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四、三峡出土的东晋瓷器

  (公元317—420年)

  东晋瓷器在西晋的基础上变化、发展。日用瓷增多,冥器逐渐消失,纹饰与造型似不如西晋生动灵巧,甚至显得缓滞。但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东晋的陶瓷手工业依然较西晋有了较大的发展,峡区出土东晋瓷器仍比西晋丰富。沿长江三峡流域,由下而上始于秭归,及至重庆,沿江城市均有出土。现按用途分类介绍。

  (一)文房用器

  1.青釉点褐彩蛙盂

  1994年出土于丰都汇南六朝砖室墓。盘口,高颈,圆鼓腹,平底微向上凸。盘沿点洒褐色斑块,颈上作线条端直的桥形双耳,颈中部作二凹弦纹。于肩之一凹弦纹上塑蛙头、四肢、尾等,蛙头鼓目闭嘴,四肢作搏水游泳式,刻塑者着刀不多,却简练生动,极具神韵,是越窑精湛之作。釉色青绿,下底无釉,六个垫烧铁红色疤痕,是标准的越窑装烧工艺,应是越窑产品。高12.5厘米,口径11.2厘米,底径8.6厘米。

  于此蛙盂同时出土的有三国的蜀钱,“直百五铢,定为蜀汉晚期晋初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丰都文管所:《丰都汇南墓群发掘简报》,载《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02—705页。”,笔者亦根据西晋有褐彩装饰,且好用动物造型的特点,定为西晋。可见到报告中的伴出物如细长颈,深鼓腹盘口壶与敛口饼足碗等器与西晋太康八年(公元287年)、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墓的短颈、圆腹盘口壶及碗迥然有别浙江省博物馆编:《浙江纪年瓷》5、26、71,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而与巫山东晋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湖北巴东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出土的长颈、深圆腹盘口以及敛口、弧壁、饼足碗最相似,甚至无区别重庆市文化局、中国文物研究所、巫山文管所:《巫山江东嘴墓群发掘报告》,载《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8卷,第226页,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黑龙江考古研究所:《巴东老屋场墓群发掘报告》,载《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卷一,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4页。故定为东晋之物。

  2.青釉镂孔熏炉

  1994年丰都汇南墓群出土。香炉总体结构为两层,上层为侈口,圆唇,斜肩,鼓腹,平底罐状,腹上作两排三角形交错镂孔。下层为喇叭口圆柱,平口碗底托,底有一圆孔,柱为中空。通体施青绿釉,唯底托下腹底无釉,托外沿作二凹弦纹,釉有垂流现象。高19.2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9厘米。

  这类双排三角形镂孔带碗形柱托熏炉,在南京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兴之夫妇墓有出土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人台山东晋兴之夫妇墓发掘报告》,载《文物》1965年6期,第28页,。在江西赣江乌龟山、李子岗等窑场亦有出土余家栋、余江安:《江西汉唐青瓷考古试析》,载《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二辑,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325页。但从工艺与釉色看,其窑口尚难肯定。

  3.青釉四系奁

  1994年出土于丰都汇南。宽沿,榫口,圆筒直腹,平底。腹上作二凹弦纹三组,于上腹顶端作工整对称的四桥形系。胎灰白,釉色青绿似玉,器表施满釉,底有十三枚小方块支垫疤痕。做工精细,造型端巧,是越窑之佳作。高7.5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5.7厘米。

  (二)卫生用器

  1.酱褐釉溲(又名虎子)

  2003年出土于万州唐坊墓群。筒形敞口,圆鼓腹,平底,背上有提梁及同心圆凹纹五圈,肩饰二凹弦纹,于背肩相邻之弦纹处作二对称扁拱形耳系。釉色酱褐,下腹无釉,胎呈灰红色。高20厘米,底径11.5厘米。

  2.青釉茧形溲

  2002年出土于万州梁上墓群。颈为筒形上扬,敞口平唇,身似茧形卧虎,背设圆柄提梁,梁前端有绶带飘于颈上,背腰之间,饰一桥形系耳,器身体肥束腰,下有四肢,前肢脚爪上翘,后肢脚爪着地,作欲起身式,整体酷似一卧虎。造型丰满,釉色青绿莹润。而引人注目的是虎背上设桥形耳系,这是目前考古发掘出溲器装饰的首例与独创。高21厘米,宽26厘米。

  (三)贮盛器

  1.青釉鸡首壶

  1994年出土于丰都汇南墓群。盘口,短细颈,肩圆平,圆鼓腹下收平底。口至肩腹之间设一把手,上小下大圆形手腕,手掌五指清晰,持掌盘口,与之对应面的肩上装一短颈鸡首,鸡冠挺立,尖嘴圆眼,几与盘口平齐,神气十足。另于鸡首与把手两端正中设二横式桥形系。釉色青黄,下足有漏釉,底无釉。造型简洁,运用艺术语言表意深邃,手持盘口似在向人们示意,美好的茶酒即将倾注,请共同品尝罢。高17.6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12.3厘米。

