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0

  万历四十一年的一天,多年未理朝政的万历皇帝突然心血来潮,开始批起了折子,读完折子,他生气地扔到了地上。郑贵妃说,皇上,谁又惹你生气了?万历皇帝说,还不是那个叶向高。郑贵妃说,他都说了什么?万历皇帝说,他要让福王尽快去封地。郑贵妃说,皇上不是说,福王非四万亩田庄而不应。他们还不罢休?万历皇帝说,你自己看。郑贵妃边看边念,《大明会典》规定亲王禄米为一万石,不能随意增加。帝国田地之数有限,而圣子神孙不断,如此以往,不只百姓无田,连朝廷都会无田。景王、潞王要田四万顷,已被大家认为是败坏了祖制。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希望皇上不可效尤。郑贵妃说,这些愚臣,为何一定要苦苦相逼,一定让我们母子分离。

  王皇后来给李太后请安。李太后说,最近,宫里可有什么事情?王皇后说,臣妾听说,首辅叶向高上疏,要福王去洛阳。李太后说,福王怎么迟迟不去洛阳?这不合祖制。王皇后说,郑贵妃诡计多端,一再找借口。先是以福王府第尚未建成来要挟群臣,致使工部加紧给予修建;待王府建成后,又称寒冬腊月,行动多有不便,等来年春天再赴封国;可是到第二年春天,却说若要去封国,“福王非四万亩田庄而不应”。李太后说,真是太不像话了。来人啊,把郑贵妃给我叫来。我倒要看看,她究竟怎么糊弄我。

  小德子来到翊坤宫,对贵妃说,贵妃娘娘,太后叫你过去。郑贵妃有些吃惊地问,太后就叫我一个人去,没叫皇上一起去?小德子说,太后是这么说的。万历皇帝说,小德子,你可知道母后叫贵妃去所为何事?小德子说,回皇上话,好像是关于福王封地的事。郑贵妃说,太后可真是消息灵通。万历皇帝说,爱妃,要不,朕陪你一起去吧。郑贵妃说,不用了。

  郑贵妃说,臣妾给太后娘娘请安。李太后说,不必拘礼,快过来坐吧。郑贵妃坐下。李太后召问郑贵妃,福王为何未赴封国?郑贵妃愣了一下,然后笑着回答,太后明年七十寿诞,福王留下为您祝寿。李太后毕竟深怀城府,她冷冷地反问,我二儿子潞王就藩卫辉府,试问他可以回来祝寿否?郑贵妃无言以对地说,这……李太后说,尽快让福王速去封国就藩,不要破坏了祖制。郑贵妃说,嗯。李太后说,你怎么总是支支吾吾的,是不是听不清我说什么?郑贵妃说,回太后,臣妾都听明白了。李太后说,明白了就好。你打算什么时候让福王出行?郑贵妃说,这个,我得回去和皇上商量商量。李太后说,不用了,哀家给皇上拿主意吧。郑贵妃说,那当然是最好了。李太后说,日子我已经看好了,下个月的六号是适合远行的吉日。你看如何?郑贵妃说,既然太后定了日子,臣妾依着办就是了。李太后说,哀家也知道这母子分离的痛苦,可是这祖宗的规矩不能坏,坏了祖宗的规矩就是不孝。郑贵妃说,臣妾一定谨记太后的教诲。李太后说,你先下去吧。郑贵妃说,臣妾告退。

