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7

  万历十二年的冬天来了,天气骤然变冷。大雪纷飞,仅一晚上,地上就有了半尺积雪。王恭妃抱着皇长子来见李太后。宫里生着火炉,淡蓝的火苗,屋子里暖意融融。王恭妃说,臣妾给太后请安。李太后说,起来吧,你今儿个神色怎么这么差?王恭妃说,回太后话,昨晚臣妾和常洛挨了一晚上的冻。李太后说,怎么会这样?王恭妃说,臣妾宫里的被子太薄了,臣妾想喊人,可外面一个侍候的都没有。常洛哭了一晚上,臣妾想着伤心事也哭了起来。她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不光是皇上不心疼咱娘俩,连奴才们也都欺侮起咱娘俩了。臣妾真是连死的心都有了。李太后听完她的话,非常生气地说,真是岂有此理,这宫里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要是常洛有个三长两短,该怎么办?王恭妃说,这宫中,只有太后您最疼咱们了。要是让臣妾选择,臣妾宁愿不当恭妃,而要开开心心地侍候太后。李太后说,你啊尽说傻话,你只要把常洛带大,以后,就有享不完的福。王恭妃说,臣妾觉得这宫中分明有人想害死咱娘俩。李太后说,你尽管放心,这事,我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王恭妃说,多谢太后娘娘。李太后说,来人啊,去把张鲸给我叫来。

  一会儿,张鲸来了。张鲸说,奴才给太后请安。李太后说,你觉得你这个总管当得怎么样啊?张鲸说,奴才愚笨,请太后明示。李太后说,我看你这个总管真是教导有方啊,奴才都欺侮起主子了。张鲸冒了一额冷汗说,回太后,绝无此事。李太后说,你的意思是哀家在这里胡言乱语啰?张鲸说,奴才不敢。李太后说,我问你,这么冷的天,景阳宫里盖的还是薄被,你可知道?张鲸说,回太后,奴才不知,各宫的冬被上个月就分发了。李太后说,你这个总管是怎么做的,要是常洛冻出病来,你担当得起吗?张鲸说,奴才该死,奴才该死。李太后说,这个事情,你不给我查个水落石出,哀家绝不放过你。张鲸说,奴才这就去办。

  从慈宁宫出来,张鲸便去见德妃。张鲸说,奴才参见德妃娘娘。郑德妃说,你急急忙忙的,这是要去投胎吗?张鲸说,奴才有事跟德妃娘娘禀报,求娘娘给我支个招。郑德妃说,怎么着,本宫现在成了你的狗头军师了?张鲸说,奴才说错了,奴才自己掌嘴。郑德妃说,好了,别给我演戏了,你我也不是外人,说吧,什么事。张鲸说,今儿早上,太后紧急召见奴才,说景阳宫那里出事了。郑德妃说,接着往下说。张鲸说,昨天晚上天气突变,大雪骤降,这景阳宫里还盖着薄被,恭妃娘娘传人,可身边一个当差的都没有。郑德妃说,这是你们执事房的事,跟本宫有什么关系?张鲸说,太后说,这后面一定有人指使,不然,执事房没这个胆子,这不,太后要奴才找出这个指使的人。郑德妃说,你查到这个指使的人了吗?张鲸说,奴才派人去查了,不过,奴才想这是一次好机会。郑德妃说,什么机会?张鲸说,皇后娘娘跟恭妃娘娘一向不和,我们何不顺水推舟,将此事嫁祸给皇后娘娘。这太后一生气,再加上娘娘您在皇上身边一吹风,这皇后的宝座可就是非娘娘你莫属了。郑德妃说,听起来这主意倒是不错。张鲸说,那奴才这就去操持了?郑德妃说,唉,我看还是算了吧。张鲸说,娘娘,你可不能心慈手软啊。郑德妃说,皇后娘娘可是本宫的表姐,本宫六岁父母双亡,之后,一直在她家借住,两人亲密无间。前些时间,她虽然对本宫不仁,但本宫不能对她不义。张鲸说,这个奴才明白,可宫中的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郑德妃说,这个道理我自然明白,你先退下吧。

