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

  就在高军武的特务大队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赶到“曼哈顿”待命后,总指挥部电令身处“克钦军”解放区的美军101特遣突击队队长德钦觉欣,于3月6日凌晨率“克钦军”渡过迈立开江,向日军后方发起袭扰战。

  与此同时,在新平洋早已等急了的温盖特也接到了行动命令。

  3月7日拂晓时分,“哗哗哗哗”海浪涌荡般的脚步声打破了山林的沉寂,3000名全副武装的“钦迪特”突击队员排着6列纵队跑步来到了机场。

  塔楼上一盏盏巨大的探照灯,把偌大的机场照得如同白昼。40架DC—47运输机已经整齐地排列在机场上,等候着“钦迪特”队员们的到来,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灰色的钢铁海洋,极其壮观。

  机翼投下的一团阴影遮住温盖特将军,使正在跑步进入机舱的突击队员们看不清他那张狰狞得像海盗般的脸,但是,却能不断听见他那沙哑干厉的声音。

  “快,再快一点!”

  7点整,随着机场上空升起两颗绿色的信号弹,引掣轰响,仿佛万刃群锋也跟着一齐颤抖,每架DC—47运输机拖曳着两架没有动力的滑翔机,咆哮着接连不断地蹿上了疏星点点的苍穹。

  在随后长达3天3夜的时间里,一批连着一批的运输机或拖曳着滑翔机,或装载着各种作战物资,接连不断地飞越日军防线,到达预先选定在孟拱东南30公里左右、标号为“百老汇”的林中空地上空。机械师捺下按钮,让滑翔机脱离运输机,盘旋着自行着陆。无数顶降落伞在空中张开,摇曳,将大大小小的口袋、木箱、铝皮圆桶投到地上。

  大多数滑翔机都安全降落了,但有一些翻到了小溪中,撞进了树林里,或者撞上了其他出事滑翔机的残骸,17架滑翔机在空中时由于运输机的引擎过热而不得不提前砍断拖绳,其中有9架落到了日军控制的区域。大约有200人被包围上来的日军射杀,另外将近100人杀出重围,陆续赶到“百老汇”与大部队会合。

  温盖特的“远距离渗透”作战的概念的确与一般意义上的敌后穿插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从第一架滑翔机着陆后不到两天的时间,3000人的队伍就全部成功地聚集到了“百老汇”基地。美军运输机频繁的空降保证了他们充足的物资需求。突击队员们加班加点地砍伐森林,修筑明碉暗堡,铺设电话线,把空投下来的各种重武器、重装备和金属建材拖进刚刚抢修出来的工事里。还修起了简易飞机跑道,把大大小小的汽车和推土机、发电机运到了“百老汇”。基地四周围上几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温盖特派出一个中队炸毁了日军的一座铁路桥梁,把枕木和钢轨运回来加固他们的阵地和工事。设在“百老汇”的这座军事基地应有尽有,各种生活设施犹如安徒生童话世界里的小木屋接连拔地而起,包括救护所、菜地、养鸡场、淋浴房、咖啡馆、小卖部和台球室。

  从丛林之中的“百老汇”军事基地出发,“钦迪特”队员们不时地猛烈袭击日军的联络线,炸毁铁路、公路、桥梁、仓库,破坏敌人的补给。当日军从据点出来追杀这些入侵者时,他们甚至英勇地和日军进行白刃战。

  田中新一师团长不能容忍在他的后方囤积这样一支庞大的英国军队,他将师团指挥部从瓦鲁班前移到孟拱,亲自指挥对“钦迪特”的围攻。随着命令的下达,公路上泥泞四溅,从防御孟拱与布置在其他据点的日军主力,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拔除这一把戳进他们心脏的尖刀。

  “钦迪特”陷入了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到处是被炸毁后横七竖八倒下的大树,工事里扭曲着伸出地面的手和脚,积水的弹坑中浸泡着血染的衬衫和皮靴。在这片终日被炮火覆盖的发臭的死亡空地上,“钦迪特”队员的尸体和内脏散落在地面上,悬挂在铁丝网上和扑倒在树丛之间,正在腐烂的,则是无数具日军士兵的躯干。

