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5

  就在芒友、畹町两城锣鼓喧天旗帜飘扬之时,通往南帕卡的公路上,正打得炮火连天山摇地动。几乎所有的日军,包括松山师团长和他的司令部的官兵在内,都拥向公路,企图从特务大队的阵地上打开一个缺口,夺路逃命。

  从27日晚开始,日军的进攻更加疯狂,公路西侧的制高点505高地更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在日军猛烈炮火的压制和10倍于特务大队的步兵的进攻下,505高地两次失守,但又两次被特务大队夺了回来。

  28日晚,奉命驰援高军武的第一支部队—许星副师长率新30师89团2000余官兵一路翻山越岭,顾不得喘口气,终于在形势最危急的时刻赶到了,并即刻与特务大队一起投入了阻击战斗。

  29日中午,日军第2师团派出驻腊戍的第4联队附火炮9门,坦克14辆沿滇缅公路北上,扑向南路中国军队阵地,企图接应第56师团万余残敌突围。被提前从芒友以南山地赶到并已布防的陈鸣人112团堵住。战斗一刻不停地打到30日晚上,益加激烈,弹药一时接济不上,战士们就等日军靠近,或用手榴弹炸,或端起刺刀向日军冲杀过去。反复肉搏拼杀,双方的尸体铺满了阵地,但日军仍无法越雷池一步。

  这时王东篱114团、赵狄113团,以及唐守治率领的新30师主力先后赶到,以破竹之势,追歼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的日军。

  战至31日夜晚,日军占据的曼沙附近突然大火冲天,彻夜不熄,浓烟滚滚,高达300公尺,弹药爆炸声响彻云霄。原来,日军已经军心动摇,急于焚毁辎重车辆,准备轻装逃命。

  孙立人得知这一情况后下令各部加紧进攻,缩小包围圈。2月4日午夜以后,第56师团主力化整为零,分成若干小股队伍,各自钻林突围。

  当夜,方圆数十公里的密林山地到处都响起了中国军队围剿日军的枪炮声。浓浓的夜色帮了松山中将的大忙,面对如潮水般四下涌荡的日军,中国军队防不胜防,堵不胜堵,只能给逃敌以最大可能杀伤。而日军遇上中国军队,决不恋战,只顾夺路逃命,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总算让松山中将和大部分日军从中国军队的缝隙中逃了出去。

  新1军各部如怒潮奔泻,沿着公路急速挺进,真是“怒师莫遏”。一路斩关夺隘,击溃敌军,并俘虏大量日军。痛快淋漓地为两年多之前为日军所败时牺牲的数万中国将士报仇雪耻!

  立下大功的特务大队伤亡惨重,尚能战斗的官兵不足500人。好在美军辎重团的庞大车队及时赶到使他们的作战物资得到了充分的补充,高军武率领着这支伤痕累累却依然士气高昂的队伍,立即与各路兄弟部队大踏步往南猛追。

  中国大军所向披靡,沿着公路向前挺进。虽然沿途几乎未遭日军像样的抵抗,但进展极为缓慢,因为公路被严重破坏,所有的桥梁与涵洞均被炸毁,车队不得不经常停下来,等着美军工兵赶来修路搭桥,开通道路。

  经过每一个城市和村庄时,特务大队的学生兵们也都会来一点从美国大兵那里学来的浪漫之举。他们纷纷把双手伸到卡车外面,向着欢迎他们的缅甸老百姓挥手欢呼,故意做出潇洒的姿态频频向年轻的克钦姑娘、迦南姑娘送去飞吻。当听到路边高呼“中国万岁”、“中国军人万岁”时,他们便乐得发疯。胜利使他们情绪高涨,刚刚因为众多战友的牺牲而痛哭流涕的情绪转瞬即逝,原本为国捐躯就是他们认为理所当然之事,痛苦是必然的,但这样的痛苦并未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他们一个个满脸喜气洋洋,好像不是去打仗而是赶着去出席一个盛大的宴会,尽管他们人人军装破烂,眼睛深陷,胡子拉碴,显出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2月5日傍晚,中国人已经进入到离中印公路上的另一个重要枢纽南帕卡不足20公里的地方,重新拥有了后方支援的日本人的抵抗明显地加强了。用高军武的话来说,日本真像是一个骁勇的拳击手,他一个人抵抗着几个人的进攻,虽然接连不断地遭到猛击,但仍坚持着在倒下之前出拳反击。

