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

  当天下午,除戴安澜以外的第200师营级以上军官们便明白了史迪威上午视察阵地时说的“我马上要带着你们去收复仰光”是什么意思。

  在飞机场师指挥部召开的营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上,史迪威将军详细地讲解了他和杜聿明谋定的“同古会战,收复仰光”的战略计划:由第200师在同古顶住当面之敌,英军在卑谬顶住当面之敌,另调第5军2个师、第6军1个师、第66军两个师共5个师,在中英坦克支援下,首先围歼同古当面之敌,得手后再向进袭卑谬的日军发起攻击。

  听起来这似乎是个让人振奋不已的计划,一旦成功,收复仰光,将日本人逐出缅甸,便是指日可待之事。

  但是,从当时战场总体形势力量对比来看,这种思路让人顾虑重重,史迪威的热情归热情,重庆的蒋委员长没有真正想把实际指挥权赋予这位美国参谋长的意思,在离开腊戍时他将指挥权交给了杜聿明,但一切都还要经过他的指示。更重要的是,中国将领们对计划中担任援助的英国人实在不抱信心。

  面对中国军官们对英国人的群起指责,史迪威将军也流露出了他眼下最大的担忧,那就是驻缅英军将绝大部分车辆都用于运载人员物资撤往印度,对中国远征军支持相当不力,导致新22师直到前一天才过曼德勒南下,96师的行动也相当迟缓,而第66军的两个师,出畹町以后迄今还在滇缅公路上一步步向南走着。

  抱着极大战斗热情的史迪威一面积极协调英国人的空中支援和坦克支持,一面热情地督促远征军积极采取行动。

  尽管不大情愿拼中国人的血本帮英国人夺回仰光,又有蒋委员长在重庆富有深意的遥控指挥,但如果缅甸失守,损失最大的还是中国,但杜聿明审时度势,在深思熟虑之后感到自己心中的“同古攻势”与史迪威的思路大体一致,所以还是决定支持史迪威。

  他们都把作战的重心放在了200师师长戴安澜身上。史迪威在视察了同古的情况之后,对戴安澜充满了信心。

  然而戴安澜对担任右翼的英国人却怀着极大的担忧,要是英国人一旦顶不住日军第33师团的进攻,关键时刻要撒了脚丫子,那可就把中国人给卖了。

  史迪威以极庄重的态度向戴安澜保证:“我和杜将军在制订这一作战计划之前,特地拜会了亚历山大总司令。我们要求他们一定要固守卑谬,亚历山大将军已经向我们作出了承诺。我会尽一切努力保证这一切的,请放心,戴师长,我的参谋梅里尔少校已经到了卑谬,他会和斯利姆将军协调,尽力配合你的。”

  岂料,当史迪威赶回梅苗指挥部后,一份从卑谬发来的电报即刻便让他感到事情大为不妙!

  这份电报正是他派往卑谬英军第1军团指挥部担任联络协调工作的梅里尔少校发来的。电报说,他赶到卑谬英军指挥部后,即向斯利姆将军通报了同古会战的具体计划,请求英军密切配合。

  曾经战功卓著的斯利姆将军听罢梅里尔的要求,还算给了他一点鼓励,表示愿意配合收复仰光。

  但是,当梅里尔到英军各处阵地上走了一遭之后,发现英军官兵神情沮丧,松松垮垮,懒懒散散,全都没有心思构筑防御工事,他大感愕然,立即向斯利姆将军汇报。

  斯利姆听后无可奈何地说:“英国军队连遭重创,士气很低,军官们几乎丧失了所有的威信。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也许上帝指给我们的撤退计划,可以说是我们目前能够想得到的唯一、最好的出路了。所以,坦率地讲,如果要打败日军,恐怕还主要得靠中国军队了。”

  梅里尔觉得自己像掉进了冰窟窿——他想象得到英国人的敷衍,但没有想象得到现实如此严峻。

  闻讯后心急如焚的史迪威立马飞往重庆,亲自向蒋介石汇报缅甸战场出现的变故,并请求蒋介石再派一个军紧急入缅。

  虽然史迪威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道理,要抢在日军发起进攻之前迅速集中5个师和200辆坦克,对敌第55师团先发制人地加以包围歼灭,困难还相当多。飞回梅苗远征军指挥部后,他派罗伯茨去第6军监军,派怀曼、帕特诺去催第5军加速前进,派斯利尼坐镇英军总部协调。他还多次敦促亚历山大派火车、汽车运送中国军队,供应中国军队的粮秣弹药,并要求英国从印度调来坦克加强中英盟军的进攻能力。整个人忙得如同陀螺。

