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5

  连日轮番轰炸,同古已经沦为一片焦土。

  伤员在不断增加,药品供给却几乎告罄,弹药也开始缺乏。日本人源源不绝地往上冲,攻势不但不减,反而越来越强了。

  承诺坚守同古,必须坚守,无论如何不能退却!

  戴安澜沿着弯弯曲曲的战壕,巡视着自己弹坑累累的阵地。连日激战使这位威风凛凛的少将师长此刻看上去疲惫不堪。他已经两处负伤,胳膊上包扎了绷带,姜黄色的呢子军服被弹片撕开一道大口子,露出里面染着血渍的衬衣来。

  一个可怕的消息传来,自私自利的英国人终于抛弃了中国盟友,他们仓皇撤退,根本没有通知中国人,就把同古侧翼暴露给了日本人。

  紧接着又收到消息,西面的南阳火车站失守——日军第18师团从马来西亚火速赶到同古参战,正是他们攻下了南阳火车站。日本援军的不断投入,大大改变了战场的态势。

  孤军奋战了12天的200师官兵伤亡已逾3000人,弹药将尽,给养不继,三面被围,已经陷入即将全军覆没的险境。

  一场同样硝烟弥漫、决定200师存亡和决定着戴安澜生死的争斗在远离同古的军部展开……

  缅甸三月的清晨,雾霭缭绕,白色的雾气掩盖了战火摧残后的满目狼藉,依依的显露残存的秀丽与安静祥和。

  15集团军司令官饭田下令发给士兵每人一听缴获的英军的牛肉罐头作早餐,他希望今天一举拿下同古,结束这场持续了十余天的战斗。

  饭田对重庆政府的200师有着特殊的仇恨,恨不得生吞了戴安澜。这支中国的精锐部队在血战昆仑山之时击毙了他的小舅子中村正雄,面对即将任由自己蹂躏的失败者,他的心中充满了亢奋感。

  在经过一场地毯式的密集轰炸后,密密麻麻的日本军队向同古合围过来。

  防御阵地像每次发起进攻时一样静悄悄的,没有动静,日军越逼越近,依然没有声音,不见任何动静、人声,日本人开始胆战心惊,放慢了速度。

  除了几声零星的爆炸,同古城一片寂静。

  疑惑不定的饭田举着望远镜徒劳的张望。一个让他几乎合不拢嘴的消息传来:同古已是一座空城,200师不知去向。

  饭田呆呆地望着雾气还未完全散尽的战场,良久回不过神来,脑海中不停盘旋:马上就将全军覆没的200师飞到哪里去了?

  这一切,来自于杜聿明的坚持。

  此时,200师已经顺利撤出同古,秘密渡过色当河,开赴耶达谢了。

  戴安澜可能想象不到,同古大战在前方打了12天,史迪威和杜聿明就在后方天昏地暗地吵了12天。

  史迪威一味督促廖耀湘抓紧进攻,与戴安澜会合,打算实现会同第6军、第66军与英国人一起向日本人发起猛攻,一举收复仰光,再借此将日本人全部赶出缅甸,所以坚持要200师固守同古。

  但杜聿明认为太不切合实际,并且感到太冒险——英国人战斗力差,平时一味仰仗空军助阵不说,如今不要说飞机,连他们自己都自身难保,哪里会有心思援助中国人?他不同意全力攻击,坚持要等预备队余韶的96师赶到后再合力展开进攻。最初他还对史迪威怀着一种好感,也支持史迪威的作战计划,但战场的态势让他原本就有所顾虑的担心愈发加重:史迪威明显向着英国人,拿着中国军队的命来全力维护英国人的利益。他甚至深信史迪威和亚历山大完全是勾结在一起,牺牲中国人保全英国人!这样的景况,作为中国的指挥官绝对不能忍受,他要挽救自己的军队!

