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智借荆州,进军益州

  刘备在平定江南四郡之后,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在临蒸(今湖南衡阳县),督守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并“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就在赤壁之战后的第二年刘琦病逝后,诸葛亮和荆州将士一致拥刘备做了荆州牧。刘备立营于油江口(今湖北公安县东北),改名公安,暂时作为荆州州治。孙权眼看刘备羽翼已成,他不但在名义上承认了刘备荆州牧的地位,而且还叫周瑜分江陵南岸地给刘备,让他住屯公安。

  到这时,刘表旧部纷纷从曹操那里叛逃来归刘备,刘备集团势力兴旺起来,使孙权也感到有点不安。但为了对付曹操,孙权还不能不拉拢刘备,从巩固联盟着想,当他得知刘备的甘夫人于这年死了,就把他20多岁的妹妹嫁给了49岁的刘备。这正如史书上所说“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后世根据孙、刘结亲这件史实加以渲染,出现了周瑜用美人计弄假成真、吴国太甘露寺相亲的故事。其实,孙权之母吴国太,即孙坚之妻吴夫人,在赤壁之战前就已去世,甘露寺相亲之说纯属艺术加工,至于周瑜是否用孙权之妹行使了美人计亦并无史据。历史上刘备的孙夫人,没有记载其名字,小说上则叫孙仁,而戏曲中又称孙尚香。史书上明明是说,吴夫人嫁孙坚,生“四男一女”,而在小说中则称说吴夫人与其妹共嫁孙坚,孙夫人乃其妹所生,显然这些都与史实不符。不管怎样,孙、刘结亲在历史上是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的,后来形势演变到刘备入蜀,孙权迎孙夫人归吴,孙、刘之间在政治上的联盟开始出现裂痕,而且也意味着刘备、孙夫人这段奇特的政治姻缘的结束。

  当时,刘备在荆州虽然立住了脚,名义上也作了荆州牧,可是实际统治的只有原来荆州在长江以南的地区,而在长江以北原荆州的大片土地,除襄、樊一带为曹操所控制,其余都还落在孙权手中。因此,就在孙、刘结亲的第二年(建安十五年,即210年),刘备打算去江东见孙权,向孙权要求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都督荆州”,说得明白点,就是要求孙权让出长江以北被他控制的荆州原有之地。这就在两家亲戚之间也就是在联盟内部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即所谓“借荆州”,需要双方认真、妥善地加以解决。

  夺占荆、益,这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开创基业早已定下的大计方略,但要付诸实现,也并非那么一帆风顺,道路是十分艰难的。诸葛亮自走出隆中的这两年间,就经历了这么一场事关成败的战争考验。现在刘备虽在荆州取得了一块地盘,但很不理想,要是周瑜长期屯兵江陵,不要说西进益州根本办不到,就是在荆州也伸展不开,处处受到东吴的制约。诸葛亮为改变眼前这一被动局面,虽然和刘备反复切磋过,但对刘备要亲自去江东找孙权,请求孙权自动让出长江以北荆州的地盘,觉得有些不妥,弄不好还会出事。但在这件事上,刘备倒是很坚决的,虽经诸葛亮再三劝阻,仍执意要去。

  刘备的想法是,此行虽“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但孙权当时“所防在北”,还得依靠他“为援”,共同对付曹操,恐怕也未必能把他怎么样。诸葛亮听了刘备这个想法,尽管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但看到刘备态度这么坚决,也就只有嘱咐他到了江东,凡事多和鲁肃商议,千万要提防周瑜等人从中作梗,以至变生意外。

  刘备到江东,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见着孙权。原本是新姑爷拜见大舅子,而且又是两位当代英杰第一次见面,自然亲上加亲,彼此互道仰慕之意。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当刘备一提出“都督荆州”的事,孙权就感到有些为难,他只好往周瑜身上推,说江陵是周瑜血战打下来的,若要周瑜现在就让出来,恐怕一时不好办,还得和周瑜商量商量,孙权请刘备不要性急,得慢慢来解决。

  孙权不但在口头上推,还真的派人去通知周瑜,请他拿个主意。周瑜立即上书给孙权,不仅非常鲜明地表示了他的态度,而且还向孙权献计说: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孙权一接到周瑜这封信,立即就把鲁肃和吕范召来,请他们就周瑜之信谈谈看法。孙权之所以把彭泽太守吕范也请了来,是因为刘备一到江东,吕范就向他“密请留备”,建议把刘备软禁在江东,这和周瑜的意思完全一致,而鲁肃却与周瑜、吕范等人的意见正相反,唯独他从“共拒曹公”的大局出发,力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孙权为了再听听两方面的意见,所以把他们两位有代表性的人物请了来。自不待言,吕范完全赞同周瑜信中所说,认为这实在是个绝好机会,希望孙权当机立断。

  鲁肃听了吕范的话,摇了摇头,严肃地向孙权说道:“这怎么行!将军虽然英武盖世,但力量实在不能和曹操相比,何况我们刚得荆州,还谈不上对荆州百姓有什么恩信可言。依我之见,最好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荆州,这对我们有利。因为这样做,是给曹操增加一个劲敌,要说是计的话,难道这不算是最好的计策吗?”鲁肃这一席顾全大局的话,不但使孙权听了连连点头,就是吕范一时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来反驳他。