  当天下午,张鲸便去慈宁宫将调查的情况回禀给李太后。张鲸说,奴才给太后请安。李太后说,查出来了吗?张鲸说,查出来了,这一切都是侍候恭妃的宫女失职所致。奴才去查了单,各宫的冬被冬衣都领了,唯独景阳宫没领。负责此事的太监后来病了,告了假,换了个人,交班的时候,没有交代这个事。谁料到,昨夜,气温突降,大雪纷飞。李太后说,可这半夜没个侍候的人又是怎么回事?张鲸说,景阳宫里一共有一个太监,两个宫女,昨天晚上,侍候恭妃睡下之后,小太监和两个宫女在偏房赌钱,后来,就都睡着了。李太后说,真是岂有此理。张鲸说,现在三人已被关押,听凭太后发落。李太后说,论理,这三个人都要处以极刑,可哀家又是念佛之人。我看这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各打一百棍子。张鲸说,奴才领旨。李太后说,这往后,你得给景阳宫好好安排几个当差的。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哀家饶不了你。张鲸说,奴才谨记在心,请太后放心。

  朱常洛果然病倒了,王恭妃守在他身边,彻夜未眠。这时,有人来报,太后驾到,皇上驾到。王恭妃一听,眼泪就滚了出来。她赶忙擦干眼泪到门口迎驾。她说,臣妾给太后请安,给皇上请安。她的眼里满是凄凉。万历皇帝不敢看她的眼神。李太后说,皇上惦记着你们娘俩,特意叫上我一起来看看。王恭妃说,臣妾多谢皇上惦记。李太后说,常洛的病情怎么样了?王恭妃说,一直发热,呕吐,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李太后说,御医怎么说?王恭妃说,御医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只是吃了一些滋补的药。李太后说,这可如何是好?王恭妃说,常洛现在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说着,又开始哭。李太后说,别哭了,哭坏了身子可怎么是好?王恭妃说,臣妾怀疑有人在暗中使坏。李太后说,你放心,这事,我一定会追查到底。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出常洛的病因,对症下药。王恭妃说,太后,你可一定要救救常洛啊!李太后说,你放心,我一定找天下最有名的医生。李太后说,小德子。小德子说,奴才在。李太后说,回头你叫张总管来见我。

  回到宫,李太后马上召见了张鲸。张鲸说,奴才给太后请安。李太后说,起来吧。张鲸说,谢太后。李太后说,我问你,你可知道当今最厉害的名医是谁?张鲸说,当今医界有南吴北胡之说,南方的吴荣之,北方的胡守义都是一流的。李太后说,这两人谁更厉害?张鲸说,两人各有所长。李太后说,那就把两人都给我找来,给常洛治病。张鲸说,这,恐怕不太好找。李太后说,这个哀家管不着,你自己去想办法。张鲸说,奴才领旨。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王皇后来说,最希望的事情,是朱常洛早一点死。她问,景阳宫里有什么新消息吗?月儿说,回娘娘话,昨天太后和皇上去看了,王恭妃哭哭啼啼地装可怜,太后说要给他找最好的医生。王皇后冷笑着说,再好的医生也救不了他。月儿说,奴婢以为,他拖不了多少时日了。王皇后大笑起来。月儿说,奴婢听说,最近郑德妃经常倒胃,是不是有身孕了?王皇后说,你说什么?月儿说,郑贵妃可能遇喜了。王皇后说,她不要高兴得太早了,我一定不会让她那么好过的,月儿。月儿说,奴婢在。王皇后说,你盯紧一点,到时候,本宫给他们变个戏法。月儿说,请皇后娘娘放心。

  天下最有名的两位医生在给朱常洛治病。王恭妃说,怎么样?吴医生说,他体内有一种毒,我看得以毒攻毒才行。胡医生说,你给他开方子,我用针灸法,让淤积的毒气排出体外,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相信可以恢复。王恭妃说,那就有劳了。吴医生说,不过……王恭妃说,但讲无妨。吴医生说,皇子体质太弱,所以我们没有十足的把握。胡医生说,依我看,现在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王恭妃说,那就有劳两位了。

  不一会儿,药煎好了。朱常洛喝下药。胡医师开始给他针灸。桌上的一炷香烧完了。胡医生说,今天就到这里,明天我继续来。王恭妃说,多谢了。送走医生后,王恭妃坐到朱常洛的身边。王恭妃说,常洛,你一定要好起来啊,你是为娘的命根子,没有你,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一定要挺住啊。

  说来也怪,半个月后,朱常洛竟然康复了,不仅如此,他的脸色比以前要红润。得到消息的月儿匆匆地跑进宫。月儿说,皇后娘娘,不好了,不好了。王皇后说,什么事,把你急成这样?月儿说,医生把他救活了。王皇后说,这,这不可能,这不可能。月儿说,此事千真万确,我亲眼看到他在园中玩耍。王皇后说,那该如何是好?月儿说,皇后娘娘,这次不行,下次再来。王皇后说,本宫就不信他每次都那么幸运。月儿说,奴婢还有一件事要禀报?王皇后说,说吧。月儿说,奴婢听凤儿说,昨晚上喝酒时,皇上说要立德妃为贵妃。王皇后气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半天才说,她遇喜了吗?月儿说,奴婢向御医打听了,她还没有遇喜。王皇后松了一口气说,本宫心里这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月儿说,下一步怎么办?王皇后说,暂时先按兵不动。

