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天下大乱

  尽管董卓已经一手遮天,但毕竟出身低微,是暴发户,武人掌权,名声不太好,单凭自己的那批弟兄是成不了大事的,打架、杀人、喝酒、泡妞他们厉害,但治理国家,就不行了。这个时候,要搞建设,要得天下,还得依靠东汉王朝原来的那些官员和将领。

  于是,董卓在一方面暗中培养爪牙,广为收罗亲信,用拉拢、诱惑、排挤等手段打击和陷害一切于己不利的势力和集团,另一方面极力拉拢司徒黄琬,司空杨彪。这杨彪也是有来历的,他的名气不大,但他儿子杨修影响大。这仨人在朝中拉帮结派,沆瀣一气,为了获得名士的支持,抬举和扶植已被贬斥的陈蕃、窦武等人的余党。董卓不光全部恢复陈蕃等人以前的爵位,还擢升他们的子孙,以使他们世世代代为己所用。

  据史载,董卓利用手中特权,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党人,如吏部尚书周铋、侍中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颥、司空伍处士等。不仅如此,只要是与以上人员有关的党锢之徒,董卓都把他们拔为列卿,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董卓对蔡邕的盛名和才气早有所闻,便特别征召他进京任官,蔡邕不想再涉及政治,婉言拒绝。董卓便威胁蔡邕:“如不听命,我将诛杀你们全族。”蔡邕恐惧,只好回到洛阳。董卓大喜,任命他为祭酒,十分敬重蔡邕,后来又不断升迁他的官职。史书载,蔡邕三天之内,历遍“三台”,官至宫廷随从官。

  董卓知道,纯粹的读书人好控制,难控制的当属曹操这类读过书的武人,这类人可以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必须拉拢过来,于是董卓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

  这个时候曹操的政治远见、政治敏锐和政治眼光就表现出来了,曹操一眼就看穿了,董卓不得人心,早晚必败,别逗我了,我可不上你的贼船,追随你董老二的结果只能是祸国殃民和自取灭亡。

  曹操于是辞官不就,但不给董卓面子,后果是严重的,曹操只得逃离洛阳。

  曹操这一逃离,演绎了许多故事,最有影响力的当属“献刀杀董卓”,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曹操之所以逃逃离洛阳是因为刺杀董卓失败。

  董卓专权,滥杀无辜,曹操为了实现自己的“治世之能臣”的理想,自告奋勇,求借王允的宝刀,假意献给董卓,以谋行刺。到了董卓家里,碰巧吕布在那儿呢。吕布离开后,董卓睡在床上,董卓的床头有一面镜子,曹操欲刺董卓,被董卓从镜子里发现,于是假称献刀,骗过董卓。而这时吕布也过来了,曹操灵机一动从吕布那里骗一匹马,赶紧逃走了。

  关于这件事,史书上没有记载,是罗贯中演绎的,但却符合故事的逻辑。因为按照史书记载,曹操仅仅是不愿和董卓合作,也没反对董卓,这样的小事,董卓就诏令通缉,有些小题大做,在那个时候,董卓未必这么看重曹操。事实上,曹操逃离后,董卓确实下令通缉曹操。

  当初为了对抗宦官,袁绍给何进出馊主意,把董卓引到了洛阳,结果董卓没到,何进就被做了,董卓到了,袁绍吓跑了。这些情况都在曹操的预料之中,但曹操是没有办法的,是做不了主的。董卓进京后,自己做司空,废立皇帝,做太尉,做丞相,成了实际上的皇帝,刘家的王朝也只剩空壳了,天下真正乱了,而且很彻底。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