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9、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

  (1904~1997)

  [传略]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林兴乡牌坊村。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离法赴苏,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春,回国参加革命斗争。1929年12月,同张云逸等在广西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了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次年2月,又发动龙州起义,创建了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1931年夏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代表错误路线的领导人撤职。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央秘书长,并以此身份参加了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1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从此,与刘伯承长期并肩作战,并称“刘邓”。刘邓大军英勇善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开辟了全国最大的解放区。1947年6月,和刘伯承一起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后,任总前委书记,与刘伯承、陈毅等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作战。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随后,与刘伯承率部进军大西南。1952年7月,奉调进京,任政务院副总理。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自此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达10年之久。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撤销一切职务。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1975年1月,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1976年4月,再一次被撤销一切职务。1977年7月,恢复原任的职务。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要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1981年6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92年2月,巡视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他的主要著作结集出版了《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其中第二卷和第三卷集中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基础。

  [影响]邓小平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被公认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业绩功勋卓著,辉煌壮丽。而在他的人生事业中,恰是在三起之后、年逾古稀之时更加大放光彩。1976年秋,毛泽东逝世,“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历史关头。在未来的历史中,中国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路,这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邓小平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带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毅然决然地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977年邓小平再次重新出来工作后,他立即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决定性的环节,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他坚决反对和严厉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的领导下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邓小平的思想旗帜鲜明,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1982年9月,他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关于新中国3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引导中国胜利走向未来的庄严而又鲜艳的旗帜。根据邓小平的思想,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根据这一基本路线,以及邓小平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重要谈话的精神,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

  邓小平高瞻远瞩,制定了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1979年,他提出在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小康生活的目标。此后他在多次讲话中逐步形成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共十三大确认了这一宏伟的经济发展战略。

  邓小平求实创新,有力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事业。他认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提出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还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以及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邓小平的这些论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极大地振奋了全民族的自信心。邓小平大力支持和推动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热情赞扬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他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开辟了一条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道路;他首先提出为了保证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反对党政不分,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办事效率,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现领导干部年轻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重要原则;他指出必须进行配套改革,确定了在科教文卫等各个领域改革的全面部署。

  邓小平放眼世界,确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他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他主张全面开放,向所有国家开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吸收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大量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作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十几个沿海港口城市,进而开辟沿海对外经济开放地带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等一系列重大决策。1984年和1992年他两次到特区视察,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全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中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邓小平尊重现实,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他尊重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推动了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为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和平统一,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这为中国的和平统一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式,也为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范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保证就是有先进的革命理论思想指导。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先进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一系列的错误,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就是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带来了共和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中国四个现代化的进程突飞猛进。中共十五大确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将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随后,共和国将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写进了自己的宪法。

  在当代中国,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所以,共和国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面旗帜一个体系,是同一个主旋律。

  共和国的明天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这面旗帜,才能按照正确的方向解决我们在世纪之交的各种问题,把改革开放引向更深、更远,才能在21世纪中顺利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

  共和国的明天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才能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才能把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奋斗,才能实现民族的振兴和统一,使国家更加繁荣和富强。

  [余论]邓小平70多年的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新中国建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如果说毛泽东的主要功绩是使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里重新站立起来,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邓小平的主要功绩就是最终使中华民族迈开大步,走向世界,敞开了拥抱世界的胸怀,使中国人民终于从长期遭受的封闭、落后、愚昧、贫穷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开始走上了文明、民主、富裕的新生活。

  (丑洁明)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