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与何家联姻

  4.与何家联姻

  邓家在曾灶娇的打理下有条有序地运行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邓文钊也长大成人。到了婚配的年龄,他的婚姻大事自然成了曾灶娇这个做祖母的心头上的一件大事。为了给孙子选个好妻子,的确没少费老人家的心思。

  1927年,是邓文钊的喜庆之年。这一年邓文钊与何家小姐何捷书结为夫妻,开始了他的新生活。说起这段姻缘,还全靠其祖母曾灶娇的安排。香港是个弹丸之地,望族间的联姻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

  1927年,邓文钊年满19岁,长得英俊高大,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于是乎曾灶娇四处帮孙子物色妻子。邓家虽然此时已不比邓阿六那时风光,但是不管怎样也算得上是个名门望族,在香港社会上还享有很高的声誉。虽然邓家的其他几个支系早已中落,但是邓文钊他们这一家在社会上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光。因此,嫁入邓家的媳妇,也自然要是门当户对的才行。

  正当曾灶娇忙着为孙子邓文钊相亲时,恰巧碰上香港摩罗街富商何家也正在为女儿何捷书选择夫婿。这个何家也是香港一个老家族。如今何家拥有自己的地产,并且自营生意。最初他们主要从事的是茶叶生意,后来由于生意越做越大,慢慢地发展到做地皮生意。何家的发家始于何捷书的祖父何载,他原本只是广东南海县一个小商人的儿子,19世纪中叶香港被英国人开埠后,他也随着来港大军一起到香港谋生。初到香港时他只是一个店员,后来自己开店,经营茶叶生意,随着时间的累积,生意越做越大,成为最早经营中国红茶出口生意的商户,何家也慢慢积累了一些家产。

  当时香港很多有钱人都投身地产生意,何载看到朋友们都在地产生意上越做越好,于是自己也参与进去。一开始地价很便宜,只要赚点钱他就拿去买点地,不知不觉中土地越积越多。而此时香港商业发展迅速,大量人流涌入,使得香港人口增加,他便将土地、房子租借给他人,随着房价、地价的不断提高,他逐渐成了一个大地产商。

  何载共有12个子女,何捷书是何载的第11个儿子何季海所生的女儿,而何香凝则是何捷书的亲姑妈。由于是嫡亲,何香凝对这个亲侄女也特别照顾和关心。因此,何捷书从小受到姑妈的影响,在为人处事上显得十分得体。

  其实早在曾灶娇为孙子邓文钊向何家提亲之前,何家已由媒人介绍与香港另一户富商马家订了婚约。可是后来何家发现马家兄弟之间不和,经常闹矛盾,而且在香港上层社会中的名声也不好。对于这样一个矛盾冲突不断、不和谐的家庭,何家人是万万不愿把女儿嫁去受苦的,于是没过多久就解除了与马家的婚约。恰巧邓文钊的祖母曾灶娇听闻了这一事,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为了邓文钊的婚事亲自登门去何家说亲。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曾灶娇带着几个家仆拿着一些精美的礼品、布匹、瓷器,前往摩罗街的何家。一路上,曾灶娇心情异常激动与开心,因为今日前去登门拜访可是为了孙子邓文钊的婚姻大事。来到何家门前,何家家仆进屋通报一声后,曾灶娇马上被人领进大厅。不一会儿,何老板从里屋走了出来。

  “啊,曾老板,您好啊!难得您大驾光临鄙舍,快请坐!”

  “呵呵,何老板,您太客气了,一大早就来打扰您,还请您见谅啊。”

  “哪里,哪里,瞧您这话说的,太生分了。不管怎么说大家也都算是朋友,哪里算得上打扰啊,哈哈——”

  这时,何家家仆从里屋端上一杯清香的上等乌龙茶放在曾灶娇面前。

  “曾老板,请品尝一下这上等乌龙茶,这是我托一朋友从内地带来的,味道极其清香。”

  曾灶娇慢慢地拿起茶杯,一手托着杯垫,一手拿着杯盖,用嘴轻轻地吹了吹,而后稍稍抿了一小口。

  “嗯,不错,果真是好茶,清新淡雅。”

  曾灶娇轻轻放下茶杯,用手绢擦了擦嘴角,接着笑着说:“何老板,我今日前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呢。”

  “哦,那请问曾老板,是为何事前来呢?”

  “哈哈,是好事,喜事。听闻何老板正在为何小姐寻找夫婿?”

  “是的,是有此事。可惜,到如今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哪!”

  “何老板,不要着急啊。”

  “曾老板莫非有合适的人选介绍给何某?”

  “呵呵,有是有,就要看何老板是否同意了。”

  “那就请您快说说看,是哪家的少爷啊?”

  曾灶娇整了整衣衫,微笑着说道:“正是我家的孩子,叫邓文钊,今年19了。”

  “哦,原来是邓家少爷啊。早就听闻邓家小少爷聪明过人,一表人才啊,好啊,这门亲事好啊。”

  “何老板,那您的意思是咱们两家可以做亲家啦?”

