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二 华佗之死”

  关于华佗之死,人们始终把它和历史上另一位大人物曹操联系在一起,曹操为此也背上了千古骂名。但是也有人认为是华佗自己害了自己。那么,曹操和华佗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直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什么要杀死身怀绝技的华佗?

  华佗之死,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三国演义》中的记载。说曹操得了头风病,头疼,请华佗给他看病。华佗说,你的病根在脑子里我需要让你喝一服药,然后用利斧劈开你的脑袋,祛除病根,你的病才能治好。华佗能做这个手术,足以证明他的医术极其高明但曹操疑心很重,他觉得华佗的医疗方案暗藏杀机,认为华佗是想借这个机会替关羽报仇,杀死自己,所以,一怒之下把华佗关到监狱里,然后杀了。

  关于华佗之死,也有另一种看法,说是华佗自己要挟曹操的结果。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曹操和华佗,一个是乱世枭雄,一个是走方郎中,两人似乎关系不大,那华佗为什么会死在曹操的手上?我们还是先把视线放在第一个问题上——曹操为什么要召见华佗?

  《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是在记载了大量华佗的神奇事迹之后才写了一句话,“太祖闻而召佗”,太祖指曹操,曹操听说了华佗的事情以后便召来华佗。而在召华佗之前,史书上记载的最后一件事就是陈登之死。这样一来,曹操召见华佗的原因就有三种可能:第一,曹操听说了华佗大量的带有神奇色彩的医疗案例;第二,曹操听说陈登不出华佗所料而死;第三,曹操听了上面两件事情。

  我们先讨论第一种,因为曹操跟华佗都是沛国谯人,是老乡。因此,对于华佗神奇的医术,曹操不可能不知道。

  第二种情况是曹操听说了华佗预言陈登三年以后病要复发,如果没有良医为他治疗,他就会死,结果陈登如期而死。这种说法的可能性取决于曹操和陈登的关系到底怎么样。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陈登是曹操最信任、最器重的人。陈登之死对曹操的影响非常之大,再加上老百姓传闻华佗是神医,于是就动了召华佗之心。

  当然,曹操召华佗是确实想请华佗给自己看病。曹操有头风病,而且他的头风病是持续性的神经疼,很难判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然,假如我们现代人有头疼病,怀疑脑子里长了什么,倒不是非得用利斧劈开,可以先做一个脑部核磁共振,看看脑袋里到底长了个什么,然后再说。但是那个时候条件不行,医疗条件不允许。所以,从客观上来说,华佗的医术神奇;从主观上来说,曹操也的确患病,这样曹操就动了召华佗之心。当然,曹操召华佗是分两步的,一开始他把华佗叫过来的时候,史书记载是常在左右”,就是经常在曹操的身边,曹操的头疼病一发作,华佗就给他做针灸治疗,针灸以后针拔疼止,效果特别好。这个时候,曹操的病不是很重,不是每天都发作,所以他发作的时候才需要华佗,不需要的时候未必要请到身边来。可见此时,曹操对华佗的依赖性还不强。

  第二个阶段,史书记载叫“太祖亲理”,指曹操亲自处理国家大政。这个时候,曹操“得病笃重”,病得很重,然后使佗“专视”,召见华佗,专门为自己看病。大家注意这两个词,前边是“常在左右”,后来发展成“专视”。前面是一般需求,后来是特殊需求,这两种需求差别很大。那么“太祖亲理”是在什么时候呢据我估计,大约在袁绍集团灭亡之后,即建安十年之后,曹操掌握了东汉政府的实权,亲自处理朝政。当然,随着处理朝政的繁忙,曹操的病情加重了,头风病天天发作,这个时候曹操就离不开华佗了,才让他专视。但是,华佗在曹操身边只待了一阵子便请假走了。华佗以什么借口请假走的呢?有两种说法:回家取药方;收到家信。曹操怎么办?只能准假。大家想一想,华佗要回家取药方,如果曹操不让他回家取,华佗没有药方,怎么给曹操治病?第二种情况,收到家书,如果曹操不让他回去,那肯定不能笼络住华佗之心。所以,曹操准假,让华佗走了。