  夜已深,万历皇帝依然没有睡意。郑贵妃说,皇上,时候不早了,该歇息了。万历皇帝说,明天,寿宫就要开工了,我兴奋得睡不着觉。郑贵妃说,既然如此,不如让臣妾陪皇上一醉方休。万历皇帝说,好。郑贵妃说,小顺子。小顺子说,奴才在。郑贵妃说,叫御膳房备些酒菜。酒菜上齐了。郑贵妃说,皇上,我们来猜拳。万历皇帝说,来就来,难道我还怕你不成?万历皇帝说,五子登科。郑贵妃说,八仙过海。郑贵妃说,皇上你输了,喝酒。万历皇帝喝得一干二净。喝完继续猜,万历皇帝说,六六大顺。郑贵妃说,三星高照。万历皇帝说,你喝,你喝。郑贵妃也喝得一干二净。喝到最后,两个人都醉了。郑贵妃要把万历皇帝抱上床,自己却摔倒了,两个人在地上哈哈大笑。

  一个月后,万历皇帝看到关于寿宫的一份折子,顿时忧心忡忡。一旁的郑贵妃说,皇上,怎么了?万历皇帝说,工部李大人的折子说寿宫有青白顽石数十丈如屏风,其下皆石,恐宝座将置于石上,建议宝城地址前移,以躲过石块。郑贵妃说,当初的吉壤,不是选了又选的吗?万历皇帝说,真是气死朕了。郑贵妃说,不如把申时行叫来问问。万历皇帝点了点头。郑贵妃说,小顺子。小顺子说,奴才在。郑贵妃说,速宣申时行进宫。小顺子说,奴才领旨。申时行奉旨进宫。申时行说,老臣给皇上,贵妃娘娘请安。万历皇帝说,坐吧。申时行说,谢皇上。万历皇帝说,寿宫工地出了件大事,你可知道?申时行说,老臣未曾听说。万历皇帝说,当初挑选吉壤是你负责的吧?申时行说,老臣确实参与了。万历皇帝说,现在工部上奏,居然说寿宫发现了巨石。申时行吓出了冷汗,说,这,不如让老臣去查看一番。万历皇帝说,你立即去,朕等你的消息。申时行说,老臣告退。

  郑贵妃清楚地知道,现在她虽然受皇上的宠爱,但总有一天,皇上会对她厌倦,现在,最重要的是为皇上生下一子,然后让他成为太子,这样,自己的地位才可能稳固。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春儿的陪同下,她来到英华殿的观音菩萨跟前祈祷。春儿在旁边候着。郑贵妃正念念有词,这时,王皇后也来了。两人相见,不免惊愕。郑贵妃说,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王皇后说,妹妹,你怎么在这里?郑贵妃说,臣妾在宫里闷得慌,四处来转转。王皇后说,皇上对妹妹可是宠爱有加,怎么也会闷呢?郑贵妃说,姐姐,你就别笑话我了。王皇后说,我哪里敢笑话妹妹啊,你现在可是皇上的心肝儿。郑贵妃说,其实皇上最在乎的还是姐姐啊。王皇后说,妹妹现在可是大忙人,咱们姐妹,很久没有好好说说话了,赶明儿,还是多到坤宁宫来坐坐吧。郑贵妃说,时候不早了,臣妾还要去侍候皇上。王皇后说,去吧,别让皇上等急了。郑贵妃一走,王皇后的脸色突然板了下来。月儿说,你看她那小人得志的样子。王皇后说,我倒要看看,她要得意多久。月儿说,万一她要是真的怀上了,怎么办?王皇后冷笑着说,就是真怀上了,她也生不出来。说完,王皇后开始烧香求子。

