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连年征战,矢志不渝

  诸葛亮坚持以法治蜀,历来主张赏罚必信。因此,他在首次北伐失败返回汉中后,立即根据这次北伐中主要将领的不同表现,进行赏罚。

  马谡作为主力军的先锋,违背诸葛亮的节度,不听王平的劝阻,自作主张,进行错误部署,致使街亭惨败,全线被动,导致首次北伐失败,过错最大。尽管诸葛亮与马谡的私人关系甚好,感情甚深,但为了严肃军纪,坚持法治,他并没有以情废法,而是忍痛挥泪,将马谡下狱正法。

  在诛杀马谡的同时,诸葛亮又大奖副将王平。王平虽然手不能书,识字不过10个,是个文盲,但却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街亭之战中,他能牢记诸葛亮的部署而屡谏马谡;当马谡惨败后,他又能以疑兵之计使敌不敢逼近,不但使自己所率之千人未受损失,而且在退军途中又收合马谡的散兵败将,为保存蜀国的兵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诸葛亮对王平非常赏识,特予嘉奖提拔,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为亭侯。诸葛亮对王平的嘉奖提拔,一方面是他“无善不显”的法治思想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在吸取了精通兵书而不能实战的马谡的教训后,用人时更注意实际才能。

  统率箕谷疑军的主将赵云,虽然损失无多,退兵有序,但终究打了败仗,因此也被诸葛亮由镇东将军贬为镇军将军。

  在对主要将领进行赏罚之后,诸葛亮开始进行自我反省,引咎责躬。

  诸葛亮上表刘禅,请求给自己以严厉处罚。他说自己以浅薄之才,愧居丞相之位,亲掌大权而督励三军,却不能训明法纪,致使街亭、箕谷,两战皆败,过错全在自己临事而惧,授任无方,用人不当,虑事不明。《春秋》一书,载有古训:战役失败,应责主帅。据此,自己理应受罚,自请贬官三级,以督责其过。刘禅看过奏表后,批准了诸葛亮的自贬请求,将他贬官三级,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但仍让诸葛亮代行丞相之事,实际权力与以前相同。

  诸葛亮在首次北伐中也小有收获,其中之一就是收了姜维。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父亲在镇压羌戎少数民族的叛乱时,死于战场。姜维当时年少,孤与母居,后以父功,赐官中郎,参本郡军事。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郡太守马遵正好离开治所冀县而出巡,姜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马遵闻蜀军将至,而诸县响应,他怀疑姜维等人皆有异心,又以冀县位置偏西,恐吏民作乱,遂趁黑夜逃至东边的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姜维等人发觉马遵离去,随后亦至上邽县,然马遵闭门不纳;姜维等人又西返冀县,亦被拒之于城外。无奈,姜维等人乃俱投诸葛亮。冀县叛魏降蜀后,姜维尚未及与母会面,而马谡兵败街亭,冀县又被魏军夺回,姜维遂与母相失。

  诸葛亮得到姜维后非常高兴,辟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而当时姜维只有27岁。为了让刘禅和留守成都的官员了解姜维,诸葛亮给主持相府工作的留府长史张裔和参军蒋琬接连写信两次,第一信说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蜀国的李邵、马良等有名之士都不如姜维,并称赞姜维是凉州地区最有才智的上士,评价是相当高的。第二信不但继续称赞姜维的军事才能和心存汉室的忠肝义胆,而且让张裔和蒋琬在姜维抵达成都后,先安排他训练京城的卫戍部队,待任务完成之后,再安排他朝见刘禅,其对姜维的无比信任,于此可见。在诸葛亮的精心栽培下,姜维后来成为蜀国的重要将领,尤其在诸葛亮、蒋琬、费祎先后去世之后,姜维加督中外军事,执掌蜀汉大权,成为支撑蜀国半壁江山的擎天大柱。姜维最后虽在蜀汉亡国后被杀,但其心存汉室的忠肝义胆,确如诸葛亮所言。

  首次北伐失败后,经过10个月的准备,诸葛亮于建兴六年(228年)十二月进行第二次北伐。《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所引《汉晋春秋》中,载有诸葛亮此次北伐前的奏表,即所谓《后出师表》,后人多认为是伪作,此处姑置不论。诸葛亮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北伐,与当时魏国军事形势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原来,建兴六年(228年)五月,孙权命鄱阳郡太守周鲂写信给魏国扬州牧曹休,诈言欲举郡降魏,请曹休率兵接应。曹休信以为真,率步骑10万向寻阳县进发以接应周鲂。与此同时,魏明帝又命司马懿由宛县向江陵进发,命贾逵由西阳县向濡须口之东关进发,从两路配合曹休。八月,孙权亲至皖口,派陆逊督诸军大破曹休于石亭,斩获万余,得牛马车乘万辆,军资器械无数。曹休赖贾逵救援,才得生还,不久即病发而死。魏国在这次战役失败之后,为了加强东线的兵力,与吴抗衡,便大量调兵东下,而关中兵力则较前相对虚弱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才抓住时机进行第二次北伐的。

