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再立朝堂

  淳熙十二年,洪迈因上淮东边备书受孝宗嘉许,特命他以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洪迈初入史馆,参与编修四朝帝纪,又晋升为敷文阁直学士,直学士院,讲读官宿直。皇帝非常器重他的博学多才,经常召入宫中,讨论经学以及治理国家之道,有时跟他谈论到深夜。

  淳熙十三年九月,洪迈拜翰林学士,四朝史编修完毕,进呈孝宗御览。

  淳熙十四年,洪迈主持词科考试。

  淳熙十五年三月,洪迈上书推举吕夷简、赵鼎、韩世忠、张俊配飨高庙。杨万里等人与之争论,后孝宗将两人全部出放外郡。这件事情原委多端。实际上,洪迈推举这四个人是孝宗皇帝的意思。据周必大《思陵录》中记载:“乙未,又引洪迈。迈退语侍从云:上问太上宰臣吕赵孰优?迈云:吕遭时艰难,功虽不细;而赵首陈立储之义,其功尤大。上曰:此社稷大勋也!”周必大揣测,一定是洪迈故意探听皇帝的口风:“迈必有以开陈,故圣论及之。”而洪迈弄清了孝宗皇帝的本意,于是在下旨要推举高庙配飨时候,洪迈没有跟众人商议,便以士林代言的身份给皇帝上奏折推举如前四人:

  高宗未葬,翰林学士洪迈不俟集议配飨,独以吕颐浩等姓名上。⑧

  《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引《朝野杂记》云:“永思陵复土,翰林学士洪迈言神圣武文宪孝皇帝附庙有期,所有配食臣僚,先期议定。臣两蒙宣谕欲用文武臣各两人。文臣故宰相赠太师秦国公谥忠穆吕颐浩,特进观文殿大学士谥忠简赵鼎;武臣太师靳王谥忠武韩世忠,太师鲁王谥忠烈张俊,此四人皆一时名将相,合于天下公论。望付侍臣详议以闻,议者皆以为宜从之。”

  洪迈的做法激怒了清流众官,他们纷纷上书发表不同意见。尤袤上书言:

  “祖宗典故:既附然后议配享,今忽定于灵驾发引一日前。不集众议,惧无以厌服勋臣子孙之心。宜反复熟议以俟论定。”奏入,诏未预议官详议以闻。继寝之,卒用四人者。⑨

  大家普遍认为,吕颐浩的人望不够(众人虽然内心更不同意赵鼎,但都心知肚明其为有拥立孝宗之功必然入选),章森提出用岳飞和张浚,杨万里提出用张浚。没想到,深明皇帝心意的洪迈居然对张浚大加诋毁:

  时论有以张浚大类汉诸葛亮,亦宜预列。迈谓亮斩马谡已为失计,浚袭其事斩曲端,几于自坏万里长城。至于诈张端旗,尤为拙谋,徒足以召敌人之笑沮我师之气。帝是其议。

  杨万里立刻上书,弹劾洪迈欺、专、私三条罪状,并把洪比做秦朝指鹿为马的赵高。这应该说是很重的罪名了,表明当时的清流已经把洪迈视为是谄媚事主的奸佞一流。可是孝宗皇帝是偏袒洪迈的,尽管清流多有非议,他仍然下诏采用了洪迈所举四人。同时对杨万里和洪迈各打五十大板,出放外郡。

  对于这次外放,洪迈心知肚明所以毫不介意。甚至到了外放地后,他还写信给好友时任宰相的周必大:“予到当涂日,谢执政书云:‘郡虽小而事简,库钱仓粟,自可枝梧,得坐啸道院,诚为至幸。’周益公答云:‘从前得外郡太守书,未有不以窘冗为词,独创见来缄如此。’盖觉其与它异也。”周必大以他为安贫豁达,颇为赞赏了一番。

  绍熙元年,洪迈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提举玉隆万寿宫。在面见皇帝辞行并听取指示的时候,洪迈向孝宗上防新政十渐书。皇帝要求他说:“浙东一带的老百姓因为和市而穷困不已,你去要为我解决这个问题。”洪迈磕头回答:“发誓一定尽全力”。洪迈到任后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上书皇帝,一次减免了当地需要和买的绢布四万匹。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