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六、重庆市巴县清溪宋代瓷窑址

  重庆巴县清溪乡地处巴县、长寿、涪陵、江北等县交界处,窑址分布在清溪乡梓桐坝村、华光村,在长江南岸的临江地带,距巴县县城100公里。

  窑址在1976年修公路时发现;1983年文物普查时,又发现瓷器堆积;1987年县市文物各级文物单位又多次复查,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梓桐窑遗址”。199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重庆市博物馆陈丽琼、巴县文物管理所孙奕等人对遗址进行了发掘;1992年陈丽琼又与重庆市博物馆董小陈、巴县文物管理所李国良等人继续发掘。两次发掘面积近400平方米,获得器物标本千余件。

  清溪乡梓桐坝至华光村之间,共发现如下窑址。一处位于梓桐坝村临近长江岸边,称梓桐窑址;一处在梓桐与华光村的山坡上,因其属华光村管辖,称之为华光村窑址。据出土物看,梓桐窑址与鱼塘坡地窑址的时代为北宋至南宋,华光村窑址的时代约为南宋至元代。这几处窑址中,华光村窑址与梓桐窑址曾进行过发掘,现将发掘情况报告于下。

  (一)华光村窑址

  华光村窑址,位于背山面江的坡地上,瓷片与窑具、煤渣散布范围约500平方米,堆积厚1—3米。由于历年改土造田,窑址受破坏严重,而且因田地多分散耕作,难以连片发掘,故仅开了5米×8米的探方和1米×6米、1米×5米的探沟。出土有煤渣、匣钵、垫具和黑釉碗、盘、碟、杯、盏、盏托、壶、瓶、钵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灰白釉瓷器、白底黑花瓷器。由于揭露面少,未见窑炉结构,从窑具中未见有斜面垫具来看,其窑炉仍为馒头窑。

  出土的瓷器有白胎、灰白胎、缸胎等,以灰白胎为主。釉色有黑、黑褐、灰白。装饰有白底黑花、凹弦纹等纹饰,简朴粗犷。能复原的器物主要有碗、盘、碟、盏、盏托、钵、灯、奁、器盖等。

  碗:有大碗、小碗。胎质有灰白胎、缸胎。釉色以黑釉为主,也有灰白釉、乳白釉。纹饰有饰黑、褐彩草叶纹。

  小碗21件。分五式。

  Ⅰ式:5件。敞口,斜壁微弧,圈足微外撇。内外施黑褐釉或黑釉,内涩圈,外壁半釉。T1:24,高4.2厘米,口径11.2厘米,足径4.5厘米。

  Ⅱ式:3件。敞口,斜壁,外底下凸,圈足。施黑釉,内涩圈,外壁足无釉。T1:30,高4厘米,口径11.6厘米,足径4.5厘米。

  Ⅲ式:4件。敞口,尖唇,斜直壁,圈足。施褐釉或黑釉,内涩圈,外壁半釉。T1:21,高4.3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4.1厘米。

  Ⅳ式:5件。敞口微侈,斜腹下微弧,圈足,缸胎。施黑褐釉,内涩圈,外壁半釉。T1:40,高3.5厘米,口径11.1厘米,足径4.5厘米。

  Ⅴ式:4件。喇叭口,斜弧壁,圈足。施黑褐釉,内涩圈,外壁半釉。T1:5,高3.8厘米,口径9.8厘米,足径3.8厘米。

  大碗37件。分七式。

  Ⅰ式:7件。敞口,斜弧壁,圈足。缸胎,施有白色化妆土。乳白釉,有的内壁有一凹弦纹,内底有细砂圈痕,内壁满釉,外壁上釉不到底。亦有施黑釉者,内底为涩圈,且于口沿饰白釉一周,宽约0.7厘米,名为“白覆轮”。T1:13,高4.8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5.1厘米。

  Ⅱ式:3件。敞口,尖唇,斜直壁,圈足。缸胎。黑褐釉,内壁有浓淡交融的窑变,口沿有白覆轮。T1:27,高6.6厘米,口径16.6厘米,足径7.5厘米。

  Ⅲ式:5件。敞口,方唇,斜直壁,圈足。施黑釉,口沿有白覆轮,内底有涩圈,外壁半釉。T1:3,高6.4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6.4厘米。

  Ⅳ式:2件。敞口,尖唇,斜直壁,圈足。缸胎。乳白釉,内涩圈,外釉不到底。T1:51,高6.8厘米,口径15.8厘米,足径7.2厘米。

  Ⅴ式:5件。敞口,方唇,斜直壁,圈足。内底涩圈下凹明显。缸胎。褐釉,内沿有白覆轮。T1:49,高9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7.5厘米。

