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8、乱世魔王

  希特勒

  (1889~1945)

  [传略]希特勒,德国法西斯头子,纳粹德国头号战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的布劳瑙。出身于海关职员家庭,受过初中教育,无固定职业,两次投考美术学院均未被录取。1913年移居德国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巴伐利亚军团,军衔为下士。在这期间就因为其狂热的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而获得一枚铁十字奖章。

  1919年,希特勒加入了德意志工人党,该党于次年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1921年6月29日,希特勒成为纳粹党党魁,8月创建纳粹党的法西斯武装组织冲锋队。1923年,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作了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鼓吹种族优越论和扩张领土,要求用武力为德意志这一“主宰民族”夺取“生存空间”,仇视共产主义。1924年出狱,次年重建纳粹党及其武装组织冲锋队,另建党卫军。他利用德国部分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和魏玛共和国的软弱,煽动日耳曼民族主义情绪,企图颠覆共和政体。1928年草拟文件,阐述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力主联合意大利法西斯,主张“首先在东欧夺取生存空间”。1932年被任命为不伦瑞克政府参事后取得德国国籍,在大资本家、大地主、军国主义者的扶助下,于1933年1月30日被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兴登堡死后他自任元首,重整军备,发动侵略战争,从而把欧洲乃至世界推进了战争的深渊。

  [影响]希特勒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纳粹德国的元首、法西斯的灵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这多少带有些传奇色彩。

  纳粹党成立后,希特勒利用《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带来的经济灾难和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提出了“打倒祖国的叛徒”的口号,并于1923年发动了“啤酒馆政变”,企图推翻巴伐利亚政府,进而夺取全国政权。暴动虽然失败,但他却成了“赫赫有名”的人物。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面临崩溃,这给希特勒以可乘之机。为使他的纲领深入到每一个德国人的心中,进一步唤起人们对纳粹运动的热情,希特勒精心设计了一面纳粹党旗。他在解释旗上的“红地白圈”图案时说,红象征着社会主义,白象征着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成了他进行欺骗和煽动群众的两面旗帜。在他的宣传鼓动下,纳粹党迅速壮大。1920年希特勒改组纳粹党时,党员只有数十人,1923年“啤酒馆暴动”时已达5.5万多人,1928年10月扩大到10万人,1930年9月达到30万人,到1932年3月突破百万人大关,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时纳粹党党员已高达140万人。从纳粹党的发展来看,希特勒成功地将法西斯运动发展成一种群众运动。希特勒凭借如簧之舌,许下种种诺言,大肆笼络,使法西斯运动在组织“冲锋队”“党卫队”,实行白色恐怖,大打出手的同时,更多地采取紧紧抓住当时社会的矛盾进行蛊惑性宣传,争取群众。可以说,希特勒的纳粹党在这方面确实得逞了。到1932年7月,纳粹党在国会中的议席增加到230个,在国会中由一个小党跃升为第一大党,希特勒从而顺理成章地登上了总理的宝座,掌管了全国大权。

  1933年2月27日,希特勒指使戈林和戈培尔策划了国会纵火案,嫁祸于德国共产党,从而操纵国会通过《授权法》,授予希特勒以充分的行动自由,进而确立了他的法西斯独裁统治。他下令取缔除纳粹党外的一切政党,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大肆搜捕、迫害和屠杀共产党人、犹太人和一切反法西斯主义者。1934年6月,希特勒在戈林和希姆莱的协助下,对以罗姆为首的冲锋队进行了大清洗,从而排除了异己势力。同年8月,兴登堡死后,希特勒通过德国元首法,成为集总统和总理两职于一身的国家元首,独揽立法和行政大权,随后便大力推进重整军备,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为对外实行侵略,扩大“生存空间”做好了准备。

  1933年10月,希特勒宣布德国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从法国收回萨尔州,接着恢复兵役制,与英国签订海军条约,重建海军。1936年同意大利建立柏林――罗马轴心,进军莱茵非军事区,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7年与意大利结成军事同盟。1938年自任最高统帅独掌海陆空三军指挥权。同年3月占领奥地利。9月,与英国首相张伯伦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就公然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次年3月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为避免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1939年8月,希特勒德国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即悍然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消除侧背的威胁并取得战略资源,1940年4月,希特勒下令首先进攻北欧,丹麦不战而降,挪威抵抗一个多月以后沦陷。随后,希特勒下令制定“黄色方案”,对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实施了“闪电战”,并绕过“马其诺防线”进入法国境内,直插英吉利海峡。被迫退至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苦战9昼夜,从海上撤至英国。随后德国攻入法国腹地,法国政府投降。7月,希特勒下令实施“海狮计划”,对英国实施大规模空袭,遭到英军顽强抵抗,3个多月未能夺取制空权,“海狮计划”落空,“闪电战”宣告失败。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国于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此后,又诱逼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加入了这个军事同盟。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下令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德国对美宣战。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节节败退。1944年7月20日,不满希特勒统治的德军上校克劳斯・施陶芬贝格和一些军官策划实施了借助军队推翻希特勒的“瓦尔基利亚女神”行动计划,准备趁希特勒开会之际,用两颗炸弹和装满炸药的行李箱来行刺希特勒。由于希特勒突然决定将开会的时间提前2小时,炸药爆炸后,希特勒只受了轻伤。施陶芬贝格和一大批知情军官被处决,包括陆军元帅隆美尔也因刺杀事件被迫服毒自杀。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大陆转入反攻。1944年9月,盟军攻入德国本土。希特勒在第三帝国的末日里,仍起用纳粹官员任军事要职,严禁军队投降,下令实行“焦土政策”。1945年4月纳粹苦心经营的奥德――尼斯防线被击溃,呆在柏林地堡中的希特勒已成瓮中之鳖。4月28日,在得知他的同党墨索里尼已被游击队员抓住枪毙,尸体被倒悬于米兰广场上之后,希特勒决定自杀。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避弹室与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30日两人同时自杀身亡。

  希特勒是一个强烈的反犹太主义者。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人的处境便不断恶化。1935年9月,根据希特勒关于保持德国民族血统纯洁的精神,《纽伦堡种族隔离法》出台,此后又颁布了几十个反犹太人的法令。根据这些法令,犹太居民被剥夺了德国公民权,禁止犹太人与雅利安人(即纯粹的日耳曼人)通婚,禁止犹太人担任医生、律师、教师等公职。1938年,希特勒下令没收犹太居民经营的工厂、商店、银行、房产,犹太人的各种不动产被剥夺殆尽。1939年10月以后,德国和所有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的犹太居民,被强制集中到设备极其简陋的犹太隔离区居住,禁止随意出入。德国和西欧的犹太人被强迫移居到设在波兰或波罗的海地区的犹太人隔离区乃至集中营、劳动营。从1933年到1945年5月,根据希特勒发布的“在德国不但不允许有一个犹太人存在,而且要让整个犹太民族在地球上消亡”的命令,德国纳粹在欧洲残酷地杀害了近600万犹太居民,占欧洲犹太人总数的2/3左右,仅奥斯维辛集中营内在1940~1945年就有400多万不同国籍的平民和战俘惨遭杀害,使整个犹太民族处在死亡线上。

  [余论]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分裂的德国也实现了统一,但希特勒一手营造的纳粹主义幽灵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完全消失,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仍在注视着它的举动。可以说,20世纪上半叶在德国孵化了希特勒这样一个人物,希特勒则“创造”了给人类带来无尽灾难的纳粹德国的“辉煌”史,从而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

  (王海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