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二 扁鹊之谜”

  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在有些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扁鹊堪称神医,无论什么疑难杂证他都能手到病除,最为神奇的就是他有特异功能,能够透视人的五脏六腑。那么,扁鹊真的具有什么特异功能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史书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呢?

  据《史记》记载:扁鹊年轻时做舍长①,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行为与众不同,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来来去去十多年后,有一天,他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然后悄悄地对扁鹊说,我有禁方②,我年老了,想传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扁鹊说,遵命。长桑君这才从怀中拿出一种药给扁鹊,并说,用上池之水③送服这种药,三十天后你就能知晓许多事情。接着,他将自己的全部秘方都给了扁鹊。话刚说完,长桑君忽然间就不见了。扁鹊觉得他更神奇了,心想,大概他不是凡人吧。扁鹊按照长桑君说的方法连续服药三十天后,奇迹出现了!“视见垣一方人”,意思是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因此扁鹊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能看到病人五脏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还在为病人切脉。

  这个故事太神奇了,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这么说,扁鹊真有特异功能吗?这可能吗?不少人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不相信人有特异功能,因此论述扁鹊时往往一带而过,甚至不提这件事。当然也有人认为,具有特异功能的人是存在的,扁鹊就是这样的人。

  如何理解这段记载呢?我认为,所谓扁鹊有特异功能,即“视见垣一方人”这件事,我估计是后人加上去的。由于扁鹊诊病非常准,他解除了许多病人的痛苦,尤其他对病人的病证说得非常准确,所以后人就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神呢?于是就加上了一段,说他有透视人的腑脏的特异功能。尽管故事是后人编造的,但它表现了古人追求治病的最佳境界——“尽见五脏症结”。这里的“尽见”,并非只看见心肝脾肺肾,而是指各种病灶,它实际是指中医四诊之一——“望”的最高水平。

  中医诊病的高境界就是要发现并检测到隐藏在身体内部的病症,故中医有“脏象学说”。所谓“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学说。古代“脏”与“藏”字相通,又称“藏象学说”。“藏”指人体内的内脏,“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各种征象。这一学说是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尽见五脏症结”的故事实际上说的是扁鹊通过“望”断病,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目前还不能简单说是扁鹊有“特异功能”。

  扁鹊是中医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医学家,为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被后世的医生尊为祖师。自古医药是一家,但凡中医名家对中药材都是十分精通的。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大医药学家与中药材的故事,扁鹊发现牛黄①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那么,这其中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牛黄真的是扁鹊发现的吗?

  大家都知道,牛黄是重要的中药材。以牛黄配置的成药非常之多,几乎每个人都吃过。但牛黄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有一种说法,说是扁鹊发现的。

  据说有一天,扁鹊正从药罐中取出炮制好的青礞石②,准备为一位名叫阳文的邻居治疗中风偏瘫。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扁鹊一打听,原来是阳文家中养了十几年的一头老黄牛,不知何故,近来日渐消瘦,以致不能耕作,阳文的儿子阳宝一看牛没用了,就请人把牛宰了。谁知剖开牛肚子,发现牛胆里有块石头,大家都不知怎么回事。扁鹊得知后,对此颇感兴趣,就让阳宝把石头留下,准备进一步研究。阳宝就把石头拿给扁鹊,扁鹊接过来,随手把石头和桌上的青礞石放在了一起。

  正在这时,阳文的病又发作了,阳宝急忙请扁鹊过去看看,扁鹊赶到时,只见阳文双眼上翻,肢冷气急,情况十分危急。他一边扎针一边叮嘱阳宝,快!去我家把桌上的青礞石拿来!阳宝气喘吁吁地拿来药,扁鹊也未细察,很快研为细末,给阳文灌下。不一会儿,病人停止了抽搐,气息平稳。待扁鹊回到自己的屋里,发现青礞石还在桌上,而牛结石却不见了,忙问家人,何人动了牛结石?家人回答,刚才阳宝取过。