  Ⅵ式:7件。敞口,尖唇,斜直壁,圈足。乳白釉,内壁绘褐色花叶纹,外壁上釉不匀,可见到白色化妆土。T1:67,高5.4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7.2厘米。

  Ⅶ式:8件。敞口,圆唇,斜直壁,圈足。乳白釉,内壁绘黑褐色花叶纹两枝,内底有砂圈痕;外釉不到底,有白色化妆土。T1:6,高9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9厘米。

  盘33件。胎多灰白,缸胎不多,釉色有黑色与乳白色。可分三式。

  Ⅰ式:12件。敞口,斜直壁,圈足。内壁有一细凹弦纹。施黑褐釉或乳白釉。黑褐釉者,内底为涩圈;乳白釉者,内底为砂圈,有白色化妆土。外壁皆施釉不到底。T1:63,高3.1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6.4厘米。

  Ⅱ式:8件。敞口,斜直壁。内底涩圈下凹。施黑褐釉或乳白釉,乳白釉上有白色化妆土。T1:15,高3.3厘米,口径14.8厘米,足径6厘米。

  Ⅲ式:13件。敞口,斜弧壁,圈足。内壁有一较宽的凹弦纹,施乳白釉或黑褐釉。乳白釉者,内有砂圈痕;黑褐釉者,内底为涩圈。外壁皆半釉。T1:14,高4.8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5厘米。

  盏51件。胎色灰白或黑色,以灰白为主。釉色为黑色或黑褐色。形制以敛口、敞口为主,弇口极少。分六式。

  Ⅰ式:1件。T1:52,弇口,侈沿,斜弧壁,玉璧底。黑胎黑釉,内满釉,外釉不到底。高5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4厘米。

  Ⅱ式:5件。敞口,圆唇,斜直壁,饼足。黑釉色深,内外满釉,底足无釉。T1:53,高4.6厘米,口径11.4厘米,足径4.2厘米。

  Ⅲ式:6件。敞口,圆唇,斜弧壁,圈足。黑褐釉,内满釉,外底不到釉。T1:33,高5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3.8厘米。

  Ⅳ式:13件。敞口,尖唇,斜弧壁,玉璧底。黑釉,内满釉,外釉不到底。T1:78,高5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3.8厘米。

  Ⅴ式:17件。敞口,方唇,斜弧壁,矮圈足。黑釉色深,内外满釉,底足无釉。T1:10,高4.9厘米,口径12.3厘米,足径3.9厘米。

  Ⅵ式:9件。敞口,圆唇,斜壁,圈足。黑釉色深,口沿为铁红色,内满釉,有铁红色星点纹,外半釉。T1:127,高4.6厘米,口径10.7厘米,足径3.1厘米。

  盏托1件。T1:98,盏敛口,鼓腹;托斜壁,圈足。黑褐釉,底无釉。高5.3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4.3厘米。

  钵10件。胎灰白,极少缸胎。釉色多黑褐。分四式。

  Ⅰ式:3件。敞口,厚圆唇,深腹,圈足,足壁外直内斜。黑褐釉,内满釉,外釉不到底。T1:88,高10.6厘米,口径24.4厘米,足径12厘米。

  Ⅱ式:2件。敛口,厚唇外鼓,深腹,圈足内壁外撇。黑釉色深,内釉,外釉不到底。T1:105,高12.4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8厘米。

  Ⅲ式:2件。直口,厚唇,深腹,圈足内壁上直下撇。内壁满施黑釉,外壁施褐釉不到底。T1:77,高13.4厘米,口径21.8厘米,足径10厘米。

  Ⅳ式:3件。侈口,鼓腹,圈足内壁上直下撇。褐釉,内满釉,外壁釉不到底。T1:68,高11.6厘米,口径21.2厘米,足径8.4厘米。

  灯4件,胎灰白,釉多褐色。可分二式。

  Ⅰ式:2件。敞口,尖唇,斜沿,斜直腹,平底。施褐釉,口沿无釉,内壁满釉,外釉不到底。T1:207,高2.9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4.5厘米。

  Ⅱ式:2件。敛口,尖唇,斜直腹,平底。无釉。T1:51,高2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5.5厘米。

  奁8件。灰白胎,施黑釉或乳白釉。可分三式。

  Ⅰ式:3件。敞口,尖唇,直腹下内折,矮圈足。外施黑褐釉,内无釉。T1:163,高5.5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4.6厘米。

  Ⅱ式:2件。侈口,卷沿,直腹下弧收,圈足。外施乳白釉,内无釉。T1:96,高5厘米,口径9.2厘米,足径4.5厘米。

  Ⅲ式:3件。侈口,卷沿,方唇,斜直腹弧收,圈足。外施乳白釉,内无釉。T1:135,高6.7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5.8厘米。

