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7、一位铁腕布尔什维克

  斯大林

  (1879~1953)

  [传略]斯大林,前苏联共产党和政府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1879年12月21日,出生于俄国南高加索梯弗里斯(1936年改名第比利斯)州哥里城。斯大林15岁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1年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梯弗里斯委员会委员。1902年,因参加工人示威游行被捕入狱,流放西伯利亚。1903年3月缺席当选为高加索联盟委员会委员。1904年担任党的巴库委员会委员,12月,领导巴库石油工人大罢工。在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之间的斗争中,支持布尔什维克的观点。1905年12月,出席布尔什维克党第一次代表会议,首次会见列宁。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五、六次代表大会。1902至1913年间,他先后7次被捕,6次流放,5次逃脱,从未间断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912年春,负责创办《真理报》,同年9月任《真理报》主编。1912年底至1913年初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纲领,得到列宁很高的评价。

  1917年5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7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委员。6月,出席全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第1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局委员。参与组织和领导了11月6日、7日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担任过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等职。1918~1920年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期间,参与领导组织了察里津、彼得格勒保卫战,以及粉碎邓尼金军队的斗争,显示出卓越的军事和政治工作才能,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做出了很大贡献。1922年4月,在俄共(布)第11次代表大会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依照列宁建议,当选为总书记。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在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总书记,担任这一职务直到1952年10月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

  [影响]俄国革命的导师列宁对于是否把权力交给斯大林曾有过顾虑。他在患病期间曾对斯大林掌握无限权力以后能否永远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表示过怀疑,认为斯大林过于粗暴、专横,不适合担任党的总书记的职务。斯大林掌权后,从1924年到1927年在党内开展了同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的斗争,清除了俄共党内的反对派。1928年至1929年又在关于农业集体化的步骤和对待富农政策等问题上同布哈林展开了斗争。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斯大林的个人威望日隆,开始在党内搞个人崇拜,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国内阶级斗争扩大化,直接导致了30年代中期肃反运动的扩大化,一大批苏联党的领导人和军队中高级将领被杀害,从而导致了苏德战争爆发后,军队缺乏优秀指挥员的被动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外交斗争能力。一方面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同英、美进行了一系列的妥协与斗争,从而奠定了战后世界范围内二极对抗的格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法西斯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后,斯大林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强战备,另一方面于1939年8月与希特勒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此拖延战争的爆发,为苏联赢得足够的准备时间。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6月30日斯大林就任国防委员会主席,8月9日就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由于斯大林对德军进攻的时间、规模估计不准,加上30年代的肃反运动给苏联军队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因此战争初期,苏联军队节节败退,西部国土大片沦丧。6月28日德军占领明斯克,7月16日攻陷斯摩棱斯克,9月8日包围列宁格勒,9月19日占领基辅,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12月6日,苏联军队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德军被赶离莫斯科100公里到250公里。苏联军队转入全线反攻,到4月中下旬为止,苏联军队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击溃德军50个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从而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有力地牵制了德军。

  1942年7月,德军发动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军民顶住希特勒的猛攻,至1943年2月2日,全歼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33万人,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局。1944年,苏军连续发动10次重大的战略性战役,历史上称为“斯大林式”的10次打击,解放了苏联的全部领土,进入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作战,到年底共消灭德军约200万人。

  1945年4月,苏军进攻柏林,激战16个昼夜,歼灭和俘虏德军40多万人。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到此结束。根据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与美英首脑达成的协定,1945年8月9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总攻。整个远东战役中,苏联军队共击毙日军8万多人,俘敌59万多人。

  毫无疑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凭借其领袖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使苏联军民团结一致,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与同盟国和东欧各国人民一道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及其仆从国军队,为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战”期间,斯大林参加了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的会议。在历次会议上,斯大林运用其外交手腕,在制定打败德、意、日的战略决策方面与美、英协商,达成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协定。但在涉及苏联利益和处理其他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事务时,斯大林表现出明显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斯大林通过雅尔塔、波茨坦会议和苏波边界协定,确定了以寇松线划分苏波边界,波兰将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苏联。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也向苏联割让了领土。

  “二战”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给予支持,巩固和发展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些都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另一方面,随着1947年冷战爆发后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为了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斗争,斯大林积极插手各国共产党的内部事务,干涉东欧国家的内政,要求别国进行苏联式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改造。当一些国家对照搬苏联经验表示担忧,要求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如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斯大林对东欧共产党进行整肃,致使东欧各国共产党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可以说,斯大林在冷战开始后,为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对抗而采取的一些过火行为,直接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埋下了伏笔。

  [余论]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时至今日,人们对斯大林的评价仍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实事求是地讲,斯大林在保卫新生的俄国(苏联)政权,发展社会的经济,反法西斯战争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在他的领导下,苏联由一个经济极端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工业总产值的绝对值超过了英、法、德等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是,他的独裁倾向的统治方式和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发展道路也为苏联未来的解体早早埋下了祸根;他对东欧国家领土、内政的粗暴干涉埋下了东欧剧变的种子。

  (王海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