  23日拂晓时分,由缅北克钦族大土司拉罕和德钦觉欣率领的2000名克钦军渡过迈立开江,分兵4路向日军发起了袭扰,野人山各个山寨的暴动也同时打响。日军疲于奔命,既要对付从正面汹汹扑来的中国驻印军,又要分兵扑灭遍地烽火的“克钦军”和温盖特的突击队。

  与此同时,接到田中频频告急的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频频下令,命令正与中国云南方面的中国远征军激战的第56师团,和正在钦敦江西岸越过印缅边境向英国人进攻的第55师团火速分兵,急赴野人山增援第18师团。

  温盖特制订的解救计划正在全面实施,但瓦鲁班的情形却并不如高军武预期的那样理想。根据白益、徐小曼送来的情报,瓦鲁班一带的日军主力虽然不出所料,赶去对付温盖特的“钦迪特”突击队,镇压克钦山民的暴乱。可是,瓦鲁班并没有因此成为一座空城。源源不断从东西两个方向快速赶到的日军增援部队不断地开到这里,兵力依然远远超过了他的特务大队。

  3月9日深夜,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特务大队的解救行动开始了。队伍出了“曼哈顿”,顺着大龙河疾速前进,在预先选定的一个地点涉水过了大龙河。过河后,程嘉陵与两名克钦伙计已经等候在此。

  无数株野芭蕉挺立着粗壮的躯干,伸展开巨大肥厚的叶片,傍着河岸铺展开去,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大海。当特务大队进入野芭蕉林后,偶尔划破夜空的闪电的光亮完全被层层叠叠的巨大叶片遮挡了,后面的人只能紧盯着前面依稀可见的背影前进。两名克钦人像灵猫一样轻巧自如,挥着银亮的缅刀在前面“哗哗啦啦”,左劈右砍开道,程嘉陵与高军武手提着一支汤姆森,紧随其后。

  从野芭蕉林里出来后,战俘营已经出现在视线之中。莱尔斯和古良带1名克钦人做向导,率1中队前往瓦鲁班通往战俘营的公路旁设伏打援。

  迪克·杨和龙鸣剑也由1名克钦人带路,率2中队向战俘营接近,解决岗楼和营地外的日军警卫。

  高军武则和余正清的3中队在程嘉陵的导引下,穿越过一大片菜地,向着学校摸去。

  夜沉沉,狂暴的山风裹挟着雨鞭在平坝上的林间草丛抽击回旋,片刻不停地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声响,这给他们的袭击行动增添了安全系数,也加快了前进的速度。

  半个小时后,程嘉陵带领3中队无声无息地摸到了学校后面。隔着竹篱笆望去,所有的屋里都没有灯光。

  高军武令余正清率一个小队迂回到学校大门外设伏,等他这里打响后,再从大门突入,围歼日军。

  虽然为了保证丹妮的安全,高军武已经下令不得伤害学校里的任何一个女人。但是,程嘉陵仍然不太放心,他坚决地向高军武提出,让他在发起进攻之前独自摸进学校,先寻找到丹妮。

  萧玉担心地说:“你不能一个人先去,这太危险了。”

  “麻哥。”高军武轻声叫道。

  “啥事?大队长。”麻哥从后面跑了上来。

  “干这种事还得你这老油子上。去,帮帮嘉陵。”

  两人匍匐前进,用冲锋枪拗起竹篱笆,用石头垫出可容身子通过的空间。很快,他们绕过一株株树木,抵近了一长排土墙屋子。他俩凑到窗下往里观察了一下,再蹲下身子,用缅刀在已被雨水濡湿的墙脚下剜洞。

  就在这时,瓦鲁班方向突然传来一声连一声的巨响,巨大的火光直冲天际。紧跟着枪声大作,一片沸腾。他们知道,这是白益和徐小曼按照计划,率领手下的100名山军炸毁了日军的油库。

  顿时,各间屋子里灯光大亮,程嘉陵和麻哥透过窗户,看见屋子里日军士兵人影幢幢,一团惊慌。

  两人眼神一碰,抡起汤姆森,用枪托砸破窗户,紧跟着,两颗瓜型手榴弹扔了进去。两声巨响后,屋子里爆出一片鬼哭狼嚎之声。两人立即起身,端起汤姆森向着屋里猛扫。

  高军武一声大吼:“弟兄们上啊!”

