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严蕊公案

  次年洪迈因年纪老迈请辞未准,遂解印归故里,不再担任实际职务,而全力以赴编写《夷坚志》。宋廷念起老臣,仍给俸禄优容之。在《夷坚志》的编写过程中,由于过于贪多求快,内容和质量都难以保证。对此时人多有批评。《夷坚志》的一些内容甚至在后来都引起了轩然大波。最著名的就莫过于朱熹与严蕊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闹得沸沸扬扬。最早在洪迈的《夷坚志庚》中有一段记载:

  台州官妓严蕊,尤有才思,而通书究达今古。唐与正为守,颇属目。朱元晦提举浙东,按部发其事,捕蕊下狱,杖其背,犹以为伍佰行杖轻,复押至会稽,再论决。蕊堕酷刑,而系乐籍如故。岳商鲫霖提点刑狱,因疏决至台,蕊陈状乞自便。岳令作词,应声口占云:“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岳即判从良。

  对于这个故事,后人争论纷纭。有人认为属实,并进一步推演出朱熹是意在借助严蕊来整治唐仲友(唐有正)。唐有正反对理学,还点名抨击过朱熹的学说。就因为这学术上的分歧,朱熹一直怀恨在心。正好那时朱熹担任了两浙东路常平盐茶公事,唐仲友天台知州就在他的辖区。于是他就想借经济审计的机会,给唐仲友安条罪状。可惜查来查去,偏没查出什么问题来,只好借别的办法让唐仲友身败名裂。严蕊是南宋孝宗时天台州的一名营妓,据说善歌舞、书画、诗词,号称一代名妓,唐仲友经常在邀请宾客时让她作陪。于是,朱熹就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按照当时法律,官员可以命官妓“歌舞佐酒”,但不可以“私侍枕席”,为了达到扳倒唐仲友的目的,朱熹把严蕊抓进大牢,严刑拷打,“两月之间,一再杖,几死。”可是严蕊竟然极有气节,有狱卒劝她认罪算了,严蕊坚定地说:“我本来就是卑贱的妓女,即使承认与知州有肉体关系,想来也不是死罪。但是非真伪,怎么可以胡说八道来诬陷一位士大夫?我就是死,也决不诬陷别人!”这件事上报之后惊动了朝廷,孝宗亲自过问,派浙东提点刑狱公事岳霖处理,岳霖敬佩严蕊的气节,也怜悯她伤病交加,在提审时,让她作词自陈志向,严蕊“略不构思,即口占《卜算子》”,也就是洪迈《夷坚志》记录的那一首,岳霖当即判严蕊从良,无罪释放。尔后严蕊死里逃生,唐仲友也躲过了一场风波,兴风作浪的朱熹,易地为官,又满口仁义道德去了,后来还被捧作一代圣贤、道德典范。持此论者绘声绘色地描画了一出生动的活剧,并从而鄙薄朱熹为人之委琐,还不如一个营妓。以他的说法,似乎洪迈与朱熹势同水火。

  但今人另有考证。朱熹是那一年的七月二十三日到台州的,严蕊那时被唐仲友送到老家黄岩,八月上旬才由黄岩缉拿归案,八月十日唐的亲家、宰相王淮即将朱熹停职。当时的记录都表明严蕊一直系狱在本州,由通判赵某问案,所谓“复押至会稽,再论决,蕊堕酷刑”,完全是扯淡。此外,后来的词家已经考证得很明白,这首卜算子是高宣教所作,高是唐仲友的表弟,是一位喜爱风花雪月经常出入勾栏瓦肆的青年文人。文中,岳霖(岳飞之子,岳珂之父)从未做过浙东提刑。事实上岳霖和朱熹的私交非常好。朱熹的父亲因反对和议,遭秦桧贬斥而死,和岳霖可谓同仇敌忾。岳霖也信奉理学,他俩的政治理念和哲学信仰都接近。岳霖之女嫁陈俊卿之孙陈址,而陈址拜朱熹为师,在古代,这种关系是非常亲密的。他怎么可能与朱熹作对呢?事实是,那一年浙东大灾。因为此前朱熹在崇安县处理饥荒极有办法,并创立了社仓,在南康军任上也政绩斐然,宰相王淮虽然厌恶理学,仍觉得朱熹是处理大灾的理想人选,派他去赈灾。七月二十三日,朱熹巡行到台州,发现了宰相王淮庇护下的知州唐仲友的贪污王国。唐贪污的主要方法有两条,一是让官府各部门多收钱收大钱,台州两年内有二千多民户破产,死于狱中百余人;二是公款充私,大量侵吞和挪用公款。而当时台州名妓严蕊、沈芳、王静、沈玉、张婵、朱妙等均被唐私下蓄养,而这些名妓又为虎作伥,恃宠残害小民。名妓严蕊的主要行迹,浙江大学束景南教授在名作《朱子大传》中考证得极详细。

