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0

  朱常洵虽然侥幸被找到了,但他身子很虚,经常昏迷。一天下午,春儿跑到御医家,说,不好了,皇子又昏过去了。御医立刻跟来了。郑贵妃抱着朱常洵。马御医和李御医开始抢救。郑贵妃问,洵儿他怎么样了?马御医说,请恕老臣医术不精。郑贵妃说,你一定要救救我的洵儿。李御医说,老臣有一个胆大的想法,但是没有把握。郑贵妃说,说来听听。李御医说,不妨用针灸试一试。郑贵妃说,那就试一试吧。马御医说,娘娘,万万不可啊,皇子气血两虚,微臣怕……郑贵妃问李御医,你有几成把握?李御医说,回娘娘话,微臣只有五成把握。郑贵妃说,这可如何是好,万一有个闪失,可怎么办才好?李御医说,娘娘,只有针灸才能彻底救好皇子。郑贵妃说,这可真使本宫左右为难啊。李御医说,娘娘,皇子的病,可不能再拖了。郑贵妃叹了口气说,就依御医吧。

  李御医开始针灸,看着尖尖的银针刺向朱常洵的身子时,郑贵妃心疼至极,眼泪咕噜咕噜往下滚,她实在不忍心再看,便侧过头去。朱常洵吐出一口紫血。郑贵妃一阵心疼地问,怎么吐血了?李御医说,回娘娘,皇子吐的是毒血。郑贵妃说,洵儿不会有事吧?李御医说,一切顺利,他很快就会康复了。郑贵妃说,春儿。春儿说,奴婢在。郑贵妃说,看赏。李御医说,谢娘娘恩典。

  听到常洵昏迷的消息,万历皇帝急急地赶往翊坤宫。一进宫,就问郑贵妃,洵儿怎么样了?郑贵妃说,刚才可把臣妾吓坏了,幸好李御医用针灸逼出了洵儿体内的毒血,才得以转危为安。万历皇帝说,洵儿还会不会有危险?郑贵妃说,李御医说,洵儿体质太弱。万历皇帝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郑贵妃说,臣妾听说,最近京师大旱,皇上若可为民祈雨,可保洵儿平安。万历皇帝说,你听谁说的?郑贵妃说,臣妾昨日去庙中,为洵儿祈祷,听法师说的。万历皇帝说,只要洵儿能康复,朕做什么都愿意。

  上朝的时间到了。申大人说,启禀皇上,京师已三月不下雨,河床干旱,蝗虫成灾,民不聊生。陈大人说,河北府,山东府,今年均是百年难遇的大旱,民众以啃食树皮为生,有些地方,甚至吃起了人。余大人说,皇上,微臣以为,当务之急,应该开仓放粮。丁大人说,开仓放粮,固然是个办法,但不是根本的办法,微臣以为,应该由皇上亲自去祈求风调雨顺。余大人说,丁大人所言极是,皇上祈雨,恩泽天下,是为上策。万历皇帝说,既然如此,烦请申大人择一个吉日,朕亲自去宫求雨。申时行说,老臣领旨。

  烈日当空,祈雨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城。两边是欢呼的百姓,他们你推我搡,想要看看皇上到底长的什么样。到了天坛,万历皇帝从轿上下来,白花花的阳光照得人晕乎乎的,他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小顺子说,皇上,奴才备好了便舆。万历皇帝说,不必了。说完,便一步一步,拾阶而上。

  说来也怪,万历皇帝祈完雨后没几日,朱常洵渐渐好起来了。春儿抱着他,他居然咯咯地笑,一笑,口水就从嘴角流了出来。春儿说,娘娘,快看,洵儿笑了。郑贵妃看着,也笑了起来。春儿说,娘娘,今天阳光好,又没风,不如带洵儿到宫后苑晒晒太阳。郑贵妃说,好吧,我们一起去。郑贵妃走在前面,奶妈抱着朱常洵走在中间,春儿走在后面。她们来到池塘边的亭子里坐下来。

