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人生第一课

  在曹操生命的前几年里,母亲只是一个传说,父亲也只是一个符号。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亳州老家,饭吃不饱,衣穿不暖,哪还有什么教育、什么启蒙,那时的曹操最关心的还是怎样才能吃饱饭,怎样穿暖衣,爸爸,那可爱的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身边。

  所以当曹操读到孔子的“过庭”教育孔鲤和孟母为教育儿子“三迁”的故事,内心备感欷歔,大有遗憾,故而在《善哉行》一诗中写道:“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什么叫“三徙教”呢?三徙教就是《三字经》中说的“昔孟母,择邻处”,据说,在孟子小的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曾经三次搬家,叫做三徙,所以后人把孟子母亲的这种教育叫做“三徙教”,曹操说我们老曹家是没有这样的事的,为什么没有呢?因为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所以没受过这样的教育。

  “不闻过庭语”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据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悠闲呢,看见自己的儿子孔鲤从庭前走过,孔老夫子也是一时兴起。喊住儿子,干吗去,等会儿,你今天学诗了吗?孔鲤回答道:没有。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噢”,于是孔鲤退而学诗。不久,孔子站在庭院里又碰见孔鲤“趋而过庭”,问道,干吗去,等会儿,你今天学礼了吗?回答:“还没有。”不学礼你怎么做人?“噢”,于是退而学礼。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曹操说,自己没有受过这样教育,为什么呢?小的时候父亲不在身边,稍大的时候,自己又游玩无度没工夫在家待,再大一点的时候,父亲曹嵩不知道在哪里跑关系找门子呢?还有心思管儿子的是否读诗是否学礼?

  其实,曹家的发迹和读书密切相关,当年如果曹腾不是陪汉顺帝读过一阵子书,哪有后来的那般本领,按理说,这老曹家的人应该重视读书啊。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一个家世,却不重视家庭教育,当然这是有一定原因的,曹操的祖父,就是中常侍大长秋曹腾,何为中常侍大长秋,就是宦官头子,谁都知道,虽然读过书,但成就主要是靠身体来博取功名的,而曹操的父亲曹嵩,虽官至太尉他的仕途也不是正儿八经混来的,一方面是靠着父亲曹腾的威名和关系,二是拿银子买,在曹嵩看来,只要爸爸的官做大了,要什么有什么,还读什么诗学什么礼。有个好爸爸,走遍天下都不怕,要不是有个好太监爸爸,我能有今天?

  所以在曹家人的眼里,教育并不重要,只要有钱就可以了。

  就这样,在官迷曹嵩忙着在官场活动,找找关系、探探门路,看看还有没有再上一个台阶的可能,天天为事业奔波的时候,曹操的读书教育就给耽误了。

  尽管读书教育耽误了,但超前的社会教育却很好的给曹操上了一课,让曹操的教育和别人的教育来一个颠倒。按照正常的成长和教育规律,一般都是先接受象牙塔式教育,然后接受大酱缸社会生存法则教育,而曹操则是先接受社会生存法则教育,然后再接受象牙塔式教育。象牙塔式教育总是尽力给人描绘一个乌托邦社会,给人希望和向往,主要教育人们社会是美好的,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法则可以用公式来计算的;而社会生存法则教育则很现实很残酷,那里是丛林法则,有些时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人性虽然不一定是恶的,但人们在做一件事总会有一定的目的,利益在有些时候是第一位的。

  所以当袁绍、袁术哥俩神情严肃的读《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时候,曹操则在读《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也就是说,袁氏兄弟读的是“人之初,性本善”,而曹操读得则是“人之初,性本恶”。

  这就是曹操的超人之处,因为在他生命的前几年,经历的都是现实的生存法则,看到的都是人性之恶,所以在读书的时候,他肯定会怀疑“象牙塔式”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不对,没见过啊,见到都是“人之初,性本恶”,所以他读孟子,只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曹操在读书的时候,使用现实套理论,谁的书接近现实,就读谁的,谁的有用就读谁的,谁的能指导工作就读谁的……后来,曹操觉得荀子的书才是真理,要读荀子、读申不害、读韩非子……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在学习伟人抑或成功人士的时候,不要学习他们的品质,也不要学习他们的喜好,这些东西学不到的,而要学习他们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只要有了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其他的自然是水到渠成。

  曹操为何如此智慧?根本的原因在于“曹操深刻地认识到这个世界,特别是深刻地认识了这个世界的人。”而且,曹操认识世界的方法是正确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