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三节 倒董同盟

  中平六年十二月,曹操率领五千人马,在忠义的旗号下,讨伐董卓。一时间,天下震惊,太刺激了,还有人敢反对董卓,董卓是谁呀,大部队连续进洛阳一个月之久,连皇帝都能随意废立,讨伐他,不怕死啊。不过回过神一看,原来造反的人是曹操,也就正常了,曹操好像从来也没怕过谁,当年的蹇硕不比董卓怂哪儿去,人家曹阿瞒不照样棒杀他的亲叔叔吗!

  这一回就更不一样了,天高皇帝远,曹操已经到陈留了,搞得更大发了,而是直接和董卓对着干。不会吧,曹孟德你才区区五千人马,就和董卓叫板,够董老二塞牙缝吗?太不自量力吧?董老二一发威,曹阿瞒就够悬的了,说不定会成为过街老鼠,看看你曹孟德如何收场?

  从正史的记载来看,曹操在陈留己吾起兵,董卓对曹操没有任何举动,也许董卓根本就没把曹操当一回事,小小曹孟德瞎折腾什么,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看你能闹出什么新花样,等你闹腾差不多了再去收拾你。既没有发檄文挞伐,也没有派军队镇压,就好像没有这回事一样。若从自信的角度来说,董卓也许做的没什么不妥的地方,但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董卓确实犯了低级错误,这等于让曹操打开了挞伐自己的潘多拉之盒。

  董卓对曹操的平静,让天下人震惊。呵呵,忒好玩了,原来董卓就这么怂不拉叽的,曹孟德区区五千人马就吓住他啦,早知如此,何必那么对他憋屈。看来还是曹孟德会作秀,这回又让他抢尽了风头露尽了脸,赶快动手吧,不然黄花菜都凉了,好事不能都让曹孟德一个人做了。

  一个月后,或许不到一个月,曹操的煽风点火,终于引爆了天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各发兵数万,推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曹操为行奋武将军。除了以上十一路人马,还加上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合在一起就是后来常说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当然,当时无论是从家世、地位来说,还是实力来说,甚或投票选举,袁绍都是理所当然的盟主。十八路诸侯中,老袁家占了三席,其中山阳太守袁逸是袁绍、袁术的堂兄弟。盟主就算了,按理说,曹操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起码也得是一个副职吧,不行,一曹操不是朝廷命官,二曹操没有地盘,最要命的是曹操还是朝廷通缉犯,造反也是有等级的,孟德靠边站。当然也得有一个名号,叫什么呢?行奋武将军。行,其实暂代的意思,袁绍不是皇帝不能任命官员啊,所以只能是暂代吧。“行”行呗,没办法谁让自己的实力弱呢?二等首领就二等首领吧,奋武,战场上毕竟还是用实力说话的。

  这下子董卓慌了神,乖乖,怎么一下冒出这么多人反对咱家,平常没发现啊?真是人心难知啊!董卓数了数这些反对自己的人,真是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韩馥、刘岱、孔伷、张邈……不对啊,这几个不是自己亲手提拔的吗?他们怎么也反对自己啊?对了,问题在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人身上,这些都是他们极力推荐的,好吧,敢出卖我,那咱家就砍了你们。

  杀人归杀人,但不能等死啊,这么多人来讨伐自己,这个时候,董卓的政治幼稚病又犯了,《后汉书》评价董卓“性粗猛有谋”,只说对了一半,那就是“性粗野”,另一半“有谋”实在是有些牵强,有的也只是小聪明,耍耍心眼还行,真正到了大是大非的时候,竟出昏招。

  一看十八家诸侯讨伐自己,也不分析分析,哪些是真正的,哪些是打酱油的,哪些是迫不得已的,应该运用谋略分化敌人、拉拢一批、打击一批,这样一来敌人不就少了。董老二在西凉霸道惯了,错就错在把西凉那一套直接搬到洛阳了,西凉是什么地方,是羌胡汉杂居之地,是有理讲不清的地方,但洛阳不是这样,再怎么乱,也是有王法的地方,就是不讲王法了,读书人也多,常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但是兵遇见秀才有理还是能讲清的,不应该动不动就用刀子解决。这董卓蛮横惯了,所谓流氓会权术谁也挡不住,自以为收拾了几个读书人就了不起了,开始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了。

  接着董卓又出了一个昏招,居然要逃回西凉。估计董卓认为所谓双拳难敌四手,算了吧,不在洛阳遭罪了,还是回自己的西凉吧,那里是自己的地盘。走是走,哪能空手走呢?常言道,贼不空手,何况国贼呢?这趟秋风打得还算不错,得了,把皇帝带回西凉。

  临行前,董卓开始对老袁家下手了。你们老袁家也要反对,给你们脸不要,现在咱家不客气了,不是袁绍是盟主吗?袁术不是后将军吗?还有袁逸,十八家,老袁家一下子有仨。你们不要以为天高皇帝远,但京城有你们的家人啊。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找老袁家的头头袁隗算账。于是在袁绍等人起兵的第三个月,董卓就将留在京城的袁氏家族共五十余口满门抄斩,连怀抱中的婴儿也不放过,其中包括他们的叔父袁隗、袁术的亲兄长袁基以及袁绍的生身之母(袁绍的生母是死于这个时候,至于他年轻时服母丧,那时死去的是他的嫡母)。董卓的残忍,使袁绍更具号召力。

  董卓临行前的第二件事是,派郎中令李儒将鸩酒交给弘农王刘辩,让他自尽。

  董卓可能认为,第一件事吓唬住袁氏兄弟,第二件事让联军师出无名。但这的确有些太小儿科了,其实,联军一组建,董卓就必然要杀少帝,这并不难预测。袁绍号召大家帮助复辟的汉少帝现在已死,这种处境实在有些尴尬。

  身为联军统帅,袁绍现在必须向天下明确宣示:在战胜董卓之后,他是继续辅佐汉献帝,还是另作打算?如果继续辅佐汉献帝,那么现在继续讨伐董卓又有何必要?

  董卓有方法,袁绍也有对策,既然不能从法理上找到根据,那就从血统下手,于是袁绍对外宣称:献帝既不是灵帝的亲生儿子,也不是老刘家的儿子,他根本没资格做皇帝,而且他还与董卓有亲戚关系,理当被废。

  这确实是一个不坏的理由,在当时,是无法通过DNA基因鉴定的,袁绍总算找到了理由。但也有副作用,再怎么着,汉献帝也是名正言顺的刘家继承人,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团结联盟,反而分裂了一部分汉献帝的粉丝。

  所以,这联盟表面上看上去很强大,其实是银样镴枪头。董卓怕他们,逃跑了,其实他们何尝不怕董卓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