  器盖2件。分二式。

  Ⅰ式:1件。T1:141,圆平钮。施褐釉。高2厘米。

  Ⅱ式:1件。T1:88,平顶,斜面,直壁。施褐釉。高3厘米。

  珠形器2件。T1:100,腰鼓形。无釉。长4厘米。

  托形器1件。T1:139,上为敛口钵形,中为实心束腰,下连托盘。盘内有凹弦纹。平底。上部施黑褐釉,下无釉。高5.7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7.4厘米。

  (二)梓桐窑址

  地表分布有瓷片与煤渣、匣钵等,范围约600平方米,堆积层厚0.5—1.5米。在分布范围的中心区,开了8米×10米、15米×19米、4米×8米3个不规则的探方,发现房屋的石基、石柱及煤炭遗址,有较完整的窑炉一座,除丰富的黑釉瓷以外,还在窑炉中出土较多的白釉瓷与极少的青瓷、青白瓷、仿钧瓷,皆制作精细。

  1.窑炉结构

  窑炉位于梓桐窑址的中心,坐北向南,为砖石结构、半倒焰式的馒头窑,平面呈马蹄形。窑顶不明,从窑中出土较多的楔形砖判断,当为圆拱形顶。由于外力挤压或是地壳的微变,窑址从东往西偏移12—20厘米。出土物特别丰富,有各式匣钵、垫托、垫圈、垫饼、垫柱和煤渣;瓷器有黑釉瓷、白瓷、青瓷、青白瓷、仿钧瓷等。黑釉瓷最多,有碗、盘、杯、盏、盏托、钵、香炉等。白瓷次之,亦较多,仅有器皿的圈足就达49件,能复原的器物有17件,生烧器9件。青瓷能复原2件,仿钧瓷能复原1件,还有青白瓷及素瓷等。

  窑炉的烟室为砂岩碎石建造,其余皆为砖结构。砖有厚薄、长短不等的方形、长方形、楔形三大类。排烟室隔墙与周墙多用长22厘米、宽19厘米、厚10厘米的长方形砖砌建。

  窑炉南北长4.2厘米,东西宽4.1厘米,残高2.1厘米。主要由窑门、火膛、窑床、排烟室四个部分组成。在火膛上设有月牙形、长方形平台1个。

  窑门残高1.1米,宽0.5厘米。

  火膛平面呈半月形。东西宽4.12米,南北长1.08米,残高2.2米。底部堆存耐火土烧成的砂柱,高0.3厘米,煤渣混杂其中。此砂柱用途不明,推测可能作炉栅用。火膛左壁1.2米高处,有0.32米宽的半月牙形平台,再至1.72米高处有长0.4米、宽0.18米的小平台。右壁虽无明显的平台存在,但亦有残存的断痕,推测原有与左壁对称的平台两处。月牙形平台下的衬砖,系特制作的长34厘米、宽30厘米、厚10厘米的方形砖。两平台的砖为长21厘米、宽12厘米、厚6厘米的长方形砖。火膛后壁用长22厘米、宽19厘米、厚10厘米的长方形砖砌建。

  窑床宽1.72米,长4.2米,右壁残高2.12米,左壁残高1.22米。平面呈长方形。床面略斜,前高20厘米。床面有砂粒,厚5厘米不等。后壁隔烟墙残高1.24—2米,有大小不等长14—18厘米、宽10厘米、深12厘米的排烟孔24个。隔墙除第二、三层砖系用长24厘米、宽20厘米、厚6厘米的砖外,其他均用长22厘米、宽19厘米、厚10厘米的长方形砖砌建。

  排烟室长1.04米,宽1.1米,残高2米。平面呈半椭圆形。系用砂岩碎石建造。

  2.窑具

  有以耐火土烧制成的各式匣钵、垫具、测温锥等。

  匣钵14件。外壁皆有明显的粗轮旋纹。分四式。

  Ⅰ式:5件。漏斗形。折腰,平底,深浅、大小不等。口沿有三角形缺口三个至四个。T1:12、21,高9—12厘米,口径16—19厘米,底径4.6—5厘米。

  Ⅱ式:4件。锅形。浅腹,圜底。口有三角形缺口四至五个。T1:31、32,高9—11厘米,口径17—19厘米,底径5—7厘米。

  Ⅲ式:3件。钵形。敛口,弧壁,外底内凹。上腹有四至六个小圆孔。T1:91,高9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0.2厘米。

