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序言

  在中国,作为一个符号性人物,曹操是绕不过去的,曹操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历史人物范畴,他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绝不是仅仅东汉末年的政治作用,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诸如文学、军事、智慧……但纵观曹操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曹操的对中国人影响最大最深的是他的创业之路,那就是曹操的奋斗历程最具中国人奋斗的特性。

  曹操是招人喜欢的,也是被人唾弃的,这倒不是曹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问题是那些喜欢和唾弃他的人们,喜欢曹操无非是曹操的成就和能力,诅咒曹操就是曹操行为太过真实了。其实,掰手指头数一数,大凡开创一个时代的帝王,有哪一个帝王的行为能全部拿到在阳光下,刘邦不能、李世民不能、朱元璋不能,就连赵匡胤也拿不上台面。就是在今天,又有哪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能把行为全部拿到阳光下?

  我们知道刘邦剪除了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李世民为皇位杀弟屠戮兄弟逼死父亲还篡改历史,朱元璋为了老朱家万世一表也是大开杀戒,就是赵匡胤也作了许多见不得的人事情……和这些人的比起来,曹操的确不算什么事情,但曹操的名声却比他们差多了。之所以如此,大抵是,他们统一了天下,而且是几百年,他们的儿孙后代都是皇帝,自然要为尊者讳,谁能说皇帝的祖先是流氓、是土匪、是恶棍、是无赖……谁又敢说呢?因而他们的劣迹就被讳掉了,曹操呢?由于没有统一天下,当时三足鼎立,尽管自己的儿子后来做了皇帝,也只能自己的地盘避讳,而对手的地盘则真实记录了曹操的行径,因而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真实的曹操。

  由于为尊者讳的弊端,我们已经无法知道那些人的奋斗真相,好在曹操没有被避讳掉,给我们留下了中国人最真实的奋斗历程,因而读一个曹操,就可领略所有中国人的奋斗真谛。曹操的奋斗历程具有代表性,有草根的一面,也有官二代的影子;有积极进取的一面,也有颓废的时候;有正直的一面,也有不择手段的手法……

  曹操是一个榜样,对喜欢曹操的来说是这样,对厌恶曹操的人来说也是这样。曹操就是中国人奋斗的写真,他身上既有项羽的英雄气概也有项羽的儿女情长、有刘邦的无赖行径也有刘邦的气魄和大度、有李世民的不择手段也有李世民的治国水平和能力、有赵匡胤的温柔手腕也有赵匡胤的敬业和能力有朱元璋的残酷无情也有朱元璋的雄心大志……不管承不承认,曹操都是一面镜子,他身上有古人也有今人的影子,有你也有我的记号……

  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中,曹操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纵观曹操一生,他没有刘邦无赖,却比刘邦臭名远扬;没有李世民毒辣,却比李世民遗臭万年;没有朱元璋残酷,却获得了比朱元璋更坏的恶名。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曹操太真实了。

  我们知道,曹操算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他敢作敢为,不拘礼数,当然,曹操被众人熟知,不全在他的个性行为举止,主要是在他被大家的熟知程度。一般来说,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大都是一些正面的有意义的事,而曹操则很彻底,一览无余,他的出身,他的小名,他的成长,他的婚姻,他的仕途,他正义之举,他的龌龊之为,他的英勇豪迈,他的狼狈不堪,他的丰功伟绩……

  这都没什么,问题是,我们对曹操了解多少?