  这个偶然的差错却引起了扁鹊的深思:难道牛的结石也有祛痰定惊的作用?于是,第二天他有意识地将阳文药里的青礞石改换为牛结石。三天后,阳文竟奇迹般地痊愈了,喜得阳文连声称谢。扁鹊说,不用谢我,还得谢谢你家公子呢。于是将阳宝错拿牛结石代青礞石的经过讲了一遍,并说,此石久浸于胆汁中,苦凉入心肝,能清心开窍,镇肝熄风。阳文问道,这药叫什么名字呢?扁鹊思索片刻,说,此结石生在牛身上,凝于肝胆而成黄,可称它为“牛黄”。然后又说,牛黄有此神效,堪称一宝,牛属丑,再给它取个别名,叫“丑宝”吧。

  由于牛黄能治许多病,疗效极好,人们为了表达对扁鹊的崇敬之心,把发现牛黄这件事归功于扁鹊,于是编出了这个故事。

  如果说扁鹊发现牛黄,还有生活依据可以推断的话,那么,扁鹊换心的故事就绝对称得上是奇谈怪事了。编纂于魏晋时期的《列子》一书记载了扁鹊为两个人实施换心手术的故事。对于这个故事,我们该怎样解读呢?以战国时代的科技水平,真的会发生换心这样的事吗?

  这个故事说的是,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两人都生了病,于是一块儿找扁鹊医治。经过扁鹊的治疗,两人的病同时好了。

  扁鹊对二人说,你们以前的病,是外界干扰内脏引起的,因此用草药石针就能治好。这几天我发现你们身上还潜伏着一种病,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并随同你们身体发育而一道生长的。这种病很危险,我愿意再给你们治一下,怎么样?

  公扈和齐婴回答道,我们想听听这种病有些什么症状,然后再作决定。

  于是,扁鹊先对公扈说,你有远大的抱负,又善于思考问题,遇事能想到很多的解决办法,但遗憾的是气质较为柔弱,在关键时刻往往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易导致坐失良机。接着,他又转向齐婴,说,你的情况则正好与公扈相反。你对未来缺乏长远的打算,思想比较简单,然而气质却很刚强,为人处事少用心计,却喜欢独断专行。最后,扁鹊对二人说,现在如果让我将你们的心来个互换,你们就都可以变得完美无缺了。

  公扈和齐婴听了扁鹊的分析之后,都表示愿意接受换心手术。于是,扁鹊让二人分别喝下一种麻醉药酒,致使他们昏迷了三天不醒。在这期间,扁鹊便将二人的胸腔打开,取出心来,交换安放。手术完毕之后,又在伤口处敷上神药,等他们醒来后,仍如术前一样健康强壮。他们辞谢扁鹊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由于心已互换,结果公扈就回到了齐婴的家,而齐婴则回到了公扈的家。这两人的老婆孩子都不认识来到自己家中的人,于是都发生了争吵。公扈、齐婴无法可想,只好请扁鹊出面解释。扁鹊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这两家人,才使争吵得以平息。

  从这个故事本身看,无疑是神话,扁鹊做换心手术,按照当时的科学技术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人们为什么编出这个故事呢?其实,这则寓言故事是借用神医扁鹊的名义,用换心手术来打比方,说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只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就会逐渐趋向完美。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换了心脏后,没有回到各自的家,而是进了对方的家,幸亏扁鹊解释才算平息闹剧。这可能吗?我认为这里面有古人的想象,他们认为心也可以思考、记忆,心换了,记忆也会随之转移。那么,记忆究竟会不会随着心脏移植而转移呢?我认为记忆是过去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是记忆的内容。因此,心脏的移植是不会改变记忆的。

  我认为,换心手术是当时的人们想象出来的,他们觉得扁鹊能够换心,于是就把扁鹊作为换心手术的实施者,这反映出人们对扁鹊的敬仰。

  在扁鹊那个时代,医生是社会上的平民阶层,并不被人们特别尊重。并且许多历史资料所记载的扁鹊妙手回春的成功病例,患者也大都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那么,扁鹊为何千百年来为广大人民所爱戴和崇敬?他在民间的声望又是怎样树立起来的呢?

