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17节 少壮不检点,老来毛病多;盛时不警惕,衰后问题多

  菜根原文

  老来疾病,都是壮阳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日月译解

  年老时的疾病,都是在青壮年时积下来的;衰败后的罪孽,都是在兴盛时造成的。所以君子在圆满如意的时候,尤其要小心谨慎。

  日月评谭

  万物由生至灭,世情由盛至衰,人生由壮至老,这是不灭的规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都逃不出这个宿命,除了修成了正果的佛。

  人在世界上的挣扎,不过是在试图把因果链条拉长些而已,断断没有人能够挣断这根链条。会保养,能活到百年就算稀有了;能持家,能保持家族兴盛三五代就算不错了;善治国,能保持江山连续三五百年就算难得了。但人在宿命中,总不能因看得到宿命就去消极地等候这个宿命,而是应该积极地尽可能地延迟这个宿命。而延迟这个宿命的诀窍,一是不懈怠,二是不放纵,三是不骄奢。古圣先贤告诉我们,人和事,在持盈履满的时候,越要注意惜福养福,小心谨慎。因为,本来就是阳极阴生,盛景里面本就有衰飒的气象,如果你要忘乎所以,穷奢极欲,那么结果就是死得更快。

  世界上有一类人,叫作皇帝。他们生活优渥,富贵泼天,按理应该比一般人活得久长。但历史上除了有限的几个如汉武帝、梁武帝、宋高宗、乾隆皇帝寿命比较长外,大多数都短命。短命的原因,除了杀伐变乱,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纵欲过度了。也就是说,皇帝们年轻时沉溺酒色,过多消耗生命能量,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疾病丛生,早衰早死。所以孔子说人应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盛世易衰,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国历代的盛世,有文景之治,有贞观盛世,有康雍乾盛世等等。盛世都短,康雍乾维持了百年,也不能算长。中国盛世,一般都出现在动乱至极,人口剧减,土地大量抛荒的时代。盛世,其实并不太难弄,只要统治者不穷兵黩武横征暴敛,能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人类特别是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就会形成井喷力量,盛世就产生了。汉朝的盛世,始于文景,极于汉武,由于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导致了盛世转衰;贞观之治始于唐太宗,续于武则天,极于唐玄宗。由于玄宗骄傲自满,晚期任用小人,沉溺声色,因安史之乱而导致盛世转衰;清朝盛世由康雍乾三代勉力而成,到了乾隆时代,盛世达到极致,但也在乾隆时代,埋下了盛世转衰的因子。

  乾隆时代,是有清一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疆域广袤、人口众多、社会产品丰富,文治也算蔚为大观。乾隆盛世,印证了两个规律:第一个规律是,规律是无法抗拒的。人之力,总是敌不过天之力,康雍乾三代接力,乾隆也算励精图治,但也逃不过规律的宿命。这个宿命就是,无论这个小农社会关起门来发展到一个怎样的程度,但总敌不过西方列强因工业革命而带来的坚船利炮。第二个规律是,衰后罪孽都是盛时所造。乾隆做了60年皇帝,3年太上皇,自诩“十全武功”,自号“十全老人”,一副志得意满之颟顸之态,晚期则倦勤自得,导致贪腐盛行,社会矛盾剧增,白莲教就是孕育在乾隆时代。由于奉行锁国政策,不愿打开国门与西方列强平等对话,从而丧失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机遇。可以说,嘉庆、道光的疲于应付,一直到咸丰、慈禧时代的丧权辱国,乃至大清的崩溃,一是规律使然,二是始于乾隆时代的志得意满骄狂自大。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