  但是,战争的主动权并没有掌握在史迪威手中,当他天上地下四处奔波忙碌时,日本人已经先于中国军队完成集结,首先向盟军发起了进攻。

  日军攻占仰光后,继续攻击并夺占了代库、奥坎地区。而与此同时,中国远征军第5军、6军到达并接防了原来由英军守卫的同古、莫契、南梅、黑克、洛马提、佩岗等地,英军则向西线的卑谬、礼勃坦、缅拉一带地区集中。日军大本营由于开始策划“瓦城会战”,第55师团兵力不够,第18师团和第56师团及两个坦克团分别从曼谷、马来西亚向仰光赶来。

  日军第55师团打响了同古之战的第一枪。

  这支日军是从中国战场上抽调来的师团,在长沙会战中,曾遭到重创,经过半个月的补充整顿才调到缅甸战场。新任师团长竹内宽中将,是个野心勃勃、“江田岛”精神十足的日军年轻将领。他指挥部队在缅甸毛淡港口登陆,仅用4天时间就占领仰光。两仗一打下来,英军一溃千里。他见英军不堪一击,为了扩大战果,他甚至置后方空虚于不顾,率领师团穷追猛打,企图一举攻下曼德勒。

  19日凌晨,日军一个快速大队500多人分乘摩托车、汽车、装甲车浩浩荡荡向着同古以南35公里处的皮尤河大桥飞速驰来。在缅南战场上以势如破竹之势横扫英军如卷席的日本人骄焰万丈,同样没有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甚至连搜索队也省略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刻,在他们两侧山岭密密的草丛间与对岸莽荡的山林里,中国军人无数黑洞洞的枪口已经瞄准了他们。

  伏在北岸河堤后的军部骑兵团一见日本人的车队已经驰上了大桥,随着团长一声令下,早已安放在桥上的500公斤炸药瞬间爆炸,将整座大桥连同跑在前面的汽车、摩托车、装甲车连同车上的日军士兵一起掀上天去,随后再“噼里啪啦”地落进河里,溅得河中水花蹦起老高。

  几乎就在大桥轰然上天的一瞬间,两侧山岭上手榴弹像冰雹般地向着公路上砸了下来。在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中,轻重机关枪也争先恐后地响了,密集的子弹恰似无数道雨鞭扫下,公路和桥头上顿时响起一片鬼哭狼嚎之声。

  “杀——”林丛中陡然响起一片惊天动地之声,早已埋伏在此的特务大队上千名健儿如上千只出林猛虎般向着人仰车翻的公路和桥头上冲了下来。日军引以为自豪的武士道精神此时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汽车、装甲车乱成一团,纷纷离开公路惊慌地转着圈掉头,活着的日本人扔下满地死尸和伤员,没命地往车厢上爬去。

  高军武抱着一挺轻机枪冲上公路,向着已向来路上疯狂逃去的汽车P股扫光了弹匣里的子弹。这一仗生俘敌兵3名,公路和桥头上瘫着60多具日本人的尸体,连车掉进河中溺毙的不下50名。

  打扫战场的时候,邹喜子从一辆被击毁的汽车驾驶室里拖出一具腰上挂着指挥刀的尸体,大喊起来:“呃呃,打死一个当官的!”

  邵青阳和高军武都赶了过去,从领章看出这是一名少佐。高军武从他的军用挎包里发现了地图、军官身份证和一本《滇缅作战手册》,得知被击毙者叫做叽部经一郎,这股敌军属第55师团143联队的山村支队。邵青阳当然知道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亲自把缴获的地图文件送到了戴安澜手中。其他人也纷纷翻动各自缴获的战利品。高军武摘下了日本少佐的指挥刀和高统马靴,比划了几下指挥刀,感觉很是威风。

  戴安澜得知特务大队和骑兵团旗开得胜,高兴地对邵青阳说:“你们特务大队果然名不虚传,我200师是中国军队的精锐之师!你的特务大队则是我手中的一柄利剑,你和林团长这次前哨战打得漂亮,首战告捷,打出了军威,为中国远征军争得了好名声,我要给你们请功!”

