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序言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年),蒙刘备三顾,诸葛亮为刘备献上了筹划立国的“隆中对策”,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建立蜀汉政权。曹丕代汉,诸葛亮劝刘备称帝,任丞相。建兴元年(222年),刘禅即位,诸葛亮被封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曾数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

  诸葛亮殚精竭虑,匡扶刘备建立蜀汉,辅佐刘禅巩固帝业,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中国历朝历代的宰相,加起来可能有数千人,然而其中建有功业、能称之为名相者则屈指可数。其中能长期得到世人称颂而又为广大百姓所熟悉认同的,恐怕很少有人能赶上诸葛亮。诸葛亮完全可以称之为千古名相第一人。

  历代封建君主对诸葛亮无不大加称许,并不断为其追封种种头衔。晋朝时被追封为“武兴王”,宋朝时赐“英惠庙”,加号“仁济”,元朝时被追封为“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明朝洪武年间,诸葛亮被列入帝王庙中从祀名臣之列。清朝时,每年春秋孔庙祭礼中,诸葛亮被列入从祀之列。显然,诸葛亮以其雄才大略,忠心为封建君主筹划和奔走,扶幼主而忠心不变,这都是封建君主们所希望和祈求的。

  历代士子文人对诸葛亮普遍表示了肯定与认同。宋朝名相王安石曾高度赞扬诸葛亮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畏艰辛,以弱攻强的顽强奋斗精神。南宋大儒朱熹认为诸葛亮“有儒者气象”,是儒中之“醇儒”,对诸葛亮专权而不越礼,教化百姓的“德治”与仁政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武侯不死,礼乐可行”。明代,尖锐批判封建礼教的李贽赞叹诸葛亮的隆中对,毫无腐儒之气,“如此谈论,着竖儒一字否?可叹可敬!”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指出了诸葛亮在治蜀中的独特作用:“军不治而唯公治之,民不理而唯公理之,政不平而唯公平之,财不足而唯公足之。”

  1000多年来,对于诸葛亮的史书记载论述,历朝历代的推崇赐封,文人学士的评述赞誉,戏剧小说的完美刻画,终于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诸葛亮文化现象。作为名臣的智慧与谋略,作为贤相的政治家人格魅力,是构成诸葛亮文化的重要内涵,它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内容,体现了儒、法、道思想的浑一,既有明显的神秘色彩,又有亲切的大众气息。它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中华各地域、各族人民所共同拥有、共同享用。

  §§第一章 隐居隆中,得遇明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