  孙权虽然没有听从周瑜、吕范的意见把刘备软禁起来,但却感到已经到口的肥肉再吐出来,心里总不是滋味,就在他和张昭、鲁肃等人送走刘备之后,正要派人去江陵请周瑜回来商议,而周瑜却不请自来了。

  周瑜见着孙权,得知刘备已去,心里虽怨孙权,但也无可挽回了。于是,周瑜只好向孙权另献一策,说:“曹操自赤壁败还后,威信扫地,现在正致力于安定内部,不可能再来和我们相争,这正是个好机会,让我和奋威将军孙瑜一道进兵取蜀,得蜀之后再并吞张鲁,由孙瑜守在那里,结好马超,互相支援,然后我就回来和将军一道北攻襄阳,直迫曹操,北方是不难打下的。”很明显,周瑜是因孙权不愿意与刘备翻脸,只好避开荆州去向西发展,最后与曹操争夺中原。孙权当时听了周瑜这一番话,深为周瑜这种气魄所感染,精神大为振奋,不但立刻同意了周瑜的这个计划,而且还派遣使者送书去公安,约刘备“共取蜀。”

  刘备接到孙权书信,展开一看,不禁大吃一惊,立即交给诸葛亮,上面写着:

  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

  孙权、周瑜这一着,完全和诸葛亮西进益州的隆中计划相抵触,诸葛亮沉吟一下,建议马上给孙权写个回信阻止他,同时还要作好应变的部署。使者带回刘备书信,孙权看了心中犹豫起来,上面写的是:

  备与(刘)璋托为亲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

  这简直是在为刘璋求情,而且这个情还非准不可,如若不准,刘备就要入山当和尚,这给孙权连一点考虑的余地都不留,当时孙权已经命令孙瑜率领水军进驻夏口了。

  事真凑巧,而且意外,雄心勃勃的周瑜正在返回江陵,竟然在半路上发病死在巴陵(今湖南岳阳县)。孙权一接到周瑜死讯,不禁痛哭流涕地说:“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这时孙权哪里还有心思去收川呢?更何况又接到诸葛亮已经调兵遣将布防江岸的报告,于是他立即派人把孙瑜召回。可见《三国演义》中周瑜和刘备兵戎相见,活活被诸葛亮气死的故事,当然并非史实,而是艺术的创造。

  周瑜临死时,上书给孙权说:

  自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峦迩,百姓未附,宜得臣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

  这封书信充分反映了周瑜忘身忧国、大志未竟的心情,他在临终之前,到底还是冷静了下来,他从“与曹操为敌”出发,考虑到和刘备相邻,这个“百姓未附”的状况,使他不能不认识到在这个时候解决荆州问题是不现实的,要对付曹操,就非得和刘备搞好关系不可,所以他特别举荐了力主加强孙刘联盟的鲁肃来接替他镇守江陵。

  鲁肃也正是在替代周瑜之后,再次向孙权建议“借”荆州给刘备,到这个时候,孙权也就依从了。鲁肃从江陵下屯陆口(今湖北嘉鱼县西)后,刘备就把荆州治所从公安迁至江陵,以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任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驻南郡。当曹操在北方听到孙权“以土地业备”,把荆州让给刘备的消息,正在写书,不禁“落笔于地”。在曹操眼里,刘备是位英雄,一旦有了更多的地盘,其势愈张,正如鲁肃向孙权说的,给他增加了一个劲敌,所以曹操得此消息,竟然把笔也掉在地上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从此,刘备取得荆州大部分土地,基本上实现了诸葛亮隆中战略规划中“跨有荆、益”的一半,西进益州自然也就提上了日程。

  益州这块肥肉,不独孙权有意,曹操又何尝无心。赤壁之战后,曹操以重后屯守襄阳、樊城,西进关中解决马超、韩遂等势力,目的也是为了扫清道路,从关中南下取汉中、定益州。这种局面一旦造成,正如孙权邀请刘备共同取蜀的信中所说:“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就在孙权邀请刘备共同取蜀时,刘备集团中就有人主张接受孙权的约请,说定蜀之后,“吴终不能越荆有蜀,蜀地可为已有。”荆州主簿殷观认为这样去做太危险,他分析说:“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以诸葛亮之智,岂能未见及于此。可见赤壁之战后,曹、孙、刘三家都处在为谋求统一而政治风云又瞬息万变的境况中,任何一家头脑简单了,就有可能被另外一家或两家联合起来吞掉的危险。

  而在当时孙、刘结盟牵制曹操的大前提下,由于刘备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他既无力向北去和曹操争锋,更不能抛开联盟去向孙权取利,摆在他面前的唯一出路,只有按诸葛亮的隆中战略部署,去实现“跨有荆、益”这第一个重要目标。只有把益州占领了,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才能真正造成三分鼎立的局面,也才有可能争取实现隆中战略的最终目标。