  Ⅳ式:2件。筒形。直口,直壁,外形如圆筒,底有宽沿一圈。T2:71,高13厘米,口径21厘米。

  垫托24件。分三式。

  Ⅰ式:5件。覆钵形,上小下大。T2:17—19,高4.5—5厘米,口径3.4—6.2厘米,足径6—11厘米。

  Ⅱ式:9件。平底杯形。敞口,腰微束,平底。T2:7、18、31,高3—4厘米,口径5—6.7厘米,底径5—7.5厘米。

  Ⅲ式:10件。无底杯形。敞口,束腰或斜直壁。有的器内下部有宽沿一周,有的下沿不明显,外形似平底。T2:35—37,高2.4—3.7厘米,口径4—4.5厘米,底径6.7—7.2厘米。

  垫圈7件。用瓷土随手捏成,大小不等。有的圈上可见碗之圈足痕。T2:41,长径4.2厘米。

  垫饼5件。大小不等,多用于盏形器垫烧。T2:74,直径2厘米。

  匣钵盖2件。覆碗形。T2:61,高4.2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13.3厘米。

  测温锥7件。用瓷土制成,长短不一。尖端有黑釉。Y1:41,长14.2厘米。

  垫柱4件。耐火土烧成,上大下小,实心。在火膛中堆积较多。长短大小皆不等,一般高15—17厘米。Y1:70,高18.2厘米。

  3.瓷器

  (1)白瓷有碟、盘、碗、杯。

  碟4件。分四式。

  Ⅰ式:1件。Y1:3,敞口,卧足。胎白质细,乳白色釉,内满釉,内底有细砂圈痕,外底无釉。高1.5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4厘米。

  Ⅱ式:1件。Y1:20,敞口,弧壁,卧足。内壁有凹弦纹一圈。白胎,白釉,内满釉,内底有细砂圈痕,外半釉。高2.3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4厘米。

  Ⅲ式:1件。Y1:16,六曲花瓣形,侈口,平折沿,斜弧壁,饼足。缸胎,白釉,内底有细砂堆痕,外底无釉。高2.2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4.4厘米。

  Ⅳ式:1件。Y1:17,六曲花瓣形,侈口,平折沿,斜弧壁,平底。胎细白,白釉泛黄,光洁无痕。高2.2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3.8厘米。

  盘4件。分四式。

  Ⅰ式:1件。Y1:12,敞口,斜弧壁,圈足。缸胎,有白色化妆土。白釉,内满釉,有砂圈痕,外下足无釉,似生烧器。高3.5厘米,口径14.4厘米,足径6厘米。

  Ⅱ式:1件。Y1:31,敞口,斜直壁,圈足。缸胎,有白色化妆土。白釉,内满釉,有砂圈痕,外下足无釉,似生烧器。高3.5厘米,口径14.4厘米,足径6厘米。

  Ⅲ式:1件。Y1:19,敞口,弧壁,圈足。胎白细,有化妆土。白釉泛灰,内满釉,有砂堆痕,外下足无釉,似生烧器。高3.5厘米,口径14.4厘米,足径6厘米。

  Ⅳ式:1件。Y1:15,敞口,平折沿,弧壁,圈足。白胎。白釉泛青灰,内涩圈,外底无釉。高3.4厘米,口径14.2厘米,足径5.7厘米。

  小碗2件。分二式。

  Ⅰ式:1件。Y1:35,敞口,浅弧壁,圈足。灰白胎。白釉泛灰,内满釉,有砂圈痕,外下足无釉。高4厘米,口径13.4厘米,足径4.2厘米。

  Ⅱ式:1件。Y1:32,敞口,斜弧壁,圈足。白胎。白釉泛青,内底有细砂圈痕,外底无釉。高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5厘米。

  大碗3件。分三式。

  Ⅰ式:1件。Y1:12,敞口,斜直壁,圈足。白胎。白釉泛青,内底有细砂圈痕,外底无釉。高5.2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6.5厘米。

  Ⅱ式:1件。Y1:41,敞口,斜弧壁,深腹,圈足。似生烧器,有化妆土。白釉泛黄,内底有六砂堆痕。高7.3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6.8厘米。

  Ⅲ式:1件。Y1:39,侈口,斜弧壁,圈足。白胎。白釉泛青,内底有凹弦纹一周,细砂粒六堆,外底无釉。高6.7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6厘米。

  杯4件。分四式。

  Ⅰ式:1件。Y1:7,直口,深弧腹,圈足。黄白胎,似生烧。内壁白釉光泽,内底有砂圈痕,外壁釉色暗淡,施釉不到底。高5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4厘米。

  Ⅱ式:1件。Y1:41,敞口,斜弧壁,圈足。白胎。乳白釉。高4.2厘米,口径11.3厘米,足径5厘米。

  Ⅲ式:1件。Y1:24,侈口,深弧腹,圈足。白胎,有白色化妆土。白釉泛黄,似生烧,内满釉光洁,内底有不明显的细砂粒三堆,外下足无釉。高5.5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3.8厘米。

