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

  孙立人兵分两路,双管齐下。八莫城激战方酣之际,12月3日,唐守治将军率领的新30师也与南坎日军交上了火。

  南坎地处瑞丽江南岸,是明代木邦宣慰司直辖的土地,为缅北肥沃的产米区。负责南坎守备的原本是日军第2师团44联队,司令官为山崎四郎准将。但由于被中国远征军从滇西逐出的松山中将的第56师团主力,和刚从朝鲜火速调来的第49师团168联队的增援,南坎守军已得到大大加强,达到了15000余人。而且,南坎地区是一块狭窄盆地,于八莫东南110公里处,八—南公路全程都是盘绕于万壑千峰之间。就此地理形势看,欲取南坎,必先控制八—南公路和其周围环山的制高点不可。

  日军也明白南坎城区无法坚守,故而将兵力部署在了南坎四周的环形高地上,并储藏了大量粮食和弹药,构筑了许多秘密炮兵阵地和连环地堡。

  日军原来打算让原好三的部队死守八莫,阻滞新1军,以争取时间补充兵员,加固南坎一带据点的工事,等待外援。孰料新1军来得太快,不待八莫攻克就已经长驱直迫南坎。

  山崎四郎不得不匆忙组织兵力,从南坎以西的曼辛因地区星夜出发,企图乘新30师进入八—南公路隘路不利的时机,一举击破新30师主力后,倾全力向曼西挺突进,以解救八莫被围的原好三支队。

  但新30师已成功抢得先机,攻击阵地得已完成,且火力远比日军旺盛。在9、10两日内的战斗中,日军便遗尸269具。山崎利用旱季溪流干涸,山坳死角作隐匿,分数路乘夜钻隙渗入新30师阵地,进行肉搏。

  10日拂晓,日军摸进了炮兵第2连阵地,炮兵并未人人佩枪,连长朱永刚上尉与全连官兵手持钢铲、铁镐与敌拼杀,无一人逃跑,最终人炮同亡。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狡猾的山崎察觉对手正面兵力雄厚,为避免正面攻坚,遂改正面固守,把攻势转向新30师右翼的5338高地。

  自此,日军主力开始向5338高地一带猛攻,集体自杀式的冲锋一昼夜竟达15次之多!但5338高地及其附近阵地新30师处居高临下,有瞰制之利。日军的一次连着一次的疯狂冲锋均被高地上的猛烈火力所吞噬。

  山崎黔驴技穷,半日之间,向5338高地发射炮弹3000余发,90团第3营阵地全部被毁,营长王礼社少校和全营官兵全部壮烈殉国。但敌人也死伤累累,在3营阵地前,日军遗尸可辨认者就达1263具之多,内有少佐以下军官41人。

  就在山崎向5338高地疯狂反扑的同时,唐守治命88团从5200高地向马支攻击前进,直插日军软肋,17日即以破竹之势攻击马支。

  19日,该团乘胜挺进,向卡提克发起进攻,当日即将神田大队据守的卡提克拿下,接着又攻克山崎的指挥部所在地卡龙。

  89团的攻势也同样锐不可当,18日,连克卡提克外围据点两处,击毙55联队中队长岩村澄永与所部126人。

  孙立人得知南坎日军兵力雄厚,并率先向新30师疯狂反扑后,急命已经攻占八莫的113团与高军武的特务大队飞兵驰援,协助新30师攻打南坎。

  虽然八—南公路所经之东加亲山已为新30师控制,南坎盆地的西北大门已经洞开,但南坎周围依然还有诸多高山河川为其屏障,若不拔除这些日军盘踞的大小据点,即使攻下南坎城区,也不牢固。待主力一转移,日军仍可卷土重来。不彻底消灭四周高山上的日军,中印公路也无安全保障可言。而且“Y”部队不久前攻打南坎落败,其主要原因就是未能有效解决在滇西与中国远征军数番血战后退往南坎,集结于老龙山区的第56师团主力和第49师团168联队这支依然具有极强战斗力的日军部队。

  根据空中摄影侦察和缴获的日军文件,综合分析表明,日军在南坎东南侧的老龙山纵深约8公里的广袤山区里构筑有要塞群,并将主力部署在这里,企图待中国军队进入南坎谷地后,要塞部队即策应机动部队发起攻势,将中国军队聚歼于谷地。

  孙立人分析了这些情况和当时、当地的地理环境,认为:南坎盆地正面开阔,没有掩护部队进攻的屏障,易受盘踞在四周高山上的日军瞰制。日军为预防新1军正面渡江进攻,正以重兵部署于南坎谷地瑞丽江的东侧,若正面进攻,必将付出惨重伤亡。如以奇兵背出其后,定能将日军反包围于南坎盆地,聚而歼之。

  根据这一设想,孙立人决定以一部兵力将瑞丽江西岸之敌肃清后,佯作渡江,以钳制敌之主力。以主力从敌人左侧山地钻隙迂回敌后,偷渡瑞丽江,一举进击南坎而占领之。

  1945年的元旦在枪炮声中悄悄地溜了过去,中国官兵全都眼巴巴地望着南坎,谁也没有理会过年的事。

  1945年1月3日,孙立人把军部由八莫往南坎方向移,立即召集唐守治和李鸿两位师长,以及各团主官召开军事会议。

  他在会上着重指出,迂回老龙山事关重大,不仅涉及能否攻取南坎,而且关系到滇西、缅北的整个战局。因此,孙立人决定在攻击南坎的作战中,投入6个团以上的兵力,以达分进合击之效。

