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

  高军武与迪克·杨将古良、龙鸣剑、余正清三位中队长和程嘉陵召到设在火车站的大队指挥部,研判敌情,部署对敌戒备,准备接受下一步的作战任务。

  此时从总指挥部传来的“战地速报”有忧有喜,忧的是空袭密支那的盟军经长达一个多月的苦战,仍受阻于城外,尚未将城垣拿下。喜的是,孙立人再次使出他屡战屡胜的敌后迂回战术,已对当面日军来了个釜底抽薪,形成重大威胁。

  早在上个月21日,孙立人已派陈鸣人率112团每人背负3天的干粮和1个基数的弹药,插向色当。色当是日军的重要辎重、粮草仓库,前线日军的粮食弹药全靠这里供应。

  112团冒着大雨,不分昼夜,绕过瓦兰,偷渡棠吉河,横跨丹邦卡到拉芒卡道的敌后公路,利用各种地形地物,利用猿啼,鸟鸣,水流,雨响各种声音作掩护,穿越日军重重封锁,有时竟在敌人阵地左右一二百米以外的地方走过,却始终没有被敌人发觉过。

  26日上午11时,这支奇袭部队如期赶到南高江东岸,侦探渡河点和一切渡河的准备,仅在两小时以内完成。南高江原来水流甚缓,但连日大雨后江面宽度竟达千米且水流湍急,112团毫不畏惧,涉水过江,采用的渡河工具极其特别,不是木排竹筏,更不是汽艇,而是每个人随身装备的胶布,钢盔,水壶和干粮袋。这种新颖的渡河方法,新38师的士兵,每个人至少经历过20次以上的训练。

  过河后,陈鸣人将队伍隐蔽起来,先放出暗探,乘着夜幕捉来“舌头”,从中了解到守卫色当的是日军第12辎重联队、野战重炮第21大队和守仓库的监护兵两个中队,总兵力约1500人。这支临时编成的混合部队主要任务是看守仓库以及向各个师团运送军需物资,平时缺少训练,没参加过什么战斗。久而久之,官兵们的头脑中产生了麻痹思想,这些部队每当吃饭时,从不携带武器在身边。

  陈鸣人决定利用敌人开饭时袭击敌人。4月26日上午,部队在荒草丛中匍匐前进,悄悄地接近到敌人仓库外的铁丝网前,剪断了铁丝网,静等敌人的开饭号。

  陈鸣人是个作风极为精细严格而又从不服输的指挥官,在战斗打响前,他再三叮嘱部队,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从下令冲击到接近敌人必须在5分钟内完成,力争将敌人尽量多的打死在饭堂内,不给敌人回宿舍取枪的时间。

  太阳当空,陈鸣人看着敌人排着队已经进了饭堂,举枪发出3颗信号弹,命令部队发起攻击。刹那间,一发发炮弹准确地击中敌人的饭堂,大火熊熊燃烧起来,中国官兵如脱弦之箭,越过铁丝网,冲进了饭堂,对着敌人猛烈扫射。日军惊惶失措,还以为是伞兵天降。战斗进行得极为顺利,饭堂里死尸成堆,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共歼灭日军950人,缴获战利品重炮15门,满载弹药的卡车75辆,骡马500多匹,粮食、弹药库15座,还有一所战车修理厂。

  遗憾的是当战斗打响时,离仓库不远有500多敌人听到枪响,跳上汽车逃走了。

  中国军队大获全胜,日军在孟拱河谷的粮弹辎重全部落入112团手中。本多政材司令官得知色当基地被中国军队占领,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仓库丢了,以后的十几万官兵吃什么,靠什么打仗?他急令田中不惜一切代价,限时两天内夺回色当。本多担心田中对此次战斗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命令下达后,又拿起电话,亲自向他反复强调夺回色当基地的重要性。

  田中从本多的话音里听出对自己的不信任,急得扔下话筒,一把捋起袖子,从桌上抓起短刀,猛地在手掌上划了一刀,掌心顿时鲜血如注,他用染上鲜血的五个指头在白纸上一揿,留下鲜红的五只指头印,然后抓起话筒,咬着牙对司令官说道:“我已写下血书,夺不回色当基地,我就剖腹自杀!”

