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7

  程嘉陵率加强营离开弄滚寨后,一路翻山穿林,涉水越涧。由于暴雨时来时止,山洪暴发,无路可行,行动极为缓慢。虽然程嘉陵下了死命令,连夜疾进,途中不作任何休息,吃饭也是在行进中进行,赶到巴卡,却依然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

  此时留驻巴卡的日军,仅有一个中队和旅团的直属部队,由独立旅团的参谋长麻生志贺准将指挥,且分散在军火库、粮秣站守卫。程嘉陵的加强营人数比日军多出近一倍,武器也远比日军先进。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日本人的仇恨远甚于其他军人,在仇人面前,无异于一群急欲饮血雪辱的虎豹。

  巴卡镇匍匐在大龙河畔的一块狭小的坝子上,程嘉陵决定与赵福源各率一支人马,他打军火库,赵福源袭粮秣站。袭击行动于拂晓时分实施,他们利用大龙河边密密的森林与浓雾作掩护,溯江而上接近了巴卡,立即兵分两路,向各自的目标快速接近。

  漫天浓雾让程嘉陵喜出望外,他率领着部队来到镇子西头用铁丝网环绕的军火库时,居然未被日军发现。

  军火库是三个并排挖成的大洞穴,建在谷地的山壁上,程嘉陵看重的不是鬼子的军火库,而是停在坝子上的12辆94式轻型坦克和黑压压的一片大卡车和吉普车、摩托车。

  几名战士拿着军用夹钳匍匐前进,在铁丝网上剪出了几个大洞。

  程嘉陵和弟兄们悄无声息地钻进了铁丝网。像蛇一样爬进了一大片车辆下面,几名日军岗哨连叫也没来得及叫一声,接连倒在了中国人的利刃之下。

  战士们射出的第一波弹雨,便将两座岗楼上的日军岗哨打了下来。枪响同时,已经抵近日军宿舍的几组喷火枪手也开火了,呼啸而起的一条条火龙窜进一排排竹棚屋,熟睡中的鬼子兵还来不及惊醒过来,就已经被笼罩在火海之中。战士们一跃而起,端着汤姆森冲上前去。向着每一个出现在他们视线中的日本人猛烈扫射。

  在第一波攻击之后幸存下来的日本人没有选择逃跑而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面对如此凶猛的突然攻击,任何抵抗都是徒劳的。战斗在半个小时内便结束了,击毙67人,抓获伤员36名,没有投降者。仇恨早已深入骨髓的程嘉陵和他的士兵们也不可能具备生擒日军俘虏的心理需求。

  于是,刚刚寂静下来的坝子上再次响起了一阵中国人的詈骂声和密集的枪声、刺刀戳进肉体的“噗噗”声以及日本人凄厉的惨叫声。

  此时,镇子东边的粮秣站方向枪声正紧,程嘉陵和战士们飞身跃上坦克与装甲车、大卡车、吉普车、摩托车。立即,一支机械化部队浩浩荡荡地驰出谷地,穿过镇子,向着枪响处急速奔去。

  日军的粮秣站设在巴卡镇东头的一座小山包上,因地势居高临下,麻生参谋长将指挥部也从镇上转移到了这里。

  赵福源带领着战士们摸到山包脚下,便被日军发现了。几声枪响后,日军迅速进入半坡上的战壕,沉着应战。麻生并不慌着开枪,他意图将袭击者放入射程内,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予以杀伤。

  赵福源也不进攻,分散隐蔽在山脚下的一片片竹林树林与草丛间,向着山上只放枪不冲锋。

  天刚亮,身上涂着太阳旗标志的12辆日军轻型坦克和庞大的车队出现了。程嘉陵驾驶的坦克冲在最前面,钢铁洪流将炮弹像冰雹般劈头盖脸地向着山头上砸去,犹如一把尖刀插进敌人阵地,撕裂了敌人的防线。早就等急了的战士们来不及听候赵福源发出进攻命令,一个个龙腾虎跃,如潮水般向着山上冲去。

  现代化优势在中国人一边。中国军人驾驶着日本人的铁甲战车拥上山头,猛烈地扫荡敌人的阵地和士兵,一辆辆大卡车、吉普车和摩托车上的中国军人兴奋地开着火,追逐和碾压日本人,把他们打得丢魂落魄。中国步兵紧跟在各种战车后面,利用钢铁屏障的掩护,肃清各个死角,占领敌人的工事和阵地,向着每一个仍在负隅顽抗或是已经丧失了抵抗能力的日军士兵开火。在中国人排山倒海的打击下,日本人彻底崩溃了,纷纷跳出战壕,扭头便逃。自忖必死的麻生率领着日本兵嗷嗷狂叫着,气势汹汹跃出战壕,向着中国军人冲了下来。