  同古告急的消息传来,杜聿明当机立断,要戴安澜突围后撤,完全放弃同古防线。

  史迪威大怒:“杜将军,同古绝不能弃守!此战役计划是我们共同制订,并已经蒋委员长批准实施。为达成此一计划,我已经拜会了亚历山大将军,请求西线英军与中国远征军配合,从卑谬地区发动一次支援性进攻,亚历山大将军已经同意我的请求,正着手组织有力部队与30辆坦克为先导向同古方向发动反攻,英国人马上就要发起进攻,你现在却要逃跑。身为副司令长官,你敢对你的行为负责吗?”

  杜聿明怎能容忍他如此声色俱厉的呵斥?于是,冷冷地回应道:“我不仅对中国军人的生命负责,同时也对英国盟军的生命负责。你不是告诉我亚历山大已经答应出动部队策应我200师的战斗吗?为什么戴安澜在同古打了10多天,英国人呆在旁边一枪不放?如果英国人真如你所言正在准备配合我军行动,那么,我可以马上给亚历山大将军打电话,请他放弃这次进攻。”

  史迪威的满腔愤懑也突然爆发出来,当着廖耀湘的面,像一头惹怒的雄狮对杜聿明吼道:“杜聿明将军,现在,200师处于极端的困境,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挽救该师的唯一方法是,立刻让新22师全力出击,打退日军的进攻!我是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是受蒋介石将军之托来指挥和领导你们的。我现在命令你,立即让新22师全力出击,你必须无条件执行我的命令,如果你胆敢违抗,我一定要用军法对你严加制裁!”

  面对气急败坏的史迪威,杜聿明淡淡一笑,这微笑,既含着轻蔑,也含着同情,他不急不恼地说道:“很对不起,史迪威将军,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副司令长官,我决不能让中国军队与如此强大的敌人冒险硬拼,我也必须全力保全我最精锐的200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今后的作战,以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史迪威再也控制不住情绪,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电话跳了起来:“你敢不对我的命令负责吗?”

  杜聿明回答得十分干脆:“我只对在重庆的委员长负责!”

  杜聿明敢于公开地顶撞美国人,是因为在事前他就已经将此事直接向蒋介石做了汇报,为保存实力,请求让200师从同古后撤,蒋介石给他发来10个字的方针:“保存实力,切勿轻举妄动。”

  史迪威这个老外却对发生在他身边的事一无所知。

  “既然如此,那我就直接找你们的委员长说话!”史迪威丢下这句话,撇下杜聿明与廖耀湘拂袖而去。

  当徐小冬把吉普车发动以后,史迪威余怒未息地说了一句让他永不能忘的话:“1942年3月29号,是我38年戎马生涯以来最令我气愤、最让我失望的一天!”

  史迪威与杜聿明争吵的时候,作为下属的廖耀湘只能呆在一旁,不发一言。

  杜聿明冲廖耀湘一声苦笑。“这个美国佬,还说是中国通呢,对中国的事情,我看他根本就还没有入门。建楚啊,”他叫着廖耀湘的字说,“不是我不想和日本人打,而是敌强我弱,不能拿着这么多官兵的性命不当回事儿呐!我实话告诉你吧,200师从同古撤出势在必行,而且委员长已经批准了我的意见。但是,衍功在同古突围,我们应当组织力量去接应。”

  接着,他以军人特有的简洁继续说道,“衍功已经在同古血战了十几天,伤亡惨重,如果没有部队去接应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在接应过程中,可乘机消灭一部分敌人,用我军的行动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军队,同时,也可以振奋我军的士气。因为同古一战,毕竟是我们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和日军的第一仗。”

  廖耀湘道:“钧座考虑周全,卑职原本就是前来增援200师的,衍功与小弟生死与共,情同手足,救他出险,也是卑职分内之事。”

  “你有把握吗?”

  “有!”廖耀湘斩钉截铁地回道,“不过,要请示一下校长吗?”

  “用不着。”杜聿明果断地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校长一定会同意我们的决定的。”

  廖耀湘向杜聿明敬了一个军礼:“时间紧迫,那我马上出发。”

  “去吧。我不回梅苗了,就在这里坐等你和衍功的消息吧。”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