  那么,为什么朱熹会要审查唐仲友呢?原来《宋史·朱熹本传》载:“知台州唐仲友与王淮同里为姻家,吏部尚书郑丙、侍御史张大经交荐之,迁江西提刑,未行。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论愈力,仲友亦自辩,淮乃以熹章进呈,上令宰属看详,都司陈庸等乞令浙西提刑委清强官究实,仍令熹速往旱伤州郡相视。熹时留台未行,既奉诏,益上章论,前后六上,淮不得已,夺仲友江西新命以授熹,辞不拜,遂归,且乞奉祠。”唐仲友和王淮是亲家。因此王淮就暗令御史陈贾等出头攻击朱熹。关于朱熹六次上文弹劾唐仲友,束景南教授在《朱子大传》中也以确凿的史料揭露了唐仲友的贪污罪行,同时考证出世传的《卜算子》词非严蕊所作,洪迈《夷坚志》所记严蕊作词诉冤全属虚构。对于这一考证,张岱年在《朱子大传》书序中评语说“关于朱熹弹劾唐仲友一事,近人抱着‘反理学’的偏袒态度多同情唐氏,《朱子大传》以确凿的材料揭露了唐仲友的贪污罪行,同时考出世传《卜算子》词非严蕊所作,洪迈《夷坚志》所记严蕊作词诉冤全属虚构。对于这一考证也是令人信服的。”

  朱氏冤情得雪,但洪迈仿佛就成了陷害忠良,附会小人的奸佞之臣。人们会顺理成章地认为:政治上学术上朱熹均是洪迈的大仇人,而唐仲友是洪迈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洪迈写《夷坚志庚》虚构朱熹和严蕊的事,在庆元二年十一月到十二月间,这一时间很值得关注,因为这一年朱熹被政府剥夺一切政治权利,在家中接受一轮接一轮的政治迫害。此前洪迈主修国史时肆意篡改历史,被朱熹多次批驳,洪迈就在朱熹不能发声时来诬陷了。洪迈中伤朱熹,是必然的事,两人结仇很久。不仅是学术上有分歧,政治上也对立。洪迈的父亲洪皓使金,宁死不屈,在金国度过了十五年流放生涯。但虎父犬子,洪迈后来也使金,竟至于下跪乞怜求生,天下传为笑谈。他早年依附汤思退(秦桧的亲信,秦死后掌权,其作为延续秦的那一套,后是王淮的得力党羽),为清议所鄙视。朱熹作为和秦桧类似,也特别痛恨洪迈,在陈俊卿的墓志铭中直斥洪为奸佞小人,这样的墓志铭古今罕见。

  此言并不公允。回过头来,细读作为事件起因的洪迈《夷坚志》所记严蕊故事可以发现,洪迈其实并没有具体言明朱熹是在借严蕊整治唐仲友。这篇故事的核心,在于表现严蕊这首优美的小词。当然,最后证明此词并非严蕊所作,这也只是考证不严。洪迈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有记载前人逸事,《夷坚志》中更是常见。由于无法一一实证,所以洪氏每每言明系耳闻直录。赵与时《宾退录》卷第八中载洪迈在《夷坚志》丙志序中有云:

  始萃此书,颛以鸩异崇怪,本无意于述人事及称人之恶。然得于容易,或急于满卷帙,故颇违初心,其究乃至于诬善。盖以告者过,或听焉不审。既删削是正,而可为第三书者,又已襞积。惩前过,止不欲为,然习气所溺,欲罢不能。而好事君子,复纵臾之,辄私自恕曰:“但谈鬼神之事足矣,毋庸及其他。”

  洪迈与朱熹关系不佳,主要是出于学术尤其是治史观点的分歧。如朱熹就曾批评过洪迈治史时选择材料不当,误取奸臣记录。朱洪二人易学方面也曾进行过一些交流。洪迈编修国史时因为对易学的表述不同和朱熹产生分歧。洪迈也不同意朱熹的易图,并因而改进自制易图。这并非抄袭,朱熹后来还从洪迈处借来此图分析品评。同时,两人在其他学术问题上还有过交流,也有一致之处。朱熹的《晦庵集·记濂溪传》有云:

  戊申六月,在玉山邂逅洪景庐内翰,借得所修国史中有濂溪程张等传,尽载太极图说。盖濂溪于是始得有立传,作史者有于此为有功矣!

  朱熹在这里称赞了洪迈修国史为程张立传的行为,认为他“于此有功”。这就可见两人的纷争多限于学术领域,所谓道德对立之说子虚乌有。因此,洪迈把关不严,误信耳闻的情况是真,甚至闻之而幸灾乐祸的情况亦或有之,但说他曲笔构陷,故意为之,似乎缺乏有力证据。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