  但是,《后汉书》在讲华佗请假回去的时候讲了四点理由:第一华佗性格古怪;第二,他内心很不得意;第三,他耻于为医,不愿意当医生;第四,想家。

  《三国志》中只记载了一个理由,“久远思家归”,就是离家时间长,离家远,想回家看看。《三国志》跟《后汉书》的记载略有差异,《三国志》成书在前,《后汉书》成书在后。

  华佗请假回家以后,以他妻子生病为由,多次续假不回去。曹操先是写信催,后来又让地方官来催,华佗仍不肯回去。为什么曹操那样催华佗,华佗都不肯回去呢?关于其中的原因,《三国志跟《后汉书》的记载差不多,《三国志》的记载是“佗恃能厌食事”《后汉书》记载的是“恃能厌事”。意思是,华佗仗着自己的医术高明,不愿意去为曹操一个人服务,结果曹操大怒,派人去查,看华佗的妻子是不是真的有病在身,结果一查,发现华佗的妻子是装病。所以,曹操就派人把华佗抓起来,送到许县,投入40 狱中华佗投入狱中以后,曹操手下一个重要谋士荀彧①,曾经劝曹操不要杀华佗,说华佗的医术太高明了,他的生死关系着许多人的生死,不能杀!结果曹操说了一句非常典型的话,“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意思是,别发愁,杀了华佗难道天底下再不能找到像他这样的人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曹操用了一个词“鼠辈”,说明他很看不起华佗。结果,神医枉死,巨星陨落。

  读过三国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爱才、惜才、重才的人,为什么他要杀掉像华佗这样的神医呢?

  不知曹操是出于何种心理,他还是杀害了华佗,一个巨星就这样陨落了。而华佗死后,除了五禽戏之外,他的很多东西都没有流传下来,因此后世的人们倍感惋惜。而人们在惋惜之余,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曹操一向是以爱才、惜才、重才著称,但他这一次为什么一反常态,杀害医术高超的华佗呢?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从曹操的角度看,另一方面则是从华佗的角度看。

  从曹操这方面来看,华佗是可杀,而且是杀而无事。因为华佗确实犯了罪,即欺骗罪。按照当时的法律,欺骗曹操是可以杀的,这叫可杀。同时,杀了华佗以后,会惹什么麻烦吗?不会。华佗是个医生,在当时被称做方士,是一个社会地位很低的人。曹操认为杀了这样的人,对他的政权没有威胁。所以,曹操称他为鼠辈,视为可杀,而且杀而无事。中国古代历来有句话很流行,叫“上医医国,其次疾人”。作为一个读书人,最好的出路是治理国家,叫“上医医国”,其次是“疾人”,就是为一般的人看病。有本事的人去治国,没本事的人去给老百姓看病。华佗只是一个看病的医生,在那个时代不受重视,所以被杀了。

  从华佗这方面来看,促使他被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他不愿意给曹操当侍医,本来是个走方郎中,四处游走,现在要给一个人看病,他不愿意。

  第二,思乡心切,太想念自己的家乡和家人了。

  第三,不了解曹操。曹操是军阀,是枭雄,是东汉的丞相。这样的人,华佗显然对他太缺乏了解了。华佗不知道曹操是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而且他找了个很拙劣的理由,说自己的妻子生病了。这是很容易查出来的,一旦查出来,就为曹操杀自己提供了一些借口。当然,我们不能说华佗得为自己的死负责任,但是他确实有其幼稚之处。

  有人说,曹操不是爱才吗?为什么要杀华佗这样的有才之士呢?其实,封建专制制度从来都是把人和才分开来谈的,说曹操爱人才是不对的,曹操爱的只是才,并不是有才的人。曹操真的重视人才,就会尊重华佗的人,尊重华佗的选择。华佗不愿意去是他的自由,他愿意为谁治病是他的权利,别人没有办法剥夺他的权利。曹操把华佗称为鼠辈,这表明他既不重视华佗这个人也不重视华佗这样的才,因为曹操认为,像华佗这样的人满天下都是。其实曹操恰恰看错了,人才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稀缺资源后来曹操的小儿子曹冲生病了,没人给他看病。曹操这才后悔了觉得自己不该杀华佗。