  这期间,周瑜功曹庞统,在周瑜死后,送丧至吴,他不愿待在江东,打算回荆州去,先后经鲁肃、诸葛亮举荐,受到刘备的器重,亲待仅次于诸葛亮,而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庞统也向刘备分析了夺占益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刘备听后,说曹操是他“水火”不相容的敌人,舍曹操去夺取益州,师出无名,所谓“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对此,庞统向刘备指出:“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庞统特别提醒刘备:“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庞统这一席话着实使刘备动了心,以他半生颠沛的经历,对此颇有体会。远的不说,就拿两年前荆州发生的这场战争来看,若当曹操南下,刘琮举州投降时,就听从诸葛亮的意见,从刘琮手里夺取荆州,何至于在当阳遭到那样的惨败,从而使荆州百姓蒙受了更大的灾难。看来,“逆取顺守,报之以义”的道理是用得着的,要干一番大事业,墨守成规是绝对不能取得成功的。庞统说得很对,“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在利害攸关的时候,怎么能用简单的教条来束缚自己的手足呢!春秋五霸,“兼弱攻昧”,不都是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吗!

  建安十六年(211年),也就是庞统投归刘备的第二年,正当诸葛亮、庞统和刘备商议收川之时,益州牧刘璋派遣法正到荆州来迎接刘备入蜀了。何以事情会这么凑巧呢?话还得从曹操下江陵时说起,当时益州牧刘璋曾派遣别驾张松至荆州结好曹操,张松本想投靠曹操,不料曹操因战胜而骄,对张松不加礼遇,甚为轻慢,张松以此怀怨。当曹操兵败北还,张松回到成都,就向刘璋“疵毁”曹操,并劝他和曹操断绝往来,交好刘备。张松对刘璋说:“刘豫州和你是同宗兄弟,可以成为你的心腹,最好和他交好。”刘璋采纳张松的建议,并根据张松举荐,派法正去荆州与刘备通好,过了不久,又派法正和孟达送兵数千给刘备以助守御。

  原来张松和法正是好友,常在一起私下议论,认为跟随刘璋“不足以有为”,成不了大事。张松前次奉使去荆州就有外向之意,因遭曹操冷遇,转而想起久负盛名的刘备。赤壁之战后,张松举荐法正去荆州,就是让他这位好友去摸摸刘备的底。果然法正从荆州回来,向他称说刘备“有雄略”,于是,张松和法正“密谋协规,愿共戴奉”,准备共同拥戴刘备为益州之主,等机会来实现。从张松、法正身上充分证明了诸葛亮早在隆中向刘备分析形势时所说的“益州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的现状。

  到了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得知曹操准备对汉中用兵的消息,“内怀恐惧”,张松、法正认为时机已到,张松对刘璋说:“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若因张鲁之资进取蜀土,谁能抵挡得住呢?”刘璋怔怔地看着张松,还未及开口,张松进而又说道:“现在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人恃功骄豪,欲有外意,如果敌人从外面进攻,而这些人寻机在内部作乱,就实在太危险了。”张松这些话正说到刘璋内忧外患的心坎上,刘璋不禁叹息地说:“我正为此担忧,还没有想出办法来。”张松心中暗喜,从容地向刘璋建议说:“刘豫州和你亲如手足,而和曹操却有深仇大恨,且善于用兵,若请得他来,用他去讨伐张鲁,必操胜券,张鲁一破,益州势强,曹操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刘璋因早已和刘备通好,这时听了张松的话,也就欣然不疑,所以立即派遣法正领兵四千到荆州来迎请刘备入蜀,并前后赠给刘备以“巨亿”的钱作为兵饷。

  法正至荆州,向刘备“陈(述)益州可取之策”,说:“以展将军之英才,乘刘璋之懦弱,加上益州智士张松响应于内,必能得手。然后依仗益州的财富,凭借天府的险阻,以此完成大业,就易如反掌了。”法正又献上标示蜀中“山川处所”的详细地图,使刘备、诸葛亮、庞统等人“尽知益州虚实”。于是,刘备开始去实现“跨有荆、益”的后一半计划了。

  刘备和诸葛亮、庞统商议之后,决定留下诸葛亮、关羽等人镇守荆州,刘备亲率庞统和黄忠、魏延等谋臣武将统兵数万入蜀。就在法正动身去荆州迎请刘备时,益州主簿黄权、从事王累等皆谏阻过刘璋,特别是王累“自刎州门,以明不可”,刘璋一概不听,及至得知刘备已起兵入蜀,下令所过之处,“迎送供奉”,真使刘备感到“入境如归”。刘备统军至巴郡(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巴郡太守严颜抚心叹惜说:“此所谓独坐穷(深)山,放虎自卫也!”

