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6

  来到蓝姆伽,自小在有着“长江三大火炉之一”之称的重庆城长大的萧玉才第一次领教了“酷暑难当”的滋味。蓝姆伽给她的第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一个大蒸笼。这种热,既体现在中国官兵的精神面貌上,训练场热火朝天,生活中热烈有序,更体现在印度独特的气候上。

  印度与中国不同,全年分6季,春、夏、雨、秋、冬、凉。5月到6月为夏季,天气热不可挡,人畜俱疲,蚊蝇因酷暑而罕见,植物也奄奄待毙,最高时气温可达摄氏50多度。头上的太阳似火烧火烤,地上的热气令人窒息,热风(印度人称之为“鲁”)刮到脸上如火灼一般,连当地人都害怕,所以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人们若无要事,很少出门。可即便呆在室内也难以逃脱盛夏之苦,人们只得将门窗紧闭,以防热风侵袭。

  墙壁和门窗白天烫手,虽然基地每间宿舍的天花板上吊有直径一米多的大电扇,日夜不停地转动,但桌椅依然烫人,汗水不停流淌,每隔个把钟头,背心就被汗水濡湿,男兵们在室内索性“赤膊上阵”,冷水杯子,确切地说,是温水杯子,总放在眼前,要不停地喝。一天之内,得喝两三壶水。每晚熄灯号后,热度依然不减,刚一躺下床板又有烫背的感觉,夜间时常被热醒,不得不爬起来喝杯凉水,到冲凉房里降降温再睡,一天24小时汗水流淌不止,人人都自然养成了勤冲凉勤洗澡的习惯。

  这个季节,苍蝇蚊子少见,全被晒死。七八两月为雨季,云雾沉沉,大雨时降,草木茂盛,河水暴涨泛滥成灾。这时候蚊子、苍蝇纷纷出动。蚊子成群成阵,十分猖狂,往往隔衣吮血,常常挥之不散。而不少印度人出于宗教信仰,不能杀生,所以仅是竭力把它们轰走,并不打死它们。11月、12月为凉季,l月、2月为春季,这段时间为东北季风时节,气候干燥凉爽,不冷不热,风和日丽,这同中国的春秋两季大体类似,这是印度的最佳季节。

  在这满天流火的季节里,“飞鹰”剧团的慰问演出更恰似一股春风吹进了偌大的基地兵营。演出每日不断,不仅演遍了蓝姆伽基地的各个军事单位,还飞到英帕尔、科西马、加尔各答、新德里、热地亚、利多等地慰问盟军部队。

  在蓝姆伽巡回演出时,高军武、古良、龙鸣剑、邹喜子,还有徐小冬、迪克·杨成了他们最忠实的观众。每天晚上驾着几辆吉普车,剧团演到哪里,他们便跟到哪里。演出前后,还帮着装台卸台,一个个全成了剧团最卖力的编外人员。

  很快,萧玉几位女主角便成为了军营里耀眼的明星,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美英官兵争相上前和她们打招呼,甚至请她们签名。军官们的追求信也如同雪片一样地飞来。姑娘们大都不懂英文,接到这样的信,只得请萧玉帮忙翻译。

  令萧玉没想到的是,一天,苏桂贞把她叫到驻地旁边的一片树林里,也神神秘秘地拿出这样一封信来,请她帮忙翻译。

  萧玉好奇地看了一遍,信是用中文夹着英文写成的,满纸都是情呀爱的字儿。她一眼看出苏桂贞早就明白了这封信的意思,也清楚这信是谁写给她的,而且喜欢得有些儿脑壳发晕,让她翻译,不过是为了向她炫耀一下,这样的美事居然也会落到她的头上。

  萧玉并不戳穿苏桂贞的小心眼儿,还是兴奋地在苏桂贞肩膀上擂了一粉拳,嚷道:“天呐,团长大人,你交好运了!这是迪克·杨中校写给你的恋爱信呀!他把你夸得像朵花一样,说他自从第一眼看见你,就再也丢不下你的影子,每天夜里做梦也都在想你。”

  苏桂贞分明已经得意忘形却偏偏做出副不好意思的样子叫道:“难怪他这个美国佬,每天也跟着我们剧团跑,原来他是另有企图,居心不良啊!”

  萧玉道:“怎么把话说得那样难听啊?男欢女爱,天经地义,接不接受他的追求是你的事,可迪克·杨他同样有权利爱你呀。”

  苏桂贞担心地说:“可他是个外国人呐,我一个中国人和他好,会不会就成了刚到那天王处长说的有辱国格的事呢?”