  郑贵妃回到宫中,万历皇帝忙问,爱妃,母后怎么说?郑贵妃一声不吭。万历皇帝说,爱妃,你倒是说句话啊?郑贵妃突然哭着扑到万历皇帝的怀里。万历皇帝说,爱妃,你快跟朕说,到底怎么了?郑贵妃说,完了,什么都完了。万历皇帝说,母后让福王去封地了?郑贵妃说,皇上,你要是早立洵儿为太子,今天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我和洵儿就不会母子分离了。万历皇帝说,你不要急,朕去说服太后。郑贵妃说,一切都晚了,太后已经定下了出发的时间。万历皇帝说,母后定的是什么时候?郑贵妃说,下个月六号。万历皇帝说,这,这也太快了吧。再说,这天寒地冻的,有个三长两短可如何是好?不如到明天冬天再去。我得跟母后说说。郑贵妃说,皇上,不用了,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福王去洛阳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天空阴沉,时有零星雪粒落下,北国的冷风从塞外吹来,使人瑟瑟发抖。郑贵妃给他披上亲手做的棉衣。宫门前,郑贵妃和朱常洵面面相对,泪如泉涌。郑贵妃说,洵儿,你这是第一次离开为娘,有什么事,随时写信来。朱常洵点了点头。郑贵妃说,孩儿啊,这一别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了。朱常洵擦着眼泪说,母亲,不要哭坏了身子。万历皇帝在午门前和朱常洵话别,反复叮咛,路途遥远,儿当珍重……朱常洵说,父皇,你得好好保重。当福王进轿起程的刹那间,已是两鬓斑白、长须飘胸的万历皇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抬起龙袖,想遮掩自己发烫的眼睛,但浑浊的泪水还是哗哗地流了下来。太监说,起轿。郑贵妃往前追,朱常洵从轿子里伸出手,他们紧紧地握着。郑贵妃说,孩儿,路上小心。朱常洵说,孩儿知道了。轿子早已远去,万历皇帝和郑贵妃久久不愿离去。小顺子抹着泪说,皇上,外面冷,咱们回宫吧。万历皇帝说,再等会。又过了许久,小顺子说,皇上,该回宫了。万历皇帝还是一言不发地站着。

  回到宫中,万历皇帝就病倒了。郑贵妃守在他身边。郑贵妃说,皇上,你说洵儿这会该到哪儿了?万历皇帝说,这会儿该出京城了吧。郑贵妃叹了口气说,洵儿一走,臣妾这心里觉得空空荡荡的。万历皇帝说,朕何尝不是如此呢?郑贵妃说,昨天晚上,臣妾一宿没睡,把枕头都哭湿了。臣妾害怕有生之年,再也见不到洵儿了。万历皇帝说,都是朕不好,你现在一定特别恨朕吧。郑贵妃说,臣妾不恨皇上,臣妾恨的是那帮顽固不化,无药可救的大臣,恨的是这不近人情的祖制。万历皇帝不说话,用手绢给她擦眼泪。万历皇帝说,爱妃,朕对不住你。郑贵妃说,皇上,你不用自责了,好好地睡一会吧。万历皇帝说,朕只要一闭上眼睛,脑子里就全是洵儿小时候的样子。郑贵妃说,臣妾何尝不是?万历皇帝说,外面的雪停了吗?郑贵妃说,雪下得正大呢。万历皇帝说,这天寒地冻的,不知道洵儿会不会着凉?他睡觉时爱踢被子。郑贵妃说,这个臣妾已经跟贴身的宫女关照过了。

  天下大雪,王皇后在宫里吃烤羊肉。月儿说,主子,你今儿个气色不错。王皇后说,本宫今天特别高兴。月儿说,主子为何事高兴呢?王皇后说,我和她斗了那么多年,这次终于胜利了,福王终于去了封地。月儿说,只要福王去了封地,这后宫就安宁了。王皇后说,唉,后宫永远不可能安宁的。

  福王去了洛阳没多久,七十岁的李太后终于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王皇后来到她身边,李太后枯枝般的手紧紧握着她的手说,哀家恐怕已经不行了。王皇后说,母后,你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李太后说,你为人忠厚,而郑贵妃飞扬跋扈,我怕到时候,后宫会大乱。王皇后说,母后,你不会有事的。李太后说,我虽然多年不管宫里的是非,但我对宫里的事还是了如指掌的,郑贵妃很有野心,你要处处提防着她。王皇后说,请母后放心,我一定会把社稷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李太后说,我这里有一尊玉佛,你一定要保管好,如果郑贵妃要难为你,你就摔破这个玉佛。王皇后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万历皇帝和郑贵妃都来了。万历皇帝来到了李太后的病榻前。李太后一脸安详,她说,皇上,哀家快不行了。万历皇帝说,母后,你不会有事的。李太后说,你一定要少喝点酒,多处理一些朝政,可不能将祖宗的基业毁在自己的手上啊。万历皇帝说,儿臣知道了。李太后笑了笑,闭上了眼睛。万历皇帝哭着喊,母后,母后。窗外,大雪纷飞。万历皇帝跪在她面前痛哭起来。