  Ⅳ式:1件。Y1:28,侈口,深弧腹,圈足。白胎。乳白釉,不光泽似生烧,内底光洁,外下足无釉。高5.1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4.2厘米。

  (2)青瓷仅有碗。

  碗2件。敞口,深弧腹,圈足,白胎。青釉泛黄,内底有细砂圈痕,外底无釉。Y1:43,高6.5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6厘米。

  (3)仿钧瓷仅有杯。

  杯5件,仅一件能复原。Y1:47,敛口,圆鼓腹,圈足。黄白胎,有白色化妆土。釉色泛青,天蓝中闪红。口部宽约0.7厘米无釉,仿芒口。胎釉结合不良,有脱釉现象。高5厘米,口径8.4厘米,足径4厘米。

  (4)青白瓷仅有碟。

  碟2件。皆残,不能复原。敞口,斜直壁,平底。口沿无釉,内印莲花鱼纹。胎白细透光,釉润如玉,是湖田窑南宋时期常见器。T2:103,高2.1厘米,口径约9.8厘米,底径约7.5厘米。

  (5)黑瓷

  黑瓷是该窑的主要产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主要器类有碗、盘、碟、钵、壶、罐、盏、盏托、香炉、瓶、灯、粉盒、奁等。胎质以白色、灰白色为主,还有黄白色、黑色,以及少量的缸胎,极少施化妆土。釉色有黑色、深黑、黑褐、绀黑等。装饰以造型装饰为主,多在碗、盘、碟的口沿作六曲花瓣筋肋纹;罐、壶腹部多呈瓜菱形。釉中装饰有兔毫纹、油滴纹、鹧鸪斑纹,窑变纹极少,但特善在碗、盘、杯的口沿加饰白色釉边,即所谓“白覆轮”。

  碟28件。有黄白、灰白两种,以黄白胎为主。釉色以黑褐居多,内皆满釉,卧足与圈足多内底涩圈。分四式。

  Ⅰ式:5件。敞口,斜弧壁,平底。芒口,釉色深黑。T1:91,高2.4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4.8厘米。

  Ⅱ式:13件。敞口,弧腹下折收,平底,芒口,黑褐釉施至腹部。T1:67,高2.7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5.6厘米。

  Ⅲ式:3件。直口,弧腹,卧足。内施黑釉,内底涩圈,外施褐釉。T1:104,高2.7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4.9厘米。有一件满釉,底足无釉。

  Ⅳ式:7件。侈口,宽沿,弧腹,圈足。施黑釉或深黑釉,内底涩圈,外壁下腹无釉。T2:63,高2.9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4.6厘米。

  盘67件。胎多灰白。釉色以黑褐釉为主,内底皆涩圈,极少满釉。多在口沿或内壁作出六曲花瓣形口或筋肋。分五式。

  Ⅰ式:19件。敞口,斜壁,圈足。黑褐釉,口沿有白覆轮,内底有涩圈。T1:109,高3.7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5.2厘米。

  Ⅱ式:6件。敞口,外腹内折腰。上腹内作以凸弦纹与六曲筋肋纹组成的六瓣花形纹。黑褐釉,内底有涩圈,外壁半釉。T2:112,高3.5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5.8厘米。

  Ⅲ式:15件。六曲花瓣形,侈口,宽沿,折腹,圈足。内壁作六曲筋肋与凸弦纹组合纹饰。深黑釉或黑褐釉,内底有涩圈,外壁半釉。T2:153,高4.1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5.8厘米。

  Ⅳ式:12件。敞口,斜弧壁,圈足。壁内饰六曲筋肋纹。黑褐釉,内底有涩圈,外壁半釉。T2:205,高3.2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6厘米。

  Ⅴ式:六曲花瓣形,侈口,上腹斜直,下腹折收,圈足。内饰六曲筋肋纹。黑褐釉,涩圈,外下足无釉。T1:101,高4.3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6厘米。

  小碗23件。分四式。

  Ⅰ式:8件。大口微敛,圆唇,斜直腹,近底处折收,圈足。黑褐釉,有的内壁有有油滴纹,内底有涩圈,外壁半釉。T1:203,高5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3.4厘米。

  Ⅱ式:6件。敞口,斜弧壁,圈足。灰黑胎或灰白胎,2件饰黑色化妆土。黑褐釉,内满釉,有鹧鸪斑纹,外半釉。T1:7.高5.2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4厘米。

  Ⅲ式:2件。敞口,斜腹,圈足。釉色深黑,内外壁满釉,外底无釉。T1:49,高4.3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3.4厘米。