  早朝时,万历皇帝问起寿宫的情况,他说,申爱卿,你去寿宫查看,情况是否属实?申时行说,启禀皇上,宝城西北地下确有石头,陵址是否前移请皇上酌定。万历皇帝说,诸位爱卿,意下如何?徐大人说,启禀皇上,寿宫兴工已整整一年,砖石物料,在寿宫现场堆积如山。此时更改陵址,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请皇上三思。田大人说,宝城下发现石头,破坏了风水,此为不祥之兆,老臣以为务必修改陵址。李大人说,田大人所言极是。丁大人说,微臣略晓风水之术,此石确实为不祥,恐怕会影响龙脉。万历皇帝说,申大人,朕想听听你的意见。申时行说,寿宫龙脉,关乎大明朝兴衰安危,还请皇上亲自查勘寿宫后,再做定夺。万历皇帝说,那朕只好亲自去一趟了。

  与此同时,有人想借机扳倒申时行。田大人,丁大人,李大人在万福楼喝酒。丁大人说,田大人,你觉得此番我们是否能够扳倒申时行?田大人说,此事,可大可小,关键看我们如何说。宝城之下,发现青石,此乃申时行办事不力。皇上必然对其耿耿于怀。到时候,我们趁热打铁,再参他一本,说他别有用心,我看他就再也回天无力了。只有除掉申时行,徐大人的后台就没有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丁大人说,到时候,田大人一定会入主工部了。田大人说,这可真是天赐良机啊。丁大人说,来,喝酒,喝酒。

  万历皇帝在黄山岭、宝山、平岗地、大峪山之间亲自往返查勘两次,仍下不了决心。万历皇帝说,朕真不知道该如何定夺了?申时行说,老臣以为不必再改陵址。万历皇帝说,理由何在?申时行说,李大人等在奏折中说青白顽石,大不是。大凡石也,麻顽或带黄黑者,方为之顽。若色青白滋润,便有生气,不得谓之顽矣。万历琢磨再三,终于同意了申时行的申请。万历皇帝说,小顺子。小顺子说,奴才在。万历皇帝说,传谕旨,朕遍览诸山,唯宝山与大峪山相等。但宝山在二祖(明英宗裕陵、明宪宗茂陵)之间,朕不敢僭越,还用大裕山。传与所司,兴工事无辄改。

  田大人正在府上看戏,李大人来了。田大人说,你何故如此慌张?李大人说,不好了,皇上听信了申时行的诬言,决定不改陵址了。田大人两眼一抹黑,就要往身后倒去。下人赶快扶住了他。李大人说,田大人,我们得想想办法啊?田大人说,看来,只有孤注一掷,以死相谏了。

  第二天上朝,万历皇帝说,朕亲自查勘了寿宫,决定仍用大峪山。李大人首先陈请,说,宫后凿石数十丈如屏风,其下便如石地。今欲用之,则宝座安砌石上,实不吉利。而田大人等人见大势已去,急忙见风使舵,立即改口,大峪之山万马奔腾,四势完美。殆天秘真龙以待陛下。这纷繁的角逐以及反复无常前后不一的态度,搞得万历心烦意乱十分恼火。万历皇帝问,申大人,你以为如何?申时行说,启禀皇上,某些人,以陵址选于己,沽名钓誉,以示于后。万历一气之下说,谕令李大人调外地任职,田大人夺俸三个月。为避免群臣再度纷争,万历传谕,今廷臣争言堪舆。彼秦始皇葬骊山,亦求吉地,未几遭祸。由此观之,选择何益?朕志定矣,当不为群言所惑。

  万历十三年四月,王皇后终于遇喜了。那天,月儿在给王皇后梳头,王皇后突然有些反胃,想要呕吐。月儿说,娘娘,你怎么了?王皇后说,本宫也不知道。月儿说,要不,我扶你上床歇着吧。王皇后说,不用了,这段时间老是觉得头重脚轻的。月儿说,娘娘,你是不是有喜了?王皇后说,你快去把御医给我叫来。

  月儿走后,王皇后很焦急,不停地唤身边的宫女,你去看看,御医来了吗?宫女到门外看了看,又回来禀告说,还没呢。王皇后说,怎么还不来,真是急死本宫了。宫女说,娘娘,你不要急,小心伤着肚子里的皇子。王皇后笑了笑,摸了摸肚子说,还不知道是不是皇子呢。宫女说,娘娘你放心,肯定是皇子。王皇后说,你这张嘴啊,跟抹了蜜似的,尽会说些好听的。宫女说,奴婢说的都是真心话。王皇后说,御医怎么还没来?宫女说,皇后娘娘,要不你先用早膳吧?王皇后说,我哪还吃得下?