  所以,《三国演义》记载的华佗要为曹操劈开头颅的故事纯属虚构,不是史实。但是,这个虚构也不是完全不靠谱。第一,华佗有麻沸散,能够做腹腔手术,虚构的故事里就发挥了一下,说他要做颅腔手术。第二,华佗确实死于曹操之手,所以小说的作者一发挥,就成了我们开始所讲,华佗要劈开曹操的脑袋,曹操不干,把华佗杀了。

  根据前面的分析,华佗之死,曹操是罪魁祸首,难辞其咎。但是关于华佗之死,还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叫“要挟说”。这种说法认为,华佗仰仗着自己高超的医术,要挟曹操给自己官做,结果曹操不理会华佗,华佗就不给曹操治病,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事实真的如此吗?

  所谓“要挟说”,是说华佗要挟曹操。这是一个荒谬的说法。所以我们有必要简单地作一番辩护。提出“要挟说”的人提了三点理由。第一,华佗这个人心理失衡。第二,他是养病自重。曹操把华佗杀了以后,说华佗本来可以治好我的病,为什么不给我治呢?是因为他有意要养着我的病,一直不给我除根儿,他的地位就提高了,这就是养病自重。第三,华佗是夸大病情。本来就是个头风病,华佗把曹操的病情给夸大了。这三条貌似有理,其实一条都站不住脚。我把这三条简单剖析一下。

  先说第一点,心理失衡。说华佗是个读书人,本来想做官,没做上,最后当了医生,他自己对此感到耻辱。关于这一点,《三国志》和《后汉书》中的《华佗传》都记载了,华佗确实有这个感觉,当个医生耻辱。但是,说他心理失衡,我觉得有几点我们要提出来说一下。

  首先,华佗实际上是生逢乱世,不愿为官。早年,陈登的父亲陈珪推举他做孝廉,后来由太尉黄琬征辟①。孝廉跟征辟是东汉为官的两条路,曹操就是二十岁举孝廉走上仕途的,这两条路华佗都不走。前面的征辟、推荐,他都没有去,他后来怎么可能希望依附曹操做官呢?

  其次,养病之说,纯属强词。杀了华佗以后,曹操说华佗可以治好我的病,他不治,有意地养着病。曹操的这个话不能成立,是强词夺理。其实,曹操是以养病加罪于华佗。假如华佗能够给曹操除断病根的话,他为什么不以断病根而求官呢?假如他想做官的话,那应该干脆一步到位把曹操的病治好。所以养病之说也不能成立。

  再次,华佗是乐于从医,而不是耻于为医。作为一个读书人华佗早年确实想为官,但没有做成,后来做了医生。但是,在行医的几十年间,华佗跟医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知道乱世之中的老百姓非常需要良医。我们可以举三件事。其一,华佗身入狱中,临死之前还把一部医书交给狱卒,想传下来。他告诉狱卒这部书可以活人,所以一般人都称这个书叫“活人书”,但是狱卒害怕曹操严酷的法律,没敢接受,华佗就一把火将这个医书烧了一个医生在临死之前还想把自己总结的医书传下来,他是乐于为医还是耻于为医呢?其二,有一次华佗在路上走,突然听见一个人痛苦地呻吟,华佗就立即停下来,主动上去看了他一下。原来是一个病人,吃东西咽不下去,很痛苦,所以发出痛苦的叫声这个人并不知道华佗是医生,并没有求他,华佗是听见呻吟声跑过去的。华佗告诉病人,说,我刚才路过街上一家卖大饼的店那个店里既有醋,又有蒜泥,你赶快去要些醋和蒜泥喝了,说完华佗就走了。这个人赶快找到那个卖大饼的店,买了三升醋和蒜泥,然后把这三升醋和蒜泥全喝了。喝完以后,这个病人就开始吐,结果吐出来一条虫,这其实是一种寄生虫。这个病人打听到华佗的家之后,驾着车到他家去,车旁边挂着那条寄生虫,还没到华佗的家门口,就被华佗的儿子看见了。小孩子看见车上挂了一条虫,就断定车上坐的这个病号肯定是碰见我爹了,车边那条虫就是个证明。结果这个病人到华佗家里一看,墙上挂了几十条同样的虫。这个故事说明华佗行医,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程44 度了怎么能说他耻于为医呢?其三,华佗传下来五禽戏①,让后人学习五禽戏健身;华佗又把他神奇的针灸术传给他的弟子。可见华佗是乐于为医,而不是耻于为医的。

