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8

  苦战5天后,平沼旅团长手下的工兵终于用毒气全歼了死守在尖石岩洞穴中的敌人,越过了这道铁门槛,于4月2日傍晚时分赶到了弄滚寨,与高桥、光田两支联队会合。清点人数后方知,整个旅团伤亡已达1500余人。

  听罢两位联队长的汇报后,平沼忧心忡忡,开初他还以为他的两位部下有些悲观,缺乏进取心与创造性,因而希望在自己到来后采取一种更有闯劲的姿态。但是情况看来不是这样,很显然,高桥和光田遇上了一支装备精良,顽强而富有作战经验的中国部队。

  还有更严重的问题摆在三位日军指挥官的面前,自从旅团离开巴卡后,麻生参谋长派人送出的物资全都在半道上被中国的游击队截夺,他们还一次也未得到过补给,粮秣、弹药与药品均已告罄。高桥和光田已经对士兵的粮食进行限制,每日只进食两次,子弹每次也只能发15粒。

  在平沼眼中,药品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食品,自从他率领旅团半年前从泰国气候宜人的清迈移防到处于缅北群山峻岭之中的险恶之地巴卡时,深知对部队来说各种可怕的热带丛中的疾病是最大的威胁,但是他认为这种威胁是可以通过严格的纪律来加以遏制的。于是,他建立了一个很严格的制度,以确保所有的官兵每天都至少一次服用预防各种热带疾病的药片,而且在仓库里囤积了大量的药片。

  而现在,药片一粒也运不上来,时来时停的暴雨使战斗变得更加艰难。

  前天下午一场持久的暴雨降雨量竟然达到了12厘米,士兵的小腿陷在麦片粥一样的泥沼之中艰难作战和行军,大群大群的黑蝇叮咬得士兵们发狂。疾病蔓延,到处都有对士兵们又叮又咬的各种昆虫。士兵仿佛整天生活在噩梦之中,唯一让他们兴奋的是倾盆而下的暴雨,他们脱得一丝不挂,让凉爽的雨鞭抽击着身上的痛处痒处,那简直成为了一种最奢侈的享受。

  糟糕的事情发生在暴雨之后,在闷热的盆地里,气温持续地上升,真菌和细菌大量繁殖,孕育着腐烂和各种疾病。士兵开始患上疟疾、疥疮、登革热、雅司病、伤寒症和痢疾。疾病以可怕的速度在部队里蔓延开来,至少三分之一的士兵都因为染上了这两种最常见的疾病而变得身体虚弱,丧失了战斗力。不少人甚至在向敌人发起冲锋时把大便拉在了裤裆里。这样的结果只能使疾病更快地在部队里泛滥。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饥肠辘辘的日军士兵仍然气喘吁吁地拖着病体,还在向着躲藏着敌人的洞穴进攻。即便是在夜里,枪炮声依然震耳欲聋,火光四处燃烧。有的日军官兵表现出了疯狂的勇气,一名叫浅草的中士,在战前是北海道的一名驯鹿人,和队友们一起冲进了中国人的洞穴,在肉搏战中,他失去了步枪,用钢铲和对方拼杀,劈死两名敌人后,他自己也被戳成了血人。永加少佐因头部受伤而双目失明,当士兵们不顾他的反对将他送到包扎所后,他说服了一名战士,让战士牵着他,右手拄着一根棍子,重新回到了阵地上,声嘶力竭地鼓舞士兵向洞穴进攻,直到中国人的狙击兵打碎了他的脑袋。

  平沼决定以旅团的名义立即对几名英勇阵亡的官兵进行嘉奖,并请求上级为他们授勋。

  踏着月色,平沼旅团长带着高桥、光田去野战医院里巡视了一下。遍地呻吟不息的伤病员和难闻的浓烈臭味使他们的情绪变得糟糕透顶。

  不愿就此服输的平沼决定,以仅存的粮食让士兵饱餐一顿,把仅存的弹药全部分发给士兵,再作决死之战。即便战死,也让士兵做一个饱死鬼。

  可是,接踵而来的更为沉重的打击却立即让平沼改变了主意。

  一名参谋传送来了麻生志贺的最后一份电报。电文如下:“今晨,敌人以精锐部队奇袭巴卡,夺去战车和军火库。我守军作英勇之玉碎战,现已面临必死之境。麻生泣血呼喊:天皇万岁,皇军万岁!”