  这时对面来了两个人,是王皇后和月儿。王皇后说,对面是谁?月儿说,好像是郑贵妃。王皇后说,昨天皇上不是封她当皇贵妃了吗?月儿说,是的。王皇后咳嗽着说,她现在一定很得意吧。月儿说,不管怎么说,她也应该过来给主子请安。王皇后说,她现在眼睛里哪还有本宫,她现在希望本宫早点死,好将我取而代之。月儿说,主子,你不会有事的。王皇后说,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见到王皇后,春儿说,王皇后在对面,我们要不要过去请个安?郑贵妃说,还是免了吧。春儿说,这是宫里的礼节。郑贵妃说,让这些礼节都见鬼去吧。春儿说,奴婢听说王皇后最近病得很厉害。郑贵妃说,她这是自作自受。这时,朱常洵哭了起来。郑贵妃说,洵儿是不是要吃奶了?奶妈说,我这就喂。郑贵妃说,这次我自己来喂吧。奶妈说,贵妃娘娘,这万万不可啊!郑贵妃说,大胆奴才,竟敢抗旨?奶妈无奈,只好把常洵交给她。郑贵妃喂起了奶。王皇后看到郑贵妃在喂奶,非常生气地说,她是故意气我呢。月儿说,主子,你要是生气,就真上了她的当了。王皇后苦笑了一下说,你说得对。

  万历皇帝正在休息,突然听到外面刮风的声音,以为是下雨了,马上起了床。万历皇帝问小顺子,外面下雨了吗?小顺子说,还没呢,不过,看样子是要下。万历皇帝走出宫。天边挂着一钩弯月,繁星密布,一点下雨的迹象都没有。万历皇帝不解地说,朕那么虔诚地去祈雨,为何雨却迟迟不下呢?小顺子说,皇上放心,奴才觉得这几天肯定会下雨。万历皇帝说,你为何如此肯定?小顺子说,奴才认识一个老太监,他有风湿,下雨的前几天就会疼痛难忍。万历皇帝放心地点点头。小顺子说,皇上,回宫歇着吧。

  半个月后的一天,万历皇帝在宫中练书法,小顺子跑了进来。小顺子说,皇上,天降瑞雨了,天降瑞雨了。万历皇帝马上放下笔出宫。果然,外面,雷声轰鸣,闪电不止,暴雨连绵。万历皇帝很开心地说,拿酒来,朕要边赏雨,边开怀畅饮。小顺子说,皇上,要不要把贵妃娘娘请过来陪皇上一起畅饮?万历皇帝说,知我者,莫过于小顺子也。

  雷声轰隆,王皇后很害怕,一个人躲到被窝里。突然,她听到风将门吹动的声音,只见一个鲜血淋淋的,披着长发的头颅向她滚来,一个声音在屋子里回荡,还我命我,还我命来。她想跑,头颅飞了起来,眼看就要咬到她的脖子了,月儿进来了。月儿喊,主子,主子。王皇后说,鬼啊,鬼啊。月儿说,主子,是我。月儿重新掌上灯。王皇后裹着被子瑟瑟发抖。月儿说,主子,你怎么了?王皇后还在发抖。王皇后说,他们要杀我。月儿说,主子,你不要胡思乱想了。

