬也想渡河入关,恐他先入秦都,便与张良计议,势如破竹连破韩地十余城。当时韩王来见刘邦,刘邦令韩王居守,自与张良领兵趋进南阳。南阳守将名齿奇,出兵至华县东,拦截刘邦,被邦迎头痛击,奇军大败,速回南阳。邦军继续前进,天色未明将城围住,南阳守将齿奇道:“刘邦军已去,乐得安睡。”及城外炮声大震方才惊醒,登城俯视,只见敌军如蚁,吓得魂飞天外,踌躇多时,除死已无他法,欲拔剑自刎,巧碰舍人陈恢劝阻。

  原来,南阳即宛城属韩国的地盘。张良有很多熟人,其中有个叫陈恢的,他听说张良与刘邦围攻宛城来了,便主动与张良取得联系,张良要他动员太守投降刘邦。故陈恢力劝太守齿奇,令其投降刘邦。即通过恢的联系,刘邦同意,齿奇则开城相迎,刘邦封齿奇为殷侯,陈恢为千户,仍留守宛城即南阳。刘邦随即召集宛城人马引与西行,果然沿途城邑无不投降。西行途中一度军队的粮食匮乏,于是决定往北攻打昌邑,结果失败。但是刘邦结识了昌邑人彭越,两人一见面情味相投。彭越手下有千余人,便联合攻昌邑。虽然仍未攻下,但彭越帮助刘邦解决了粮食问题,那昌邑交给了彭越去打,刘邦仍领兵西行。

  一日往荥阳,途经高阳镇的时候,刘邦又遇上了一个大贵人叫做郦食其。这个人读了很多书,很有口才,刘邦接收了他。不久他为刘邦设计不费刀枪一举拿下了陈留县城。

  刘邦军一路顺风,直抵武关。关上尚无守将,急得仓惶无措,不及征兵,但令老弱病残卒数千人开关迎敌,不值邦军一扫,守将抱头窜去,只好一座关城让与刘邦去了。刘邦安然入关,驻扎霸上,咸阳一夕数惊,讹言四起,人多逃亡。

  章邯投降

  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后,章邯回至大营,只好将战斗的败状照实奏报秦廷,请旨定夺。不料那赵高独揽大权竟将邯奏搁着概不呈入,二世当然不知道。但朝廷的一班宦官和宫妾不免会交头接耳,互相议论着章邯失败的消息,不几天自然传到了二世耳朵。二世乃召入赵高诘问军事,那赵高竟说:“现在朝廷兵马多归章邯一人调遣,臣身为内相,不能远察军情。章邯亦没有什么军报,不过近日传来风声说他损兵折将,究竟如何尚未详悉。臣正拟奏闻,不意陛下烛照四方,先已周知,臣想关东群盗多系乌合,为何章邯手拥重兵还不赶快荡平,请陛下下诏谴责,免得这种情况延续下去。”二世听了仍以赵高为忠,便嘱使颁诏出去。其实赵高是疑忌章邯暗通内线讨好二世,怕章邯表功加爵,遂至权力超已,定要吃亏,而独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手段,将纵盗玩寇的罪名,一股脑儿地推在了章邯身上,即令文吏写好严厉责问的诏旨派人驰速传递至章邯军营。

  章邯接到诏书且愤且惧,心里还有些不放心,故又使长史司马欣迅速赶到咸阳面奏一切。可怜司马欣星夜兼程很快入都,当即来到朝门,急求当面报告。哪知二世久不视朝,殿内只有赵高作主,听得章邯差人到来故意不见,但使他在外等候,欣只好耐心地等待着,一住三日,仍不见有召的消息。不得已贿托门吏探问底细,门吏才告知:无非是丞相赵高阴忌章邯等语。欣吃了一惊,且恐自己受累,急向朝门逃出,上马离都,从小路奔还。待赵高知道司马欣已经逃走了后,忙遣人追捕,但从官道赶去已是来不及了。那司马欣奔回本营,向章邯汇报了所见所闻:“赵高居中用事,不利将军,有无功都要受殊,请将军自图良策。”章邯听了欣言自然加忧,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但闷坐营中嗟叹不已。

