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五节 为天下太平而努力

  在曹操写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的长篇回忆录《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开头就有如下一段话:“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豪强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在曹操看来,他一生的事业,是从济南起步的。

  然而有一得必有一失,曹操在济南任上的所作所为为自己树立了名声,同时也触犯了济南当地豪强以及宫廷里当权的大宦官的利益,小报告一封一封地送达御前,不停地有人去告曹操的刁状。虽然曹操到济南后,毁坏祠屋,禁绝祠祀,得罪了皇族,但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怎么办呢?皇族的利益不能照顾,但曹操为国家做事,也不能处分啊。于是朝廷来一个折中的方案,调曹操去当东郡太守。为什么呢?因为东郡这里是没有皇族的,级别是上升了,权力却有所削弱,所以是一个降职。

  每个人都有“趋福避祸”的心理,没有人甘愿出身于乱世,但有时个人的力量和影响微乎其微,作为大局中的一粒棋子,是没有选择的。曹操早期的人生历程就是如此,听到许劭评价自己“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大笑不已,他大笑,是因为他自信自己能生活在治世,再就是即使不是在治世,自己也能创造治世。

  然而命运多舛,生逢末世,尽管曹操的孜孜不倦,无论是做拥有实权的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还是做虚职的议郎,再到后来的济南国相,都尽职尽责。然而当时权贵当道,使他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难以施展。

  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想却换来这样的结果,曹操难免灰心,也担心因此会招来家祸,就急流勇退,上书称病,辞职返乡了。在官场打磨十年的曹操,再也不是洛阳的官场愣头青,他知道,尽管自己想做“能臣”,但那不是自己所能决定了的。

  曹操想做“能臣”只是主观愿望,有了主观愿望还不够,还需要客观环境,那就是:第一,要天下太平,这一条重要,也即是说只有在治世才可能做能臣,如果在身处乱世,小命都不保了,那还有工夫去考虑什么“能臣”、“奸雄”的,就会像诸葛亮《出师表》说的那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第二要看皇帝,就是这个皇帝是什么样的人,有没有追求,是不是要创造一个盛世;第三,朝廷风气好不好,比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帮忙的没有,拆台的成堆,那也做不成能臣;第四,就是上面的条件都具备了,还要看皇帝的心情如何。比方说汉文帝,他可不是昏君,他治下的时代可以说是西汉王朝最好的时代,有“文景之治”之称为证。汉文帝本人也极为欣赏贾谊这个人,应该说贾谊做能臣的条件都具备了,但是结果怎么样了呢?“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就是不用他,甚至把他打发到长沙,这贾谊能不郁闷吗?没有办法,只得终日以泪洗面,最后抑郁而终。

  既然做能臣是要有条件的,而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不具备这个条件,也怕连累家族,又不愿为虎作伥,于是曹操便托病归乡,在城外盖了房子住下,“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但是曹操并没有忘记国家大事,他仍然关心着国家和民族。

  §§第四章 天下大乱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