  是真正了解,还是道听途说,抑或是从《三国演义》,甚至是野史、传说中获知。

  于是乎,就有人就举起道德的大铡刀,砍向曹操,斥责曹操有做皇帝的阴谋,认为刘家才是真正的皇帝。如果古人有这种想法,可以理解,因为他们读圣贤书读多了,被洗脑了,他们只知道皇帝姓刘才对,姓曹就乱套了;但如果今天的人还这样认为,那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都民主这么多年了,还有这么多的封建残余,这些人可能是最尴尬的了,他们自己愿意享受民主,但对别人尤其古人,却又是一套价值体系。

  对待历史人物,很多人都是这样,不愿认真了解,乐意跟在别人后面,简单地拿着所谓道德铡刀,砍向历史人物,这当然简单,也容易得多,但却苦了历史当事人。怎么说,怎么骂,都没有问题?因为,第一,他们无法为自己辩驳,第二,他们不能控告侵权。

  正是这样,如果非要用道德去评判历史人物的话,一定要探究前因后果,弄清楚事情来龙去脉,然后再谨慎地做出评价。

  普通人这样做,问题倒不严重,严重的是那些所谓的“道德”作家,他能在文章里对历史人物做道德评判。这样就不地道了,关于道德作家的评价,王小波先生在《掩卷<鱼王>读后》中这样写道:“在道德文章里,作家对人作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是颂扬的工具,也是杀戮的工具。作家给正义者戴上花环,还把不正义者送上刑台,凌迟处死,以恣快意。在行使这种特权时,很少有作家不暴露出人性中卑劣的一面。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处死一个人,还给他申辩与忏悔的机会,而道德作家宣布一个人的死刑,则往往不容他申辩,只是剥夺他的一切优点,夸大一切缺点,把他置于禽兽不如的地位。”

  正因为曹操太被人熟知了,他的事情也就广为人知,因而对他做道德评判就容易一些,只需拿出他一些丑陋之事就行了。而且你无法翻案,曹操的做的事,就在那儿,有史为证,赖都赖不掉。

  对人做道德评判是一件很容易、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能说出的,关键的是,客观吗?公允吗?对一个人做道德评判,尤其对一个历史人物做道德评判,一定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能为了到达自己的某种目的,而断章取义,任意阉割,割裂因果关系,这样做是很不厚道的。

  不独对曹操,对所有的历史人物都应如此,不要简单地做人云亦云的道德讨伐,那很无聊,也很无知。

  关于本书,首先做一下说明,第一,这是一本讲曹操故事的书,第二,主要讲述励志奋斗的故事,第三,这里所讲的故事都是有据可查的,第四,故事是非常有趣味的。

  关于曹操的历史、文学作品我们耳熟能详的也不少,什么《三国志》、《三国演义》、《曹瞒传》……本书无意估计也不能像曹操、《三国演义》使人耳熟能详,只想把自己心中的曹操和大家分享,但绝不苛求大家,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曹操也是这样。

  曹操当然是本书的主人公,但却不是全部,还有刘备、袁氏兄弟等诸多人物。欣赏曹操,但不护短,更不美化,力图做到“美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或许有人说,又在给曹操翻案,但事实是,案就在那里,就在《三国志》,何须再翻。其实翻案的不是我,也不是我翻案,而是某些人为了某些利益把案搞翻了,我只是拍案说事,要翻也只是翻译,讲讲故事,如此而已。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曹操取得成功,主要是打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箭牌,其实梳理一下曹操平生的征战历程,可以发现曹操穷极一生,戎马倥偬,东征西讨,如果天子的名义真的那么有能量,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么向来推崇实用的曹操肯定不会这样做的。在当时,无论是袁绍、袁术、刘表、吕布,还是孙权,更不要说刘备了,没谁会把天子当根葱,更别说俯首听命了。连天子都不当回事,还有谁会把曹操放在眼里,奉迎天子只是名正言顺,地盘还是要自己去打,曹操的地盘都是血拼而来。

  总之,曹操无疑是他那一代枭雄中最才华横溢和最勤奋进取的人之一,所谓无为无过,行者有错,因而曹操的奋斗行为就成为人们人诟病靶子,而他的奋斗行为又是中国古代帝王奋斗最真实的案例。也即是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有的创业者中,只有曹操的奋斗行为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曹操的奋斗历程最真实,最实用,最有指导性。

  §§第一章 家世不能承受之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