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洪氏先祖逸事

  洪氏是个颇有历史渊源的族姓,对这一点洪氏后人引以为豪而代代相传。洪迈的兄长,做过南宋宰相的文惠公洪适在《盘洲文集》卷七十五中记载:

  五叔父常平墓志云:昔包羲氏既衰,共工氏以水纪伯九域。共氏其后也,后世避怨为洪氏。在吴有庐江太守矩,在唐有集贤殿学士孝昌。五季乱,始自歙徙名数于饶州乐平。又七世始家鄱阳。《徽州先达题名记》云予十一世祖系歙之黄村徙番之乐平。

  洪适所著《盘洲文集》(八十卷)他说洪氏是上古传说时代水伯共工的后裔。共工与神农争夺天下未果,怒触不周山,天柱断裂,地网塌陷,由此犯下了众怒。因此洪氏后人为了避怨不得不改姓为洪,一直绵延至今。历代洪姓中的代表人物有三国时东吴的庐江太守洪矩,唐朝时的集贤殿学士洪孝昌等等。攀龙附凤是古代达官显贵发达之后的传统,无足为凭。但从洪适的这段话倒可以反映出洪氏在家族传统中就渗透着一种不甘凡庸的潜质——从骨子里他们就认为自己比别人要高出一筹。这种潜质和这种家族心理在其五世祖迁居鄱阳的过程中更是表露无遗。

  五世祖名洪士良,在洪氏家族的发展史上他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据《洪氏宗谱》卷首《蟬港纪源》载,祖籍安徽歙县黄墩,后迁至江西乐平岩前村,继而又迁居鄱阳三庙前的蟬港村,此后一直在鄱阳安居乐业,迄今其后裔已达一万余人。由于现有可证材料并不充分,目前只能肯定他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同时也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当家人。

  鄱阳氵翁港遗址是洪士良为他的家族选定鄱阳这个未来生息繁衍的地方。那么他为什么要迁居鄱阳呢?首先,作为商人,未迁居之前,他已经频繁地往来于乐平与鄱阳之间从事经营活动。商业活动使他充分认识到,乐平地处江西内陆,受交通和地理位置的局限,不利于生意的长远发展,而鄱阳水陆交通均十分便利,商贾云集,实在是块经商的宝地。当时的鄱阳是饶州郡治所在,下辖六县——鄱阳、乐平、余干、德兴、浮梁、安仁,有昌江、乐安河、潼津河、西河汇通城下,水路北通安徽、景德镇,南接南昌、广东,西临九江、两湖,东抵上饶、浙江,成为区域物资流通集散的中心。一时间一派繁盛昌隆,《波阳县志》载旧时有“长街十里,万家灯火”之誉;其次,作为当家人,洪士良时刻在为家族前途殚精竭虑。他一心想让洪氏一脉开枝散叶,繁衍壮大。不仅仅是在经济实力上,在政治权力上他也一样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远大志向。洪家原本是“世世业耕桑”,在洪士良的手里开始农商兼营,一步步走上发家致富之路。而家底殷实之后,他并不就此满足。笃信风水的他几次请风水先生卜选宅地,终于发现蟬港是块风水宝地。这里有什么好风水呢?临终之时,他交代家人:“葬我必于蟬港仓下,后世子孙当青紫不绝。”原来,这里的风水适宜做官。

  洪氏族谱(藏于余干县梅港乡蛟龙洪家村)迁居的过程颇费周折。直接迁居鄱阳县城难度太大,一时无法实现。洪士良于是选择了距鄱阳二十公里,山环水抱交通便利的蟬港村作为跳板。他“舟数来往,爱其(蟬港)山水环汇,可卜宅”。但是,当时的蟬港村是雷姓大户世代居住之地,他们并不希望一个外姓掺杂其间。为了达到迁居的目的,洪士良想方设法、费尽心机。每次做生意时,他有事无事都要到村里停留,常以鱼盐稻谷作为礼物送给雷氏家族中的头面人物。往来多了,与雷家人的感情发展到非常亲密的地步。时机成熟之后,洪士良专门宴请雷家族人,酒酣耳热之际乘机提出:“欲谋求数丈地自立仓以贮可乎?”这是洪士良的策略,若是明说要买地建房迁居,雷家人很可能不会同意,所以故意说成谋求数丈之地建个仓库来存储物资。雷家人当然心里明白,碍于交情,他们不好当场回绝,只得表面表示同意。但同时又推托说村里一位性格孤傲强硬的老者可能不会同意,实际上就给了洪士良一个软钉子。本以为洪士良会知难而退,谁知他另有高招。得到了多数人允诺的洪士良立刻全力争取这位长者的首肯。终于,他了解到那位老者人虽倔强,却十分惧内。于是便采取迂回的办法,送了两匹细绢的重礼给老者妻子。老妇人收下礼物后,便对老者说道:“洪八公来往吾里多久,人情稔厚,今求片地不与?”于是长者不仅不再反对,而且还“即呼入出券相授”,立刻就把地契给他了。至此雷家人无话可说,洪士良运筹帷幄,终于得偿所愿。很快,他把原来的立仓贮粮变成了买田建房,终于举家迁居鄱阳境内。一直到他的四世孙洪皓于绍兴十三年(1143年)出知饶州做了当地的父母官,才正式把洪家迁进了鄱阳城里。

  整个迁居过程中洪士良充分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独到的眼光、坚定的意志和机变的手腕,这些杰出的才能也被他的后人从各个方面继承了下来,成为日后洪氏鼎盛的精神源流。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