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长毛也占半边天

  一个末路王朝总是内忧外患不断。强敌环绕的清朝在腹地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

  从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开始到1869年5月太平军残部在陕西被歼灭,太平天国运动在清朝核心地区纵横近二十年。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是贫苦民众在各种压力下,奋起反抗的结果。历史并没有给起义者留下多少选择余地。先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的赔款,向民众转嫁负担。官府在旧税之外,巧立名目,增加捐税,加上地方官乘机敲诈勒索,广大民众濒于绝境。这是历代“官逼民反”现象的重演。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起义首发的两广地区是西方列强首先入侵地区。由于鸦片走私和对外通商,当地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老百姓完粮纳税都要用银两,使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列强经济势力的入侵加剧了当地的矛盾。偏偏在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不断,不满的情绪和反抗意向如越积越高的干柴。

  广东花县落第秀才洪秀全科场失意,萌发造反思想。他结合内传的天主教创建了拜上帝会。1844年初夏,他和冯云山等前往广西活动,以传教为掩护,向农民宣传反清思想,吸收农民参加拜上帝会。洪秀全不擅实际工作,不久返回广东从事著作。冯云山坚持在紫荆山区与劳苦大众打成一片,凝聚力量。紫荆山区的汉、壮、瑶等族农民至1850年有超过万人加入,并形成了杨秀清、石达开等领导核心。

  于是拜上帝会于1850年夏通知各地会众到紫荆山下的金田村团营,建立起武装。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称天王,设百官,蓄发易服。太平天国起义正式开始。咸丰初年,太平军一直在广西各地转战,克永安,围桂林;二年北出湖南,攻全州,克道州,沿途裹挟大量青壮年,9月攻长沙,全国震动。咸丰二年末,太平军绕开长沙,出洞庭,进入长江,第二年初占武昌。之后数十万太平军沿江东下,于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改称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全国政权。

  立都后,太平军分兵北伐、西征。林凤祥、李开芳等率领的北伐军自扬州穿越安徽、河南,突破黄河天险,迂回到山西境内,东向折回河南,再进入直隶省,前锋迫近保定。清廷惊恐,咸丰帝准备逃往热河,官僚豪富纷纷逃走。太平军绕开保定,从深州向东攻北京。朝廷集结大军在天津杨村与北伐军决战。北伐军粮尽,坚守待援,后兵败被歼。两万北伐军孤军远征几乎震动了朝廷的两百多年的统治。南方的太平军则扫荡了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各省。在湖北宜昌、湖南长沙附近,太平军遭到了曾国藩统率的湘军的堵击。其时,长江千里,上自武汉,下至镇江,都归于太平天国版图之中。太平军四出,刺激了各地的起义浪潮兴起。在清朝腹地,形成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反清起义高潮。

  太平天国对朝廷统治的最大瓦解作用是它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意识形态和政权存在。它的存在,使得西方一度犹豫承认哪个政权为中国合法代表。建都天京后,英、法、美三国公使先后到天京访问试探。这使得清朝政府如坐针毡。

  就在清朝绞尽脑汁的时候,太平天国发生了内讧,由盛转衰。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的矛盾日益尖锐。天王等人的缺陷被逐步放大为整个运动的缺陷。洪秀全着意加强王权,集大权于一身;东王杨秀清总理全国政务,却利用天父降托特权挟制洪秀全,争夺最高权力。洪秀全下诏诛杨秀清。北王韦昌辉乘机扩大事变,将天京变成大屠杀场。石达开起兵平定韦昌辉之乱,却被洪秀全逼走。从杨秀清被杀到石达开出走,前后半年多,太平天国大批将士被杀和脱离天京,元气大伤。

  湘军和正规军的江北、江南大营却乘机崛起。事变后,太平军因弹尽粮绝从武昌、汉阳撤退,湘军东犯九江城下。清军在东线重建江北、江南大营攻陷句容、镇江,进犯天京。太平军不得不采取攻势防御,在后期统帅陈玉成、李秀成的指挥下,通过浦口战役攻破江北大营,又挥师西上,在庐州三河镇歼灭湘军李续宾部,从而稳定了战局。之后太平军在苏北、浙江克复部分州县,进入短暂鼎盛时期。湘军和清军休整后,大举反攻。安庆之役太平军失败后,陈玉成部孤军被围,在寿州失败,太平天国在长江北岸主力全失。1863年后,浙江汤溪、金华、绍兴等地失守,太平军在苏州、无锡、常州相继失败。1864年春,天堡城要塞失守,天京对外交通断绝,陷落军败。五年后陕西残留的太平西路军在保安县老岩窑全部牺牲。太平天国告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很多,但领导层素质低下、品德低劣造成制度败坏、所用非人、政策失当是主要原因。洪秀全屡试不中,受刺激后读了基督教布道书就自信为上帝使者,并自行施洗。洪是为个人名利而起兵的,缺乏成熟的思想体系,就自以为能拯救乱世了。但是他并不擅长实际政治。冯云山在早期的传教中起了核心作用,聚拢了起义的最初力量。起义刚开始,洪秀全就自封天王;不久分封诸王。形成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五王。洪秀全自称天父次子、天兄耶稣胞弟,其余五首领并为天父之子,并设立官制。在长期斗争中,洪秀全一直以上帝之子的身份起偶像的作用,大权操于杨秀清之手。