  宫外的街市上有人兴奋地喊,下雨啦,下雨啦。听到雨声,被干旱折磨已久的人们都出来了。大人们拿盆接水,小孩们光着身子在洗澡,狗叫个不停。

  万历皇帝搂着郑贵妃在喝酒。郑贵妃说,皇上,臣妾先敬你一杯,恭祝皇上,为普天下的百姓祈到吉雨。两人碰杯。郑贵妃夹了一块锦缠鹅喂万历皇帝,又给他倒酒。万历皇帝说,洵儿最近好些了吗?郑贵妃说,托皇上的福,洵儿最近气色很好,前几天,臣妾还带着他去宫后苑呢。万历皇帝说,朕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开心了。朕一定要励精图治,造福百姓。郑贵妃说,皇上一定会是名垂青史的明君。万历皇帝说,事在人为嘛。郑贵妃说,皇上,容臣妾唱一个小曲,给皇上助兴吧。万历皇帝说,好啊,好啊。郑贵妃开始唱:“少年听雨楼歌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船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万历皇帝说,唱得好,唱得好。郑贵妃说,皇上,等臣妾人老珠黄时,你会不会嫌弃臣妾?万历皇帝说,你放心,不会的。郑贵妃说,你敢不敢对天发誓?万历皇帝说,朕当然敢。万历皇帝刚准备发誓,郑贵妃就用手指堵住了他的嘴。

  第二天一大早,申时行就来了。申大人说,微臣给皇上请安。万历皇帝说,坐吧。申时行说,昨夜,京师,普降瑞雨,全城百姓,都手舞足蹈,高呼皇上万岁。万历皇帝有些得意地说,此乃天公作美。申时行说,老臣以为,是皇上的诚意感动了天公。万历皇帝说,申大人此番前来,一定还有其他的事情要禀告吧?申时行说,老臣确实有重要的事情要禀报。万历皇帝说,什么事?申时行说,昨日,工部的徐大人找到老臣,说皇上拨的寿宫工程专款,即将用完。万历皇帝说,朕拨了二百万两,怎么用得这么快?申时行说,寿宫建制大,开销也大。万历皇帝说,那就从太仓库中再拨一百万两。申时行说,皇上,老臣以为,这不妥当。万历皇帝说,那你有何办法?难道让寿宫暂停施工?申时行说,老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太仓库的存银不多。万历皇帝说,朕记得前几日要给辽东拨一批军饷。申时行说,确有其事。万历皇帝说,一共是多少两?申时行说,老臣记得是八十万两。万历皇帝说,辽东并无战事,不如将此银两转拨给寿宫工程。申时行说,皇上,这可万万不可,再过数月,辽东天寒地冻,这些军饷若挪作他用,将士们如何过冬呢?万历皇帝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那你告诉朕,有何办法?申时行一时语塞。万历皇帝说,这样吧,从军饷中先拨六十万两给寿宫工地。申时行说,皇上,万万不可啊。万历皇帝说,好了,朕意已决,毋庸多言。

  陈大人,余大人,丁大人三位大人在万福楼喝酒。余大人说,诸位有没有听说皇上寿宫没有银两了。陈大人说,其实,从寿宫兴建那日起,我就知道会有今日之尴尬。丁大人说,我听说皇上准备挪用发往辽东的军饷。众人惊愕。陈大人说,这也太离谱了,皇上怎么可以这么做?余大人说,皇上真是太糊涂了。丁大人说,我们应当立即上奏,请皇上收回成命。陈大人说,依我看,上奏也是枉然,皇上把寿宫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余大人说,可是,这涉及到国家的安危,如不阻止,这后果不堪设想。丁大人说,我看得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陈大人说,丁大人有何高见?丁大人说,你们说皇上最信任的人是谁?陈大人说,应该是申大人吧。丁大人摇头。余大人说,依我看,是贵妃娘娘。丁大人说,余大人真是明察秋毫。皇上对贵妃娘娘百般宠爱,短短几年,就从淑妃升到皇贵妃,名分上仅次于皇后,其实,皇后现在只是徒有其名,贵妃才是皇上的心头肉,如果贵妃能在皇上枕头边吹吹风的话,一切就可以水到渠成。余大人说,妙,妙。