  这样的冲锋对日本人来说无异于集体自杀,中国人用暴雨般的机枪子弹构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火墙,把前来拼命的日本兵打得晕头转向。轮到中国军人反冲锋了,他们仗恃着自动武器近战的长处,个个争先,勇不可挡,把手持三八大盖的日本兵打得血肉横飞,浑身都是窟窿。

  麻生参谋长看着中国人驾驶着自己的各种战车凶猛地向着自己冲上来,看着头戴钢盔的中国军人像一片暗绿色的潮水般汹涌澎湃,不禁万念俱灰。他向平沼发出最后一份电报后,下令烧毁军旗,砸毁电台,放火焚烧粮库,然后“刷”地抽出指挥刀,面向东方跪下,正要剖腹自尽,却被两名警卫员夺去军刀,一左一右将他架起,向着山下奔去。

  12辆坦克气势汹汹地向着逃兵们追了上去,钢铁履带下不时发出尸体爆裂的“蓬蓬”声响。

  程嘉陵在刚刚冲上山头的那一刻,便已经打开了驾驶窗盖,把驾驶椅调到高位,开窗驾驶。

  头一露出充满油烟味,热得像蒸笼似的驾驶舱,凉风扑面而来,顿时让他感到舒爽不少。不过,更让他心情大快的是眼前的情景。他这时才发现,驾驶着其他坦克的弟兄们早就把头露了出来,这样比在观察孔里更容易发现目标。所有的坦克都停止了开炮,甚至连机枪也不再使用,弟兄们兴奋得大呼小叫着,犹如比赛一样,驾着铁骑毫不留情地用钢铁履带去碾压溃逃的日军士兵。

  程嘉陵看见了已经快逃到山脚竹林边几间土墙屋子跟前的三名日军,他一眼辨出,其中一位身穿黄呢军装的,极有可能是麻生志贺准将。

  眼前仿佛腾起一片血雾,他驾驶着坦克,飞快地向着坡底急冲下去。

  其他的坦克也都发现了身穿黄呢军装的日本指挥官,铁骑轰鸣着,争先恐后冲下了山头。

  两名日军警卫员提着手榴弹不顾死活地转身向程嘉陵冲来,还未靠近坦克,就被射击孔里射出的机关枪子弹打倒在地。

  坦克开始向几间土屋发炮,接连不断射出的炮弹,打得墙倒房塌,残砖碎瓦四处乱飞。

  滚动的灰尘呛得麻生准将“吭吭”直咳。身边的士兵全都已经死去。

  他跑进了竹林,看见几名日军士兵卧在一堵断墙下,还在拼命地向坦克射击。他刚想跑过去,但不知什么东西打在他的脚踝上,好像被骡子猛力地踢了一脚似的。肚子也火烧火燎地疼得厉害。他用双手紧捂住肚子,蜷了下去。血水从指缝间往外喷出……他非常激动,透过烟尘,他看见坦克正飞快地向他压来。他大叫一声,慌忙从地上爬起,没命地往竹林深处跑去。

  坦克推倒竹林,从日本人的尸体上碾过,向他紧追不舍。

  另一辆坦克推倒断墙,没死的日兵一哄而散,坦克上的两挺机枪不停地对着他们的背影喷吐着火舌。

  程嘉陵被眼前的情景刺激得欣喜若狂,他唯一遗憾的是美军电影摄影队没有与他们在一起,如果能将这样的场面拍在镜头里,那一定会让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人民也为中国军人的胜利扬眉吐气一回!

  他看到日本将军的钢盔颠掉了,皮靴也跑掉了一只,捂着肚子没命地往前狂奔,跑起来一瘸一拐,东偏西倒,与其说是跑,不如说像只袋鼠一样往前直蹦。

  坦克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响声寸步不离紧追不舍,离麻生准将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坦克猛地将他冲倒。麻生听见自己发出的最后半声短促的惨叫,眨眼间,坦克已从他身上碾了过去。

  后面一辆坦克上的中国军人看见日本军官的尸体已经成了花花沓沓稀里糊涂的一张大肉饼,脑袋也被碾碎,他兴奋地大叫一声,从大肉饼上碾了过去。

  这场战役将324名日军一个不剩地全部歼灭,缴获弹药无数,粮秣无数,中国军人的伤亡则是23名。

  程嘉陵立即用特勤机向高军武发报:全歼日军,攻占巴卡。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