  Ⅳ式:7件。六曲花瓣形,侈口,宽沿,瓜棱斜直腹,圈足。黑褐釉,内底有涩圈,外壁足无釉。T2:111,高4厘米,口径10.6厘米,足径4.6厘米。

  大碗36件。分三式。

  Ⅰ式:8件。敛口,弧腹,圈足。釉色黑褐或深黑,内底有涩圈,外壁足无釉或施釉不到底。T1:18,高5厘米,口径13.8厘米,足径5.8厘米。

  Ⅱ式:17件。六曲花瓣形,敞口,瓜棱形斜直腹,圈足。绀黑釉或黑褐釉,内底有涩圈,外壁足无釉。T2:15,高6.6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6厘米。

  Ⅲ式:11件。六曲花瓣形,侈口,瓜棱形斜弧腹,圈足。黑褐釉,内底有涩圈,外壁足无釉。T2:231,高6.4厘米,口径16.7厘米,足径6.3厘米。

  钵46件。灰白粗胎。釉色多黑褐,口沿与外底皆无釉。分九式。

  Ⅰ式:11件。侈口,厚唇,深腹,圈足。内外皆施黑釉至腹部。T3:10,高10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7.8厘米。

  Ⅱ式:5件。侈口,厚圆唇,深腹,圈足。釉色外黑内褐。T3:19,高12.4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9.8厘米。

  Ⅲ式:2件。大口微敛,卷沿,厚唇,唇沿断面有卷折空隙,圈足。黑釉,外壁釉不到底,有流釉痕迹。T2:133,高12.4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9.4厘米。

  Ⅳ式:3件。敛口,厚圆唇,深腹,圈足。深黑釉,底足无釉。T1:68,高13.2厘米,口径17.8厘米,足径8.6厘米。

  Ⅴ式:5件。直口,厚圆唇,深腹,圈足。黑褐釉,外壁施釉不到底。T1:39,高12.8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9厘米。

  Ⅵ式:7件。侈口,厚圆唇,浅腹,圈足。内壁无釉,外壁施釉不到底。T3:101,高6厘米,口径15.4厘米,足径7厘米。

  Ⅶ式:5件。侈口,厚唇,斜弧沿,浅腹,圈足。外壁施黑釉或黑褐釉,内壁无釉呈紫红色。T3:97,高9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7.8厘米。

  Ⅷ式:4件。侈口,厚圆唇,浅腹,圈足。内外施黑釉均不到底。T2:181,高8.6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8.8厘米。

  Ⅸ式:4件。直口,厚圆唇,浅腹,卧足。内外施黑釉均不到底。T3:135,高8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7.4厘米。

  壶5件。胎黄白。均黑褐色釉。分三式。

  Ⅰ式:1件。T1:203,喇叭口,长颈,八瓣瓜棱腹,曲把,长曲流,圈足。黑褐釉,底无釉。高20.6厘米。

  Ⅱ式:2件。喇叭口,长颈,弧肩呈三级弧面,曲把,长曲流,腹为六瓣瓜棱形,圈足。黑釉,下足无釉。T2:175,高18.6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7.8厘米。

  Ⅲ式:2件。形似葫芦,侈口,双系,圈足。黑釉,下足无釉。T1:183,高11.4厘米,口径3.1厘米,足径5.2厘米。

  瓶10件。有喇叭口与侈口,长颈瘦肩或广肩,底足有圈足与卧足,以圈足为主。胎灰白。釉色有黑色、黑褐色、褐色等。分三式。

  Ⅰ式:8件。喇叭口,细颈,下腹鼓圆,圈足。黑釉。T1:110,高16厘米,口径5.6厘米,足径6.4厘米。

  Ⅱ式:1件。T3:29,侈口,沿下有内收,细长颈,圈足。褐釉,足无釉。高13.3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4.6厘米。

  Ⅲ式:1件。T3:39,侈口,长颈,广肩,深腹,假圈足。黑褐釉。高9.8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3.3厘米。

  盏35件。均为弇口形,足有饼足、玉璧底、圈足三种。内满釉,外壁多下不无釉。釉色有漆黑、黑色、黑褐、柿色。纹饰有少数兔毫纹、油滴纹、窑变纹等。一般不上化妆土,有少数外壁饰铁黑色化妆土。胎多灰白,此外有少许黑胎,可能是仿建窑之作。T1:45,高6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3.1厘米。

  盏托4件。敞口,斜直壁,圈足与喇叭形圈足。胎黄白。釉色有黑色与黑褐。分二式。

  Ⅰ式:3件。敞口,斜直壁,托盘作五曲花瓣口,圈足。黑褐与黑色釉,有一件为生烧。Y1:76,高5.2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4.6厘米。

