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45节 当下名有欲,焉知今后不会利有欲,色有欲

  菜根原文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尤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日月译解

  一个人做了坏事而怕人知道,可见还是懂得好歹,也就是恶行中犹存一丝向善之念;一个人做了善事而急于人知,可见只为沽名钓誉,也就是善举中留下了造恶的根由。

  日月评谭

  人说欧美人是罪感文化,日本人是耻感文化,中国人是乐感文化。欧美人大多信基督教,基督教认为人都有原罪,人到世上来是赎罪的,只有把罪赎了,才领得到天堂的门票;日本是耻感文化,国民有着强烈的羞耻观念,一旦事情搞砸了,就切腹以谢罪;而一般认为中国是乐感文化,中国人很会找乐,同时很容易忘记,忘记过往的耻辱、过往的痛苦、过往的灾难等。乐感文化的致命缺点,就是缺少罪恶感、羞耻心。你看本山叔演的那些歪瓜裂枣怪模怪样的老头老太残疾人,全国人民都看得很开心,但没几人会站在老头老太残疾人的立场去感知他们内心的屈辱和不快。

  做了坏事而怕人知道,起码心中还有罪感,这一念罪感,就是自己不至堕落到万劫不复或者最终得到拯救的一盏心灯,哪怕它比较微弱,似明似灭。对佛法来讲,做坏事的人也是可怜人,也是深可悲悯的,因为他们造了恶孽,必堕三恶道,但他们却并不知道可怖的因果正在等着他们;还有很多做坏事的人,他们并不是生来就是坏人,有的坏人是环境造就的,比如因缺乏家庭之爱而浪迹街头的少年犯;有些坏人是被逼的,比如《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逼上梁山的一干好汉等。这些做了坏事的人,只要心中犹存一丝忏悔之心、向善之念,佛说即可得度。回到现实来说,就是我们对待犯过罪的人、犯过错的人,要治其病,救其人,允许他们改造、改过,帮助他们做一个守法从善的人。而站在佛法来讲,对于恶罪该杀的人,也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过,这一念罪感,就是千劫万劫之后从地狱飞升的一念灵光。

  一个人做了善事,而急于让人知道,从常情常理来说,并不过分,中国首善陈光标每次捐款,哪次不是吆喝得地动山摇,当然这里也有企业形象营销的因素在里面,君不闻,“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就对于个人来说,我做了那么多善事,收割一点名声,犯了哪门子事!但从心性方面来考虑,为善而急人知,即心中有欲,这个欲,这次表现在“名”欲,焉知明日不体现在“利”欲、“权”欲、“色”欲?所以说,这一“为人知”之欲,即是日后从恶的“恶之根”。试看古今的贪官、坏官,没几个是天生的坏,而是当权、色、名、利还在萌芽状态或者初级阶段的时候,没能够深刻地省察自己,时刻警惕自己,从而让小欲成了大欲,小贪成了巨蠹。当然,更有一等人,以“善”为手段,以“善”为幌子,谋取不可告人的利益,实现包山揽海的野心,这就堕入“下三烂”之道了。这种人古今中外时刻都有,世人应擦亮眼睛,这种“伪君子”,往往比“真小人”更可怕。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