  刘备从江州北面垫江(今四川合川)取水路向涪(今四川绵阳市东)进发。刘璋亲率步骑3万多人,“车乘帐幔,精光曜日”,赶往距成都360里的涪城去与刘备相会。刘备至涪,刘璋亲自出迎,“相见甚欢”。

  在这前后,张松使法正暗中向刘备献计:可于相会时袭杀刘璋。刘备不从,认为“此大事也,不可仓卒(猝)”。庞统也向刘备献策说:“若趁现在和刘璋相会之机,就把他抓起来,那么将军就可以免去用兵之劳而坐得益州了。”刘备还是不从。刘备因庞统是他的心腹谋士,他不能不让庞统了解他的实际想法,于是坦率地对庞统说:“我们刚到这儿,对老百姓尚无恩信可言,所以不能这么匆忙地干。”庞统听后,就不便再说下去了。

  刘璋和刘备在涪城每日宴乐,一住3个多月。刘璋向朝廷推举刘备为大司马,兼领司隶校尉,刘备也向汉献帝推举刘璋为镇西将军,兼领益州牧,当然这仅是名义上的文字游戏而已,朝廷大权正由曹操独掌,花费不少金钱和人力完成的推举文,自然很快进入曹操的垃圾桶了。

  不过,刘璋并不请刘备进入成都,相反,他在涪城增补刘备的军力,邀请刘备由涪关出发,直接北上征讨张鲁。从这件事看来,刘璋背后仍有高手指导,使刘备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计划,只有假戏真做地前往和张鲁征战去了。

  但刘璋倒还算真诚,甚至把白水关驻军也交给刘备指挥,又将20万斛米、1000余匹马、1000余乘兵车及大量衣物、武器送给刘备,等一切安排完善后,刘璋才带着原来的部队回成都去。

  但刘备也是只老狐狸,将军队缓缓北上,驻屯在葭明关(今四川广元西南),先行合并白水关原守将杨怀和高沛军团的指挥权,接着,便是《三国志·先主传》上所讲的“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就在这时候,荆州发生了一件意外,使刘备有借口,暂缓对张鲁的征讨。

  原先孙权曾约同刘备共夺益州,刘备以大义之名坚决拒绝,并立刻布军防卫东线,让孙权不得西向,孙权不得不知难而退。如今刘备自己却率军入蜀,表面上和刘璋联盟,其实是想伺机夺取之。

  孙权认为受到刘备的欺骗,因此派遣使者接回嫁给刘备的妹妹,并让其妹以母亲名义带回刘备年幼的长子阿斗,以为人质,再向刘备作强硬交涉。

  由于诸葛亮到前线和关羽商议北方防务,留守江陵的幕僚地位太低,无法和孙夫人抗争,只好干瞪着眼让孙夫人带着阿斗乘船返回江东。

  孙乾眼见事急,立刻派人紧急通知镇守公安的赵云和在巡视长江的张飞,由于张飞行踪不定,比较不容易联络上。

  赵云接到报告后,以情况紧急,来不及和任何人商量,便带着少数侍从乘小船快速追赶。

  防备江边的将领,见是孙夫人,自然不敢阻挡,何况又有东吴派来的特使周善以数百人护卫着。赵云在后面急赶,总算在边境沙头镇追上了孙夫人的舟船。

  不顾周善等人的威胁,赵云只身强行上船,力图说服孙夫人等刘备消息,再行离开荆州。但刚强的孙夫人拒绝其建议,赵云便退而求其次,要求留下阿斗,孙夫人不准,赵云便持剑强夺之,周善意图杀害赵云,赵云只身奋战,东吴军不得近。危急中,突见上游大批船舰抵达,原来张飞也接获急报,知道赵云已赶往抢救,恐东吴出动战船,因此率领主力船队前来接应。

  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孙夫人只好留下阿斗,和周善先行返回东吴,这是赵云第二度救护少主出险。

  为顾及东战线防务,刘备向刘璋报告,必须等待诸葛亮处理好和东吴的谈判,确定自己的根据地没问题后才能放心北上。

  只是这么一来,又耽搁了好几个月。

  到了第二年,白水关守将,也是益州有名的将领杨怀及高沛,眼见刘备无意北上进讨张鲁,便暗地派人向刘璋报告,表示情况不对,刘备可能心怀不轨,建议立刻设法将刘备遣回荆州。刘璋对这件事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派遣特使以密书指示杨怀等人仔细监督刘备行动。

  这份密书却被正在刘备军中的法正截获,他立刻前往和庞统商量,庞统亦感到事情紧急,在和法正研究全盘情势后,向刘备提出了三点计划:

  第一条策略是不管杨怀及高沛,直接暗中精选敢死队,袭击成都,夺取益州主导权,是为上策。

  第二条策略是先行逮捕杨怀及高沛,取得白水关控制权,再汇集更多兵力,向成都进击,是为中策。

  第三条策略则是先退还白帝城,巩固防线后,再联合荆州军队,逐步攻入益州,是为下策。

  庞统表示,切勿犹疑,否则征蜀军团将陷入危境,后悔莫及。

  刘备也深知自己兵力有限,任何撕破脸的行动都必须承担重大风险,他认为上策太冒险,下策又缓不济急,决定采用中策。

  幸好杨怀未获得刘璋回信之指示,尚不敢采取激烈行动。首先刘备邀请杨怀、高沛过来讨论军情,杨怀不疑有诈,到达刘备的主帅营帐,立刻遭到逮捕,并加以软禁,并以刘璋原先的指令,控制住白水关的军事指挥权。