  29日,田中率18师团从加迈和孟拱方向,配以重炮战车南北夹击112团。双方在色当摆开阵势,一场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史迪威得知112团遭日军重兵合围,向孙立人下了死命令,色当基地无论如何不能丢掉!

  中国军队自缴获了色当基地日军大炮后,底气十足。孙立人命令112团用炮火拦截敌人。好在色当大炮威猛,弹药充足,中国官兵向着日军阵地狂射不停,炸了个地覆天翻,日军死伤惨重,寸步难进。

  孙立人又急派李鸿114团赶去增援。

  田中打红了眼,自己又在本多司令官面前夸下海口,大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之决心,责令战场指挥官竹内少将不断组织部队冲锋。日军狂呼大叫,如汹涌大潮,中国官兵则频放大炮,弹如雨下,地裂山崩,炸得日军人仰马翻。

  4月31日,田中新一用1个大队以上的兵力,集中各种火炮,向112团周有良第1连阵地猛冲14次,3000多发炮弹将第1连防守的阵地完全炸垮,周有良和全连弟兄没有一个人后退,全部壮烈牺牲。但敌人也在第1连弟兄自动化武器组成的密集火网下死伤惨重,倒在第1连阵地前的日军尸体,高达524具。

  一直战至5月1日,色当仍稳稳地控制在中国军队手中。孙立人见田中已系强弩之末,遂命赵狄113团插至敌后,一举攻克拉芒卡道。然后又夺取拉瓦各据点,再回头与112团、114团夹击敌人。

  5月5日半夜三更时,两发炮弹掠过竹内将军的头顶,距离尺许,吓得他一身冷汗。急忙下令各部夺路撤返孟拱城。

  此战击毙日军2700余人,日军3个新锐联队全被打残。112团伤亡周有良连长以下183人,日军精锐的第18师团阵亡人数和中国驻印军的比例竟然达到了15:1.

  自112团截断公路夺得色当粮弹仓库之后,孟拱河谷的敌军,便陷入饥饿包围之中,经常有10多个或几十人的小股队伍到深山密林中寻觅食物,日军士兵一个个脸青脚肿,奄奄待毙,不时被中方骡马部队、传令兵、看护兵或炊事兵击杀生俘。

  新38师师部有两个传令兵,在路上碰到敌兵30多人,一个叫张广坤的只用汤姆森冲锋枪打了两个弹匣,敌军便毫无抵抗地丢下1挺轻机关枪,10多支步枪和15具死尸分头逃窜。日军士气之低落已是可想而知。

  还有三五成群的日兵,跑到老百姓家里抢夺食物,被克钦山民杀死的也很多。山民往往割下两只耳朵,送到中国驻印军来报功,一对耳朵奖50卢比。

  在孟拱河谷西南部的一个山坳里,有武装齐全的敌军2000以上官兵集体饿死。这种情形,在日本应该算是自明治维新建军以后所遭惨败的新纪元,而对驻印军来说,则应该算是丛林歼灭战的成功典范了。

  会议结束,军官们情绪高涨,对全歼日军第18师团充满了信心。3位中队长和程嘉陵各自驱车赶回阵地。高军武和迪克·杨见天色已近黄昏,连续两天两夜没合一下眼,也感到很是疲倦,两人身子一挨着行军床,便呼呼睡去。

  没过一会儿,邹喜子一头冲进来大声叫道:“大队长,联络官,快起来,总指挥下来视察了!”

  高军武和迪克·杨一听史迪威大驾光临,触电般一跃而起,整了整军装,大步向门外奔去。

  此时,三辆装甲车和一辆坐满卫兵的中吉普已经驰上月台,来到指挥部门前停下。

  高军武心中猛地一沉,因为他看见第一个从中吉普上下来的,正是他此时最不愿意见到的徐小冬。

  徐小冬满面喜色地冲他大声嚷道:“军武兄,迪克·杨,此战你们立下殊勋,总指挥和孙师长都亲自下来慰问你们了。”

