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节 袁绍吓跑,董卓吃饱

  这儿毕竟不是西凉,这里是洛阳,在西凉,董卓打个喷嚏,都是地震,在这里不行,自己的官职在西凉还算个腕,在这里一棍子能打倒仨,再说了在洛阳连个暂住证还没有呢?说不定哪天就被遣送了。洛阳的确比西凉好,这里的发展空间大,必须要留下来,暂住证就不办了,直接落户。

  董卓就是董卓,人马少,但脑袋是活的,大脑袋有大智慧,董卓的脑袋里面肯定不都是卤煮,还有智慧。为了给洛阳施加威慑,造成一种强烈的军事威慑影响,董卓活用自己的三千的兵力,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这阵势甚是吓人,乖乖,还是人家董老二厉害,这部队,这实力,吓到了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

  虽然假象能暂时迷惑人,但终会被人识破。董卓此举当然只能是权宜之计,稍稍调整后,他便开始采取实际行动,以扩充兵力,收揽兵权。何进死后,他的手下部队乱作一团,而且内部互相残杀,何进属下吴匡念何进平日对自己有恩,很是怨恨何进的弟弟何苗(时任车骑将军),认为何苗故意不与何进合作,甚至怀疑他与张让狼狈为奸,联合起来对付何进。吴匡立誓要杀掉何苗,他发动手下士兵,对他们说:“是车骑将军何苗与张让勾结共同杀害了大将军,我们一定要杀了他,替大将军报仇雪恨!”于是,他便与董卓的弟弟董旻合作,一起干掉了何苗。何苗一死,董卓成了最大的赢家,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枪一炮,就收编了何进和何苗的部队。

  收编了何氏兄弟的部队后,董卓开始盯上了执金吾(卫戍部队司令)丁原手中的洛阳卫戍部队的军权,于是引诱吕布杀死丁原,接收全部京城防卫部队。从此,董卓不仅控制大量常规部队,而且还掌握着洛阳的直属部队,完全具备了左右朝政的军事基础。这为他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增加了相当分量的筹码。

  即便这时候,董卓也不是一家独大,袁绍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可以清除董卓。当时,鲍信就对董卓军事势力的膨胀有较清醒的觉察和认识,他曾对袁绍说:“董卓拥有强兵,而且为人奸诈狡猾,野心不小,如果现在不想办法除掉他,今后必将受其牵制。如今董卓军队人员混杂,军心不稳,组织不严,正可趁早除掉。”可是袁绍被董卓进出城的游戏吓住了,不敢动手,优柔寡断,未采取行动。

  有了强大的军事后盾,董卓便有恃无恐,为所欲为,开始了夺权行动。第一步先掌握人事任免权,于是董卓迫使朝廷免除司空刘弘的职务,自己取而代之。掌握人事任免权后,董卓就有权随时任免任何官员,就成了实际的皇帝,本来“司空”是任免官员的,这董卓他越位,不仅要任免官员,还要任免皇帝。这董卓虽然胆大,但换皇帝他还是很谨慎的,他找来了袁绍商议。这董卓为什么还要和袁绍商议呢?第一,当时袁绍的实力最为雄厚,名气最大,声望高;第二,袁绍的叔叔袁隗是太傅,只要他们袁家支持,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董卓没想到自己热脸贴在了袁绍的凉P股上,袁绍说:“两汉王朝恩德布满四海,万民拥戴,国豢民安。今皇上年纪虽小,但并没有恶行传布天下。你如果要罢黜皇上,改立新帝,恐怕没有人赞同你的意见。”董卓听后,凶相毕露,持剑怒叱袁绍说:“我是有意看重你,没想到你如此不识抬举,今天不杀掉你,今后总是祸害!”袁绍也手按剑柄,针锋相对,董卓不敢轻举妄动。

  当夜,袁绍就逃奔渤海郡避难,从这里就能看出袁绍确实缺乏政治头脑。董卓能进京,不就是袁绍出的馊主意,结果引狼入室,当鲍信建议他除掉董卓,又犹豫不决,自己落荒而逃。

  连“四世三公”的袁本初都吓跑了,环视整个朝廷,董卓也就没什么对手了,于是董卓在朝廷上肆无忌惮地说:“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没有资格担任天下的君主。为了国家和汉室江山着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在场官员大多慑于董卓的淫威,对他独断专行、随心所欲的行为敢怒不敢言。只有尚书卢植当面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少帝只是年纪幼小,行为品性根本就不能与太甲和昌邑王相提并论。董卓大怒,连袁绍都吓跑了,你卢植还敢和我叫板,胆敢当众反对自己,便立即命令士兵将他推出斩首,幸亏侍中蔡邕极力劝阻,卢植才免于一死。收拾卢植之后,董卓顺利的废掉少帝,将他贬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刘协,即为汉献帝。

  废立皇帝之后,何太后就成为董卓的眼中钉,毕竟何太后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再者就是刘辩毕竟还没死,说不定哪天又被人复位为皇帝。为了除去何太后,董卓向大臣们数落太后所谓的罪行,说她如何如何逼迫婆母永乐皇太后(汉灵帝刘宏的母亲),以致皇太后忧虑而死。这种违背婆媳常理,不讲孝顺礼节的教法,应当受到严厉惩处。之后,董卓便责令何太后迁居永安宫。

  到这里,董卓通过对中央政权最高阶层人员的更换和处理,已经完全把整个东汉政府控制在股掌之中:皇帝的废立、朝臣的任免、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由董老二拍板。

  虽然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但董卓还不太满意,那就是还没有做最高级别官员——太尉。自己就是司空,这董卓也怕别人闲话,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和前将军事务,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

  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