  正说着,御医来了。御医说,皇后娘娘吉祥。王皇后说,快起来,本宫觉得不舒服,你替本宫号号脉。御医开始号脉。王皇后说,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异常?御医说,娘娘请不要说话,放松。月儿说,娘娘,你不要紧张,这样紧张,御医没法给你号脉。王皇后喝了口水,平静下来。房间里很安静,大家都在期待。御医说了一大段医学理论,王皇后听不懂,便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御医说,恭喜娘娘,你遇喜了。王皇后说,你没号错吧?御医说,如果连这都号不出来,怎么能当御医呢?王皇后说,你再给我看看是男是女?御医说,娘娘,这个,微臣可看不出来。不过,有句话叫“酸儿辣女”,这些日子,如果你特别想吃酸的,大抵就是儿子了,如果是辣的,大抵就是女儿了。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王皇后说,月儿,快,赏。御医说,谢皇后娘娘,老臣给你开几服安胎药吧。王皇后说,来人啊,快去禀报太后和皇后。宫女说,是。

  李太后正在念经。坤宁宫的宫女急急进来说,我要见太后。小德子说,太后娘娘在念经,难道你不懂规矩吗?宫女得意地说,哼,我有重要的事情要禀报。小德子说,有什么比太后念经还重要的事?宫女说,不妨告诉你,咱们主子遇喜了。小德子一听,马上换了脸色,笑着说,你等着。

  万历皇帝和郑贵妃还在玩叶子戏。小顺子进来说,皇上,刚刚坤宁宫来禀报说,王皇后遇喜了。万历皇帝淡淡地说,哦,知道了。郑贵妃愣了一下,说,皇上还是过去看看吧?万历皇帝说,不就是遇喜了吗,有什么好看的。郑贵妃说,要是臣妾遇喜了,皇上也这样吗?万历皇帝说,她怎么能跟你比呢?郑贵妃说,皇上,你还是去一趟吧,不然,又会有闲言碎语,说我不讲道理,不让你去的。万历皇帝有些无奈地说,既然这样,朕只好去一趟了。你在这儿等着,朕一会就回来。

  李太后往坤宁宫赶来。王皇后听到外面传李太后到,马上跑到床上,盖好被子。李太后进来。王皇后假装要起来请安。李太后说,好好躺下,不必多礼了。王皇后说,谢太后恩典。李太后说,皇上呢?王皇后说,臣妾好几天都没见到皇上了。李太后说,真是太不像话了。王皇后说,这不怪皇上,只怪臣妾没有郑贵妃温柔体贴。李太后说,你就别护着他了,等一会他来了,我要好好说说他。王皇后说,太后,你也别怪皇上了。李太后说,你现在有孕在身,一定要特别小心。想吃什么,就叫御膳房给你做。王皇后说,可是,臣妾什么胃口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想吐。李太后说,那怎么行,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你不吃,你肚子里的孩子要吃嘛。王皇后说,臣妾铭记在心了。

  不一会儿,万历皇帝来了。见到李太后,万历皇帝说,儿臣给母后请安。李太后说,皇后都遇喜了,你还不多陪陪她。万历皇帝说,儿臣知道了。万历皇帝来到王皇后身边。王皇后说,臣妾给皇上请安。万历皇帝说,你哪里不舒服?王皇后说,臣妾哪儿都不舒服。万历皇帝说,那就好好补补吧。李太后说,皇上,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该疼,你不疼,不该疼的,你乱疼,这成何体统。万历皇帝说,母后,儿臣知道了。李太后说,知道就好。万历皇帝说,母后,朕有事要办,就先告退了。李太后说,站住,还有什么事比这更重要?王皇后说,太后,就让皇上去忙吧。李太后说,你看你看,皇后多体贴你啊。万历皇帝说,好好好,朕不走了,不走了。

  郑贵妃一直等到天黑,都没等到皇上。郑贵妃说,春儿。春儿说,奴婢在。郑贵妃说,咱们回宫。春儿说,可是,皇上说一会就回来啊。郑贵妃说,本宫都等了他大半天了,连个影儿都没见到。我看,他一时半会是回不来了。春儿说,可皇上回来,见不到你,要生气的。郑贵妃说,他生气,我还生气呢。春儿说,娘娘,你消消气。郑贵妃说,我就不明白,这观世音怎么就不公平,她去求子,本宫也去了,她有了,本宫却没有,这是何道理?春儿说,娘娘,你放心,很快就会有的。郑贵妃说,你也别光说宽心的话。要是皇后生了个皇子,那她自然就是太后了。春儿说,娘娘多虑了,说不定她怀的是个女儿呢?郑贵妃说,你说,本宫是不是也得去坤宁宫探望探望?春儿说,按理说,应该去。郑贵妃说,算了,还是赶明儿去吧,咱们先回宫。春儿扶着她出了东暖阁。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