  Ⅱ式:1件。敞口,斜直壁,托盘作六曲花瓣口,喇叭形圈足。内满釉,足无釉,釉色漆黑。T3:23,足径4.8厘米。

  罐77件。有敞口、直口,以敞口为主,有的腹部作瓜棱形。胎多黄白。釉色有黑、黑褐、黄褐等,以黑褐居多。分九式。

  Ⅰ式:2件。直口,折肩,深腹,斜直壁,卧足。釉色漆黑,下足无釉。T1:125,高8.3厘米,口径5.6厘米,足径4.4厘米。

  Ⅱ式:17件。敞口,单系,鼓腹,圈足。柿色釉,下腹无釉。T3:7,高4.5厘米,口径5.4厘米,足径4.5厘米。

  Ⅲ式:13件。敞口,单系,圆鼓腹,圈足。内外黑褐釉,口沿无釉,外下腹无釉。T3:32,高4.5厘米,口径5.4厘米,足径4.4厘米。

  Ⅳ式:17件。敞口,唇沿斜直,双系,鼓腹,饼足。芒口,内满黑釉,外下腹无釉。T1:126,高5.1厘米,口径5.4厘米,足径4.3厘米。

  Ⅴ式:2件。喇叭口,束颈,直腰,圈足。内外黑褐釉。T1:47,高5.1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4厘米。

  Ⅵ式:10件。侈口,双系,深鼓腹,圈足。内外黑釉。T1:173,高7.4厘米,口径9.2厘米,足径6厘米。

  Ⅶ式:3件。直口,双系,六瓣瓜棱腹,圈足。内外釉色漆黑,下腹无釉。T1:211,高14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7.5厘米。

  Ⅷ式:5件。直口,双系,深腹,圈足。黑釉,下腹无釉。T2:171,高10.2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4.4厘米。

  Ⅸ式:8件。敛口,外唇沿斜直,腹部有十六瓣瓜棱,圈足。内外黑釉或黑褐釉,下腹无釉。T1:3,高5.5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4.8厘米。

  碟形灯27件。胎多灰白。釉色黑褐或黑色。分四式。

  Ⅰ式:3件。敞口,上腹直,下腹折收,平底。内黑釉,外下腹无釉。T1:57,高1.3厘米,口径5.8厘米,底径4厘米。

  Ⅱ式:4件。敞口,上腹直,下腹折收,卧足较浅。黑釉,外下腹无釉。T2:173,高1.8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3.7厘米。

  Ⅲ式:17件。敛口,厚唇,腹壁斜直,平底。绀黑釉,外底无釉。T2:175,高2.3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3.8厘米。

  Ⅳ式:3件。敞口,厚唇,腹壁斜直,假圈足较高。黑褐釉。T2:141,高3.3厘米,口径11.2厘米,足径4厘米。

  盏形灯7件。胎多灰白。釉色黑褐或黑色。分三式。

  Ⅰ式:2件。直口,宽沿,深腹,腹壁斜直,喇叭形圈足。口沿无釉,外黑釉,内无釉。T1:147,高5.5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6.4厘米。

  Ⅱ式:3件。敛口,方唇,宽沿,上腹直,下腹折收,喇叭形圈足。外黑釉,内无釉。T1:53,高5.6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5厘米。

  Ⅲ式:2件。敛口,宽沿,腹壁圆弧,喇叭形圈足,足上有凸棱一周。外褐釉,内外底无釉。T3:41,高6.5厘米,口径5.7厘米,足径5.3厘米。

  香炉4件。皆敛口,宽沿,有三足与五足。胎多灰白色。釉色有漆黑、黑褐等。分二式。

  Ⅰ式:2件。敛口,宽沿,上腹直,下腹折收,平底,三足。口沿无釉,釉色漆黑。T3:5、Y1:59,高4.4—4.5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5—5.3厘米。

  Ⅱ式:2件。直口,深腹,平底,五足。内外黑褐釉。T1:178,高5.6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6.2厘米。

  奁4件。有敞口、直口,皆直腹壁,圈足。胎灰白。釉色多黑色。T1:27、41,Y1:97,高5.7—6.2厘米,口径8.1—11.8厘米,足径4.4—5.8厘米。

  粉盒2件。子口,带盖,直腹,圈足,盖为覆钵形。外黑褐釉,内无釉。T1:209,高4.8厘米。

  插座1件。T3:27,敞口,斜壁,平底,中有空心插柱。灰白胎。内外无釉。高3.2厘米。

  器盖17件。盖面有弧面、平面、凹平面等,顶部有圆钮,或平顶,或纽扣钮。胎灰白或黄白。釉色多漆黑、黑褐,极少数有油滴纹。T1:9、87、88,T3:9、5是其中较典型的器物。