  见到万历皇帝一脸愁容,郑贵妃知道肯定是寿宫遇到挫折了。郑贵妃说,皇上,寿宫进展如何?万历皇帝说,寿宫现在缺银两,朕正为此事烦恼。郑贵妃说,那皇上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万历皇帝得意地说,朕大笔一挥,就从辽东的军饷里扣了六十万两出来。郑贵妃说,这样啊,辽东的将士恐怕要埋怨皇上了。万历皇帝说,现在是非常时期,等到明年,朕再一并补给就是了。郑贵妃说,今年到处饥荒,将士们本来就很辛苦,这军饷要不能及时补发,可能会动摇军心,到时候,恐怕会有人揭竿而起,聚众造反。万历皇帝说,那你有什么好办法?郑贵妃说,臣妾以为,可适当节省后宫支出。万历皇帝说,这是个好办法,可是,各宫会不会有意见?郑贵妃说,今年不比往年,要修寿宫,年景又不好,我想大家应该会体谅皇上的难处。还有,这宫中,闲人太多,可以考虑让一些年迈的宫女太监出宫。万历皇帝说,后宫之大,只有贵妃一人可以为我分忧啊!小顺子说,皇上,奴才也可以给皇上分忧。万历皇帝说,你?最多只能算半个吧。说完,大家笑了起来。

  万历皇帝说,宣申大人和张总管。不一会儿,申大人和张总管来了。两人在宫外,抱拳问候。小顺子说,申大人,皇上叫你进去。申大人进去。申大人说,老臣给皇上,皇贵妃娘娘请安。万历皇帝说,申大人,你知道朕召你为何事吗?申大人说,老臣不知,请皇上明示。万历皇帝说,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收回成命,不再挪用发往辽东的军饷。申大人吃惊地说,皇上英明,皇上能如此体恤将士疾苦,真是他们的福分啊!万历皇帝说,好了,好了。申大人说,可是,寿宫工程的资金缺口又该怎么办呢?万历皇帝说,这可要多亏贵妃娘娘,她给朕出了一个好主意,决定减少后宫的人员和开支。申大人说,后宫每年的开支的确可观,不过,这样一来,恐怕有人不乐意了。万历皇帝说,这个朕自然会妥善处置。申大人说,皇上英明,贵妃娘娘英明。万历皇帝说,你下去吧。申大人说,老臣告退。

  张鲸已在门外等候多时。小顺子说,宣张鲸晋见。张鲸进来后,一脸媚态地说,奴才给皇上请安,给皇贵妃娘娘请安。万历皇帝说,平身吧。张鲸说,谢皇上。万历皇帝说,这后宫的开支,年年都在涨,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你有何高见?张鲸说,这个奴才还从来没有想过。万历皇帝说,这后宫从来都是锦衣玉食,可今年,不同往年,朝廷上下,均需节衣缩食,共渡难关,你可得想想办法。张鲸说,今年年景不好,后宫也应当节省开支。万历皇帝说,那此事,就交给你去打理。张鲸说,这三宫六苑的主子,奴才哪个都不敢惹啊。万历皇帝说,这是朕的旨意,谁敢违抗?张鲸说,那奴才就可以放手去办了。万历皇帝说,朕决定从今儿个起,宫里要给朕节约出六十万两。张鲸说,皇上,六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啊。万历皇帝说,想什么办法是你的事,朕只要结果。张鲸说,奴才这就去办。