  大约过了二三日,忽然接得赵将陈余来书。大意是说:“秦廷奸臣赵高,掌权日趋腐败,你在外面辛苦作战有功,赵高怕超过他,也要将你诛死,无功劳故亦受诛,这样你还持一片忠心为秦廷卖力,是何苦呢?不如与诸侯合织联盟,共约攻秦!天意亡秦没有什么再含糊下去了。”章邯阅了又阅,反复数次,颇为感动,最后决定派侯官去项羽营中求和。

  项羽接见来使,问明情由后拍案大怒道:“章邯杀我叔父,仇恨未消,我才要枭章邯首级去祭我叔父的坟不成!你快去告诉章邯叫他快来受死!”使成踉跄回报,章邯听了愁上加愁。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突有探骑禀报:“楚兵又要攻营了!”章邯忙令偏师出去堵截,才约半日,便有败兵跑入道:“楚兵实是厉害,我军敌他不过。”章邯又想,只要项羽不来还是可挡,不如自己亲抵一场,当下披挂上马,麾军前行,才至汗水岸旁便已接着楚军,立即交战,约有一二个时辰不分胜负。蓦听得楚军后面喊声震天,鼓角喧闹,乃是项羽领着一大队人马亲自杀到,章邯不仅心慌,秦兵越觉胆怯,纷纷倒退。一霎时间楚军已突过战线,秦兵顿时大乱,四散奔逃。章邯亦顾命要紧,回马便走,好容易逃入本营,已亡失了许多士卒。

  章邯至此穷极没法,都尉董翳又劝章邯向楚乞降,章邯皱眉道:“项羽念记前仇,不肯收纳奈何?”董翳说:“可告司马欣前去,便无他虑呢!”章邯乃召入司马欣,叫他写书降楚。欣竟不推辞,亲书即去,未几便得返报章邯,说是项羽已肯收容,不念旧怨了。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司马欣何故一说便妥呢?原来司马欣曾充过栎阳狱卒,项羽的叔父项梁犯法坐牢,他救过项梁,故与项氏本有交情,此次往见项羽便把前情说起,且劝羽舍私图公。羽尚有点踌躇,又由范增从旁解劝,并说目前项羽军营中已是兵多粮少难以支持了,收降章邯较为得计,项羽才允司马欣所请,并与欣计约保证不害章邯。

  于是章邯与司马欣、董翳等人至渔水南岸侯着项羽,羽引着许多将士及各国军师昂然前来,旌旗严整,甲仗鲜明,威武的不得了。章邯等项羽到来,慌忙下马长跪道旁,项羽传令免礼,章邯方才起立说:“邯为秦臣,本思效忠秦室,无奈赵高用事,二世信谗,秦亡只在旦夕,邯不能随他俱亡。今仰将军神威,无战不克,此去评暴安良入关称王,舍将军尚有何人。邯早欲择主而事,不过前时奋不顾身私触犯将军,自知负罪,未敢遽投,现蒙将军宽容,恩同再造,誓当竭力图效,借报深恩。”说至此呜咽流涕,项羽乃出言抚慰:“君也不必多心,既知去逆效顺,我亦不便因私废公,若得乘此灭秦富贵与共,绝不食言!”章邯拜谢,秦将士并皆叩首。项羽便一一登录,方敢起立。项羽即令司马欣为上将军,令他带领秦军二十八万充作前驱,立章邯为雍王留置营中,自己引着楚军及各国将士约将有四十万人,按程前进,关中大震。

  五、国体构建及主要对民政策

  与先帝不变。

  六、重要文化科学成果

  无。

  七、略评本帝

  二世的一切军政大权,全包揽在奸臣赵高手中。赵高利用二世年轻,头脑昏庸,贪好酒色的性格和作风,极力陷害忠臣,心底里想自己做皇帝。可是天理不容,人民更不答应,导致四方兵起,摇摇欲坠的秦廷怎有不崩溃的道理!

  二世稀里糊涂过日子,奉赵高为神主,自己终死在了赵高手里,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丑下场,可悲,可叹!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