  这类手持盘口鸡首壶,在忠县与丰都汇南出土较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丰都文管所:《丰都汇南墓群发掘报告》,载《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8卷,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01页。

  2.罐

  (1)青釉四系罐

  2002年出土于万州(山东大学考古系发掘)。口微侈,圆唇,溜肩,圆鼓腹平底。通体无纹饰,仅肩作等距四横式桥形系。做工精细,釉色青绿,莹润亮丽,积釉处成湖绿色,是越窑上乘之作。高19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10厘米。丰都汇南亦有该造型四系罐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丰都文管所:《丰都汇南墓群发掘报告》,载《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8卷,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00页。

  (2)酱褐釉四系罐

  2002年忠县出土。口微敞,斜肩,深腹,平底。肩上作等距四横式桥形系。釉色酱褐闪青,积釉呈深墨绿色,下腹足无釉,缩釉明显,有流垂现象,胎灰白。高16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6.5厘米。

  (3)青釉盖罐

  2002年万州出土(山东省博物馆发掘)。平顶,斜面圆盖,罐身圆鼓腹,平底。盖钮残缺,钮外饰一凹弦纹,盖边缘与罐口有密积的支烧疤,内底五支烧疤,这些支烧疤,可反映当时装烧是大件套小件装烧,是为节约坯体减少窑位,增加窑容量而作。内外满釉,外底无釉。通高17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5厘米。

  (4)青釉四系盖罐

  2005年忠县出土。盖顶设卧兽钮,盖面斜弧,子口。罐口微敛,短直颈,扁圆腹,平底,肩作对称四桥形系,系之上端有一凹弦纹,盖罐密封较好。釉色青黄明亮,盖、罐内外满釉,仅外下胫足底无釉,该器造型端正,做工精细。高10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8厘米。

  3.青釉四系盘口壶

  2005年忠县岩墓出土(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发掘)。盘口外敞,短颈微束,圆肩,鼓腹,平底。肩作等距扁平耳系压于一凹弦纹上,此外无纹饰。釉色青黄,时有垂流,下腹足无釉,胎灰白。此罐造型、施釉不及下腹足,该状态以及耳系之形式皆与巴东老屋坊坜东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纪年砖墓出土黑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巴东老屋场墓群发掘报告》,载《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第一卷,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4页。盘口壶形制皆同。高14.5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7厘米。

  (四)食用器

  1.碗

  (1)青黄釉碗

  2005年涪陵蔺市出土。敛口,圆弧壁,饼足,内底微低凹。高4.5厘米,口径8.5厘米,足径4厘米。

  (2)青绿釉碗

  2005年涪陵蔺市与2002年万州出土青釉碗,皆为敛口,圆弧壁,饼足。涪陵青釉碗,内底一不明显的凹弦纹,凹弦纹上有十二支烧疤痕。万州出土碗,内底中心一凹弦纹,于弦纹上有大小不等的支烧疤痕。高5—6厘米,口径9—10厘米,足径4—5厘米。此类青瓷碗,在巫山东晋太元六年(公元381年)、巴东太和四年(公元369年)、秭归东晋墓中皆有发现重庆市文化局、中国文物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系、巫山县文管所:《巫山江东嘴墓群发掘报告》,载《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8卷,第226页;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巴东老屋场墓群发掘简报》;宜昌博物馆:《秭归曲溪口遗址发掘报告》等,载《湖北考古报告集》卷一,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4页、第319页。

  2.钵

  (1)青瓷三鸟盖钵

  2005年忠县土地岩墓地出土。盖平顶,弧面,子口。钵口微敛,圆弧壁,平足(假圈足)。盖顶作联珠纹一圈,圈外贴塑对称三只小鸟,小鸟羽毛丰满,鸟身卧地,扬首翘尾,相对张望,生机盎然,别具情态。釉色青黄,内外满釉,做工精细。通高13.2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12厘米。

  (2)青瓷点褐彩钵

  2005年忠县土地岩墓地出土。口微敛,圆腹,平足。外沿一凹弦纹,口沿上内外有大小不等的褐色斑块装饰,内底有9枚支钉痕。釉色青黄,内满釉,外下腹无釉。高6厘米,口径16.4厘米,足径11.2厘米。

  (3)青瓷敛口钵

  2005年忠县土地岩墓地出土。敛口,圆弧壁,平足,敛口,斜弧壁,平底,均在外沿有一凹弦纹,内有支钉,内满釉,外半釉。高6.4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2厘米左右。

  3.盆

  2005年忠县土地岩墓地出土。侈口,宽折沿,外束颈,圆腹壁,平底,内满釉,外半釉。沿面装饰水波纹一周,腹壁篦画水波纹两周,内底以三齿篦画十芒太阳纹,纹饰虽简单随意,但从整体看,似盆内水波起伏,浪花翻滚,显示此盆为盥洗用具。高7.2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1.2厘米。

  4.唾壶

  2005年忠县土地岩墓地出土。盘口,束颈,圆鼓腹,平足,釉色亮丽,内外满釉,造型端正,做工精细。高14.6厘米,口径12.8厘米,足径13.2厘米。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