  高军武领到的任务是:偷渡瑞丽江。

  1月5日,特务大队先头部队冒着瓢泼大雨在丁家一带偷渡瑞丽江成功,并控制了曼克浦一线高地。只因辅助渡江的材料太少,直到1月8日全团及其装备才偷渡完毕,所幸未被日军发现。

  过江后,高军武马不停蹄急率部队攀山越岭,进入曼色特附近,准备向日军发起奇袭。

  这时,90团已按孙立人的作战计划,将瑞丽江西北岸的据点逐一拔除,并突破茅塘日军一线阵地。为了佯装渡江,迷惑敌人,该团即以部分兵力继续正面攻击,而其主力则乘夜自茅塘向南转移,并立即渡江,由敌侧背山地钻隙奇袭南坎。

  11日晨下起了倾盆大雨,高军武率特务大队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在山林中披荆斩棘,攀峭壁、跨悬崖,趟泥涉水,然后在坐标S046556附近,以大雨作掩护向前猛插,当夜攻占了南坎西南端的曼梅。翌日,向东继续推进。

  在特务大队后面跟进的新38师114团,也成功地在西郎附近渡过瑞丽江,并在曼卡布一带集结,准备插进老龙山地区,作为伏兵待命,相机行动。

  特务大队、90团、114团3支部队顺利渡江,恰似3把尖刀刺入了敌人的胸膛,给新1军造成了极为有利的态势。

  而这次3支部队的隐秘行动得以顺利完成,实乃老天爷帮忙。两天的暴雨虽然给穿行在深山密林之间的中国军队造成了不少困难,但暴雨也把日军的巡逻队赶回了据点,湮没了部队迂回中的一切声响,使部队的行动更加隐秘。

  13日,直到高军武率领特务大队突然出现在南坎南侧约10公里处1800公尺高山的有利地带,对沙鲁、南沙里等山区日军据点发起猛攻时,山崎才恍然大悟,仓促调动兵力应战。

  14日,军直属部队的各种口径的火炮集中火力,一起向敌后发射,切断日军通往芒友的公路。已经过江的3支精锐之师紧密配合,同时向敌开火,日军据点前后左右,遍地开花。一时间满山遍野处处枪炮声震天动地,使敌军阵脚大乱,不知所措。

  15日凌晨,高军武率特务大队乘浓雾从日军阵地夹缝中钻隙而过,急向南坎城区猛冲,于上午10时一举攻入城区。接着90团也自日军新建的公路相继攻入城区。

  这一奇袭,完全在日军意料之外。在中国军队强大的压力之下,日军仓促间无法组织有力抵抗,士兵丢魂丧胆,在短暂的巷战中,即遭全部歼灭。而在瑞丽江正面之敌,这时也抵御不了中国军队的前后夹击,遂遭致全线崩溃的败局。

  当南坎城区落入中国军队之手时,第56师团师团长松山中将也指挥盘踞在老龙山要塞之日军主力,竭尽全力向中国军队发起反扑,妄图将对手歼灭于老龙山山谷之间。

  但松山万万没有料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陈鸣人的114团早已潜入南坎以南老龙山区中待机行动。日军主力一离要塞,陈鸣人立即趁夜向敌老巢发起攻击,缴获了大批日军囤积于此的辎重,切断了日军后路。

  山崎和松山不知这一支中国军队从何处冒出,见老巢被端,大势已去,只得于慌乱之中下令各部向芒友方向逃去。

  南坎一役,未能将日军主力全歼,但中国驻印军一系列攻城拔寨,势如破竹,终于使缅甸日军的士气遭受到从未有过的重大挫折。

  当初在孟康河谷,孟拱河谷,在密支那样的激战场面此后再也很难出现。那时的日军还仗恃着武士道精神支撑,从骨子里坚信大日本皇军天下无敌,根本不把中国军人看在眼里。可是长时间连战连败,损兵折将,丢城失地的事实,终于打断了日军官兵的脊梁骨,吓破了他们的苦胆。残酷的现实终于让他们清醒和痛苦地认识到,他们眼前的中国军队早已脱胎换骨,与过去他们曾交过手,或是传闻中不堪一击的中国军队,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特务大队抓获的战俘们已经再明白不过的向中国军人们表达出了对战争最后结果的灰心失望。

  大势已去的日本人原以为被俘之后必然死得比战场上更惨,没想到被送到关押处却并未遭受非人待遇,审讯也相当人性—中国人深谙的教化之道在此刻更具深意。

  一些优俘政策慢慢使得原本被妖魔化教育扭曲得面目全非的战俘开始恢复正常的人性,甚至主动表示愿意以写家书、传单、作广播节目的方式宣传,协助中国军队敦促日军反战。这对心理防线已经相当脆弱的日军而言完全是无形的瓦解和摧毁。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