  再说第二点,养病自重。这个养病自重我要提出两点。首先,这个养病自重是谁在什么时候说的呢?是曹操在杀了华佗之后说的。曹操杀了华佗之后说的话,大家就得琢磨琢磨了。华佗是神医,在杀华佗之前荀彧就劝阻过曹操,但曹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把华佗给杀了。杀了华佗以后,肯定会遭到舆论的谴责,曹操得为自己开脱罪责,所以才提出了养病说。所以这个养病说是曹操说的,他为自己开脱罪责的成份很重,不能作为定论来看。其次,缺乏理解。曹操是病人,作为病人来说,求治心切,希望一步到位把病治好。华佗是医生,作为医生来说,治疗曹操的头风病是治疗无门。医生和患者的想法不同,所以两人之间有时候是很难相互理解的。华佗认为不能够手到病除曹操的病,曹操认为华佗养病自重,这也是养病自重说出现的一个原因。

  现在来说最后一点,夸大病情。这个夸大病情说也是没有道理的。头风病确实很难治,到今天这种神经性头疼的病还很难治好。华佗只不过是如实告诉了曹操,而且头风病一般都有并发症,曹操的头风病一犯就伴随着心慌、头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华佗如实相告,曹操却认为他是夸大病情。所以提出新说的这三个理由都不能成立。

  那么华佗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真正的死因其实是:第一,触怒了曹操。曹操又是写信,又是派人去请华佗。华佗呢?他骗曹操,死活都不去,触怒了曹操,这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曹操既没有把华佗看成人,尊重华佗的选择,又没有看重华佗的才,而是视华佗为鼠辈。既不重其人,又不重其才他能不杀华佗吗?只要曹操有任何一点重人、重才的想法,他都不会杀华佗。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华佗论》。在这篇文章中说了句非常有名的话,“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执柄者”就是掌权的人,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恚”就是愤怒,“执柄者之恚”就是掌权人的愤怒;“真可畏诸”,意思是多么可怕啊。一个掌权的人发脾气,真是让人感到害怕。刘禹锡的话说得非常准,曹操就是执柄者,曹操生气,就导致了华佗的被杀。其实刘禹锡只看到了第一点,触怒曹操了。他没有看到第二点,就是曹操没有把华佗当做人和才来看待。这才导致了神医的被杀。华佗之死,对中医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最起码有一点麻沸散失传了,中医的外科发展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华佗重要的医方也没有传下来。所以说华佗之死是中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损失。一直到今天,我们在讲华佗的时候,对神医华佗之死仍然抱着一种深深的惋惜之情。

  ①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 人。曹操的谋士。深得曹操的信任,军国大事与他筹划。

  ①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指皇帝下诏聘召,有时也称为特诏或特征。帝下诏指名征聘,往往是由于被征聘者在社会上颇负声望,或是出于大臣的推荐。辟是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为掾属,汉时人也称为辟召、辟除。辟召制在东汉尤为盛行。

  ①五禽戏,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以保健强身的一气功、动功功法。由于是华佗在前人基础上创造的,故又称华佗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动内静、动中求静的功法,锻炼时要求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做到外形和神都要像五禽,达到外动内静、动中求静,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备的果。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