  四下里一片玻璃碎裂的脆响声,突然袭击并没有让日本人惊慌失措,他们立即砸破了玻璃窗,开始了反击。无数颗手榴弹在冲上来的中国军人中爆炸,无数支伸出窗口的枪管向着扑上前来的黑影喷吐着灼烫的子弹。

  特务大队死伤惨重,至少有30人中弹倒地。战士们立即匍匐在地,或以树身作掩护,用猛烈的火力压制日本人的反击。

  萧玉和苏桂贞当初在“战干团”学到的战地救护本领派上了用场。她俩勇敢地冲上前,将受伤的战友背下去,然后打开急救包进行紧急处置。

  程嘉陵和麻哥此时已经跃过窗台,进到了死尸横陈的屋子里。但是,他俩刚跨出门槛,一波子弹便将他们逼了回来。好在日本人丢下的武器弹药不少,麻哥一梭子弹击灭了头顶的电灯,两人抓起日本人的手榴弹,连珠炮似的往门外扔去。他们出不去,日本人也进不来。

  与此同时,1、2中队对战俘营的攻击也开始了。四下里火光闪烁,枪声震耳。

  高军武飞快地退到竹篱笆后,指挥几名战防枪手、喷火兵向着学校的一个个喷吐着火光的窗口射击。火焰喷射器和在新平洋才装备到特务大队的战车防御枪成了对付日本人的最好的利器。

  当第一波枪声响起的时候,哲内少佐便翻身跳下床,赤着上身穿着短裤,提起王八盒子大喊大叫着冲出卧室,“咚咚”下楼,指挥日军士兵向已经突入后院的袭击者反击。

  丹妮也被惊醒了,她愕然聆听着四处爆响的枪声炮声以及震耳欲聋的惊雷声,虽然并不清楚到底是英国人美国人中国人还是缅甸“克钦军”打来了,但前些日子从程嘉陵口中听来的种种消息让她立即意识到,这是抗日力量向战俘营的日本人发起了进攻。

  走廊上脚步杂沓,咚咚乱响,来不及穿上军装的日本兵正大呼小叫着冲下楼去应战。

  一声巨响后,一团火光在窗外掠过,她听见了走廊上传来了日本兵的惨叫声。

  丹妮首先想到了母亲和弟弟的安全,她立即下床,抓过睡衣穿上,向着屋外跑去。

  战防枪和火焰喷射器配合使用的威力巨大无比,随着每一声巨响,便有好几具尸体连同碎土烂瓦一齐飞起,重重地砸到地上,紧跟着便是火龙飞蹿,房屋訇然垮塌,浓烟烈火四处冲腾而起。

  “冲啊”、“杀死小鬼子”,后院突然传来了一阵阵呐喊声。

  丹妮从声音分辨出是中国人打来了!

  她激动起来,刚刚冲上走廊就突然被绊倒了,伸手一摸,地上是几具血肉模糊尚带着体温的尸体,还有沾满了湿漉漉鲜血的机枪步枪和手榴弹。

  就在她起身的一瞬间,随着几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天井上的日本人被炸得人仰马翻。在火光的映照下,她看见哲内和一群群日本兵从墙倒屋塌烟火冲腾的平房里冲了出来,越过天井,向着礼拜堂狂奔而来。紧跟着,一群头戴钢盔的人影也冲上了天井,分散掩蔽在荷花池和花台边上,向着逃跑的日本兵开火。

  “丹妮,你在哪里?”

  丹妮听见了,那是程嘉陵在嘶声喊叫!

  她伸出头去狂叫了一声“程嘉陵——”便陡然住了声。此时,她听见楼梯“咚咚”响,赶紧拾起地板上的手榴弹,拉掉弦,一枚接着一枚向着楼梯下扔去。当楼梯上的脚步声变成了惨叫和怒骂声后,她又抱起一挺机枪,向着楼下狂扫。

  丹妮听见了哲内气急败坏的喊叫,报仇雪恨的巨大快感让她兴奋到了极致。她用尖脆的声音大叫着:“哲内,你这个魔鬼,我要杀死你!”

  一道闪电掠过,将天地照耀得一团雪亮。

  伏在花台后面的程嘉陵循着声音抬头望去,看见了身穿睡衣,像个愤怒的白色精灵般在走廊上端着机枪疯狂扫射的丹妮。

  他回过头,激动万分地喊道:“军武,快看,那就是丹妮!丹妮在走廊上!”

