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32节 天子之怒,布衣之怒,庸夫之怒

  菜根原文

  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日月译解

  一念慈祥,可使天地之间充满和气;寸心清白,可使高风亮节光照千秋。

  日月评谭

  一个人心中长怀慈悲,就是菩萨,可以度人度世,可以营造人世间的幸福美好;一个人心中如果长怀恶念,就是魔头,多半祸乱苍生,可以让朗朗乾坤变成人间地狱。一个人如果襟怀坦荡光风霁月存心清白,尽管一时蒙屈受冤,但终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一个人如果表面上正大堂皇暗地里作奸犯科,最终也有显露原形遭人唾弃的那一天。

  阴阳家讲“天人感应”,儒家讲“境由心造”。古人经常把人世间的天灾人祸归因于整体社会的道德沦丧人心堕落。确实,如果这个社会的百姓大都雍容和睦与人为善,如果这个社会的领导慈悲为怀关注民生,那么这个社会多半能变成和谐社会,如果这个社会的百姓没有信仰,只有物欲,无所敬畏,如果这个社会的领导总是好大喜功,骄奢淫逸,以苍生为刍狗,那么,这个社会多半会祸乱成灾。

  《战国策》中讲到天子之怒、布衣之怒、庸夫之怒。秦王想用五百里地去换安陵这个地方,安陵君不肯,派唐雎去秦国交涉。唐雎到秦廷,秦王便给唐雎来了个下马威,说,你听说过天子之怒吗。唐雎回答,没听过。秦王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反问秦王:您听过布衣之怒吗?秦王说:布衣之怒,不过是脱靴丢帽,哭天抢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夫之怒,不是布衣之怒。专诸刺王僚,如彗星袭月;聂政刺韩傀,如白虹贯日;要离刺庆忌,如仓鹰击于殿上。这三者,就是布衣之怒,怒气没有发作,上天就显示了凶吉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是四个布衣了。如果在下发怒了,就会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人就要因此披麻戴孝!说着便挺剑而起。秦王吓坏了,再不敢提换安陵的事情。

  《庄子》提到的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人之剑,说的是赵王喜欢剑术,整日与剑士为伍,荒废朝政。庄子就去讽谏他,他说: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剑尖,以泰山为剑刃,以晋国和卫国为剑脊,以周王和宋国为剑首,以韩国和魏国为剑柄;用边疆四夷来包扎,用一年四季来围裹;用渤海来缠绕,用恒山来做系带;用五行来控制,用刑德来论断;用阴阳来开合,用春夏来扶持,用秋冬来行使。这把剑,直刺时,无物可在前;举起时,无物可在上;按低时,无物可在下;挥动时,无物可在旁。往上可割裂浮云,往下可切断地脉。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天下归服。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拿忠诚之士做剑首,拿豪杰之士做剑柄。这种剑,直刺时也无物可在前,举起时也无物可在上,按低时也无物可在下,挥动时也无物可在旁。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三光,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春夏秋冬四季,居中则调和民意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有如雷霆震动,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庶人之剑,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互相对骂。他们在人前斗剑刺杀,上斩头颈,下刺肝肺,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如今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庶人之剑,真是太不值呀。庄子这么一忽悠,赵王幡然醒悟。

  天子之怒、布衣之怒、庸夫之怒,都是一念之怒。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人之剑,都是杀人之器。天子一怒而高举天子之剑,则天下兵连祸结;诸侯一怒而挥舞诸侯之剑,则举国杀气腾腾;布衣一怒而拔出布衣之剑,则目眦欲裂血溅当场;庶人一怒而操持庶人之剑,则治安混乱四邻不安。由此可见,越是大人物,越不能发怒,一发怒,危害便大得不得了;越是高明的韬略,越不能掌握在怒者手中,一旦被怒者掌握,则对天下的祸害度就越大。所以,希望大人物不要发怒,大人物一怒,人间顿成地狱。

  希望天地之间充满祥和之气,而不是乖戾之气。希望芸芸众生除了追逐物欲享乐之外,要反顾内心寻找精神充盈,要领悟身外之身物外之物的玄妙幽眇,要感受生命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轮回;要观察滚滚红尘背后的前因后果;要畏惧上天一直在注视我们的那双神秘眼睛。要慈爱,要悲悯,要有恻隐之心。希望天下当政者以所有的黎民苍生为念,弘扬天下公认的普世价值,要给人民衣食温饱生命安全,也要给人民温暖的精神信仰;希望不要为了团体利益而把苍生当成工具,不要将徒具形骸的教条拿来让人民顶礼,不要把皇帝的新衣拿来让人民颂扬;希望不要乌托邦,希望不要穷折腾,希望不去解放全人类,希望不要把好的东西仅赐予高官或送给外人,希望人民幼有所养壮有所为老有所归鳏寡孤独有所照应;希望公平,希望和谐,希望关注农民,关心弱势;希望天下当政者,存天理,致良知,生恻隐,一念慈祥,酝酿两间和气。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