  李太后去世后,最高兴的是郑贵妃,一直以来,李太后的心里只有王皇后,对她没有好感,这下好了,王皇后的背后再也没有人撑腰了。李太后入土为安后,郑贵妃说,皇上,现在时机成熟了。万历皇帝说,什么时机?郑贵妃说,皇上难道把说过的话都忘记了吗?万历皇帝说,你指的是什么?郑贵妃说,当初立太子的时候,皇上不是说,皇后疾病缠身,只有一两年的寿数,一晃二十年过去了,皇后还活得好好的。皇上不是说等时机一成熟,就立臣妾为皇后,然后让洵儿顺理成章地当太子的吗?万历皇帝说,朕确实说过这个话。郑贵妃说,当时,两宫太后都健在,皇上犹豫不决,现在皇上还担心什么呢?万历皇帝说,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要废除皇后总得有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吧?郑贵妃说,皇上随便找个理由就行了。万历皇帝说,这怎么行呢?郑贵妃哭了起来。万历皇帝说,爱妃莫哭。郑贵妃说,我就知道皇上压根就没想让洵儿当太子,皇上一直在糊弄臣妾。万历皇帝说,好了,好了,朕答应你就是了。郑贵妃破涕为笑。万历皇帝说,你总得找个理由。郑贵妃说,这个好办。

  王皇后刚从午睡中醒来,月儿就进来了。月儿说,主子,不好了。王皇后说,又怎么了?月儿说,奴婢听说皇上听信了贵妃的谗言,要废掉你的皇后之位。王皇后冷笑了一声说,你听谁说的?月儿说,这宫里都传遍了。王皇后说,这事二十年前就该发生了。月儿说,主子,我们总得想个法子才行。王皇后说,这个皇后我也当腻了,谁爱当谁当吧。月儿说,主子——王皇后说,不必多言,既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就随他去吧。

  不一会,一个太监来了。太监说,奴才给皇后娘娘请安。王皇后说,你就不要假惺惺了。太监说,奴才是奉了皇上的旨意,让皇后暂居景阳宫。王皇后说,这恐怕不是皇上的本意吧?太监说,奴才只是传达皇上的旨意而已。王皇后说,你回去禀报皇上,就说本宫希望听他亲口说。太监说,这,这……王皇后吼道,还不快滚。太监说,奴才告退,然后一溜烟跑了。

  太监回到乾清宫,万历皇帝问,事情办妥了吗?太监说,奴才办事不力,请皇上恕罪,请贵妃娘娘恕罪。万历皇帝说,到底是怎么回事,给朕细细说来。太监说,皇后娘娘说,要皇上亲口说。万历皇帝有些为难。郑贵妃说,她还说了什么?太监说,没有了。万历皇帝问郑贵妃,爱妃,这可如何是好?郑贵妃说,臣妾陪皇上走一趟,臣妾要将这几十年的恩怨做一个彻底了断。万历皇帝说,那好吧。

  王皇后正在吃樱桃,太监报,皇上驾到。万历皇帝和郑贵妃进来。王皇后说,臣妾给皇上请安。万历皇帝说,不必多礼。王皇后说,几个月不见,皇上消瘦了许多。郑贵妃说,因为太后仙逝,皇上太过悲伤的缘故。王皇后冷笑了一下。王皇后说,皇上,不管如何,你我毕竟夫妻一场,难道你忍心将我打入冷宫?万历皇帝不言语。郑贵妃跟万历皇帝使了个眼色。万历皇帝说,你身为皇后,尽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今日朕非但要将你打入冷宫,还要取消你的皇后之位。王皇后说,此事臣妾早有耳闻,以为只是空穴来风,没想到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万历皇帝不言语。王皇后说,月儿。月儿说,奴婢在。王皇后说,把太后临终前送给本宫的玉佛拿来。月儿说,是。王皇后接过玉佛,随手将它打烂了。月儿说,主子,这里面有一张纸。王皇后接过纸一看,笑了。万历皇帝说,母后在上面写了什么?王皇后说,皇上自己看。万历皇帝一看,脸色马上变了。万历皇帝说,回宫。

  回宫后,郑贵妃问,皇上,太后的密旨上写了什么?万历皇帝说,母后似乎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预先下了密旨,不准朕改立皇后。郑贵妃说,这,这肯定是皇后使的诡计。万历皇帝说,不管如何,这是母后的遗旨,朕肯定不会违背的。郑贵妃说,皇上——万历皇帝说,不要再说了。