  高军武也仰头看见了,大喊道:“穿白色睡衣的就是丹妮,弟兄们,保护她!”

  程嘉陵和麻哥等人已经冲过花台,到了礼拜堂下面,以一根根廊柱做掩护,一边开火,一边向着楼梯口冲去。

  哲内少佐再也没有可能冲上楼去收拾丹妮了,一颗手榴弹在他的眼前爆炸,灼烫的钢铁碎片撕裂了他强壮的身体,他感到全身发热,双腿发软,双手一捋,当他猛一意识到手里兜着的是自己滚烫的湿漉漉的五腑内脏时,已经眼前发黑,一头栽倒在地。

  哲内虽死,余下的日本兵明知已被中国军队重重包围,绝无生机,依然异常顽强,在学校里逐屋抵抗,作“玉碎”之战。

  但是,在有着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中国军人面前,凶狂的日本兵不过是一群正遭围杀的猎物。他们的抵抗是徒劳的,一挺战防枪足以轰塌一间屋子,一管火焰喷射器轻易地便将一群日本兵烧成了焦炭。

  学校的战斗很快便结束了,没有一个投降者,这很让中国军人感到满意,因为俘虏只能成为他们的累赘。

  程嘉陵飞快地窜上楼梯,什么话也来不及说,一把拉住丹妮就往楼下跑。

  丹妮大叫:“嘉陵,快去救我的母亲和弟弟!”

  程嘉陵吼道:“你放心,我们的人早就打进了营区!”

  此时,各处的战斗陆续打响,就像过年时放鞭炮一样,到处都是爆炸声、射击声。

  迪克·杨和龙鸣剑率领的2中队同样进展顺利,无坚不摧的战防枪掀翻了一个个碉堡。火焰喷射器打竹木搭建的岗楼效果奇佳,一股火龙蹿上去,大火即起,烧得日军士兵不顾死活地从10米高处往下跳,“噗噗”砸到地上,10个有9个断了气。

  盟军战俘和侨民们也都行动起来,他们像股股浊浪般涌出棚屋,向着四散奔逃的中国败类和日军警卫奔去。杀害齐学启将军的蔡宗夫、杜学统、章吉祥率先落入了邝顺和赵福源一帮战俘手中,十字镐、铁铲、木棒、石块全成了战俘们复仇的武器。长期积聚在胸中的深仇大恨让他们变得犹如疯狂的野兽,只有把这些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家伙斩尽杀绝捣成肉酱才舒心解气。

  如果不是高军武来得及时,所有的中国败类就全部死在战俘们的铁器棍棒之下了。

  高军武喝道:“先留下他们,让他们抬伤病战俘。”

  程嘉陵和丹妮冲进侨民营区里,找到了丹妮的母亲和弟弟。

  程嘉陵激动地向着英国人和印度人狂喊:“大家不要乱跑,我们中国军队来救你们呐!快,快顺着大龙河往下游走!”

  侨民们举着棍棒锄头冲上前来,大声嚷嚷着要处死丹妮这个英奸、婊子。

  程嘉陵抡起冲锋枪,“哒哒哒哒”当空射出一串子弹,大吼道:“混蛋!丹妮不是婊子,更不是英奸!你们知道今晚她杀死了多少日本人吗?连哲内也被她炸死了!她是你们英国人真正的大英雄!”

  不到1个钟头,130名日军和40多名中国败类被歼,2000多名战俘和侨民络绎不绝地出了战俘营,73名中国败类成了担架员。

  奇袭成功的特务大队也伤亡了57名战士,高军武担心日军赶到后会拿牺牲者报复,下令将他们的遗体堆积起来,用火焰喷射器火化,然后将骨灰就地掩埋。

  而此时西北方向枪炮声犹如爆豆子一样,莱尔斯和古良率领的1中队,正和从瓦鲁班匆匆赶来增援的日军激战正酣。

  高军武立即命令龙鸣剑率2中队跑步赶去增援,要他们务必将追兵堵截两个小时后再行撤退。随后,他让盟军战俘们把日军的枪支弹药和食品尽可能地带上,庞大的队伍离开战俘营,顺着大龙河往下游快步疾走。