  “哈哈哈,是的是的,曾老板,咱们以后就是亲家了。”

  就这样,邓文钊的亲事就在这欢声笑语中说成了。

  那个时代男女的婚姻大事还是由父母做主,再者当时香港的望族也都喜欢互相联姻,这样有利于家族的发展。

  与何家说好亲事后,曾灶娇回来将此事告诉邓文钊。对于祖母的安排,邓文钊没有表现出半点不愿意。从小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事情几乎都是曾灶娇帮这对兄弟张罗的,邓文钊相信祖母的安排都是为他着想。他后来打听到祖母帮他说亲的这何家小姐的姑妈何香凝同其丈夫廖仲恺竟然是跟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的人士。而孙中山先生恰恰是邓文钊近来特别崇拜的偶像。一想到与何捷书结婚,仿佛与自己的偶像孙中山的距离拉近了许多,邓文钊心里就十分开心,他也就更加愿意接受这门婚事了。孙中山是如何成为邓文钊的偶像的呢?这就要把时间倒回四年前,也就是1923年。

  1923年,邓文钊正在拔萃中学读书,而这一年孙中山正好粉碎了陈炯明叛变,由上海经香港往广州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孙中山在香港华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因为早期孙中山的革命活动都是在香港开始的,且他曾在拔萃书室和皇仁书院读中学,1892年在香港西医书院取得医科硕士学位。1895年孙中山组织广州起义,将兴中会的总部设立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911年筹划辛亥革命,革命军统筹部又设在香港跑马地。不难看出,香港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香港的华人,由于生活在殖民地社会中,受到洋人的歧视,因而特别爱国,他们明白只有国家强盛,他们才能真正不受到歧视,所以非常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而这也正是孙中山三番两次将革命总部设在香港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次孙中山过境,香港大学特别为他举行了欢迎会。孙中山在会上发表演说,他号召香港学生读好书,将来回内地为国家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而努力。国父孙中山的这番话使邓文钊特别振奋,他第一次在内心中意识到原来自己的价值可以有这么大,意识到原来国家民族的发展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也正是这个演讲在少年邓文钊的心中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从此,邓文钊开始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

  邓文钊万万没有想到,一直觉得遥不可及的偶像,现在居然因为自己的婚事而与其拉近了距离,所以结婚当日他是异常的开心。他的开心仿佛并不仅是因为可以和何家联姻,更多的是因为这种联姻将让他有机会知道更多偶像的生活,知道更多有关革命的事情。他已经完全“迷上”了革命。

  但是,无论邓文钊是为什么而开心,对于他的祖母来说,看到孙子可以高高兴兴地结婚,她终于可以放心了。在她看来,何家强大的经济基础,令她相信她心爱的孙子将来一定还可以继续过着他那少爷般的生活,她相信她为孙子的选择是正确的,至少在她离开人世之前她都是这样认为的。可是,人生往往是充满变数的,正是因为与何家的联姻,改变了邓文钊之后的命运,让他走上崎岖的革命道路。虽然邓文钊没有像曾灶娇之前所预想的那样继续过着少爷式的生活,但是她当初的这个选择的确是正确的,因为邓文钊真正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邓文钊结婚的时候,廖仲恺已经遭到国民党右派暗杀,而孙中山先生也因为生病而与世长辞。何香凝继承了廖仲恺、孙中山的遗志,在各地为革命事业而奔波。当时何家还没有分家,所以每当何香凝回香港时,便住在摩罗街,她的一对子女廖梦醒、廖承志也跟随着她一起住。而正是这一对廖氏姐弟让邓文钊对社会对人生产生出新的看法。

  时间是一个不受控制的东西,不管愿不愿意,它总是悄然无声地流逝着。

  1928年,邓文钊新婚后第二年,何香凝因奔母丧,带子女返港,于是邓文钊便有了与廖氏姐弟相处的机会,并且相处一段时间之后,邓文钊与廖氏一家结成莫逆之交。在与廖氏姐弟的接触中,邓文钊渐渐被他们那丰富的阅历和宽广的见识所吸引。虽然在年龄上他们差不多大,但是在社会经历、阅历上,邓文钊远远不及廖氏姐弟。在交流中,廖氏姐弟也毫不保留地将他们所经历、所知道的一切告诉邓文钊,他们向邓文钊述说在日本的生活,讲述陈炯明叛变,讲述他们在1925年参加的“五卅”示威大游行,在广州沙面租界遭英法武装开枪射击,险些送命。他们所说的事,都是邓文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完全与他童年、少年那种少爷生活有天壤之别。他们所说的仿佛在邓文钊的眼前勾画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人们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国家、为民族、为更加有价值的事情而活。邓文钊越来越好奇新世界的生活,他想知道更多,甚至他也想亲身去体验那种生活。而这样的生活也逐渐离他越来越近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