  大军受阻,士兵们下了公路,一批批向着森林里推进。

  四面八方,远远近近,到处响彻着枪击声与喊杀声。几乎在每一座山头与险要的地方,日本人都筑起了机枪掩体。士兵们趴在堑壕里射杀着向他们偷偷摸来的中国人。不少部队在日本人有力的反击面前乱了套,像受惊的蜂群一样在密密的林子里乱窜。

  高军武率领着特务大队穿林前行,沿途随处可见三三两两敌尸,或倒毙在小溪中,或倒毙在树林里,毙状各异。在一处山头工事旁边,还看到水烧得“咕嘟咕嘟”直冒泡的行军锅里,煮着一条牛腿。

  士兵们见了日军尸体,争相上前掏口袋,搜寻战利品。日本军人随身携带的“千人针”、护身符,军官的手表等物均被士兵们搜入囊中,有的是作为纪念,有的则准备拿去卖给美国大兵。

  邹喜子从一名日军少佐的口袋里搜到一个电木制的扁圆盒,打开后不知道盒中是什么东西。高军武告诉他,这是瑞典制造的刮须刀。

  天黑以后,伸手不见五指,高军武让战士们彼此用枪声作为联络信号—汤姆森与三八大盖的射击声是完全不同的—才使队伍没有跑散。

  凌晨5点半钟的时候,高军武带领他的人马悄悄地钻进了一道山沟。

  沟底“哗哗”流淌的溪水掩盖了他们的脚步声。这道山沟就像瓶子的颈口一样,四周一片漆黑,甚至连一公尺远近的地方也什么也看不见。

  高军武突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他让队伍停了下来。四周死一般的静。

  “喜子,带几个弟兄到前面探探路。”

  邹喜子带领3名警卫排的战士弯着腰向前摸去了。走了不到50米,左面的山头上突然响起机枪的射击声,火力很猛,邹喜子和3名战士立即尖叫着沿山壁滚进了沟底。

  高军武听出是哈乞开斯式重机枪刺耳的响声,急忙用英语大声喊叫:“美国人,别开枪,我们是中国人!”

  枪声停息了。这突然的停息让中国人无法忍受,因为枪声一停,他们就听见了山沟下的弟兄发出的令人心碎的惨叫。

  暗处有人喊:“中国人,我们是美军辎重团的搜寻小队。注意,日本人就在对面的山头上。”

  高军武赶紧喊道:“快下到沟里!”

  战士们滑下沟底。不少人摔进溪水里,成了落汤鸡。

  沟底怪石嶙峋,弟兄们四散开隐蔽下来。两位弟兄已经死了,美国人的哈乞开斯式重机枪子弹差点将他俩打成碎块。一位弟兄没有受伤,只不过摔进沟里头上被石头蹭破了一块皮。

  邹喜子全身浸泡在溪水里,已经奄奄一息了。高军武跑过去把他抱到了一块岩石后面,他发现邹喜子背上挨了一颗子弹,进去地方仅是一个小眼,而出来的胸脯一面却开了一个大洞。

  已经带伤归队的龙鸣剑,还有余正清几位军官也围了上来。

  邹喜子的呻吟停止了,身子像一块冰。

  高军武握住他的手惶急地喊叫:“喜子!喜子兄弟!”

  邹喜子睁眼看着他,眼角滚下几滴泪珠,他张了张嘴:“我想……娘。”

  一句话刚出口,头兀地往旁边一歪。

  凛冽的夜风顺着山谷钻进来,冷得战士们瑟瑟颤抖。

  天亮以后,山林里起了不很浓的雾。战士们把邹喜子和两位弟兄的尸体掩埋之后,小心翼翼地继续在森林里前进。

  这天下午,他们沿着小路走进了一道山谷,进入一块荒芜的土地后,一枚重型炮弹蹭着岩壁向他们飞来,声音恐怖。炮弹在岩壁上滑行了二三十米远,才“咚”地一声落到他们面前,在地上砸出一个深坑。特务大队的弟兄们呆若木鸡。

  一名警卫员大叫起来:“没有爆炸!没有爆炸!妈哟,幸亏这是枚哑弹!”