  萧玉道:“你还是个团长哩,怎么在爱情问题上这样糊涂?爱情哪有什么国界,只要他爱你,你也爱他就OK了。何况,迪克·杨虽说是美军中校,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后代,你听他的名字就知道,他老汉肯定是个美籍华人。呃,苏团长,你晓得夏威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么?”

  “我哪里晓得啊?”

  “那是太平洋上的一群小岛,气候温和,四季鲜花盛开,美得简直就像天堂一样,引得美国去年底对日本人大动干戈的珍珠港就在那里,夏威夷的华侨也多得很。”

  “你的意思是,我能和这美国佬好?”

  “怎么不能?现在是他发疯似的追你。只要你点头,我就给高军武、徐小冬说说,让他们再给迪克·杨加一把火。等到把日本人打败了,你就嫁到夏威夷去相夫教子,舒舒服服当你的美国军官太太吧。”

  苏桂贞自然是满心欢喜,羞羞地说:“和他交交朋友倒没啥,谈婚论嫁的事嘛,我还得摸着石头过河,过段时间再说。”

  “有你这话,那不就行了!”

  仅仅过了一天,萧玉便发现自己完全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从风月场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苏桂贞,遇上这种男欢女爱的事儿自然是驾轻就熟,哪里需要她这个生瓜蛋子帮啥忙?

  次日上午,迪克·杨开着吉普车来到“飞鹰”剧团,请苏团长上天去逛一逛。

  团里的男男女女全都是人精,早看出了迪克·杨的用意,一个个挤眉眨眼,都缠着迪克·杨想上天去潇洒逛一回。

  苏桂贞拿出团长派头,得意洋洋地喝道:“训练时间一窝蜂跑出去让军部知道那还得了?都给我留在家里排练。我和萧玉先上天去看看。好玩,以后再让迪克·杨带你们上天去。”

  到了机场,吉普车停在了一架小飞机跟前。

  天气太热,机场的美军地勤人员全都光胳膊光腿的,他们没人不认识“飞鹰”剧团的这两位女演员,尤其是大明星萧玉。一见她俩,慌不迭地穿衣笼裤,然后咋咋乎乎一轰而上前来围观。所有官兵的眼神里,溢满了对迪克·杨的羡慕之情。迪克·杨呢?一张黑脸上也得意四溢。

  萧玉上前摸了摸玩具似的小飞机,惊奇地问:“迪克·杨,这就是我们总指挥的专机啊?除了你,顶多只能坐两个人呀。”

  迪克·杨说:“我这架轻型飞机,不过是史迪威将军到蓝姆伽各个营区视察时起一个代步的作用,他出远门时根本就派不上用场的。”

  苏桂贞和萧玉生平已经有过一次坐飞机的经历,不过坐这样的小飞机和坐大飞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两位女军官在迪克·杨后面肩挨肩坐下,在迪克·杨的指点下拴上安全带,连头顶的舱盖也用不着扣上。随后飞机轰响起来,像鸟儿一样轻盈地窜上了蓝天。

  两位女军官看着朵朵棉花一样的白云不断在身边飘过,好像服用了兴奋剂,如梦似幻,飘飘欲仙……我是谁?我还是我么?她俩禁不住童心勃发,始而哇哇尖叫,继而大声唱起歌来。

  迪克·杨带着两位中国女军官在天上绕着圈圈飞了有半个钟头,把蓝姆伽基地各处的训练营都看了个遍。苏桂贞和萧玉也唱个不停,将串串歌声,洒遍了整个热火朝天的营区。

  等到飞机降落下来,机场上的情景让两位中国女军官大为感动。美军官兵们居然用手推车推来了满满一车菠萝汁,啤酒罐头,还有印度产的香蕉、芒果、葡萄、番石榴、柑橘、苹果等新鲜水果,不仅恭请两位中国女军官享用,还坚持给他们搬到吉普车上,让他们全部带走。

  从天上落到地上,苏桂贞对萧玉说了一句悄悄话:“我最喜欢的就是被男人喜欢的感觉,世界上肯定再没有比一个女人体会不到被男人喜欢的那种感觉更可悲的事情了。”

  萧玉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女团长已经被美军中校“俘虏”了。

  苏桂贞仅仅让迪克·杨带着她上天像鸟儿一样地翱翔了一番,就把迪克·杨迷得神魂颠倒,和高军武一样,得空就往“飞鹰”剧团跑,来了就像个忠实的仆人一样,跟在苏桂贞身边须臾不离,对剧团里的任何人都热情得到了巴结的地步,谁要有事请他帮忙,他就像得到了重赏,跑都跑不赢。剧团的七八十号男兵女兵也都沾了苏团长的光,常常被迪克·杨带上蓝天去潇洒逛一回。史迪威将军的专机,居然成了迪克·杨编织情网,广结善缘的最好工具。