  这次出师,当以数万之众进围陈仓时,遭到了魏国守将郝昭的坚决抵抗。原来,上次蜀军退走后,曹真收复了三郡,他估计诸葛亮鉴于祁山之败,下次不会再走这条路了。他在动过一番脑筋之后,认为诸葛亮“后出必从陈仓”,切断关中和陇西的联系,于是他派部将郝昭筑城以守陈仓。曹真这一着棋,倒真是下准了。当诸葛亮领兵来攻时,郝昭早已作好了一切准备,不但陈仓城高坚厚,易守难攻,而守将郝昭又知兵善战,足智多谋,蜀军几经攻打,仍“不能克”。硬的不行来软的,诸葛亮派了一个和郝昭同乡名叫靳详的人去劝降,结果仍不见效。

  诸葛亮自恃有数万之众,敌人守兵才千余人,趁敌人从东边来的援兵还未至,于是下令猛攻。诸葛亮使用了各种攻城之法,郝昭也相应地运用了各种守城之术。诸葛亮用云梯、冲车以临城;郝昭就以火箭射云梯,用绳连石磨砸冲车。诸葛亮搭百尺高架射城中,以土填壕沟;郝昭就“于内筑重墙”。诸葛亮从城外作地道;郝昭就在城内挖深沟。这样昼夜不停,互相攻守了20多天,诸葛亮眼看粮食快完了,又探听得魏国救兵将至,无计可施,只好下令退兵。就在诸葛亮退兵时,魏将军王双恃勇轻敌,领兵追赶。岂知诸葛亮早有安排,待王双进入埋伏圈后,一声令下,伏兵四起,立斩了王双。当曹真、魏明帝先后派大将率军到来时,诸葛亮已从容退兵回到了汉中。

  第二年(蜀汉建兴七年,即229年)春天,诸葛亮稍事休整之后,紧接着就举行了第三次北伐。鉴于前两次进攻失利,诸葛亮这次采取了近取固本的办法,他派部将阵式进兵攻取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肃成县)、阴平(郡治阴平,今甘肃文县)二郡,亲统大军继后,潜军西上,以策应陈式。当魏国雍州刺史郭淮从陇西起兵进击陈式时,诸葛亮亲率一支兵马突然出至建威(今甘肃成县西),惊走了郭淮,收复了二郡。诸葛亮留兵驻守下来,又对当地的氐、羌等少数民族做了一番安抚工作,然后收兵回到了汉中。从此武都、阴平二郡正式归入蜀汉版图,纳入蜀汉的管辖之下。

  此次北伐虽然只夺得两郡,但在拓展边境方面总算有所收获。刘禅闻讯,非常高兴,立即由成都发来诏书,对诸葛亮表示祝贺嘉奖,并恢复了他的丞相职务。

  这年冬天,诸葛亮加强汉中防务,为进一步大规模北伐做准备,他在南郑东、西两面分别筑造了两座城池,在南郑西边沔阳地方筑的名为汉城;而在东边成固地方筑的叫作乐城。经过一番安排之后,到了第二年秋天,诸葛亮还未出兵,倒听说魏国大兴三路兵马杀奔汉中来了。蜀军本来就是常备不懈的,诸葛亮一点也不慌,他一方面亲统大军屯于成固,严阵以待,另一方面,召李严从江州带兵2万赶来汉中,表李严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接替其父镇守江州。哪知诸葛亮在汉中前线排兵布阵,专等魏军来厮杀,可是等了差不多整整一个月,也未见一个魏兵到来。

  原来,曹魏这次兴师动众,是出自这年做了大司马的曹真的主张。曹真以蜀军数次“入寇”,不如变被动为主动。他向魏明帝提出让他统兵伐蜀,“诸将数道并进,可以大克”的建议。尽管遭到魏国大臣陈群、华歆等一些人的反对,但曹真在得到魏明帝同意后,就以司马懿溯汉水而上,由西城(今陵西安康县西北)从东面进攻汉中;命张郃等诸将由斜谷趋汉中,与他亲率大军从北面入子午谷直捣汉中配合,共约到南郑聚齐。曹真满以为这次可以打个大胜仗,给诸葛亮一点厉害看看。万没想到他八月从长安出发,入子午谷后,就接连遇到30多天的大雨,走了一个多月也没有走出谷口,加之栈道断绝,简直没法再往前去了。曹真正处在进退狼狈之时,好在魏明帝采纳太尉华歆等人的建议,下诏让曹真等人退兵回去,而司马懿早就因雨在中途停了下来,一接到命令立刻就向后转了。

