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节 看着那颗构思过如此雄文的血淋淋的脑袋,她不发一言

  在叛军中跟人起哄的骆宾王老师,自然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武氏竟然对他的才华如此欣赏,否则肯定会脚板抹猪油铆足劲不远千里投奔长安而来。可惜,一切都晚了,骆老师有才不假,但玩表现玩错了地方,既然错已铸成,他就彻底失去了机会。

  要说武则天的嗜好,权利无疑是武则天最大的嗜好,没有对这一嗜好的孜孜以求,也就成就不了历史上的武则天。武则天独揽大权,将李唐王朝变为武氏王朝,成为一代女皇。

  一朵硕大的牡丹开到了极致,花瓣覆蔽天下。

  这是花香浓烈的朝代,武则天在位十六年,四海升平,可谓“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她用天生充沛的精力和激情管理朝政,谁能想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婆站在朝殿上,会像十八岁的少女一样笑靥如花。其解释只有一种,她心中有爱,体内有激情。

  她一直在和权力恋爱、做爱,抵死缠绵又纠缠不休。

  现代人闹明白了,恋爱是最好的美容手段,也是当年武则天春颜常驻的秘密。那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欧莱雅”“美宝莲”“雅芳”之类的美容护肤品,但全国最大的明星武则天女士就是青春不老,作为牡丹的代言人成为国民的偶像。

  应该说武则天是个有大爱的人,除了权利之外,她爱人才。当然,人才是为权力服务的。关键是她爱人才爱得大气。

  西台侍郎上官仪老师的孙女上官婉儿同学,武则天诛杀了她全家,她的父亲上官庭、祖父上官仪,都死于武氏之手。

  她与武则天是仇人。

  武则天也知道她是自己的敌人。然而武则天还知道婉儿同学是旷世才女,她爱其才华,哪怕她与自己有仇,也要提携她,重用她,把她放到自己身边,做自己的亲信女官。

  将一个自己杀了她全家的人留在身边工作,无异于在自己床上放了一颗定时炸弹,说爆炸就要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那还了得!

  可她不这么看,也丝毫不在意这些。

  她要的是人尽其才,尽量把一个人的才能才干发挥出来,让人安心愉快地工作,就有天大的仇恨,也把它化解了。

  事实证明在武则天身边工作的日子里,婉儿同学的仇恨之心化解得很彻底。

  她本身就是一个能力超强、政治觉悟超高的女人,她也热爱权利,热爱武则天所给予她的政治生命,也就是说上官婉儿刚好是个视政治为生命的女人,而又在政治领域中拥有非凡的才华。甚至可以说婉儿就是个政治天才,不能说她与武则天是唐朝政治天空中的双子星座,也能说她们是相互欣赏的。正因为有这种欣赏,武则天才会启用她;正因为有这种欣赏,婉儿才会冰释血仇,并理解同是作为政治女人的武则天的所作所为。

  可以说婉儿终生附丽着这个权利最大位置最高也是最强大最杰出的女人,乃以此对自己心灵不能实现的终极政治目标的一种由衷的虔诚摹写。上官婉儿甘愿因她而生、为她而死,与她共同着政治与命运。

  上官婉儿二十七年开始与武则天工作、生活在一起,经历着非常人所能想象的政治风雨。——她恨她,她爱她,武则天以巨大的魅力和胸怀征服了她,她不惜死心塌地地效忠于她。乃至在武则天逝世五年后,她也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有人说:武则天死后,尽管婉儿又苟延残喘了五年,但那五年已形同虚设。尽管那五年她也曾辉煌灿烂,但那浮华的背后早已是命若悬丝。

  武则天深爱婉儿之才。

  婉儿的很多建议她都采纳,比如广置书馆、招揽学士,对于诗词歌赋的提倡,以致朝廷中竞相吟诗作赋、唱和往来,一时间蔚然成风,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对盛唐文化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

