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04节 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菜根原文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惠;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日月译解

  施恩惠给予别人,内不见施恩的自己,外不见施恩的对象,那么一斗的付出可得万钟的回报;以财物帮助别人,如果计较自己的施予,在意别人的回报,那么即使是付出万两黄金,也没有一文钱的功德。

  日月评谭

  佛家提倡:无相布施,三轮体空。南朝梁武帝活了86岁,做了48年皇帝,一生崇佛佞佛,四次舍身入寺,自以为功德无量。禅宗初祖达摩来中土见梁武帝,彼此有这么一段对话,据《五灯会元》记载:

  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在这里,武帝有些洋洋自得:我修了那么多庙,刻了那么多经,度了无数僧侣,应该有大大的功德吧?达摩回答的意思是,你这些好事善举,都是人天小果,有漏根因,有福德而无功德。真正的功德是“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必须向内求证,破空破有,明心见性,才能得成正果。

  对佛家来说,福德和功德有区别。做好事做善事,能够得到因果福报,这叫福德,比如来世得富贵或者升天享福等;而功德则是内求诸心,是彻见宇宙实相,是超脱生死轮回的涅盘妙谛。梁武帝那么热衷于佛事,本意是希望得到回报的,从心地上来讲,即是不纯,所以达摩一眼就看透了他。做了好事,可积累福德,但心地存私,着了有相,功德却是一丝一毫都没有的。

  《金刚经》法界通化分:“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有没有福德?佛说有。但有福德,心中却不念福德,这个福德就无比大了。施恩而无施恩相,所以是大福德,利物而生计较心,所以福德小,倒不是一文福德都没有。

  世上行善积德者,有些是天性如此,所以他们做好事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遇善则施,事去则空,这一类好比无相布施;有些是时时记着善有善报的好处,所以在施予的时候,会有些算计,会考虑些成本。前一类没得话说,后一类其实也还算不错,毕竟解了人家的倒悬之苦燃眉之急,比起那种心硬如铁见死不救还要踏上一只脚的来说,总要好些。

  比较可叹的一件事。最近某个被诟病为“三俗”而焦头烂额的名艺人,很识时务地向舟曲灾区捐了20万元钱,身份很快就从“三俗”摇身一变成了“德艺双馨”。行一善则可得“双馨”而掩“三俗”,真是本小利大,谁说“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比较可怕的是,“善”与“施”,往往会被一些奸恶之徒娴熟地运用于股掌之中,从而欺世盗名,成就大私。所以古人苦口婆心地搬出某条正面的理,背后总是有不堪回首的那么多不堪的事。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