  高军武和迪克·杨还来不及答话,他看到从装甲车上首先下来的是孙立人。乍一看见自新平洋分手后再也未见过的孙立人时,高军武不禁大吃一惊,原本白面书生模样的师长居然一大把胡子快垂至胸前,双颊凹陷,脸色苍白憔悴,一看就是几天几夜没睡过觉的样子。当初在新平洋时他们就已经听说,孙立人担任全军反攻缅北的作战先锋时,他便在动员大会上向官兵们发誓,不收复缅北,决不剃须。看来,这话不是传言。

  紧跟着下车的是史迪威,嘴上永远标志性地叼着短烟嘴,高统靴上沾满了泥点子,同样是胡子拉碴,爬满皱纹的前额和手上,显现出点点栗色的老年斑。

  自新22师和新38师反攻缅北以来,打了一个又一个的恶仗,进展极为艰难。在自己的部队投入激烈战斗的时候,史迪威的习惯从来就不是在指挥部里坐等下面的报告,而是深入到前线,与官兵们在一起。这些时候,他日日夜夜都和担任反攻的两支主力部队呆在一起。始而到新22师与廖耀湘长谈,向他介绍战术指挥经验,勉励他勇敢战斗。继而又赶到新38师,在孙立人的陪同下,视察了113团、114团指挥所。

  在海拔2000英尺高的山岭上奔来跑去,差点要了他的老命。让史迪威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大不如以前,喘不上气来,腿也不听使唤,真的像一个衰弱的老人了。他难受时,几次当着幕僚和警卫的面发誓戒烟,可是不一会儿,待身体恢复过来,他又依然开始了吞云吐雾。

  是的,史迪威已经61岁,确实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连续的奔波、战斗、紧张、失眠,使他精疲力竭,骨瘦如柴,脸上的皱褶更多、更深了。他把自己戏称为“老火鸡脸”,有些士兵甚至以为他已经过了70岁。

  两人急忙上前敬礼,高军武说道:“总指挥、副军长,这里刚打下来,部队正在清剿零星逃散的鬼子,你们不应该到这里来。”

  孙立人说:“我今天要鞭打快牛,高军武,你的特务大队能打,我就不得不给你再加加担子。”

  高军武一听有重要任务给他,心中欢喜,说道:“副军长,没问题,特务大队虽然伤亡了两百多名弟兄,可增加了六七百名被我们救出来的中国战俘,他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具有实战经验的能战之兵,我把他们编成了一个加强营,由程嘉陵指挥,打巴卡,救英国朋友,他打得漂亮极了!”

  高军武注意到,前来慰问的史迪威居然一脸怒气,对他的话似乎不感兴趣,径直大步向指挥部走去。

  徐小冬说:“军武,你安排一下,总指挥和孙副军长今晚不走了,就住在你这指挥部里。”

  高军武急忙吩咐邹喜子去通知麻哥,让他准备伙食和宿处。

  邹喜子说:“你咋忘了?你不是让麻哥带着一帮狙击手到前沿阵地上去了么?”

  “那你就去办,想办法弄几只鸡和能够生吃的蔬菜,那才对‘乔大叔’的胃口,不要到时又给我摆一桌子罐头出来。”

  末了,高军武惴惴不安地对徐小冬说:“咋回事?你不说‘乔大叔’是来慰问我们的么?怎么那副样子,倒像是来兴师问罪的?”

  徐小冬低声说:“密支那遇上大麻烦了,打了快两个月还未拿下来,‘乔大叔’一会儿孟关一会儿密支那,两头飞来飞去督战,心里窝着火。”

  落座后,高军武向史迪威和孙立人汇报了此次敌后作战的经历。他注意到,史迪威和孙立人显然被弄滚寨寨主李英士的传奇经历和全家殉难遭遇深深打动了。

  “弄滚寨!李英士!”孙立人双眸发潮,情不能抑地说道:“感天动地,今古传奇,一群与祖国分离了数百年的中国人,居然始终承继着中华文化的悠久渊源,始终保持着与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连。面对日本鬼子屠刀,李寨主大义凛然,登高一呼,揭竿而起,助我国军,毁家纾难!这样的中华英烈,应当把我们的宣传干部派去大书特书,使其丰功伟绩,得以晓谕神州,传遍朝野。”

  高军武看了一眼旁边的徐小冬,鼓足勇气说道:“弄滚寨的传奇英雄并不只李英士一位,曾在缅甸兵败时与我们一同撤退的两名战地记者白益和徐小曼,副军长可曾还记得他们?”