  高军武见他脸色煞白,眼睛鼓得像灯泡似的。身边的英语翻译吓得更厉害,他甚至听见了他双膝发抖相碰出的声音。

  他们立即溜进谷底的乱石堆中隐蔽起来,随后再探出头去,看看惊扰他们的大炮在什么地方。他们看见前面有一个小村子,村子上空浓烟滚滚,日本人肯定正在烧毁什么东西。

  一队新30师的步兵飞快地越过他们,顺着小路往村子里跑去。但是,他们刚接近村子,日本人突然开火了,他们趁势从村子里冲杀出来,像一群黄色的大耗子在路上、谷底蹦跳。

  “不要开枪,让他们靠拢再打。”高军武喊道,迅速带领部队四散隐蔽下来。

  当日本人离他们藏身的地方只有40米远近时,至少20挺机枪与上百支汤姆森同时开火。日本人手足朝天地摔倒在地,或是滚进谷底,没死的则拼命往村子里跑去。

  高军武起身大喝:“赶快离开这里,日本人会用大炮打我们。”

  战士们离开谷地往山顶上跑去。果然,他们还未完全上到山顶,谷地便遭到了榴弹筒猛烈的轰击。一块飞起的碎石击在龙鸣剑的额头上,血流了出来。卫生兵赶紧掏出个急救包,把伤口给他包扎起来。

  这时候,对面山头上冒起一团灰尘,一队刚刚赶到的美军炮兵开始用迫击炮对日本人轰击,日本人的炮火立即被压制下去。

  “弟兄们,占领村庄,露一手给美国佬看看!”龙鸣剑带领一队战士,又返身冲下山头。

  一队美军士兵也从对面山顶冲下来,与中国军人会合在一起,然后向村庄猛冲。

  日本人从燃烧的村庄跑出来,在丛林与岩石后面顽强地抗击着中国军人的进攻。

  一梭子弹扫得前面的一丛灌木叶片乱飞。翻译跌倒在地,痛苦地喊叫起来。

  高军武急奔过去抓住他,看了看伤口,安慰道:“你肩胛上中了一颗子弹,不会送命的。”

  战士们冲进村庄,日本人高举双手投降,但他们一个不剩地被刺死。

  最后一挺重机枪仍在村子旁边的一个小山头上响着,好几个中国人倒下了。

  机枪兵扫射着冲上去,也被打中。他猛地跪在地上,血水像红蛇似的从他胸前往外窜,但他咬紧牙关,把弹匣里的子弹打光,才抱着机枪扑倒下地。

  龙鸣剑狂嚎一声,扔下汤姆森,掏出两颗手榴弹,往山头上冲去。他像猿猴般灵巧,顺着山坡的侧面,在岩石与树丛后面躲闪腾挪,飞快地往上摸去。弟兄们一齐开火,压制着日本人的火力。很快,龙鸣剑接近了日本人,他把两颗手榴弹一齐扔了上去。随着爆炸声,他像箭一样往前一射,最后的一个日军机枪手被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敌人吓得目瞪口呆,龙鸣剑抓住滚烫的枪管,把重机枪、系在枪身上的一串弹药连同死抱住机枪不放的日本人一起扯离地面,扔出3米以外,顺着山坡骨碌碌地滚到翻译官脚下。翻译官愣了一下,赶紧用刺刀在他背上猛力扎了进去。

  骑兵靴踏得地面噔噔响,龙鸣剑很精神地走了下来。他头上缠绕着带血的绷带,鼻梁左边有一道长长的血痕,在他右臂来回晃动的是3个装着王八匣子的皮制枪套,胸前挂着一副昂贵的望远镜,左胯上斜挂着一把鞘上镶有银饰的军刀。

  美国人被刚才那一幕惊险的场面镇住了,他们伸出大拇指对着龙鸣剑高声喊道:“中国人,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

  新1军各路兵马加强进攻,逐渐缩小包围圈,新38师112团、独立团绕过南帕卡向后迂回,切断了南帕卡通往缅南的公路。松山中将为避免全军覆没,于2月7日深夜匆忙下令向南撤退。