  这时,刘备又接到孙权紧急传书,曹操为报赤壁战败之仇,正准备大军南下,希望刘备速回荆州,共商联合防守之大计。

  为了孙夫人强行返回娘家的事件,刘孙联盟已呈现阴影,何况这次曹军南下规模不大,而且西线关羽的布防已成功阻止了曹仁的蠢动,所以孙权这次的紧急军情用意何在不得而知,但却给了刘备一个有力的借口。刘备立刻派急使,向刘璋报告,以唇亡齿寒,不得背弃同盟之谊,反过来要求刘璋增派援兵,让刘备有足够的实力对抗曹操。不过张鲁的问题又怎么交代呢?刘备在书函中表示,白水关防务已加强,张鲁不过是“自守”之贼,短期内不用担心,等曹操问题解决后,再回来征讨还来得及。

  对刘璋而言,这样的说法是很难接受的,几乎有偷鸡不着蚀把米的感觉,如何能心甘情愿给刘备援助呢?但又怕刘备反目,只好给刘备4000余军队,粮食车辆都依要求减半。

  从这件事情显示刘璋的优柔寡断,怕得罪人又放不开,反而给了本来就想背弃盟约的刘备一个“义正严词”的反叛理由。

  刘备自然懂得利用机会,立刻勃然大怒表示:“我为益州对抗强敌,不远千里而来援助,如今我碰到困难,要点人马和军资都不肯,怎能叫我们心甘情愿去卖命呢?”

  军援事件,显然使刘备和刘璋间的关系降到了最低点。

  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张松被刘璋逮捕斩杀的悲剧。

  张松原是刘备入川计划的主要策动人,眼见刘备已掌握北方军权,成功在望,却传出他要回荆州去。张松不明就里,急忙派人带信给刘备和法正,询问内应夺权的事如何进行。这封信落在其兄张肃手中,张肃见信大惊,害怕连累自己的家属,乃径向刘璋告发张松和刘备阴谋。刘璋大惊,立刻逮捕张松,满门抄斩,并下令各处关口严加防范,也宣布和刘备断绝往来。

  刘备听到张松被杀,也以眼还眼,斩杀杨怀和高沛,和刘璋正式摊牌,拉开了争夺益州战争的序幕。

  刘备军队虽不多,但准备周全,加上法正和孟达的协助,刘璋的益州军团显然毫无斗志。收编白水关的守军后,刘备以黄忠军团为先锋,挥师南下,直取涪城,从这个军事行动看来,刘备急着回荆州的军情,根本就是假的。

  刘璋派出本土军团的领袖张任作总指挥,配合宗亲派刘璝的军队,东州派吴懿、邓贤、冷苞的军团北上布置防守线。依刘璋的想法,这显示了益州两大派团结对抗刘备的决心,其实在孟达的暗中整合下,益州军团早已各怀鬼胎。

  黄忠在绵竹布阵,展开会战,吴懿军团首先倒戈,张任缺乏准备,被打得大败,涪城陷落,张任只好在涪城南端重新布防,并向刘璋要求援军。

  想不到刘璋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次他派出东州军团将领李严,带军驰援。李严是南阳人,和法正、孟达一向友好,其率所属军队,大多来自荆州,因此对刘备有特别的亲切感。在法正和庞统等旧友和老乡的策动下,李严到达涪城后,不战而降,使益州军团的士气遭到致命的打击。幸好,张任经验老到,又善于谋略,他立刻整编忠诚度较高的刘璝及自己的直属军,退守刘璋儿子刘循固守的重镇雒城。

  雒城之战,是刘备兵定益州的一次关键性战役。这年夏天,当刘备进军雒城时,张任带兵出屯于雒城之南的雁桥,战败之后,被庞统用计擒获。

  刘备久闻张任忠勇,令其归降,张任厉声道:“老臣决不能再服侍第二个主人了!”刘备叹惜不已,只得将他杀掉。正是张任被擒斩之后,刘循再也不敢出战,刘备和庞统指挥军队把雒城围困达一年之久。直到第二年夏天才把雒城打下,也正是在攻占雒城的激战之时,36岁的庞军师,为流矢所中,中箭阵亡了。

  《三国演义》中说庞统和刘备分兵进攻雒城,庞统被张任乱箭射死于落凤坡后,诸葛亮痛哭庞统,遂由荆州入川,提兵雒城,计擒张任于金雁桥斩之,显然这与史实不符。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何时起兵入川的呢?

  在历史上,刘备围攻雒城的整整一年间,诸葛亮既没有在雒城计擒过张任,也没有在雒城指挥过战事,张飞、赵云亦没有在雒城打过仗。史书上只有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统军溯江西上,分定郡县,与刘备“共围成都”的记载,这时已在庞统阵亡,刘备打下雒城,进围成都之后。在这之前,诸葛亮已从荆州起兵入川多时了,否则,岂能在数十日之内,攻城掠地直抵成都?所以诸葛亮从荆州起兵入川,应是在刘备分遣诸将平定益州都县,亲率主力进攻雒城之初,也正是在刘备、庞统雁桥擒斩张任的前后。

  当刘备进围雒城不下之际,忽然接到葭萌守将霍峻派人送来告急的报告,说刘璋从阆中(今四川阆中县)遣兵围攻葭萌,提醒刘备防备敌人从后面来进攻。这时刘备更担心刘璋发兵从东面堵击,截断和荆州的联系,于是派人送书去荆州,请诸葛亮起兵入川,留关羽镇守荆州。