  “怎么不记得?我让齐副师长去找杜长官要车辆时,不已经下命令让他们一同随齐副师长走了吗?怎么?他们也去了弄滚寨?”

  高军武把白益和徐小曼如何鬼使神差地去了弄滚寨,如何在秘密潜往印度的途中发现了被饿毙的中国远征军弟兄,然后将大批武器运回弄滚寨训练山军,如何在日军进攻弄滚寨时死守尖石岩,最后与200山军被日军毒死在洞穴中的经历详细向两位长官作了汇报。

  徐小冬一听妹妹已经蒙难弄滚寨,犹如地陷天崩,浑身战栗。虽然他竭尽全力试图控制自己的情绪,泪水却已从他的眼中汹涌溢出,以至于呜咽失声。

  史迪威听见哭声,猛然扭头望着旁边的徐小冬,惊奇地问:“怎么回事?”

  迪克·杨道:“总指挥可能还不知道吧,高军武所说的战地记者徐小曼,就是徐小冬的亲妹妹。”

  史迪威听后唏嘘不已,缓缓起身,上前抚着徐小冬的肩膀安慰道:“小冬,请节哀顺变吧,我除了对你妹妹的英勇牺牲表示难过,同时,也为你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妹妹感到骄傲。”

  徐小冬一把抹去泪水,激动地说道:“总指挥,我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同情与赞美。我请求你能把我留在高军武的特务大队里,我渴望像一个普通的士兵那样战斗,我要亲手为我妹妹报仇!否则,以后我回到祖国,怎么有脸再见到我的母亲!”

  史迪威深深地抽了一口烟,徐缓地将烟雾喷出,点点头说道:“徐队长,我完全能够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我也曾有过年轻的时候,我知道一个充满血性的军人在这样的时刻最渴望做的是什么?我虽然很不愿意你离开我,可是,我知道我必须答应你的请求。这样吧,你就留在特务大队,代替莱尔斯上校,担任我的联络官,协助高军武的工作好了。”

  虽然还在弄滚寨时,高军武已经用电台向总指挥部报告过齐学启将军蒙难的经过,在这样的时候,孙立人依然满怀深情地谈起了他的这位老同学和最佳搭档。他说:“等到打败日本鬼子,修建国家抗战胜利纪功碑时,我们一定要把齐学启、白益、徐小曼、李英士的名字镌刻在上面,千秋万代,受我中华后人敬仰膜拜!”

  等到114团李鸿团长赶到火车站后,孙立人才开始给他们布置下一阶段的战斗任务。

  几位部属都发现,虽然史迪威是中国驻印军的最高司令官,但对于具体的作战指挥权,他完全放手交给了孙立人将军。

  他们都知道,反攻缅北的行动开始不久,1943年11月20日,史迪威就不得不离开前线飞往开罗参加会议,指挥中国驻印军的重任,实际上落到了孙立人的肩上。12月21日,史迪威重返中缅印战区,他已经得到了蒋介石的授权,“不受任何节制”地指挥中国驻印军作战。他们也都知道,孙立人英语流利,容易和史迪威沟通,史迪威最看重的是孙立人在训练士兵时强调的那股强悍无畏的杀气和对胜利的自信,他对孙立人的高度信任,使他作为全军先锋,可以直接指挥参战的美军步兵工兵与空军,这自然也是孙立人军事生涯中最为舒心的一段时光。

  孙立人对高军武的特务大队在此次行动中的出色表现大加表扬,并命令特务大队和114团向孟拱城东北角集结,于次日凌晨发起进攻。并特别提醒高军武和李鸿,敌酋田中新一已被困在城中,这次决不能让他逃掉。

  高军武和李鸿当然明白这既是孙副军长对他俩的一种巧妙的激励,更是让人感动的信任。散会后他们立即下达命令,迅速把这种激励和信任传递给了每一位官兵。

  各部主官为活捉田中,情绪无比高涨。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