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5、拉美独立战争的领袖

  玻利瓦尔

  (1783~1830)

  [传略]西蒙・玻利瓦尔,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军事家。1783年出生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一个土生白人贵族家庭。先后在加拉加斯和马德里读书,接受法国启蒙主义教育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崇信卢梭的自由民权主张。1804年,玻利瓦尔游历法国、奥地利和意大利,为法国大革命所鼓舞,立志为推翻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和解放南美洲而献身。

  1810年,加拉加斯人民起义,建立执政委员会,玻利瓦尔被委派出使英国争取援助。次年,执行委员会中的保守势力企图与殖民者妥协,玻利瓦尔领导爱国社向国民议会请愿,坚决主张委内瑞拉独立。1812年委内瑞拉共和国遭西班牙保皇军打击而覆灭,他流亡到新格拉纳达,发表《卡塔纳赫宣言》,号召各地爱国者联合起来,解放委内瑞拉和南美洲。1813年,玻利瓦尔率领300多人的远征军打回委内瑞拉,解放了加拉加斯,重建共和国,任最高执政官,被授予“解放者”称号。1817年,他在派斯领导的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安戈斯图拉城。两年后,在玻利卡战役中战胜西班牙军,解放波哥大。同年12月,委内瑞拉同新格拉纳达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当选为总统。

  1822年,玻利瓦尔同圣马丁在瓜亚基尔会晤,共同承担打败西班牙殖民军和解放秘鲁的重任。第二年,玻利瓦尔率军进入秘鲁作战。经过胡宁战役和阿亚库乔战役,彻底摧毁了西班牙殖民军主力,解放了秘鲁。

  玻利瓦尔的意图是建立一个南美联邦共和国,但随着独立战争的胜利,革命队伍内部矛盾开始激化。1829到1832年间,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先后脱离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1830年,玻利瓦尔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同年12月因病在哥伦比亚圣玛尔塔逝世。玻利瓦尔的革命业绩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拉丁美洲有深远影响。1980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他列为世界民主战士进行纪念。

  [影响]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反对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受到法国大革命影响的玻利瓦尔由欧洲回国后,即投入到为祖国民族解放而战斗的事业中去。他主张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建立联邦共和国,并同他的战友米兰达一起领导了委内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拿破仑军队占领西班牙的消息点燃了委内瑞拉革命的烽火。1810年,委内瑞拉首府――加拉加斯人民举行起义,他们赶走了西班牙官吏,推翻了西班牙统治,宣布成立新的革命政府。面对起义的胜利,革命队伍中保守势力欲与殖民者妥协的企图,玻利瓦尔领导爱国社向国民议会请愿,坚决主张委内瑞拉独立。在他的影响下,国民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委内瑞拉共和国成立,这就是以米兰达为首的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

  作为新政府的领导成员,玻利瓦尔参加爱国军队,任卡贝略港要塞司令。

  但新政权是不稳固的,西班牙殖民军不久颠覆了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玻利瓦尔被迫流亡到当时业已解除西班牙束缚的新格拉纳达的卡塔纳赫城。为了打败西班牙殖民军,光复祖国,争取民族独立,流亡期间的玻利瓦尔发表了著名的《卡塔纳赫宣言》。在宣言中,他号召各地爱国者团结起来,排除分歧,继续为解放委内瑞拉和南美洲而斗争。在新格拉纳达政府的支持下,他迅速组成一支几百人的武装队伍,从哥伦比亚出发,重新远征委内瑞拉。玻利瓦尔率领他的部队,越过四千米高的安第斯山脉,出其不意地对西班牙殖民军进行打击,重新占领加拉加斯,并成立了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玻利瓦尔也因此被称为“解放者”。

