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9、推行均势外交化解坚冰的博士

  基辛格

  (1923年~)

  [传略]亨利・基辛格,1923年5月27日出生于德国弗尔特市,犹太人。1938年,基辛格举家迁往英国,后又到美国谋生,加入美国籍。1943年,基辛格进入美国陆军,1946年退役。1954年,基辛格在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哈佛大学任教。1962年起任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1969年至1974年任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69年至1975年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1973年至1977年任美国国务卿。

  1977年,基辛格卸任后,在乔治敦大学任客座教授,同时在美国数家公司、机构中兼职。基辛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原籍非美国人的国务卿和第一个兼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国务卿。他以推行“均势外交”著名。1971年7月,基辛格首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他又陪同尼克松总统来华访问,对于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基辛格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作为一个国际关系方面的专家,基辛格著作颇丰,其成名作是1957年的《核武器与对外政策》,在书中他提出了“有限战争”的战略思想。

  [影响]亨利・基辛格是美国冷战时期最出色、最让人信服的外交家,他是同迪安・艾奇逊齐名的人物,二人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现实主义”设计大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基辛格促成了美国外交政策自冷战以来最重大的转折,美国开始由不妥协的对抗缓慢地向寻求相互间对话与缓和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迪安・艾奇逊设计了美国在冷战早期的外交政策结构,这一政策延续了近20年,那么基辛格则创造了越战后的美国外交框架。两位外交家都是基于现实,都是在外交政策人员面临的环境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做出了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设计。不同的是艾奇逊立场强硬,与冷战对手共产主义阵营针锋相对,而基辛格则显得灵活多变,趋向于在谋求对话、寻求缓和中维护利益。

  基辛格出山执掌美国外交政策之时,正是冷战以来最紧要的关头,美苏力量对比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整个世界出现了核恐怖平衡,苏联的力量获得长足发展,开始了与美国在全球的争夺。正是在这一变化了的局势下,基辛格与美国的两位总统,尼克松与福特一起,致力寻求缓和的途径。在基辛格的负责下,美国基本上结束了它在全球范围内的直接军事干涉。基辛格时代最重大的事情莫过于他目睹了苏联作为一个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全球范围内的对手的出现,开始谋求与苏联人寻求缓和;在亚洲,美国确立了收缩战略,与中国开始了新关系。基辛格满怀兴奋地在中东搞“穿梭外交”,在越南他却要痛苦地结束战争。

  基辛格在大变动的局势面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他看起来充满了成就,也为他赢得了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个美国外交官都未曾有过的赫赫声名。基辛格成为1972年和1973年整个美国最受尊敬的人物。1973年,他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被埃及人称为“魔术师”,这一切使得基辛格达到了其个人荣誉的顶峰,他玩弄外交于股掌间的精熟程度在美国至今仍无人能比,甚至在全球也无人能出其右。

  基辛格在出掌美国外交政策大权前,基本上是个学者,他作为国际问题专家的身份对他以后的外交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47年至1969年前,基辛格基本上是呆在哈佛大学从事国际政治学的研究。他本人十分钦佩“均势”外交的老手德国外交家梅特涅,博士论文写的就是有关梅特涅“均势”外交的。“均势”外交是在对现实力量分析基础上的灵活而复杂的一套外交手法,目的是在国际秩序中建立精妙的“均势”。此理论对基辛格影响很大,在他后来的外交活动中,他也以灵活的手腕大搞“均势”外交。在哈佛搞学术研究期间,基辛格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阐发了他对战后国际关系的认识。他认为,随着核时代的来临,美国在冷战初期制定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已经过时有限战争的战略应该成为美国的最佳选择,他主张应通过谈判来达到与苏联争夺中的主动地位,而不是在全球向苏联持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美国没有力量做到这一点,而且美国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它的力量。基辛格还主张在美国的外交部门起用知识分子,以建立一种全新的外交风格。

  1969年,基辛格一展宏图的机会来了,尼克松当选总统后,任命基辛格为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将外交权力交到了基辛格的手中,基辛格从此开始广泛地参与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他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

  尼克松上台后提出了所谓的“尼克松主义”,一方面强调以实力加谈判的方式来对付苏联,另一方面也强调美国要在亚洲地区实施战略收缩,以确保美国的战略重点――欧洲的安全。于是,在这一指导方针下,基辛格开始了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基辛格与尼克松在对苏联问题上达成共识,那就是大力推行缓和政策,这构成了基辛格时期美国外交战略的中心环节。1969年2月,基辛格展开秘密的“越顶外交”,私下与苏联接触。

  1972年5月,尼克松访苏,美苏缓和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基辛格在1971年7月秘密访华,为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做准备,对于中美关系正常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先后与苏联、中国缓和关系后,基辛格开始着手解决越南战争问题。1973年1月,美国和越南签订了关于停火的《巴黎协定》,美军在当年撤出了越南,美国终于摆脱了战争的噩梦。基辛格也因此而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这是国际社会对基辛格外交成就的认可与赞赏。

  尼克松总统连任后,基辛格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这是美国第一位非美国籍出生的国务卿,同时他还兼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直至福特总统上台。基辛格刚出任国务卿不久,1973年的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为基辛格展示其外交才能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战争开始后,基辛格展开了著名的“穿梭外交”,他前后奔波18个月,终于在1974年5月达成了叙以军队脱离接触协议,又于1975年9月使埃以达成同样的协议。更重要的是,通过基辛格不知疲倦地努力,美国改善了与埃及、叙利亚等国的关系,将苏联的势力排挤出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埃及。这是美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从此,美国开始在这一重要的战略及能源要地占据主导地位。

  基辛格在短短的8年内凭着他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在国际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大手笔,如基辛格访华使中美关系交往的大门打开,这是现代历史上重要的外交转折之一,历史也由此呈现出了不同的面目。基辛格所设计的美国外交战略框架,以及他的外交实践深深地改变了现代国际关系结构,对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他是冷战的第一个终结者。

  [余论]基辛格是当代学者从政的顶峰人物,在8年的外交生涯中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他对当代国际问题的理解是深刻的,他的外交实践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对当代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开创了一个新的外交格局,推动了中、美、苏大三角政治格局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多极化的发展。他的外交实践完整地体现了一位现实主义外交大师的纯熟技艺,他对当代世界的影响只有站在更长的历史时段上才能看得完整。

  (李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