  平沼阴沉着脸,大步回到了指挥部,立即口授电文,向远在瓦鲁班的田中师团长发报,强调自己眼下面临的艰难处境,要求田中立即向弄滚寨空投物资,以解燃眉之急,否则,部队已无力再继续战斗下去。

  电报发出,平沼对能否得到物资支援并不寄托太大的希望。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独立旅团并非野战部队,而是在兵源不足的情况下,由北海道国民自卫队改编而成的非主力部队,在讲究资历与战绩的日军序列中,连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之间装备与物资保障也是有明显区别的,他的独立旅团并未被纳入主力之列,是不太容易被人重视的。再说,田中师团长眼前承受的压力,恐怕远比自己更大。而且他更了解日军将领大都患有自大狂,有一种只认死理,不知变通的特性。

  果然,田中的回电很快便到了,结果比他预料还要坏。田中以严厉的口吻向他发出了一道残酷的命令:“坚持执行我交给你的作战任务,直到你们所有的弹药食品都用尽。如果你们的手受了伤就用脚战斗,如果你们的手和脚都受了伤就用牙齿战斗,如果你们的身体已经停止了呼吸就用无坚不摧的武士道精神来战斗,缺乏补给绝不是主动放弃战斗的理由!”

  自尊心与荣誉感极强的平沼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当着两位联队长的面一边痛骂田中新一,一边下令宰杀骡子,埋锅炖肉造饭,让士兵饱餐一顿后,天亮再发起进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枪炮声响彻不停,每一个洞穴外面都堆满了死尸。

  敢死队员甚至冲进了两个洞穴,不仅没能扩大战果,反而被中国人用火焰喷射器烧死在洞子里。

  战至4月15日,独立旅团损兵折将,却毫无进展,高桥的联队已经由原来的1200人降到了500余人,光田的稍好一点,也不过剩下了800来人,而且活着的士兵中间也只有一半的人能够继续战斗。食品的短缺令人揪心,许多人靠青草、芭蕉蕊和黑色的蛞蝓充饥。

  平沼准将看出已经没有胜利的希望了,虽然官兵们仍在英勇地战斗。

  平沼一再向田中发电,提出撤退到八莫的请求,但是每次都接到田中严厉的训斥,要求他坚持打下去,务必把中国突击队和战俘全部歼灭。

  平沼无法接受,他在又一份电报中公开地表示了对田中的不满,抱怨说:“自从独立旅团来到巴卡,从没有从你那里得到过一颗子弹,一粒大米。我们已经弹尽粮绝,若再要我部打下去,请火速空投作战物资,否则,我不可能让我的士兵白白送命。”

  4月20日,平沼不仅没能等来空投物资,反而接到田中要他火速赶往孟拱,投入对中国驻印军的阻击作战。

  气急败坏的平沼拒绝执行这一命令,并表示会立即撤往八莫。田中的回电很快便到了,警告说:“如果你拒绝执行我的命令,并一意孤行撤往八莫,那么,我将把你送交军事法庭处置!”

  平沼也给在仰光的日军总部发去了一份怒气冲冲的电报,表达了他对田中的强烈不满之后,遂停止了对外的无线电联系,命令独立旅团立即撤往八莫。

  当平沼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八莫后,从瓦鲁班乘军用飞机先他赶到八莫的田中师团长的参谋小村大佐正在这里等着他。小村不仅带有解除平沼职务的命令,还带有田中的指挥刀。小村宣读完命令,将指挥刀交给平沼,建议他立即切腹自杀,向天皇谢罪。

  但是平沼拒绝了,他认为这次失败并非他的错误,他也并不属于临阵脱逃,而是在弹尽粮绝,彻底丧失希望的情况下,不忍心让自己的士兵白白送死才下达的撤退命令。

  田中决定把平沼送交军事法庭治罪,但是经军医检查之后认为,平沼的精神状态已经不允许他接受一次审判了。

  与平沼一同被撤职的还有高桥与光田两位联队长,战死在巴卡的麻生参谋长受到了嘉奖,其英灵迎入靖国神社,受大和民族永远纪念。

  从巴卡传出的无线电波对日本人来说是无比沉重的打击,而对身处弄滚寨的中国人以及正在进攻的中美联军则是巨大的喜讯。

  接到程嘉陵发出的告捷电报后,高军武立即派出数名传令兵,向全体官兵通报这一喜讯。所有人都清楚,日军的补给被彻底切断,再也没有能力继续打下去了。全军士气大振,频频杀出洞穴,主动向日军发起了反击。