  中美两军的军官很快便深深地陷入了情网之中,每天晚上,迪克·杨都会开车来接苏桂贞,不是去军官俱乐部跳舞、喝咖啡,就是看电影。

  苏桂贞过去曾和无数的男人上过床,可是却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像迪克·杨这样对自己一往情深炽烈如火的男人,只要两人单独在一起,就赛过了新婚蜜月。迪克·杨太容易冲动甚至不讲究地点,搂着她躺下去就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从不考虑樱桃放在碟里好看还是挂在树上诱人,只要吃进嘴里,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他珍惜每一个夜晚,疯狂地演绎他对她的激情和高潮。他的吉普车成了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伊甸园,夜里开出基地,随便停在哪里,都有孤岛的感觉。夜风、基地的灯海、蛙鸣虫叫、星辰月色,给他俩的幽会提供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舞台背景。他还喜欢用他的越野吉普车带着苏桂贞到离基地很远,没有路的密林草地中去,在大自然中裸呈,抖掉所有的包袱,青青的草地就像舞台,自由奔放,随心所欲。这种毫无拘束的放纵,可以最大限度地放松神经、肌肉和骨骼,让身体语言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俩洋溢着一种淋漓尽致的疯狂。

  苏桂贞过去几时有过这等享受,如今整个儿陡然掉进了蜂糖罐子里,见谁都是一张阳光灿烂的笑脸。还总爱犯点小心眼,把她感到高兴和得意的事儿给萧玉抖落抖落。

  让萧玉刮目相看的是,不过一月时间,苏桂贞对夏威夷的了解,已经远远超过了她从地理课本上得到的知识。

  苏桂贞居然如数家珍地告诉她,夏威夷群岛由124个小岛和8个大岛组成,而最大的瓦胡岛上聚集着全州80%以上的人口,其中亚裔人口就占了一半,华人又占了亚裔中的一半以上。迪克·杨的父亲是瓦胡岛华商会的会长,还是夏威夷州的州议员。城里开有大餐馆,城外还有种植园。苏桂贞嘴里还冒出来一个洋词儿“阿罗哈”,弄得萧玉也不得不纡尊降贵虚心地向她请教,苏桂贞说“阿罗哈”是夏威夷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包含有“欢迎”、“再见”或“友谊”的意思。夏威夷也因此而有了一个让人感到亲切的别称“阿罗哈洲”。

  而且萧玉敢断定这种有意炫耀幸福似的“交心”苏桂贞并非只针对她一个人,因为,没过几天工夫,她便听见剧团里流行开了一句问候语“阿罗哈”。

  全剧团所有人都一致认为这是一桩美好的异国姻缘,曾陷青楼的苏桂贞也自以为老天开眼,给了她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幸福的下半生。

  可是,这样一桩令无数人羡慕的好事,就在迪克·杨和他的缅籍特情人员被派往利多前线之际,却突然变成了一幕难堪的闹剧。

  迪克·杨出发的前一夜,他和苏桂贞离开军官俱乐部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开着吉普车离开基地,也没有把苏桂贞送回剧团驻地,而是悄悄去了他俩的另一处秘密爱巢。准备让这难舍难分的最后一夜,变得血肉相融,刻骨铭心。

  一队在基地巡逻的宪兵在经过寂静无人的大操场上时,突然听见操场边的露天木台下面发出了异常的声响。宪兵们以为是不法分子潜入营区搞破坏,蹑手蹑脚地摸上前去,匍匐进入台下,冲着声音响处突然摁亮了几支大号军用手电筒。眼前的情景令他们瞠目结舌,亮光聚处,竟然是一对正在激情中的男女。

  迪克·杨和苏桂贞立即被送进了宪兵队,问明情况后,随即将二人分别关进禁闭室,并马上通知了所属单位。

  美国人压根没把这桩风流案当做什么了不得的事儿,甚至还认为中国宪兵狗抓耗子多管闲事。按照基地的规定,美国人犯了事由美国人自己处置,总指挥部立即派徐小冬开车来把迪克·杨接回去。

  迪克·杨出了禁闭室,到宪兵队长办公室领回自己的武器,马上打听苏桂贞的情况。得知苏桂贞暂时不能放,得由新1军政治处电话通知处理意见后再作决定。

  迪克·杨态度坚决地对徐小冬表示,看不到中国军方对苏桂贞的处理结果,他宁愿继续呆在宪兵队里,让他带着这样的心情上前线,他没法完成总指挥部交给他的任务。

  徐小冬宽慰他说,苏桂贞和你是正当恋爱,就算出了点儿格,顶多也就关几天禁闭,不会有啥大不了的事。好说歹说,总算把迪克·杨劝出办公室,来到了宪兵队门口。可迪克·杨说见不着苏桂贞,他无论如何也不上车。