  魏兵不来,倒把诸葛亮等急了,他随即命丞相司马魏延、将军吴懿率兵西入羌中,大破魏国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属陇西南安郡),也算是给了魏国这次兴兵来犯一点惩戒。因这次胜利,诸葛亮上表升魏延为前军师、镇西大将军,进封南郑侯;而以吴懿为左将军,进封高阳乡侯。

  就在曹真征蜀无功而还的第二年(蜀汉建兴九年,即231年)二月,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发动了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命李严以中都护署留汉中府事,督办军粮供应前方,李严这年改名李平。在这次北伐中,诸葛亮使用了“木牛”往前线运送粮食。当诸葛亮进围祁山时,魏明帝因大司马曹真病重,急召大将军司马懿自荆州入朝,并嘱托他说:“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命司马懿西屯长安,统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诸军拒敌。下一个月曹真病死,从此魏国军权落入了司马懿之手。

  诸葛亮这次围攻祁山,先派人招抚鲜卑部落首领柯比能,柯比能率所属部落响应,因此这次北伐的声势较大。

  诸葛亮派出侦察小分队探听魏军情况,探子回报魏军在司马懿的带领下向西扑来。诸葛亮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平率领,屯兵南围,继续进攻祁山;一路由自己亲率魏延、高翔、吴班等部将迎战魏军。诸葛亮采取“围魏救赵”之策,掩袭敌后方重镇上邽,大败魏将郭淮、费曜等人。魏军退守孤城,不敢出战。当时正值麦熟时节,遍地金黄,蜀军挥刀割麦,粮库瞬时充盈。司马懿见蜀军士气高昂、锐不可当,屯兵上邽之东,拒守不出,诸葛亮数次讨战,司马懿都充耳不闻。求战不得,诸葛亮引兵退还卤城(今甘肃甘谷东)。司马懿又领兵尾随而至,依山结寨,只守不战。魏营将士十分不满司马懿的防守战略,将军张郃、贾栩、魏平等人一再请战,司马懿总是不许。

  众将们愤然道:“大将军畏惧蜀军如同见了老虎一样,难道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即使心理承受能力再强,听到这样的讽刺之语恐怕也要被激怒吧!

  司马懿只好决定于这年五月向蜀军发动进攻,他命张郃攻打祁山之南的王平所部,自己则率主力军攻击诸葛亮大营。王平和张郃激战于南围,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名将,一个沉着冷静,一个英勇善战;一方所率青羌兵,能征善战,勇不可当,一方亦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张郃的数次进攻,都被王平击退。司马懿主力军也与诸葛亮所派主力军相遇,一场厮杀,魏军大败。

  自此之后,司马懿固守营垒,无论蜀军如何挑衅,无论部下如何鼓动,始终不肯出战了。然而这年六月,蜀军再次军粮告尽,本该运到的粮食却迟迟未到,诸葛亮心中很是忧闷。忽然留守汉中的李平派来参军马忠、督军成藩来到前线,传达后主旨意:粮运不济,速速退兵。

  打仗不仅打的是兵力而且更是后方的保障,保障不济,仗便难以持续。诸葛亮迫于形势,只得下令退回汉中。司马懿一见诸葛亮班师,乃命张郃率一路精兵追袭。张郃深谙兵略,认为归军勿追,司马懿不听,张郃只得从命。诸葛亮却早有布置,在木门道(今甘肃天水西南)设伏兵。张郃刚刚进入埋伏圈,强弓劲弩,万箭齐发,张郃当场中箭身亡。此次北伐虽未攻城略地,但是与魏军开展的几场大战均是蜀军胜利,然而魏军虽有小幅挫伤,但未伤及魏筋骨,诸葛亮的北伐道路任重而道远。

  令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回撤完全是因为汉中督守李平自身的错误造成的。待诸葛亮返回汉中丞相行营,李平便面露惊讶之色,向左右的人说:“军粮充足,怎么你们便回来了?”听到这样的问题,诸葛亮等人十分疑惑,即命人彻查此事,不久后便真相大白了。原来这年夏秋之际,阴雨不绝,山路险滑,运粮困难。李平为了推卸督粮不利的责任,一面假传圣旨令北伐军回撤,一面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惧敌怯战,擅自退兵;另一面上表后主,说诸葛亮退兵是诱敌深入的策略。真实的历史很难考证,李平愚蠢到如此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其中必有很多曲折离奇、难以捉摸的故事。总之,李平此人确是阴险诡诈、谋取私利的政客。此事一经查明,诸葛亮奏劾李平,这年八月李平被削职为民,流徙到梓潼郡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