  这时,程嘉陵看见邝顺和赵福源,还有他的缅甸朋友德钦登士大呼小叫着向他奔来。

  黑夜伸手不见五指,加之山路泥泞,战俘们行动极为缓慢,一公里路得花去三四个小时,人人都摔成了泥猴。伤病战俘,则由中国败类和特务大队的官兵们抬着扶着背着前进。

  天亮不久,堵截日军的1、2中队,以及白益、徐小曼率领的山军已经赶上来与大队人马会合。

  公路从瓦鲁班可以直抵巴卡,可巴卡是日军的一个重要据点,驻扎着日军平沼太三郎准将指挥的一个独立旅团。高军武不敢带着这样多战俘冒险,只得率大队人马沿着大龙河谷,绕过巴卡前往弄滚寨。

  此段河谷地带较为平坦,高军武不准休息,队伍加快了行军速度。第二天天色将晚时,队伍发出了一团欢呼,让他们望眼欲穿的吴温貌和李英士率领的大队山军和驮队已经出眼在他们的视线里。

  这是一支看上去比高军武的人马更为庞大奇特的队伍,200匹以上的驮马,大象也不少于100头,而且每头大象的背上都配有特制的驮架,一头大象可以驮4个伤病员。如此一来,不仅所有的伤病员全都解除了行军之苦,连许多老弱妇幼侨民也都坐到了大象和驮马背上。

  高军武等中国军人和莱尔斯、迪克·杨等美军军官早已从白益和徐小曼口中知道了李寨主,对他久仰在心,如今见他亲率全寨人马前来接应,更是感激不尽。

  考虑到巴卡的日军有可能赶来堵截,高军武命令1、2中队在前面开路,如果遭遇日军,则尽量将其引开。

  有了大象和驮马,中国败类失去了使用价值,末日也就到了。曾经饱受虐待的盟军战俘们对他们的报复一路上不断发生,或以刺刀戳,或以手榴弹砸脑袋,出发时73人,此时只剩下41名。

  高军武把处置中国败类的任务交给了程嘉陵。大队人马离开后,41名中国败类被留了下来,当他们被推到大龙河边,便知死期已到,顿时哭的哭,嚎的嚎,还有的跪地磕头。谁都知道,叛徒比战场上的敌人更可恨。程嘉陵不为所动,一声令下,几十支汤姆森对着中国败类一齐开火,河滩上顿时血飞肉溅,鬼哭狼嚎。

  前面也突然响起了枪声,这让高军武十分紧张。幸亏他们遭遇的仅是巴卡日军派出的小股搜索部队,遭到火力威猛的中国军队迎头痛击后,只能纷纷败走。

  事后中国军人才知道,由于拉罕和德钦觉欣指挥的“克钦军”的袭扰,弄得驻巴卡的日军独立旅团疲于奔命,四处扑火,无法集中兵力前来截击他们。

  第二天一早,队伍离开河谷,钻进了莽荡群山之中,此处离弄滚寨只剩下了一日路程。

  仿佛是为了庆贺他们胜利似的,肆虐了好几日的滂沱大雨终于停了,太阳爬上山巅,被狂雨洗刷后的黛色群峰青翠欲滴。

  一路上,李英士巨大的影响力随处可见。沿途村寨的山民,均将煮熟的鸡蛋、洋芋、加咖喱的肉菜汤摆放在路边,供队伍自取自食,这也是两年前他们给予日军的待遇。

  3000多人突然涌入,弄滚寨的人口猛然增添了将近一倍,达到了六七千人,使得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山寨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犹如正在赶摆的集镇。

  弄滚寨人的热情和慷慨令所有战俘侨民感动万分,主人在寨子附近的平坝上搭建起一排排的大竹棚,供避难者栖身。教堂成了临时的医院,艾琪尔嬷嬷成了伤病战俘眼中救死扶伤的天使。

  现在摆在高军武面前最严峻的问题是食物和药品,李英士即便倾囊相助,面对暴涨的人口,而且还得长住,解决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

  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轻易地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队伍到达弄滚寨的第二天上午,6架美军运输机在12架战斗机的护航下轰响着飞抵弄滚寨上空。一袋袋的大米、面粉,罐头食品和药品,以及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军装军靴从天而降,投进了这个巨大的盆地里。

  自从反攻缅北作战展开以后,强大的美军第10航空队就频繁出动,很快掌握了缅北的制空权,栖身在弄滚寨的这支庞大的队伍,也就得到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