  扁鹊名震天下,他的名气是怎么来的呢?第一,他的诊断准确。第二,他在医学上是个多面手。

  扁鹊医术精深,他到各地行医,常常根据当地老百姓的要求治病。在赵国邯郸,他发现那里的妇女得病的很多,于是就当“带下医”,即妇科医生。到了洛阳,听说那里的老年人患眼病、耳病较普遍,他就当“耳目痹医”,即五官科医生,治好了许多老人的五官病,使不少老人从耳聋眼花中恢复了健康。到了秦国首都咸阳,看到当地儿童的发病率很高,他就当了“小儿医”,研究儿童发病的原因,治好了许多儿童的多发病。由此可见,扁鹊不仅精通内科,还兼通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甚至外科;在诊断上,他不仅精通切脉,而且善于“望色、听声、写形”;在治法上,他不仅精通针灸,还善于用砭石、热敷、按摩、手术、汤药等,可谓一位多面手的民间医生。司马迁说他是“随俗为变”。扁鹊之所以被人们尊敬,跟他医疗技术的全面有直接的关系。

  从扁鹊的行医路线来看,他的足迹是由东到西,也就是从山东到河北、河南、山西,一直到陕西。一路上都留下了许多治病救人的故事。他医德高尚,后人纷纷修墓、建庙以示纪念,因此,全国各地的扁鹊墓不下十处。各地人民都认为扁鹊和当地有关系,这种情结反映了人民对做过好事的人的怀念。

  扁鹊一生走南闯北,为无数患者解除疾病痛苦,被人们称为能起死回生的“神医”。然而,一生救死扶伤的扁鹊,最终却是死于非命。那么,一代神医的生命究竟是怎样终结的呢?

  咸阳是扁鹊最后到达的地方。据《战国策》记载,扁鹊在秦国时,秦武王(前310 年—前307 年在位)请扁鹊看病。扁鹊认为,秦武王的身体没有大的问题,建议及早医治。这时秦武王左右的近臣却说扁鹊的坏话,说秦武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让扁鹊治疗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他的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见。

  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说自己不会吃扁鹊开的药。扁鹊听了非常生气,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就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你与有知识的人共事可以得天下,治天下;与无知之辈同谋,将会失去天下。从今天这件事可以推知秦国的事,如果再这样下去,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扁鹊的话批评了秦武王,也得罪了一些近臣。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对扁鹊怀恨在心,就在扁鹊离开咸阳东归的路上,派人刺杀了扁鹊。一代名医死于非命,令人叹息!

  扁鹊是司马迁《史记》里记载的第一位医生,他对扁鹊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因为扁鹊无端受害,司马迁自己也有相同的遭遇呀!所以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太史公感慨道,女人无论美与丑,住进宫中就会被人嫉妒;士人无论贤与不贤,进入朝廷就会遭人疑忌。扁鹊因为他的医术而遭殃……所以,老子说,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吉祥之物,说的就是扁鹊这样的人呀!

  为什么司马迁会引用老子的“美好者不祥之物”?我认为,这里有司马迁个人的一种感慨!大家都知道,司马迁也是无端地被残害的,他因为替与匈奴作战的将军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说李陵这个人不会真正投降,他还会回归汉朝的。结果汉武帝大怒,说你敢为叛将辩护①?他要是真把司马迁杀了,司马迁也许还不受罪了,可汉武帝偏偏不让司马迁死,而是下令对司马迁实行宫刑。这对司马迁来说,真是奇耻大辱,让他痛不欲生。司马迁在这种环境下艰难地写《史记》,所以对同样是无端地被残害的扁鹊充满了同情。

  说到这儿,我们可以给扁鹊作一个总结,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他满腔热情治病救人,后来的人们崇拜他,尊敬他,热爱他,于是就在他身上添加了许多带有传说色彩的神奇故事。扁鹊对祖国医学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将永远为人民所铭记。

  ①舍长,指接待客人的客馆的主管。

  ②禁方,指秘藏的医方。

  ③上池之水,指没有落地的水,指草木上的露水。

  ①牛黄,别名犀黄、西黄。中医常用清热熄风药。牛黄是牛科动物黄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结石,味苦、甘,性凉。功能清热解毒,熄风止痉,豁痰开窍。

  ②青礞石,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性甘、咸、平。功能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①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并发愤著书事:天汉二年(公元前99 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润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