  龙鸣剑与余立清的2、3中队,也在外围向日军发起了不停顿的冲击。

  4月21日天亮后,高军武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敌人正在撤退,他立即下令,全线发起反击。

  此时所有独立旅团的官兵和他们的长官一样,早已失去了斗志,一接到撤往八莫的命令,慌不择路,争先恐后地往南狂奔。

  2、3中队的官兵见日军大败,追着敌人的P股一直往前打。

  在洞穴中坚持了近20天的中国人、盟军战俘和侨民,还有弄滚寨的山民全都涌出了洞穴。

  然而,胜利的喜悦对高军武仅仅是短暂的一霎,李英士一家的不幸遭遇已经让他悲痛不已,紧接着邱海前来报告,徐小曼、白益与尖石岩守军全体阵亡,更给了他重重一击!

  闻知噩耗的人们立即赶到了尖石岩,洞穴里的情景令他们万分震惊,被毒气弹毒死的山军成堆成摞。有的尸体还保持着死者生前突然中毒时的姿态,面颊紧贴着枪托,手里还抓着手榴弹。

  高军武和萧玉、邹喜子无声地沿着洞穴走去,不少山军看上去是死后又被烈火烧焦。接着他们看到两具全身皮肤被熏得黝黑发亮,紧紧搂抱在一起的尸体。那是徐小曼与白益,他俩是在最后的热吻中告别人世的。

  “小曼!”萧玉像被掏心挖肝一样,扑上前号啕大哭。

  滚烫的热泪夺眶而出,高军武一拳砸在石壁上,手背上鲜血淋漓……

  他咬牙切齿地吼道:“白益老师,小曼,我对着你们的英灵发誓,从现在起,落到我手里的日本鬼子一个也别想活!为了替你们报仇,我会像疯子杀手一样把他们一个个全干掉!”

  满世界一片悲嚎声,因尸体均已腐烂,无法搬运,高军武下令炸毁洞穴,将战死者就地安葬。

  回到弄滚寨,高军武和山民们为所有的战死者举行了隆重的祭奠。

  随后,高军武带着特务大队与所有战俘侨民,立即向巴卡赶去。

  高军武赶到巴卡后,打开日军的物资仓库和粮秣站,让部队和侨民美美地享受。并抽调突击队员,熟悉和掌握缴获的各式日军战车。

  对缴获的各种战车,高军武都钻到驾驶室里过了把瘾。对日本人生产的大卡车,高军武评价颇高,感觉越野性能不比美国人造的“道奇”和“吉姆西”大卡差。可那12辆由两名乘员操纵的袖珍型坦克,他却根本就没看在眼里。小鬼子的坦克和美国人装备给中国远征军的坦克比起来,简直小得像玩具。美国人的坦克都是15~47吨各种重量的大家伙,火力大,灵活,而小鬼子的这种由三菱重工制造的94式轻型坦克,车型矮小,而且没有采用焊接工艺,车身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凸出铆钉。这种战车仅重3.5吨,装备37毫米战车炮一门,机枪一挺。因为火力太小,日本人在改进时换上了45厘米的大口径炮筒,这使得驻印军装备38厘米口径火炮的坦克相形见绌。日本人违反科学规律的做法给他们的坦克兵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坦克毕竟不可能具有武士道精神,“小车驮大炮”完全不顾坦克本身的承受力,大口径炮弹发射时使得坦克无法承受巨大的后坐力,以至于每次发射时都不得不停顿一下。在激烈的战斗中,这瞬间的停顿无疑给小鬼子造成了致命的漏洞,因为美式坦克无须停顿,只须抓住这一瞬,一发接一发不停地向敌人发射,就打得小鬼子的袖珍坦克成了一团团火球。

  高军武鉴于眼下取得的战果,决定与迈立开江对岸的“缅甸救国军”联成一气,派出德钦登士率领缅甸营前去联系。可6天以后,登士的消息还没回来,他却接到了总指挥部一道十万火急的电令,命他率部即刻赶往孟拱,增援被围的温盖特准将和他的“钦迪特突击队”。

  §§第十五章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