  太平军攻破南京后,洪秀全颁登极诏书,大封将士,建立了极其复杂的官制。其中王分4等,侯为5等;设天、地、春、夏、秋、冬6官丞相为6等;以下7至16等依次为36殿前检点、72殿前指挥、100正副将军、95总制、100正副监军、95军帅、445师帅、2375旅帅、11875卒长、47500两司马;又自检点以下至两司马,皆有“职同”名目。自6丞相至47500两司马总计62699人,占当时太平军总数60余万人的十分之一;如再加上各级“职同……”官,太平军官员在13万人左右。从总制到两司马还仅是军队编制,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京官、多如牛毛的地方官、诸女官6584人,总计男女官30余万。洪秀全等王还兴起临时增设及恩赏各级各类官职。尤其是洪秀全后来滥封乱赏,封王数以千计,“几至无人不王,而丞相、天将之职多摄行”。

  太平天国官僚群体庞大,等级森严,毫无教义宣传的平等可言。天王轿子规定为64人抬轿,东王轿子为48人抬轿,依次递减,但就连第16等的小官两司马的轿子也是4人抬。(读者可以计算一下太平军官轿轿夫的人数。)为了满足自私的欲望,起义者贪求荣华富贵,大过官瘾王瘾,只知享受,丧失了斗志。天国后期冗官冗员满布朝野,指挥调动不灵,各部分官员相持不下。

  作为天王的洪秀全本人带头腐化堕落。他的妻妾在金田起义后不久就有15人,一年后在永安洪秀全耽于女色,妻妾36人。天京沦陷后幼天王洪福瑱被俘供认:“我现年16岁,老天王是我父亲。我88个母后,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我九岁时就给我四个妻子。”洪秀全的《天父诗》透露了了他对妻妾规定的、应严格遵行的规定,如“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点罪万千”、“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一个大胆看眼上,怠慢尔王怠慢天”。

  洪秀全最常说的命令是:“云中雪(刀的隐语)飞。”(刀要飞,即指要杀人。)他统治的天国法令森严,刑律惨酷。凡犯天条者,一律处死。死刑中又有“点天灯”“五马分尸”“割肉”“抽肠”等非刑,且当众行刑。观者惊心怵目,社会一种恐怖气氛。

  洪秀全等建国建政后就严重脱离了群众。他大兴土木,一心扎进自己精心营造的小安乐窝。太平军拆毁了南京大片民房,建造起方圆十余、高数丈、豪华堂皇的天王府。役夫万余,穷极奢丽。洪秀全戴着8斤黄金做的王冠,派人搜罗民间美女填充后宫,在莺歌燕舞中昼夜不息。他放弃了国家领导人应有的职责,深居简出,沉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太平天国官场贪赃枉法成为惯例。安王洪仁发招权纳贿,肆行无忌;福王洪仁达贪污蠹法,暴虐恣横。南京被围,形势危急,洪仁发、洪仁达依然贪污勒索,垄断粮食,发国难财。太平天国冲破清军重围送入天京的粮食都被两人上下其手,大半皆入私囊,天京不仅没多一粒粮食,反而粮食灭绝。天京城内饿殍遍野。

  到后期,洪秀全主要通过普遍加官晋爵,以团结人心,维持权威。清军将天京围得水泄不通,李秀成苦劝洪秀全“让城别走”,撤出南京保存实力。但是洪秀全舍不得离开安乐窝,大发脾气,说“朕之天兵多于水,朕之江山尔不扶,有人扶”。他将百草成为“甜露”,号召军民吃草坚守。围城的曾国藩听说洪秀全率领天国官衙死守孤城,交额庆幸。

  终洪秀全一生,他的主要政治活动集中在宗教领域。他的宗教宣传和政策在起义初期的确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但后期他以之来加强权威,贪图享受。他对专制政制的吸收和推演,缺乏新意,没有把握住动荡时代的历史机遇;他个人能力偏低,在南京等同于一个平庸的专制帝王。1864年6月3日,洪秀全在绝望中服毒自杀。

  太平天国早已成为了过眼烟云,但后世对它的评价却大起波澜。先是自辛亥革命起,太平天国成为反清斗争的榜样事件,再是现代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被作为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一再宣扬。太平天国运输的历史评价越来越高,一度成为了光辉的定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场横亘大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的真相逐渐被还原。

  纵向比较,太平天国规模之宏伟、影响之深远,是之前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无法比拟的。但在横向上,太平天国的失败是从内部崩溃的。宗教作为发动组织的工具,在起义中后期却开始脱离群众和起义现实。心中的思想支柱倒塌后,后期的太平军组织涣散,斗志低落,甚至与清军拉锯祸害地方。宗教也将洪秀全等领导人越缚越紧,成为了个人享受的工具。

  最先高扬太平天国运动旗帜的辛亥革命群体孙中山等人在称赞太平天国“民族主义”的同时,也直指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不是近代中国前进的方向。

  钱穆先生在名作《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简要客观地评价了太平天国:“由今看来,大家同情太平天国,认为是一个民族革命,但实际也不尽然。至少他们太不懂政治,他们占了南京十多年,几乎没有丝毫制度上的建树。”

  “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大抵是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他们是有此想法的。但说到政治就太低能了。”

  “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当时洪杨不是推不翻满清,但他们同时又要推翻中国全部历史,所以他们只有失败。”

  从清亡民兴四十年间的政治变迁来说,太平天国最直接的影响是推动了以曾国藩和湘军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清政府调动八旗、绿营军队围剿太平军,但都不堪使用,对太平军望风披靡。咸丰朝开始大规模命令地方官绅督办团练,协助官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和湘军由此产生。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崇尚程朱理学。1853年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团练。他以封建宗族、乡土、师生关系为纽带,联结了一批封建士人(包括李鸿章、左宗棠等),组成湘军。湘军从将领到普通士兵都是湖南人,全军各级层层相依。湘军用封建宗法关系联结,又采用近代火器,战斗力强。湘军组织开创了中国近代军阀制度的先例。作为本书之后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概念,在这里不得不多做解释。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