  诸葛亮得书后,就把荆州重任托付关羽,并留下马良、麋竺、麇芳、廖化、士仁等一班谋士武将辅佐他,一切安排就绪之后,起兵数万,以张飞为先锋,诸葛亮率赵云、刘封等统军继后,杀奔益州去与刘备庞统会师。

  张飞在打下巴东(今四川奉节)之后,进至江州。巴郡太守严颜早就料到刘璋邀请刘备入蜀,无疑是把老虎请进深山,虽然预先有所准备,但如何能敌张飞之猛,不但一战就被张飞击破,而且严颜自己也被擒获。张飞威风凛凛地坐在堂上,厉声斥责道:“大军到此,为何不降而敢抗拒?”严颜毫不畏惧,振振有词地回答说:“是你们太没道理,侵犯我们益州,干脆和你说,我们这里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一听,圆睁双眼,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推出斩首,严颜面不改色,仰视张飞说:“砍头便砍头,你又何必发怒呢!”张飞见此情状,打心眼里佩服严颜的勇气和胆量,不禁走下堂来,一边亲自给严颜松了绑,一边说道:“将军真是英雄,张飞得罪,还望见谅!”严颜久闻张飞威名,今又见他如此义气,于是诚心归附了。

  诸葛亮一到江州,就和张飞、赵云兵分三路:一路张飞由垫江向北,收服巴西(郡治阆中),出成都之北;另一路分遣赵云从长江西进,攻取江阳(今四川泸州市),收服犍为(郡治武阳,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出成都之西;诸葛亮亲率刘封等人自取中路,兵向德阳(属广汉郡,在今四川遂宁县东南),直取成都。张飞得到严颜的帮助,很快平定巴西,与诸葛亮会兵德阳,一举打破刘璋派来堵截的张裔,张裔兵败逃回成都。诸葛亮、张飞乘胜向成都进军,与此同时,赵云在打下江阳后,又占领资中(属犍为郡,在今四川资阳),也向成都逼近。

  这期间,刘备在雒城久攻不下,心中十分烦闷,当他得到诸葛亮克定巴东,在占领江州后分兵掠地的报告,也就放心多了。不久,刘备听说马超投奔汉中张鲁之后,甚不得志,立即派遣从南中跑来投归他的益州郡人李恢去汉中交好马超。到了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四月,刘备得知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等人已平定巴西,打下资中、德阳的消息,于是发起对雒城的猛攻,庞统就是在这次率众攻城时阵亡的。刘备对失去庞统,非常痛惜,这时,法正一边安慰刘备,同时写了一封书信给刘璋,向他陈明形势,劝他自动投降。

  法正在这封信中,一开始就为自己投归刘备辩解,但说得很隐讳,好像自己“捐身于外,不敢反命”,是出于不得已,但现在“国事已危,祸害在速”,他还忘不了对刘璋“以尽余忠”,却把演成现在事变的责任推到刘璋身上,同时也让他左右那些“不达英雄从事之道”的人承担一部分责任,然后就直截了当地劝告刘璋,说雒城危在旦夕,而诸葛亮、张飞等人率数万之众“三道并侵”,已入“心腹”之地,“存亡之势,昭然可见”,并且最后又代刘备表明态度,说刘备对他“旧心依依,实无薄意”,只要他投降,绝不会亏待他。

  刘璋看后,尽管法正说他当时的处境是事实,但他正恨着法正背叛了他,因而置之不理。就在法正送出书信给刘璋之后,雒城随即就被攻下了,雒城一破,刘备挥兵进军成都。不久,诸葛亮、张飞、赵云的兵马也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相会,一说起庞统就“言则流涕”,自然诸葛亮深为他这位老朋友的才能没有充分发挥就死去了,感到万分惋惜,也不禁为之泪下。

  马超自从刘备派李恢到汉中和他联络后,就决计归附刘备,这时,听说刘备已打下雒城,兵囤成都,立即派人给刘备送密书请降。刘备得书大喜,和诸葛亮商议之后,马上叫人去止住马超,暗中调拨一支兵马给他,请马超出其不意地来到成都。果然,当马超威风凛凛率领着一支旗甲鲜明的军队突然出现在城北时,刘璋以为救兵到了,先是一喜,后一探明,又是一惊,而且这一惊非同小可,城中听说西凉勇将马超也投归了刘备,引兵前来助战,大家都惊恐起来。

  这时候,刘备派简雍进城去见刘璋,刘璋眼看大势已去,打算投降,但是,刘璋左右却有人认为,城内尚有精兵3万,而且粮食、布匹亦可供应一年,特别是成都吏民又都为刘璋鸣不平,“咸欲死战”,因而劝他不要投降。对此,刘璋感叹地说:“我父亲和我在益州20多年,对百姓谈不上有什么恩德,现在老百姓为我打了3年的仗,吃的苦够多了,要是再打下去,我怎忍心!”左右听了,莫不下泪,于是开城出降,和简雍同坐一辆车出城来。

  刘备见着刘璋,神色有些不自然,但他想起庞统“逆取顺守,报之以义”的话,也就只好向刘璋表示抱歉地说:“事出无奈,实在是不得已啊!”于是叫刘璋带上自己的全部财物,并让他佩带振威将军的印绶,去南郡公安居住。

