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

  史迪威虽然集中全力投入了中国远征军“X”部队反攻缅北的作战,同时也一直关注着集结于云南的中国远征军“Y”部队的行动。在他原来设想的作战计划中,“X”部队和“Y”部队是应该同时发起进攻的,这样就能对缅北的日军形成钳形攻势,更快地打通中印之间的地面联系。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在“X”部队和“Y”部队的整训与装备工作上花费了巨大精力。

  但,中国的最高统帅却有自己的盘算。

  3月8日,驻缅甸日军向英帕尔发动进攻,阿萨姆邦的形势岌岌可危。

  同时,日军主力集中到缅甸西部战线,也给“Y”部队从云南发起反击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史迪威致电蒙巴顿,建议由两国首脑和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要求他立即出动“Y”部队入缅作战。

  3月19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详述了缅甸战场目前的形势。他认为,云南远征军的当面之敌只有日军第56师团,而且难以得到增援,这正是中国军队出击的好机会;同时,也可以支援史迪威向密支那的作战和英帕尔的战场。他希望蒋介石“充分考虑和认清当前形势,命令‘Y’部队抓住大好时机,共同推进对日作战”。

  3月28日,史迪威从缅北战场赶到重庆,试图说服蒋介石。

  可是,倔强的蒋介石已经在前一天给罗斯福发去了回电,断然拒绝出动“Y”部队。蒋在电报中说:“7年的抗战,消耗了中国大量的物资和军事力量,如果坚持要它做超出能力的事,将会招致灾难性后果,其结果不仅会严重影响云南和四川,而且会影响远东战区的整个形势。倘若此事发生,日军将侵入云南和四川,新疆的叛乱和共产党在山西的活动将会取得新的进展,他们将推行把中国布尔什维克化的计划,这将使我们的政府无法在这场世界战争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盟国也将失去在东亚抵抗日本的作战基地。我认为,只要我们的防线没有得到充分的加强,我们的主要兵力就不能从云南发起进攻。”

  罗斯福在白宫的地图室里接到了蒋介石的回电,他抬头凝视着几天来一直关注的缅甸战场形势。地图上的彩色符号清楚地显示,史迪威率领中国驻印军两个师的兵力,像一把利箭插入缅北的胡康河谷,日第18师团退入孟拱河谷作拼死抵抗;日军主力3个师团黑压压一片冲向印度的英帕尔,威胁到阿萨姆的空运司令部和利多基地;中缅边境只有日军第56师团,且有1个联队已向缅北第18师团增援,云南的中国远征军11个师竟坐视不动。他愤怒地摇摇头,陷入了沉思。

  史迪威的电报一封封地飞向华盛顿,“乌克鲁尔陷落”,“英帕尔被围”,“科希马危机”……

  不能再让蒋介石拖延下去了。4月3日,罗斯福亲自口授了一份给蒋介石的电报,几乎字字句句都包含着愠怒和警告:“日军对英帕尔的进攻,直接目标就是切断向中国运送物资的交通线。如果日本人的这一企图得逞,他们下一步就能集中力量对付利多的驻印军,而后就会轻松地转向你的远征军。当缅甸西部和阿拉干海岸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萨尔温江(怒江)前线却依然保持平静,其结果是,日军第56师团已经转移兵力,去对付史迪威向孟拱河谷的进攻和远程突击部队在缅北的威胁。我确实无法理解,用美国武器装备的远征军会不能对付实力业已削弱的日军第56师团。我认为,时候到了,不要再拖延了,立即出动你的军队,夺取腾冲——龙陵地区。在过去一年里,我们一直在装备和训练远征军部队,就是为了抓住这样的机会。如果这支部队不用于共同的事业,我们为空运装备和提供教练人员所付出的最热情而广泛的努力,就不能证明是有意义的。我切望你能立即行动起来。”

  当罗斯福的电报传到重庆时,蒋介石奇怪地“病了”。一切事情由宋美龄出面,与史迪威的参谋长赫恩将军周旋。

  为了使总统的要求迅速得以实现,马歇尔于4月7日致电史迪威:“如果‘Y’部队还不采取行动,就停止提供租借物资。”

  史迪威立即把马歇尔的意见转告在重庆的赫恩将军,并指示他:“我完全赞同乔治的意见。如果我们再三催促,蒋介石还是一味推托不付诸行动,那就一吨物资也不要给他们。我的意思是,停止向所有的中国军队供应物资。”

  4月10日,赫恩根据史迪威和马歇尔的指示,正式通知中国军政部,由于“Y”部队不能投入对日作战,决定停止向该部队供应物资,当月的734吨物资移交美国第14航空队使用;同时,取消与中国航空公司的合约,将该公司的租借飞机转给阿萨姆的美军空运司令部。

  美国人的这一断然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深深地刺痛了上一轮和美国人扳手腕赢了一局的蒋介石。他知道事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美国人这回是动真格的了,但他不会轻易认输,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生病”,让何应钦等大员出面来挽回可能失去的巨大利益。

  4月12日,军政部次长林蔚会见赫恩将军,保证在48小时之内就出动“Y”部队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要求暂缓发布停止供应租借物资的命令。何应钦也随后表示,立即会就此事与蒋介石进行“磋商”。

  4月14日,何应钦当着美国人的面正式签署了中国远征军“Y”部队发动进攻的命令,并加盖了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的大印。

  赫恩将军看着何应钦血红的大印落到了文件上,立即宣布,恢复向“Y”部队提供租借物资。

  美国的租借物资挽回了,何应钦还要为蒋介石挽回点儿面子。同一天,他致电马歇尔,通报了关于出动“Y”部队的决定,并指出:“关于出动云南远征军越过萨尔温江的决定,是中国方面主动作出的,它是基于我们必须对共同的战争作出自己贡献的考虑,而不是由于任何外部压力的结果。”

  命令下达之后,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和参谋长肖毅肃立即开始了具体的作战准备。根据卫立煌将军的要求,史迪威命令驻昆明司令部的参谋长多恩将军在前方设立了野战司令部,随同远征军长官部一起行动,负责在部队训练、交换情报、后勤补给、地空联络等方面为“Y”部队提供帮助。美军人员在“Y”部队团以上单位设立了巡回教练班,具体执行上述任务。美方还派出战地救护组、野战医院和兽医分队,随同“Y”部队出征,并在重要桥梁和机场配置了美军高射炮部队。美军工程部队参加了昆明至保山公路的修建工作。美军第10、第14航空队对作战区域用航空拍照的方法,绘制了精确的地图,并承诺在作战中提供空中支援。

  5月11日,云南远征军叶佩高师作为先头部队渡过怒江,拉开了滇西反攻的序幕。第二天,远征军主力分两路向龙陵和腾冲的日军第56师团发起了全面进攻。

  史迪威虽然没有参加“Y”部队的具体指挥,但他为这支部队的整训和换装,为推动这支部队早日投入对日作战,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当看到“Y”部队终于以前所未有的威猛之势冲向日军阵地时,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