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19节 骨肉至爱之间的关系,不能是交易关系

  菜根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此,着不得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日月译解

  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兄长对弟妹们友爱,弟妹对兄长敬重,即使是做到了极处,也都是理所当然,彼此间不应存有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果做的以为施了恩德,接受的以为受了恩惠,那么就是将至亲骨肉当成陌路人了,当成市井之间的一种交易了。

  日月评谭

  中国古代社会是人伦社会,儒家对这个人伦社会设计了一个理想的模式:家庭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单元。儒家由内而外的发散模式,把能不能管理好一个家庭单元,作为一个人能不能进一步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参照点。历代统治者也比较重视家庭的和睦,认为只要家庭和睦,则天下自然和谐。从统治的利益出发,历代统治阶级都不遗余力地宣扬并鼓励家庭和睦。《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等里面有不少关于家教方面的内容,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等等,既细腻,又亲切,更在理,读之令人感动莫名。

  我们现在也很重视家庭这一块,笔者在乡村工作过几年,也经常参与搞搞运动,什么“路教”、“社教”、消灭“空壳村”等等。我们也经常在农村评选“文明家庭”、“五好家庭”什么的,入选的把红底金字小匾匾镶嵌在大门上面,颇有些体面。可惜,我们的专政机器砸“封资修”砸得过于彻底,把农村的一些好的传统作风也给一并砸碎了。现在提倡的“五好”,也不是不好,而且是很好: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学习进步,爱岗敬业好;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好。但是,这“五好”总给人一点不着边际的感觉。当今农村的尴尬是,旧的丢弃了,新的没感觉。青壮的,出去打工,挣钱养家,在家的,游手好闲,赌博吃喝。不但经济上成了空壳,精神上成了“空壳”,道德上也成了“空壳”。现在农村,兄弟反目成仇,子女不赡养父母的,比比皆是,而这又不犯法,国家还真拿他们没有办法。这要是在古代,恐怕族长之类就要来管了,我们现在也不是没人管,支书、妇女主任有时候也管管,不过,他们家的后院也许正在烧着火呢。

  读这条菜根,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一丝远年的温存,弥漫在心头。想想现在,人都不信马列,不信鬼神,不畏什么天命,也不怕什么因果。远年的人伦美德,诸如亲情孺慕、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现在似乎冲淡了许多。最近报载,一老汉过年千里迢迢去深圳探视打工的儿子,儿子居然躲猫猫,不见;北京台曾报道一老太太,儿女五六个,竟然没有一个愿意给这老太一口饭,理由居然是说老太对子女偏心,气不过;上海东方卫视近期做了一个节目,一个打工者待在上海打工,十年都没有回去看父母,忍心让快七十岁的父母在家枯守老屋,十年望眼欲穿。要知道古代的规矩是:父母在,不远游;父母死,要守孝。即使你在朝廷做再大的官,这时也要停课还乡,如果不这样,便是大逆不道。明代张居正乃当朝阁老,父亲死去,朝廷以国事离不开他而“夺情”,张居正也就顺水推舟没有回去,这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甚至酿成政治事件。

  现在读这条菜根,我们的耳根恐怕都隐隐有些发烧的感觉。古人的境界有多高呀。而且这种高境界我们并不是做不来的。我们现在争着把父母请到自己家里来供养,恐怕目的不仅仅是方便孝敬父母,心中打的小算盘可能是带带小孩、做做饭,得一个免费的保姆吧,家有一老,胜似一宝嘛;我们帮助了弟弟妹妹们,在家庭就要摆出一个老大的姿态,心里也总是记挂着,帮你找了工作,居然一点表示也没有,支助你几万块钱做生意,挣了钱也不知道来感谢我。总之,思来想去,气恼无比。假使我们早点明白这条菜根的道理,这个烦恼就不存在了。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没有条件的人伦关系,我很认同这种无条件的关系。我的舅舅曾经是个村支书,记得我考上大学请人喝喜酒,他喝得醉醺醺地跟我说:你读大学花了家里这么多钱,那要赶快挣钱把钱还给你父母吧?让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是好。孝敬父母是应尽的人伦,怎么能把他变成一种还债的关系呢?近日常看中央台纪录频道,我看自然界的动物养育后代是无比艰辛的,可能为子女谋一点食,就要搭上自己的一条命,但这些动物们义无反顾,不但养育它们,而且还要教它们谋生之道,等它们大了,就让它们去了,去了就去了,从不指望子女来回报自己。人是高级动物,动物中的动物,应明白这个道理。反过来,子女赡养父母善待父母,更是应尽的人伦,动物可能不知道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可人是一根会思芦苇,是父母生了自己,是父母养育了自己,父母之恩,大如天地。现在社会讲人人平等,这是不错的,但我觉得子女在父母面前,尊敬、孝敬、爱敬,永远应该处于一种次一等的关系,不管你挣了多少钱,做了多大官。但现在的情况是,不少人在单位上可以做领导、上司的孙子,在家里却不愿做父亲的儿子。

  现在这个社会,说起来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其实越来越迷失在一种物欲关系、情欲关系中去了。希望有司放放架子,回回头,找回一些远年的温情赐予您的子民吧。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有什么不好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