  几位大人在一起喝茶。刘大人说,沈大人,下官听说,皇上派遣的税监,横行霸道,到处民不聊生啊。沈大人说,这个我也有所耳闻,不过,具体的情况我还不太清楚。陈大人说,这些税监巧立“土商”名目,穷乡僻坞,米盐鸡豕,都要输税。刘大人说,这些人简直无法无天,有的地方甚至是拦路抢劫,如果不交税,就会招来一顿毒打。沈大人说,有这样的事?陈大人说,看来,咱们联名上个折子才行。沈大人摇头说,唉,这里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皇上根本不看折子的。刘大人说,如果听之任之,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沈大人说,前几天,兵部的熊大人来到府上,跟我说起辽东的事。陈大人说,是不是努尔哈赤有二心了?沈大人说,那倒不是。熊大人去辽东视察,突然闻到一股子腐肉的味道,味道非常难闻,他走近一看,你们猜怎么着?众大人说,怎么了?沈大人说,你们猜猜。刘大人说,是不是变味的鸡?沈大人说,说出来,你们可能不相信,可这是熊大人亲眼所见。陈大人说,熊大人到底看到了什么?沈大人说,他居然看到一个年老士兵在烤死人肉。众大人惊愕不已。刘大人说,居然有这样的事,真是不可思议,这样的人,应该立即处斩。沈大人说,熊大人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当他上前质问以后,情况就不同了。陈大人说,那人说了些什么?沈大人说,这个士兵已经年近六十了,当了三十几年的兵。皇上迟迟不发辽东的军饷,很多人冻死了,饿死了。实在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刘大人说,这样的事,应该立即禀明皇上才是。沈大人说,熊大人到我府上来,就是商议此事,我立即写了折子,不过,皇上迟迟没有回复,我三番五次要面见圣上,圣上都没答应。刘大人说,据我所知,努尔哈赤兵强马壮,对辽东早已虎视眈眈,这样下去,实在是太危险了。陈大人说,努尔哈赤是朝廷的顺臣,断然不会起谋逆之心的。刘大人说,杨应龙不也是说翻脸就翻脸吗?陈大人说,努尔哈赤与杨应龙截然不同,努尔哈赤多次亲自来朝进贡,其忠心可见一斑。刘大人说,你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努尔哈赤越是急于表现自己的忠心,说明他的野心越大。杨应龙不过是想占领西南地区,努尔哈赤恐怕不仅仅是想取辽东。陈大人说,照你这么说,当年朝廷的大军围剿杨应龙时,努尔哈赤就应该起兵了,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刘大人说,你以为努尔哈赤不想吗?他做梦都想。不过,当时,他不够强大,不敢贸然出兵而已。陈大人说,沈大人,你说我说得对不对?沈大人说,好了,两位不要再争了。如果我朝强大,自然就不会有危险,现在的情况,我看是危机四伏啊。刘大人说,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力谏皇上。沈大人说,那是自然,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六年一次的“大计”(明朝官员考核制度,每隔六年考核一次官员,考核外官名“大计”),此事关乎国家的安危,诸位一定要严厉,绝不手软。众大人说,请沈大人放心。

  天还没亮,泰兴的龙知县就起床了。龙夫人也起了床。龙知县说,夫人,时辰还早,你歇着吧。龙夫人说,我送送你。龙知县说,不用了。龙夫人说,此次进京,前途未卜,我去庙里求一尊佛,你带着,应该会有好运的。水面上雾气迷蒙。龙夫人将龙知县送上了船。龙夫人对仆人说,这一路上,你可一定要照料好老爷。仆人说,夫人,你放心吧。船慢慢划开了。

  半个月后,龙知县进了吏部。仆人在外面等候。街道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几个税监正在收税。过了半个时辰,龙知县出来了。他一脸的沮丧,仆人说,老爷,怎么样?龙知县说,完了,全完了。仆人说,到底怎么了?龙知县说,我被免了官,现在是一介平民了。仆人说,那,那怎么办?龙知县说,还有什么办法,只能先回泰兴吧。仆人说,老爷,我听说,给吏部的官员送点礼,就没事了。龙知县说,你说得轻巧,我身上除了回家的盘缠,什么都没有了,拿什么给人家送礼?再说了,那些官员胃口很大,你送一百两银子,人家连门都不会让你进的,唉,回去吧。

  他们俩往广宁门走去,在行经广宁门时,突然被拦住了去路。一个税监说,你们是从哪来的?仆人忙说,这位爷,我们是从泰兴来的,我们老爷是泰兴知县。两个税监嘀咕起来,一个说,既然是从南方来,又是一个知县,应该很富有吧?另一个说,没错,找了半天的小鱼小虾,终于等到一条大鱼了。税监说,过来交税。龙知县说,我又不是商人,交什么税?税监说,你身为朝廷命官,连这点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吗?龙知县说,我还真的不知道。另一个税监说,少跟他废话。两个税监上前,抢了他们的行囊。他们打开行囊,发现里面除了衣物,什么都没有。这下,税监怒了。一个税监说,快把银票拿出来。龙知县说,没有。税监说,你这只死鸭子,嘴还挺硬嘛。仆人拿出三两银子说,这是我们所有的钱了。税监生气地说,你当是打发叫花子啊?给我打。税监们对龙知县一顿暴打,然后离去。龙知县吐血而亡,仆人守在一旁,很多人围观。

