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曹嵩是谁家的儿子

  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最大。在那时候,作为一个男人最不成功的不是你没车没房,也不是没工作,而是你没儿子,没有后代。因而做太监的男人最郁闷的就是这事,你可以权倾朝野,你可以富可敌国,但你就是没有后代。在纯爷们面前,这帮阉爷们就强不起来。

  要不怎么说,人家汉顺帝够哥们呢?看到自己身边的那帮宦官哥们虽然升官发财,但还是受人歧视不能尽孝,没关系,我帮你们,你们不是不能生育吗?没关系,可以领养、过继;没有先例也不用怕,我下一道旨,于是,阳嘉四年(135年),汉顺帝下诏允许宦官收养嗣子,嗣子能继承爵位,享受世袭特权。当然这是有条件的,只有受封为列侯这个级别的宦官才能享受这个待遇。这样一来,高级别的宦官就和贵族世家一样了,在他们面前不再低人一等了。

  身为费亭侯的曹腾一看自己正好符合政策,激动得几乎跳了起来,谢谢政府,谢谢皇上。有了这政策,我们和纯爷们就平等了,我们也能强起来。于是赶忙颠颠回家找儿子去了,过继了一儿子,这个人就是曹嵩。

  曹嵩的养父谁都知道是谁,问题就出在曹嵩的身上,到底这曹嵩是谁的亲生儿子,两千年来一直没有结果,出身问题历来争议颇多,这里必须交代一下。

  关于曹嵩的身世,有多个版本,其中陈寿版的影响最大,陈寿在《三国志》里对曹嵩身世的鉴定是“莫能审其本末”。好家伙,陈寿的这一鉴定,使得曹嵩这家人成了没有出处的“外星人”,成了“黑人黑户”,而且饱受歧视。有些野史认为,曹嵩是夏侯家的后人,亲生父亲是夏侯婴,是曹腾当初从夏侯家抱来的。

  对于陈寿写的这句话,历来都有人怀疑,有人认为他的专业水准出了问题,当然这是站不住脚的,一部《三国志》足以证明他的水平。有人认为,这是陈寿为了报复曹操,而在曹嵩的身世上做小动作,其实人们认为《三国志》最大的缺点,就是对曹魏和司马氏多有回护、溢美之词。这样一来,似乎陈寿断不会也不敢在这方面下手,再说历史不是一般的书籍,要流传百世的,所以我们应该相信陈寿同志是有职业道德的。

  曹嵩是谁的儿子,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有一种可能就是,连曹嵩本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呢?在中国有一种默契,那就是所有的人都不能当着被收养人的面说他的真实身份,有时会出现,周围的人都知道了,收养之事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而当事人及其子孙后代却永远不知道。

  谁都知道,生一个孩子不容易,而收养一个孩子更不容易,有可能养着养着就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了,白忙活一场。一般来说,养父母最害怕养子和亲生父母联系,就是养子的亲生父亲是自己的亲生兄弟,也照样小心翼翼,生怕把自己的养子抢走。

  因而,陈寿之所以对曹嵩的身世搞不清楚,最有可能就是,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已经无法获知关于曹嵩身世的准确资料了。

  尽管当时仍然有不少人熟悉当朝及前朝历史掌故,但未必知道曹嵩的身世。也许会有人发问,当时曹植的儿子曹志不还活着呢?还在司马家的晋朝担任过乐平太守、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博士祭酒等官职,他一直活到直到太康九年(288年),一年后陈寿才写完《三国志》。这么好的资料源,陈寿为什么不去发掘呢?

  有两种情况,一是,陈寿咨询了曹志等相关人物,曹志他们也搞不清楚;二是,陈寿不好去问曹志他们,想当然地处理一下,留下了一桩历史悬案。

  曹嵩的出身确实是一个问题,要想解决,真的很难。是姓曹还是姓夏侯?这确实很难确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从法律的角度说,曹嵩是曹腾的儿子,只要知道这一点就够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