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24节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菜根原文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躁切以益其顽。

  日月译解

  有些事,越是急于明白,越是弄不明白,如果放下一些时日,或许自然就会明白,不要过于急切而增加自己内心的烦躁;有的人,你越是急于引导,他越不肯听从,如果给他思考的空间,或许自然就会想通,不要过于急切而强化他的顽固和抵触。

  日月评谭

  古语云,欲速则不达。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关于躁急,《世说新语》讲了两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是王蓝田吃鸡蛋的故事。有一次吃蛋,他用筷子扎着吃,没有成功,便十分生气,把蛋扔到地上。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就走下饭桌用脚去踩,又没踩到。他愤怒至极,一手抓起蛋放入口中,把蛋咬破,然后气忿忿地吐掉。另一个是陈太丘约朋友同行的故事。他们约好中午一道出行,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而径自离开了。这个朋友到陈家时,见陈太丘不在,很是气愤。见到他7岁的儿子元方在门外玩耍,朋友劈头就问:你父亲呢?元方回答,我父亲等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走了。朋友脱口便骂,约人同行,却丢下别人先走,陈太丘真不是人。没想到陈元方回敬道: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你这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你这是没有礼貌。王蓝田性急,连吃鸡蛋这样的小事都搞不定;陈太丘的朋友性急,却遭到七岁小儿的羞辱。可见,急躁确实是个坏东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荀子,便提到了急躁的不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当然他这里用的是比喻。

  从佛教意义来说,急躁就是我执太重,太看重我的所求所得,所以,急躁的本质是自私自利。佛教也说,人的性格来自于多生累劫形成的习性,所以急躁的部分根源是宿命前因。恩怨分明是非分明苛刻阴鸷的人容易急躁,佛教认为这是缘于人的“分别心”太重,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讲,急躁是一种负面情绪,基本上可以划入病态的范畴。心理学上的急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凡事急于求成,遇到不如意的事马上情绪激动,听不进任何劝说;争强好胜,务求完美,攻击性强,心情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处理矛盾和问题时鲁莽冲动,听到不同意见,不假思索立即反驳;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只有愤怒发泄一种心理防御方式,经常情绪紊乱,六神无主,烦躁不安,灰心丧气;情绪反应十分简单,缺乏幽默感;什么都想学,但总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生怕比别人落后。当然也要排除一些因病导致的急躁,比如甲亢或某些心脏病。总之,急躁的人是最想成功的人,可结果往往这些人是最难成功的人。为此,心理学开出这么一些药方:对自己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过分苛求。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学会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偶尔也要屈服,学会暂时逃避,找人倾诉烦恼,经常为别人做点事。在一段时间里只做一件事,不要处处与人竞争,经常搞搞娱乐什么的。

  人都要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被别人管到管别人,从受教育到教育别人。

  一般来说,年轻人阳刚气盛容易急躁,老年人血气衰竭心态平和。现在国家提倡年轻化知识化,如果阳刚气盛者有幸在嘴上无毛的时候成了管理者,教育者,确实要做些修身养性的功夫。见惯了某些年轻的老总训年轻人如训孙子,训老员工如训孙子,但不知会不会想一想,除了享受那种居高临下口无遮拦的快感之外,还能收获什么呢?另外,我们都有孩子,希望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得到知识增长的同时,也要得到情操的陶冶,心灵的舒张,但是现在有些年轻老师对待孩子简单粗放。这对老师来说,可能是心情不快的一件事而已,很快就云烟过眼,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辈子的阴影。我读过一位老师写的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令我感动,其中写道:要用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用炽热的情感去感化学生,用真切的道理去引导学生,用良好的契机去教育学生,用平等的原则去尊重学生,用幽默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用丰富的学识去陶冶学生。

  在某些急功近利的时代,在某些浮躁癫狂的年代,急躁似乎成了美德,成了时尚,变成了排山倒海气魄如天,变成了雷厉风行大干革命。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普通人急躁一下无伤大体,一个伟人一个国家急躁起来,那结果便不是那么美妙。我们曾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放过亩产万斤的卫星,我们曾经砸锅卖盆大炼钢铁“三年赶英超美”,我们曾急于解放全人类,把本可以救自家百姓性命的粮食物资输往第三世界,我们曾经风火雷霆般圈地拆迁,逼得老百姓丢炸弹的丢炸弹自焚的自焚。古人云,事缓则圆。可往往野心让人缓不下来,癫狂让人缓不下来,政绩让人缓不下来,官帽子的诱惑让人缓不下来。最近报载,并不太发达的中部某市正在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不知是不是又动了“跑步进入发达社会”的躁切之念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