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将相

  在洪迈的政治视野中,将相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要官员,受到除帝王外的特别重视。将相之于帝王,如爪牙之于猛虎,羽翼之于雄鹰。“盛王创业,必有同德之英辅,成垂世久长之计,不如是,不足以为一代宗臣。”因此,洪迈对于将相之道也多有论述。总体上他还是从国家祸福的角度阐述将相是否得人对国家造成的影响。

  一、贤将相乃国之宝

  贤明的将相是国家的重宝。古代所有的英明君主渴求贤才以相辅佐,得到良臣猛将,然后得以定国安邦,克成大业的事例不在少数。洪迈最欣赏者莫过于诸葛亮: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故废廖立而立垂泣,废李严而严致死。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魏延每随公出,辄欲请兵万人,与公异道会于潼关,公制而不许,又欲请兵五千,循秦岭而东,直取长安,以为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史臣谓公以为危计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方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建旗鸣鼓,直指魏都,固将飞书告之,择日合战,岂复翳行窃步,事一旦之谲以规咸阳哉!司马懿年长于公四岁,懿存而公死,才五十四耳,天不祚汉,非人力也。“霸气西南歇,雄图历数屯。”杜诗尽之矣。

  诸葛亮可谓是古代贤臣中的第一人,他文武全才、忠心不二,辅佐刘备几乎白手起家建立蜀汉王朝,六伐中原使强大的曹魏睡不安寝。最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诸葛亮就不会有蜀汉政权。所以诸葛亮在世之日,“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举天下而爱之。这是洪迈心目中完美将相的典范。

  二、奸邪执政国之祸

  相反,洪迈同时借助事实阐明了奸邪、苟且、碌碌之人秉国当权时国家的危险:

  魏文帝受禅,欲以杨彪为太尉,彪辞曰:“彪备汉三公,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乃授光禄大夫。相国华歆以形色忤旨,徙为司徒而不进爵。帝久不怿,以问尚书令陈群曰:“我应天受禅,相国及公独不怡,何也?”群对曰:“臣与相国,曾臣汉朝,心虽悦喜,犹义形于色。”夫曹氏篡汉,忠臣义士之所宜痛心疾首,纵力不能讨,忍复仕其朝为公卿乎?歆、群为一世之贤,所立不过如是。彪逊辞以免祸,亦不敢一言及曹氏之所以得。盖自党锢祸起,天下贤士大夫如李膺、范滂之徒,屠戮殆尽,故所存者如是而已。士风不竞,悲夫!章忄享、蔡京为政,欲殄灭元善类,正士禁锢者三十年,以致靖康之祸,其不为歆、群者几希矣!

  有汉江山四百年,最终被篡夺时,两个老臣只有“心虽悦喜,犹义形于色”而已,可悲可叹!洪迈探询强盛的两汉出现这种悲剧结局的原因时发现:是汉朝廷自己毁灭了自己的忠臣烈士。在党锢之祸中,天下的忠诚贤良之士如李、范之流被诛杀殆尽,剩下只是没有气节的软骨头。洪迈由此又联想到本朝,章、蔡二人拜相之后,大力排斥异己,使朝野正直的士大夫有三十年不能开口,最终导致靖康之变。洪迈对靖康之变成因的说法可待商榷,但是他对奸邪当道引发国家灾难的认识已经是毋庸质疑。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