  这时,吏部马大人的轿子经过。马大人看到外面围了很多人,便问,那里发生了什么事?下人说,这个,我也不清楚。马大人说,你过去看看。下人看了以后,回来禀报说,老爷,泰兴知县龙膛被人打死了。马大人一听,吃了一惊,说,这光天化日下,居然敢打死朝廷命官,待我去看看。马大人到来,众人让开一条道。马大人对龙知县的仆人说,死者是何人?龙知县的仆人说,死者是我家老爷,泰兴知县龙膛。马大人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快细细说来。龙知县的仆人说,我家老爷进京参加“大计”,行至广宁门,突然被几个人拦住去路,他们自称是给皇上收税的,要我家老爷拿出银票,我家老爷为官清廉,身上只有几两盘缠,他们便对老爷一顿毒打,老爷吐血身亡了。马大人说,真是岂有此理。龙知县的仆人说,大人,你一定要给我们家老爷做主啊。马大人说,先把他们带到吏部去。

  沈一贯正在书房。下人进来说,吏部马大人求见。沈大人说,快请他进来。马大人进来。马大人说,下官参见沈大人。沈大人说,不必多礼,请坐。沈大人吩咐下人说,上茶。马大人说,沈大人,下官今日碰到一件怪事。沈大人问,什么事?马大人说,进京考核的泰兴知县龙膛,在广宁门被税监活活打死了。沈大人说,啊,为何?马大人说,税监们知道他是从南方来的,以为他很富有,便要他交税,孰料龙膛为官清廉,身上只有三两银子的盘缠,税监大怒,便对他一顿毒打。沈大人说,真有此事?马大人说,千真万确。沈大人说,这些税监也真是太猖狂了,竟然敢打死朝廷命官。马大人说,自皇上派遣税监以来,举国哗然,下官以为可通过此事,要求皇上收回成命。沈大人说,唉,难啊。马大人说,如果是百官联名上书,皇上一定会重视此事的。沈大人说,这个,我知道,如果是让皇上惩戒这几个税监,倒还可以,如果要取消税监,恐怕不易。马大人说,这是为何?沈大人说,万历三十年,皇上病危,在仁德门召见本官,托言于我说,“朕陡遭疾病,恐怕难好。自从承继大业以来,享尽了荣华富贵,没有可遗憾的。唯独矿税一事,朕因为宫殿尚未竣工,权宜推行。如今可以废止了,派去的宦官都让他们迅速回京……”我见皇上气息奄奄,匆匆叩辞,便在朝房拟好遗诏,送了进去。三更时内侍传谕旨,准备如遗诏宣示臣民。马大人说,皇上也有此意?沈大人说,天还没亮,万历皇帝突然病好了,后悔要废除矿税,便接二连三地派内使来追回成命。迫不得已,本官只好交出了遗诏。马大人说,原来有这样的事。沈大人说,此事,我从没跟别人提起,你也要严守秘密。马大人说,那我们该怎么做?沈大人说,一定要让皇上惩戒肇事的税监。马大人说,可皇上不看折子怎么办?沈大人说,那么大家就跪着求见。马大人说,我这就去办。

  打死龙膛的四个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在一起喝酒。赵禄说,我听说官员们这次要联名上奏皇上,治我们的罪。王泰说,你不要杞人忧天了。我们是皇上派遣的,皇上如果治罪于我们,岂不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张宪说,就是就是,再说皇上根本不看折子,他们就算闹翻了天,也无济于事。赵禄说,你们不要想得太乐观了,我们这次杀的是朝廷命官,非等闲之辈。刑相说,皇上爱财,到时候,我们送点东西不就行了。王泰说,对,想当年,张鲸也是如此,群臣激愤,要处决他,他只不过从民间找了几件宝物,皇上就免了他的罪。如果皇上真要追究,我们可以仿效。张宪意味深长地说,有一件事情,你们要清楚,我们是皇上身边的,皇上肯定是站在我们这边的。王泰说,来来来,喝酒喝酒。赵禄说,下次咱们可得多长几个心眼,杀了朝廷的官员,还是会惹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王泰说,赵公公,你也实在太胆小了,有皇上给我们撑着,天塌下来都不怕。