  上级对这件事的处理算得上雷厉风行,新1军政治处的几名长官把“捉奸捉双”当成了天大的耻辱,连夜碰头,决定对苏桂贞进行严厉处置:开除军籍,遣送回国。

  电话通知一到宪兵队,宪兵队长马上叫人把苏桂贞带到办公室,当面向她宣布政治处的决定。

  苏桂贞惊得魂飞魄散,精神一下子垮了,“咚”地跪在地上,痛哭着哀哀求道:“队长,千万不能把我送回国去啊……我和迪克·杨不是伤风败俗……乱搞男女关系……啊啊……我们是真心相爱……如果不是因为战争,我们会马上结婚的呀……啊啊……我们都说好了……等到打败了日本鬼子,我们就会马上结婚的啊……”

  “干吗呢?你这是干吗呢?快起来!”

  宪兵队长姓马,天津杨柳青人,看过“飞鹰”剧团好几次演出,对演员有强烈好感,对管演员的苏团长也很是同情,为难地说道:“苏团长,对不起,处分意见是政治处下达的,我人微言轻,只有执行的分,实在是爱莫能助。”

  迪克·杨一听苏桂贞的哭喊声,蓦地掏出手枪,冲进了宪兵队长的办公室。他一把将苏桂贞拉起来,搂在自己胸前,将枪口对准宪兵队长,恶狠狠大骂道:“你们中国人……真是一群大混蛋!我们恋爱,关你们什么事了?妈的,我一枪毙了你!”

  宪兵队长也是条好汉,面对黑洞洞的枪口,端坐椅上纹丝不动,镇定地说道:“中校先生,你别乱来,枪声一响,你不但自己没命,也会把你喜欢的苏团长给害了。”

  徐小冬急步冲上去,一把将手枪从迪克·杨手中夺下,冲他大叫道:“你这蠢货,这样做,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糟糕。”

  几名宪兵一拥而上,欲将迪克·杨控制起来。

  徐小冬大吼道:“都给我滚出去!这儿没你们小兵蛋子的事!”他转身对宪兵队长说道,“马队长,请给我一个钟头的时间,我能让这事起死回生。”

  马队长原本同情苏桂贞,也知道徐小冬是史迪威身边的大红人,自然乐意帮忙,说:“你快抓紧时间想办法吧。别说一个钟头,苏团长在被送上回国飞机之前,都是我尊敬的朋友,我绝对不会为难她半分的。”

  徐小冬对迪克·杨说:“你留下陪着桂贞,我马上去想办法。”

  徐小冬冲出宪兵队,上了吉普车,片刻工夫便到了特务大队的驻地。

  高军武已经睡下了,一听这事便跳了起来:“你应当马上找史迪威呀,只要他一个电话,桂贞不就没事了?”

  徐小冬说:“绝对不行!你在作战部队里,不知道上面的内情。新1军的头头脑脑们为部队的指挥权问题和史迪威扯旗放炮地闹过好几次了,如今他们只剩下了这么一点管理部队军风纪的权力,如果连这点小事史迪威也插手,一定会更加激化中美首脑之间的矛盾。”他一把抓起桌上的电话,往高军武手里一塞,“这事得找孙立人,他虽然是新1军的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实际威望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位在基地的中国将领。你是他最器重的爱将,你求他帮忙,他不会不给你这个面子的。”

  孙立人不久前已经和廖耀湘带着新38师和新22师开往利多前线去了,要找他只能用电话。

  事情的发展果然正如徐小冬所料,孙立人给了高军武这个面子,了解情况后,马上操起电话把政治处王世洲处长从睡梦中叫醒,说应当把美军男军官和中国女军官搞对象,与一般风化案严格区分开,如果这样的行为也违犯了政治处的相关规定,也应本着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精神处置为妥。

  不知是孙立人无人能及的威望使然,还是副军长的头衔更起作用,反正,没用几句话,王处长便答应马上通知宪兵队放人。至于处分,也遵照孙副军长的指示精神,重新研究,从轻发落。

  徐小冬和高军武立即赶到宪兵队,把苏桂贞和迪克·杨接了出来。

  第二天一早,新的处分决定就下来了,苏桂贞逢凶化吉,仅落了个训诫处分,官未撤,职未降,国也不回了。如此一来,反倒是由上司公开承认了她和迪克·杨的恋爱关系,这样的处分,让迪克·杨放放心心地带着101特遣突击队去了利多前线,更令苏桂贞欣喜若狂!

  §§第十三章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