  话又说回来,上官婉儿这个女人既是才女又是美女,她的某些嗜好倒与武则天有些相像,比如在男女关系问题上,都喜欢乱搞。

  淫乱似乎成了唐宫的专利。

  武则天的宝贝女儿太平公主私生活就以混乱出名——跟她“有一腿”的汉子有胡僧惠范、宰相崔缇和司礼丞高戬。就连武则天的儿媳韦氏也弄过两个面首玩,一个是散骑常侍马秦客,此君面白肉嫩,既精壮又懂医道,每回给韦氏吃两颗自制的春药“神游丹”,弄得这女人心急火燎、急不可待。马秦客却不急,一双手还在女人身上蛇一样游走,作按摩,弄得韦氏骨酥筋麻,他才提枪上马。另一位叫杨均,也是朝廷高干,官居光禄少卿。韦氏的这位情夫善烹调,原本就一掌勺的出身,他吃了一肚子油水,又将这油水往韦氏身上灌。

  作为则天武后的第一秘书,上官婉儿自然不甘落后。

  史书记载,上官婉儿曾跟几个男人都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她和武则天的侄子、有妇之夫的朝廷高干武三思就有一手。

  武三思是个小人,干过不少坏事。他被提拔担任春官尚书后负责撰修国史,武则天派婉儿去帮助武三思,于是便有了无数文史馆大殿中的夜晚。这一对要为女皇共修国史的男女总是能在这个暮色苍茫的时分相见。

  “他们年龄相当、智力相当,玩弄权术的水平也基本相当”,于是就黑地昏天地弄出一夜风流。后世有人分析,跟一个人品下作的人这么搞起这种“关系”来,婉儿纯粹是出于一种肉体需求,为了身体和感官上的满足,与感情一点不搭界。

  唐朝有武则天的领导,真正是大气而又开放的,作为武则天身边的人更是最直接受到影响,思想大气,身体像牡丹一样开放。所以不仅跟武三思,上官婉儿跟中书侍郎崔缇也有一腿儿,并且崔缇通过这种关系不断得到提拔。

  好了,不说婉儿。仍说武则天。

  关于人才问题,武则天是作过很多重要指示的,对婉儿的重用离不开她的指示,但对另一个人的指示,虽然爱惜人才的态度很鲜明,但那人却没那么幸运。

  那人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骆宾王老是个站错队伍的人,他居然站到敢公然跳出来与武则天叫板的徐敬业的阵营里去,应该说是糊涂。

  徐敬业是什么人?他是李世民的老战友李世的孙子。

  他不满于武则天变戏法般把李家天下变得姓武,便在扬州起兵号召国人,信誓旦旦要推倒武氏,重新洗牌。

  骆宾王——一个自觉怀才不遇的文人,让人一忽悠,就忽悠了过去,还帮人动手起草檄文,忽悠天下人都来投入“倒武运动”。

  造反的消息立马被京都长安相关部门侦知。

  尤其那份出自骆老师之手的倒武檄文随后就传到了武则天手上,她没有把满是恶意攻击、措辞刻薄、历数罪状“一点也不饶恕”的檄文一把撕碎,而是被汪洋恣肆胆气横飞的文字所吸引,她用她的老花眼看着,甚至对其文辞不无欣赏地读出声来: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晕翟,陷吾君于聚塵。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候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嫠帝后,识夏庭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徽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山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读到这里,武则天情不自禁大呼一声:好!

  弄得群臣都摸不头着脑,懵了。

  她竟继续往下念道:

  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共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骆老师之文,虽是文采斐然,满纸华瞻,却是狐假虎威,虚张声势,又极逞恫吓威胁之能事,武则天读罢,默然有顷,方说:

  好文好文。又问:

  这文章的作者是哪个?有臣子赶紧回答:骆宾王。

  骆、宾、王。武则天一字一顿重复这名字,感叹道:人才啊!

  转头对臣下深深责备道:这样的人才你们怎么没早发现为我所用呢?想想看吧,这该是多大的过错,你们这些人应该好好反省反省,特别是当宰相的有失察之责,失察之责啊!

  武则天说这些话既疼惜又疼心,尤其对手下干部,批评之深之重,使每个在场的人都感到不安和惭愧。

  在叛军中跟人起哄的骆宾王老师,自然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武氏竟然对他的才华如此欣赏,否则肯定会脚板抹猪油铆足劲不远千里投奔长安而来。

  可惜,一切都晚了,骆老师有才不假,但玩表现玩错了地方,既然错已铸成,他就彻底失去了机会,只有以死挽回他用自己的才华造成的“不良”影响。

  当叛乱平息,大将军李孝逸拎着徐敬业和骆老师的人头来向武则天请功时,她看着那颗构思过如此雄文的血淋淋的脑袋,不发一言。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