  8日天亮不久,军部特务大队和113团从西、北两个方向率先进入了南帕卡。在威武的冲锋号声中,日军的抵抗微乎其微。

  进得城市后,龙鸣剑奋力爬上全城最高的大宝塔顶部,用力踹掉日军的太阳旗,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大旗高高插在了塔顶上。

  高军武带着士兵,满城搜捕松山佑三中将。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头一天夜里,松山便已率司令部人员徒步出城,翻山越岭逃往了腊戍。

  日军在南帕卡这个战略要地囤积的军需物资实在太多,仅仓库就有40多座。大卡车在公路上排成长龙,竟有千辆之多。日军原准备死守缅北,所以从缅南运来的重要军需物资都往腊戍和这里猛塞。如今公路被切断,这些物资全成了中国军队的战利品。

  113团奉命立即向南追击,南帕卡警备,交由特务大队负责。还不到中午,一串吉普车驰进了南帕卡。车上下来了一位含威不露的将军,正是大名鼎鼎的孙立人。

  高军武赶紧上前敬礼,陪着将军视察全城。

  由于夜间天气寒冷,孙立人的作战服外套了一件黑色的短皮衣。

  他手持藤杖,信步进得城区,顺着阶梯登上大宝塔塔座,笑微微放眼望去。只见这南帕卡与八莫、南坎战场尸横遍野、破车满地,墙倒屋塌的情形截然不同。街面上井井有条,干净利索,公路旁边是一排排日军没用过的崭新的大炮和战车,山脚隐蔽处是一座座新修的坚固的大仓库和露天大货场。几条东洋军犬还忠实地守在仓库旁边,露天大货场里,军需物资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包。

  孙立人看后兴奋不已,笑着说:“这是战场,还是兵工厂啊?”高军武也幽了一默:“报告军座,这是裕仁天皇知道我们辛苦了,送给我们的慰问品。”

  孙立人哈哈一笑:“那我们还得给他发个勋章,以示嘉奖了。”

  一行人来到松山的司令部大楼门前,看到庭院里还停着十几辆小卧车。

  高军武指着其中一辆挂着“龙字001号”车牌的银灰色小卧车说:“这是松山的座车。”

  孙立人用藤杖在车头上重重敲了敲,笑道:“到底是日军王牌‘龙’师团的司令官,出手真是大方啊,把自己的心爱之物白白送给我,连收条也不用打一张。”

  将军们哄堂大笑。

  孙立人一行长官在南帕卡吃的午饭。高军武万万没有想到,在饭桌上,将军的第一杯酒,竟然是敬给“飞鹰”剧团蒙难的女兵。

  孙立人神情肃然,双手端起酒杯说道:“有人说我中国驻印军如何了得,始而歼灭了‘菊’师团,断而打垮了‘龙’师团。中外报纸也把我孙立人吹上了天,说我孙立人在日本人面前从未打过一次败仗,这话大谬!‘飞鹰’剧团39名女兵在干巴底悲壮殉国,那就是我孙立人打的败仗!让我一辈子刻骨铭心的大败仗!这批好姑娘都是我孙立人的兵啊,死在日本人手里,就是我孙立人的无能!我孙立人的羞耻!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得到她们殉国的消息,我那天一夜没睡着觉。就是丢掉一个整团,也没有丢掉这39个女兵难受啊!”

  全场死寂,落针可闻。

  孙立人继续说道:“在座的许多人恐怕还不知道吧,‘飞鹰’剧团的头牌演员萧玉,不仅是我们军中前辈萧紫石将军的千金小姐,还是我们军部特务大队高大队长的未婚妻,等到打败日本鬼子,他们原本就要结婚的。”

  全场激起一片议论声。

  高军武泪水夺眶而出,双手举杯大声道:“军座,这事怎能怪你?要追究责任,那也只能是我的错,我是带队的主官,是我疏忽大意,没有搞好剧团的保卫工作,才酿成了这场大难!”

  孙立人泪光盈盈,摇摇头道:“香魂已殒,追究责任还有何意义?我全军官兵,只能永远记着这批勇敢的姑娘。我向诸位发誓,等到打败了日本鬼子,我孙立人要修一座最大的纪念碑,把中国远征军战死在缅甸的数万英灵的名字一个个全都刻上去,让中华民族,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全体军官在孙将军的带领下,肃然起立,双手端起酒杯,将酒缓缓地倾洒在跟前……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