  刘备进入成都,大摆庆功筵宴,犒劳三军。刘备以荆州牧又兼任益州牧,但却以左将军、大司马的名义开府治事,拜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任原益州郡太守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以诸葛亮和董和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

  当在商议欲将成都城内屋舍,以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有功诸将时,赵云对此独排众议,他说:“昔年霍去病(汉武帝时抗匈名将)曾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今曹操非匈奴可比,未可求安居宁,须待天下统一,各返故乡,解甲归田,才是安享太平之时。今益州人民,刚受战争灾害,田宅理应归还,使其安居复业,然后才有可能筹集兵饷,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赵云这番话虽是从巩固新政权和实现统一大业出发考虑的,但却反映了他关心百姓疾苦,先国家而后个人的高贵品质,因此,感动了刘备,立即采纳,付诸实行。

  刘备以诸葛亮为股肱,以法正为主谋,大量启用刘璋原来部下的“智能之士”,不论亲疏,量才录用。比如南郡枝江人董和,原是刘璋手下一位地方官吏,凡他治理过的地方,“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在刘备取得益州之前,董和还当过南中地区的益州郡太守,他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也搞得很好。在当时刘璋昏庸统治下的益州,像董和这样能干的地方官吏实在不多。诸葛亮了解到他是个人才,建议刘备重用,于是提拔董和做了诸葛亮的助手。

  又如许靖,汝南名士许劭之兄,也同样有名,刘璋因慕名专门派人迎请他入蜀,让他做了蜀郡太守,应该说他是刘璋比较信任的人,可是就在成都危急之时,许靖准备逾城出降,被人告发,刘璋因自身难保,也就没有杀他。刘备却因此而鄙夷许靖,不打算再用他。法正不以为然,对刘备说:“天下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人,许靖算是一个。但是,现在主公开创大业,没法使天下人了解不用许靖的缘故,而许靖在海内又名声远扬,若不用他,天下之人还以为是主公轻慢贤士呢。照我看来,还不如对他加倍敬重,以招揽远近贤才,这大概就是当年燕昭王礼待郭隗的意思吧。”刘备听了,连连点头,立刻就任许靖为左将军长史,后来刘备称汉中王,还让许靖做了太傅,称帝后,又拜为司徒,诸葛亮对许靖也格外敬重。

  再如零陵人刘巴,早在曹操南下荆州,刘备奔夏口时,荆、楚人士从之如云,而刘巴偏偏北投曹操,他还受命招安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当曹操兵败北还,刘备收服三郡,诸葛亮住临蒸时,专门写信召他,他表示不愿意辅佐刘备,因而刘备对刘巴“深以为恨”。后来刘巴辗转从变趾投奔了刘璋,当刘璋派遣法正去迎请刘备时,刘巴谏阻说:“刘备野心很大,入必为害,千万不可请他进来。”刘璋不纳。刘备入蜀之后,刘巴再次提醒刘璋:“若叫刘备去讨张鲁,就等于把老虎放归山林了。”刘璋亦不听。于是刘巴只好闭门称疾,缄口不言了。刘备进围成都,给军中下了一道“谁要是害了刘巴,就诛灭三族”的命令。进入成都后,刘巴来谢罪,刘备一点也不责备他,诸葛亮又加以推荐,刘备封他为左将军西曹掾。

  其他如黄权、李严、吴懿等人,或是因忤刘璋之意被排挤的,或是战场上投诚归降的,或是刘璋的亲戚,或是因得罪刘璋受过刑罚的,只要是有才干而又愿意为新政权效劳,一概授以相应职位,得到重用。

  随着刘备集团的扩大,诸葛亮特别注意调和新、旧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使之同舟共济,共同为实现统一大业出力。比如,刘备因得马超甚喜,兵定益州后,拜马超为平西将军。坐镇荆州的关羽,因马超原非故人,一下就做了平西将军,心中愤愤不平,情不自禁地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略可与谁比?诸葛亮深知关羽之为人,只好回信称:

  孟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驻争先,犹未美髯(关羽美须髯,诸葛亮以此称他)之绝伦逸群也。

  诸葛亮在信中把马超比之于西汉初的勇将黥布、彭越,以及当代的猛将张飞,但要和他超群绝伦的美髯公相比,是比不上的。关羽览书大悦,并把书信拿给左右宾客们看。可以想见关羽当时傲慢自得的神色,不过,诸葛亮总算给关羽平了气。

  而诸葛亮自己也以身作则、谦逊待人,带头和新附的人搞好关系。他和董和“献可替否,共为欢交”,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共事,成了至交好友。而对于法正,因他帮助刘备收川,立下大功,被任为蜀郡太守,又领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时权势煊赫。可是法正对个人恩怨斤斤计较,好搞打击报复,尤其为报私仇,擅自杀了好几个人。有人向诸葛亮建议说:“法正在蜀郡太专横了,军师理应转告主公,对他有所抑制才行。”诸葛亮感叹地说:“当初主公在公安,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又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是处在这种进退狼跋之时,法孝直(法正字)来帮助主公,使之翻然翱翔,不可复制,现在怎能不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点称心的事呢?”想来诸葛亮这一番话传到法正耳朵里,法正也应该有所收敛吧。