  万历皇帝在喝酒。小顺子说,皇上,沈大人求见。万历皇帝说,不见。小顺子出来对沈大人说,沈大人,你回去吧,皇上不见你。沈大人说,我这里有一个折子,你转给皇上吧,告诉皇上此事关系重大。说完,给了小顺子一张银票。小顺子笑着说,没问题。

  小顺子回到皇上身边。万历皇帝说,沈大人走了?小顺子说,走了。万历皇帝说,他一定叫你转折子了吧?小顺子说,皇上真是料事如神,沈大人说这个折子很重要,请皇上一定看。万历皇帝说,这个沈一贯,就喜欢小题大做,什么事情到了他那里,都成了大事了。小顺子说,皇上,要不,奴才给您念念?万历皇帝说,不用了,免得坏了我喝酒的兴致。小顺子说,是。

  马大人又来找沈一贯。马大人说,沈大人,皇上那里有消息了吗?沈大人说,我把折子呈上去了,可是没有任何动静,我估计皇上根本没看折子。马大人说,那如何是好?沈大人说,我只能再写一道折子了。

  小顺子说,皇上,沈大人又上折子了。万历皇帝说,他要让朕看,朕偏不看。郑贵妃说,皇上,沈大人这样频繁地上奏,说不定真有什么重要的事呢?万历皇帝说,这天下难道还有比朕喝酒更重要的事情?郑贵妃说,来,臣妾敬皇上一杯。

  赵禄、王泰、张宪、邢相又在一起喝酒。张宪说,果然不出我所料,沈一贯一连上了三道折子,要皇上治我们的罪,可皇上压根儿就没有看。王泰大笑说,我看沈一贯简直是愚蠢至极。赵禄说,大家不要高兴得太早,我听说,群臣明天要去午门下跪,求见皇上。张宪说,你放心,别说跪上一天,就是跪上三天,皇上也不会召见他们的。

  众官员跪在午门外。天下大雨,他们仍然没有离去。小顺子说,皇上,文武百官跪在午门外,求见皇上。万历皇帝说,他们有什么事?小顺子说,奴才听说是为税监打死泰兴知县的事。万历皇帝说,有这样的事?朕怎么不知道?小顺子说,奴才也是方才知道的。万历皇帝说,这可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小顺子说,皇上见不见他们?万历皇帝说,不见。

  万历皇帝在用膳。他突然问,大臣们都回去了吧?小顺子说,回皇上,他们还跪在午门外,奴才听说,有些年迈的老臣晕倒了。万历皇帝说,爱妃,你说朕要不要召见他们?郑贵妃说,臣妾以为,皇上应该召见。万历皇帝说,那好吧。

  大臣们终于见到了皇上。大臣下跪,吾皇万岁万万岁。万历皇帝说,平身。大家起来。沈大人说,启禀皇上,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横行霸道,在广宁门打死了泰兴知县龙膛,请皇上严惩。万历皇帝说,此事可属实?马大人说,启禀皇上,微臣已经调查清楚,确实如此。万历皇帝说,那众爱卿觉得应该如何处置?马大人说,微臣以为,应该斩首示众。周大人说,微臣以为,税监们恣行威虐,每托巡历,剽劫商旅,恳请皇上将他们一一召回。万历皇帝不语。李大人说,这些税监,杀孩子的父母使其成为孤儿,杀女子的丈夫使其成为寡妇,抢光人们的财产、挖开死者的棺木,这些暴行“即在敌国仇人,犹有不忍”,何以对自己的百姓赤子却偏偏下得了如此狠手?万历皇帝说,好了,朕会妥善处置,你们先回去吧。

  回到宫,万历皇帝问郑贵妃,爱妃,此事,朕该如何处理?郑贵妃说,臣妾以为,皇上应该处决这几个肇事者。万历皇帝说,可他们都是朕派出去的。郑贵妃说,皇上是叫他们出去收税,没叫他们出去杀人,这是他们自己不识好歹。万历皇帝说,爱妃说得有理,可朕总觉得有些不妥。郑贵妃说,皇上万万不能因小失大。万历皇帝说,小顺子。小顺子说,奴才在。万历皇帝说,传朕的旨意,将赵禄、王泰、张宪、邢相四人打入天牢。小顺子说,奴才领旨。几天后,赵禄、王泰、张宪、邢相四人被斩。众人奔走相告,人心大快。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