  几天后,郑贵妃和万历皇帝摇着拨浪鼓在逗弄朱常洵。小顺子说,张鲸求见。万历皇帝说,宣他进来。张鲸说,皇上吉祥,贵妃娘娘吉祥。万历皇帝说,朕交代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张鲸说,奴才造了一个册子,准备将五百名宫女,八百名太监送出宫去。万历皇帝说,做得不错,每个宫都有吗?张鲸说,回皇上,除了慈宁慈庆两宫和坤宁宫。万历皇帝说,坤宁宫为什么要例外?张鲸说,奴才去坤宁宫,被皇后大骂了一顿。万历皇帝说,真是岂有此理。郑贵妃说,我看坤宁宫就没把皇上放在眼里。万历皇帝说,坤宁宫现在有多少人?张鲸说,回皇上话,一共有一百五十三人。万历皇帝说,皇后那儿的人也太多了,翊坤宫现在有多少人?郑贵妃说,有七十一人。万历皇帝说,坤宁宫养那么多闲人干什么?我看翊坤宫倒要增加点人手才对。郑贵妃说,皇上,宫里的人手刚好够用,这会,各宫都在精简人员,我这里如果增加,肯定会招来口舌。万历皇帝说,可是皇儿体弱多病,正需要人手。郑贵妃说,翊坤宫里从来都是一个人当两个使,本宫也习惯了。万历皇帝说,要是大家都像贵妃一样通情达理就好了。郑贵妃说,能为皇上分忧,就是臣妾的福分。万历皇帝说,张鲸,传朕的旨意,坤宁宫务必精简人员,最多只留五十人。郑贵妃说,皇后毕竟是后宫之主,如果坤宁宫的人数比翊坤宫少,那又会招来不必要的是非。万历皇帝说,那你说多少人?郑贵妃说,臣妾以为留八十人比较合适。万历皇帝说,那就照你的意思办吧。张鲸说,奴才领旨。

  张鲸来到坤宁宫时,王皇后正在一边喝茶,一边吃着芝麻象眼减煠。宫女来报,皇后娘娘,张总管来了。王皇后说,他又来干什么?不见。月儿说,主子,把张鲸这条疯狗得罪了可不太好。王皇后说,那让他进来吧。张鲸说,皇后娘娘吉祥。王皇后说,你这回来,又是什么事?张鲸说,皇上口谕,说坤宁宫人员庞杂,拟留八十人。王皇后冷笑着说,这恐怕是皇上听信小人的谗言吧。张鲸说,这确实不是皇上的本意,皇上本来说只留五十人,是郑贵妃为你求情才有现在的人数,皇后娘娘应当多谢郑贵妃才是。王皇后说,这些事情本宫自然心知肚明,还用得着你多嘴。张鲸说,那奴才就先告退了。

  景阳宫里一片凄清。小太监带着朱常洛在玩耍。朱常洛跑着跑着就摔倒了,哭了起来。小太监要将他抱起来,王恭妃说,让他自己爬起来。小太监说,奴才遵命。朱常洛还在哭,王恭妃不理睬他。王恭妃说,不许哭。朱常洛还在哭。王恭妃开始打朱常洛,边打边说,叫你哭,叫你哭。朱常洛还在哭。小太监护着朱常洛,说,主子,不要打了,不要打了。朱常洛在地上打滚。王恭妃说,我要让他知道,在这宫里立足,一切都要靠他自己,没有人可以帮他。小太监,小主子还小,你不要对小主子太严厉了。王恭妃自己却哭了起来。小太监也哭了,边哭边说,主子,你别哭啊。王恭妃说,我命苦啊,还要洛儿跟着我一起受苦,洛儿要是生在别的宫里,哪里要吃这么多苦呢。小太监说,主子,你放心,总有苦尽甘来的时候。王恭妃叹着气说,难啊。小太监说,奴才听说皇后因为流产不能生育,这往后,皇上肯定要立小主子为太子。王恭妃说,我一心只想把洛儿带大,其他的,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万历十四年的冬天终于来了。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万历皇帝在乾清宫喝酒,郑贵妃进来了。郑贵妃说,皇上,我们出去玩吧。万历皇帝说,这天寒地冻的,有什么好玩的?郑贵妃说,皇上有所不知,这种天气正好可以玩冰床。万历皇帝一听,心花怒放地说,朕正要出去散散心呢。郑贵妃说,要不,我们把洵儿也带上吧。万历皇帝说,天气这么冷,他会不会冻着?郑贵妃说,不会的。万历皇帝说,那好吧,我叫小顺子去把他抱过来。万历皇帝抱着朱常洵上了冰床。太监说,皇上,娘娘,坐好了吗?万历皇帝说,好了。前面,八条狗拉着冰床在冰面上跑。冰床上彩旗飘扬。郑贵妃说,皇上,好玩吧?万历皇帝说,好玩。郑贵妃说,前面有烤肉吃,我们可以歇一下,吃点东西,暖暖身子。万历皇帝说,洵儿的手好像很冰。郑贵妃摸了摸洵儿的手说,没有关系的。郑贵妃又说,皇上,这里还有一件好玩的。万历皇帝说,什么?郑贵妃说,捕鱼。万历皇帝说,这河面都结了冰,怎么捕鱼?郑贵妃说,正因为河面结了冰,鱼都憋得难受,如果在河面上打个洞,这鱼自己就涌过来,只要用瓢就可捕到鱼。万历皇帝说,真有这么神奇?郑贵妃说,不信,皇上可以试试。万历皇帝说,这可是朕第一次亲手捕鱼。