  盘状器1件。T1:199,中轴上端呈球形,敛口,中空至盘底,盘沿上翘。中轴内壁与盘沿外壁黑褐釉。用途不明。高6.4厘米,口径4.4厘米,底径6厘米。

  (三)结语

  华光村窑和梓桐窑,皆不见于文献记载,也没有纪年物出土,故难于较准确地判断它们的时代,但是我们根据发掘中出土的大量器物还是可以大体判定其时代。

  梓桐窑出土的喇叭口瓜棱腹执壶,即是五代至北宋初常见的器物。又如大量的弇口茶盏,在建阳窑遗址福建省博物馆等:《福建建阳芦花坪窑址发掘简报》,载《中国古代窑址调查发掘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重庆涂山窑址重庆市博物馆:《重庆市涂山窑宋代窑址试掘报告》,载《考古》1986年第10期。均可见到;六曲花瓣碗、盘及双系瓜棱腹罐,是宋代早中期器物;葫芦形双系壶属宋代黑釉瓷系,在我国南北各地皆有出土咸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旬邑安仁古瓷窑址发掘简报》,载《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3期。上述器物除执壶在重庆涂山窑没有发现外,其他均与涂山窑相同重庆市博物馆:《重庆市涂山窑宋代窑址试掘报告》,载《考古》1986年第10期。另外,在窑址中出土的青白瓷芒口印花平底碟,是南宋时期景德镇湖田窑的典型器型;窑中出土的白瓷碟、碗、盘内底都有砂堆,与四川彭州窑的白瓷碟、碗、盘相近陈丽琼等:《四川彭县瓷峰窑调查与试掘的收获》,载《中国古代窑址调查发掘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而涂山窑、彭县窑的时代,均为北宋至南宋晚期,因此梓桐窑的时代也当为这一时期。

  关于华光村窑的时代,除出土乳白釉大碗绘黑褐色花叶纹外,碗、盘、盏多敞口,斜直壁,圈足,盏呈弇口形等,与涂山窑南宋晚期器相似,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碗、盘之外底多下垂,这种工艺特点是元代的反映;在装饰上此窑善在碗、盘内腹壁之中部作凹弦纹,这种简便的纹饰,是宋代所未有的,应是元代此窑的新创;再以蝶形灯为例,根本没有两宋时期的厚圆唇或厚方唇,圜底或圈足、假圈足,而是薄尖唇,大平底;钵之形式也缺少宋时之厚圆唇的圈足器,而是薄唇,其圈足外撇,是两宋时所少有的,它必是南宋晚期至元代的产物;器物质地粗糙、纹饰简略,可能与元代重庆经济萧条有直接关系。据以上诸多因素,华光村窑的时代定在南宋晚期至元代是较为合理的。

  在近数十年的文物普查中,重庆地区已陆续不断地发现了宋代瓷窑,但均是烧黑釉瓷,经过发掘的窑址也很难见到白釉瓷,即便有也是零星的,皆被视为外地制品流传至此,似乎重庆地区只能烧黑釉瓷。这次从梓桐窑炉中出土数十件白瓷,而且还有9件生烧器,因此,就不能再讲白釉瓷为外地流入的商品,应当说重庆在宋时也烧白釉瓷器。

  梓桐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其他名窑的优点。此外,在窑炉中出土的仿钧瓷,就上有白色化妆土,其釉色是青白天蓝闪红色,还有细开片纹,口沿为芒口,如不认真细看,仅看釉色还以为是钧瓷,但那绝不是钧瓷。钧瓷不上化妆土,也没有芒口器,因此,它是梓桐窑在陶瓷文化交融中的创新产品,既有钧瓷风格,更有自身的特色。

  梓桐窑是馒头窑,从整体造型结构看,与河北定窑。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定窑遗址调查与试掘》,《考古》1965年第8期。陕西铜川窑。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铜川耀州窑》,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四川彭州窑、重庆涂山窑大体相似。其不同处有二:一是除重庆涂山窑是石结构外,其他均是砖结构,而梓桐窑是砖石结构,是首次发现;二是梓桐窑在窑炉火膛上端建有月牙形、长方形平台,且平台用砖特别,与窑炉其他部位用砖厚薄长短均不相同,可能是为了增加窑的内容量。这种平台设计,至少在目前考古中还未发现过,当是重庆窑炉设计师们的革新创造物。

  以上试掘所获,不仅为研究宋元时代四川瓷业的发展提供了实物史料,也为研究我国窑炉设计、重庆地方史增加了新内容。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