  后世对诸葛亮纵容法正颇有非议,认为“诸葛氏之言”,是“失政刑矣”。岂知诸葛亮在对待法正这件事上,可谓用心良苦:一则是法正深得刘备的信任,二则他是蜀中很有影响的代表人物,要是在当时对法正不加宽贷,不要说在刘备那里通不过,而且也会给刚建立的蜀中新政权带来不利,何况诸葛亮虽和法正“好尚不同”,在个人志趣爱好方面不一样,但“以公义相取”,诸葛亮对法正的“智术”还是很佩服的。

  再拿对待刘巴来说。起初,刘备围攻成都,曾与部下有约:“若打下成都,府库财物我全不要。”及至进入成都,将士们都放下刀枪,把库藏财宝一抢而光,于是造成军用不足,这使刘备甚为忧虑。刘巴献策说:“这也不难,只需多铸些直百钱(值一百文),平诸物价,由官家制定价格,把市场管理好就行了。”果然照着刘巴这个办法去做,数月之后,府库就充实起来。但刘巴为人高傲,对张飞也不加理睬,连话都不愿和张飞说,致使张飞愤恨。

  诸葛亮为此劝刘巴说:“张飞虽是武人,但他敬慕足下,主公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秉性高雅,理应有点随和才是。”刘巴傲慢地说:“大丈夫处世,当广交四海英雄,和粗鲁的武夫有什么好谈的?”诸葛亮倒没有再说什么,但却引起了刘备火冒三丈地说:“我欲得天下,子初(刘巴字)专和我作对,他大概是想回到曹操那里去,借道于此,岂是真心帮助我成就大事的吗?”这一下,刘巴倒真有点收敛了。

  益州初定,刘备常常征伐在外,诸葛亮留守成都,调拨军饷,“足食足兵”,支援前线。就在刘备占领益州的第二年(215年),正当刘备、诸葛亮在积极巩固益州新政权的时候,孙权因刘备已得益州,派遣诸葛瑾使蜀,求还荆州。刘备因孙权趁他入蜀接回孙夫人,还差点把阿斗也带去作人质,正恨着孙权,因使者是诸葛亮的哥哥,还不得不在表面上敷衍一下,他对诸葛瑾说:“等我们打下凉州之后,就把荆州让给你们。”诸葛瑾回去一说,孙权就火了,立即命大将吕蒙引军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得知消息,即刻引兵5万下公安,同时命关羽入益阳(属长沙郡,在今湖南益阳县东)挑战。孙权也毫不含糊,他使鲁肃屯兵益阳拒关羽,调吕蒙帮助鲁肃,他亲自进驻陆口统督诸军。眼看联盟即将破裂,战争一触即发,忽然传来曹操兵向汉中的消息,刘备大惊,唯恐益州有失,急忙派出使者与孙权讲和,双方议定平分荆州,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吴;湘水以西南郡、零陵、武陵归蜀,这样才使矛盾暂时缓和下来,避免了一场战争,从而使吴蜀联盟得以继续维持下去。就当时的形势来说,倘若曹操兵取汉中,真要直下巴、蜀,这对孙权又何尝不是威胁呢?这一联盟的存在,对双方都是非常必要的。

  刘备回到江州,听说张鲁逃到巴中,黄权对刘备说:“若失汉中,则三巴(巴东、巴西、巴郡)难保,就好比割去了蜀的股臂一样。”刘备立即以黄权为护军率诸将北迎张鲁。当黄权到达巴中(泛指嘉陵江、渠江上游地区),张鲁已返回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投降了曹操。黄权把曹操所置巴东太守朴胡,巴西太守杜濩、巴郡太守任约击走,刚收服巴中,曹操就命张郃出兵三巴,进军宕槊(今四川渠县东北),刘备使巴西太守张飞迎战,张飞一举击破张郃,张郃兵败走还南郑,三巴局势稳定了下来。

  曹操之所以对汉中用兵,是因为刘备取得益州,担心刘备乘势进取汉中,威逼关中的缘故。而这一年曹操占领汉中后,却没有继续大举向南推进,去夺取益州的打算。虽然这年刘备因荆州问题,领兵到公安与孙权对抗,但曹操认为孙刘联盟在当时还是存在的。就在这一年八月,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亲统大军围攻合肥,这使曹操不能不考虑到赤壁之战的教训,若大军攻蜀,诸葛亮据险固守,把主力胶着在西面,而孙权乘势在东面发起强大攻势,就会出现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因此,在司马懿、刘晔先后劝他乘胜进兵取蜀时,曹操感叹地说:“人心苦于不知满足,既得陇,又望蜀,还是算了吧!”所以在张飞、黄权兵定三巴之后,曹操于这年十二月自南郑回去了,把镇守汉中的重任交给了他的心腹大将夏侯渊。第二年,曹操进封为魏王。

  刘备在击败张郃之后,也没有立即进兵汉中,他深知汉中已落入曹操之手,要与曹操抗争,还必须充分准备才行,于是刘备回成都去了,一方面,要同诸葛亮进一步商讨谋取汉中的计划,另一方面,由于连年征战,军队也十分需要补充休整。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