  伴随着1814年拿破仑帝国的瓦解,欧洲的反动王朝纷纷复辟。西班牙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恢复了王位的菲迪兰七世宣布重新“讨伐”拉丁美洲,并派遣远征军开往拉美殖民地,镇压革命。西班牙殖民军联合委内瑞拉内部反动势力,经过拉波塔战役,又将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扼杀。但这次失败并没有打消玻利瓦尔解放南美洲的坚强信心,在英属牙买加岛避难时,他发表了《牙买加来信》,重申了自己解放祖国的决心,号召拉丁美洲各共和国团结一致,在同西班牙殖民者斗争中相互支援,为驱逐西班牙殖民者,建立一个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而奋斗。

  在海地,玻利瓦尔得到海地共和国的大力援助,他重新组织了革命队伍。为了取得解放委内瑞拉战争的胜利,他吸取了以往战争失败的教训,接受了海地总统佩蒂昂提出的在斗争中废除奴隶制办法来发动群众的建议,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宣布废除奴隶制法令,没收西班牙王室和一切反动分子的土地,并承诺在独立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奴隶、牧民和农民的革命热情,他们踊跃地参加革命队伍,参加独立战争。同时,他还为清除委内瑞拉爱国力量的分歧作了不懈的努力,从而建立起领导核心,使整个委内瑞拉掀起了一场革命的风暴。

  随着革命队伍的不断扩大和作战时机的不断成熟,玻利瓦尔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第二次翻过安第斯山脉,直捣殖民军的心脏――新格拉纳达,然后再兵临委内瑞拉。在这些作战条件都成熟以后,玻利瓦尔带领大军第三次翻过安第斯山脉,在波亚卡河战役中几乎全歼西班牙殖民军,乘胜进入波哥大,并宣布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哥伦比亚共和国同米兰达的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及玻利瓦尔本人所建立的第二共和国相比,它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实际可行的施政方针,使得它也更加稳固。新的哥伦比亚共和国由新格拉纳达(今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组成,玻利瓦尔被选为共和国总统。

  作为南美洲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玻利瓦尔的目标是解放整个南美,建立一个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将西班牙殖民者从委内瑞拉驱逐出境,这仅仅是他伟大设想的第一步。玻利瓦尔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驰骋于南美各地,1822年玻利瓦尔的军队解放了厄瓜多尔首府基多,厄瓜多尔也宣布加入共和国,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西班牙殖民者被赶出了西属拉丁美州,玻利瓦尔主持制定了委内瑞拉、大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国家的宪法,确立了新的国家体制。他主张共和,反对任何形式的君主政体。玻利瓦尔为清除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废除殖民时期的王室法庭,设立国家最高法院和地方法庭;反对教会参与国家政治,主张教会与国家政权分离;提出不受财产限制给公民以平等的、民主选举的权利。他多次向国会提出辞去总统和赋予他最高执政者的职务,主张限制和约束国家领导人的权力。他还没收地主和亲西班牙上层人物的土地财产,分配给参加独立战争的战士;并坚持把废除奴隶制和取消印第安人等级、捐税的规定写入宪法。玻利瓦尔的政治主张,在独立后初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贯彻,为拉美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和实现民主奠定了基础,对拉美社会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为巩固拉丁美洲新成立国家的革命成果,玻利瓦尔主张拉美国家之间加强团结,建立联邦,以防止殖民势力卷土重来,抵御新兴的英、美等资本主义大国对拉丁美洲的侵略。根据玻利瓦尔的建议,1826年在巴拿马召开了美洲大陆的国际会议,通过了建立拉美各国的联邦宣言。虽然拉丁美洲国家间政治上的联合最终未能实现,但巴拿马会议毕竟是世界近代史上摆脱殖民压迫,获得独立的新型国家为实现联合,共同防御大国侵略而举行的第一次会议,它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意义。玻利瓦尔为召开巴拿马会议而提出的美洲各国团结、联合的思想至今仍是拉美进步力量所推崇的原则。

  [余论]玻利瓦尔在他47年的生命里程中,有20年是为拉美的独立和自由而斗争,他无愧于拉丁美洲解放者的称号。他不仅仅是委内瑞拉、大哥伦比亚的解放者、缔造者与民主战士,而且是拉丁美洲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刘合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