  小顺子拿来工具,开始凿冰。万历皇帝说,小顺子,让朕来。小顺子说,皇上,这是奴才们干的活,你来干,可不合体统。万历皇帝说,什么体统不体统的,怎么跟个老朽一般。小顺子说,皇上,那你可得小心一点。万历皇帝开始在河中间打洞。万历皇帝边打边说,这冰可真厚。郑贵妃说,要是不厚,我们可就掉下去了。冰洞终于凿开了。万历皇帝说,怎么没有鱼?郑贵妃说,哪有那么快?小顺子向洞口投了一把鱼食。等了一会儿,终于有鱼围过来。万历皇帝说,快,拿瓢来。万历皇帝果然舀到了几条鱼,看着活蹦乱跳的鱼,万历皇帝高兴得像个孩子。郑贵妃说,小顺子,快把鱼拿去烤一下。不一会儿,鱼烤好了,金黄酥脆,万历皇帝要了一条,其他分给了宫女和太监。万历皇帝和郑贵妃一人吃一口。万历皇帝说,朕第一次觉得鱼肉这么香。郑贵妃说,那是因为这是皇上自己捕到的鱼。

  朱常洛正在读书,听到宫外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便没有心思读书了,跑来找王恭妃撒娇,母亲,听说宫后苑很好玩,你带我去玩嘛。王恭妃说,你是听谁说的?朱常洛说,是小平子说的。王恭妃说,这冰天雪地的,什么也看不到。朱常洛晃着她的手说,不嘛,不嘛,孩儿要去,孩儿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呢。王恭妃说,不许去,去好好读书。朱常洛说,我不,我不。说完,就在地上滚来滚去。王恭妃拉起来打了他一巴掌,朱常洛哇哇大哭。王恭妃含着泪说,不许哭,身为皇长子,你怎么可以轻易掉眼泪。母亲是个苦命的人,不会摆弄媚术,不会讨好你父皇,所有的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争取。你现在必须用心读书,将来我们母子俩才有翻身的日子。朱常洛看到母亲哭了,便用袖子去擦她的眼泪,然后说,母亲,你不哭了,我不去宫后苑了。王恭妃说,母亲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你可千万不要辜负我的厚望。朱常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又过了几日,景阳宫的后面传来冷宫里疯女人的怪叫,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朱常洛正在读书,听了声音很害怕,躲在角落里。王恭妃说,你不读书,躲在那里干什么?朱常洛说,母亲,你听!疯女人的声音又传来了。王恭妃说,好好读书,不要管其他的事情。朱常洛说,那是谁的声音?王恭妃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以后,母亲会跟她一样,被人遗弃。说完,眼眶便湿了。朱常洛边用袖子擦她的眼泪边说,母亲,你不要哭,不要哭,孩儿一定好好读书。王恭妃把朱常洛抱得紧紧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