  皮尤河伏击,是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后取得的首次胜利。

  戴安澜正看着邵青阳缴获来的地图和文件,已经得知第200师初战告捷的史迪威和杜聿明坐着吉普车也赶到了同古。

  听取了戴安澜的汇报后,杜聿明说:“鬼子的报复心很强,他们在皮尤河吃了亏,必然要打上门来,你们要提高警惕,准备打大战啊!”说到这里,杜聿明定定地看着戴安澜:“如果敌人来进攻,200师能守几天?”

  “我保证守10天!”戴安澜坚定地回答。

  史迪威在一边点点头说:“我在路上设想了一个作战计划,因为你们200师已在同古形成了吸附日军的态势,我们准备就现成态势歼灭敌人,由你部将当面之敌吸引在同古,廖耀湘的新22师和余韶的96师马上就到了,他们来后,从侧后围歼他们,来个同古大会战。我们打胜了这一仗,就可以反击,夺回仰光。”

  几天后,蒋介石的复电批准了史迪威的同古会战方案,这让性格外露的史迪威十分高兴。但是他却并不知道,蒋介石在支持他的同时,也给杜聿明单独发来一份密电,要他“机动行事”,随时把史迪威的动静和各种情报汇报重庆。

  史迪威有了蒋介石的首肯,立即驱车来到已后撤到梅苗的英军总司令部,拜会亚历山大勋爵。

  大概是皮尤河伏击的胜利让亚历山大看到了一丝光芒,他这次慷慨得颇让人意外,满口答应派出部队,开往西线卑谬,策应中国远征军在同古的战事,同时向中国10万大军提供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提供中国军队的运输工具、战车及医疗设备。

  史迪威这下彻底放心了,临走前,居然有兴趣开玩笑说:“将军,你们英国人真会用人,为了保卫你们的殖民地,既要中国军队来当保镖,还要我们美国人来指挥保镖,中国人、美国人,甚至连我这个美国中将,都效命于你们英王陛下了。”

  皮尤河初战告捷后,200师几乎天天在战斗中度过。

  20日拂晓,日本人在飞机的掩护下,将留在南岸担任袭扰任务的特务大队和骑兵团驱逐到山上后,中午挺进到最杯、坦德宾一线,向第598团展开进攻。一整天,到处都是枪炮隆隆、硝烟弥漫。几座小高地上,双方反复争夺,谁都不肯后退一步,但谁也无力打垮对方。

  连遭重创的日军恼羞成怒,出动了两个联队,在30多辆战车、20多门大炮和空军的掩护下,再次对598团猛攻。戴安澜不断派兵补充前沿阵地,又将刚刚赶到的军、师战防炮部队调来支援,对日军战车猛烈轰击。

  看到598团阵地前打得炮火连天,特务大队和骑兵团主动从侧翼对敌实施反击袭扰,神出鬼没,打了就跑,跑了再来。这一天,日本人伤亡惨重,不得不全线后撤。

  中国守军刚刚松了一口气,不料午夜过后,狡猾的日军又突然摸黑发起猛攻,598团没想到敌人会采用这种“拖刀计”,最杯阵地最先被突破,官兵不得不退到坦德宾对峙。

  次日,日军在飞机、大炮、坦克支援下猛攻坦德宾阵地。随着密集的炮群轰鸣和飞机尖厉刺耳的俯冲轰炸声,日军再次发起了全面攻击。爆炸燃烧的大火浓烟,遮云蔽日;穿云裂石的枪炮声使得原本满目苍翠的土地变得如开锅一般。

  22日,日军又加大火力进攻另一处前沿阵地鄂克春。20多架飞机轮番轰炸,压得地面的598团守军抬不起头来。12门山炮和20辆战车配合着地面步兵向598团阵地扑来。日军步兵隐蔽在战车后面进攻射击,火力密集,枪弹如雨。598团战士的子弹打在战车钢板上当当作响,却丝毫没能阻挡日军半步。

  眼见形势危急,副团长黄景升干脆冲到前沿指挥。由于598团阵地没有反坦克兵器,枪榴弹射程有限,手榴弹破坏力又不够,眼见日军快速迫近,黄景升当机立断,命令士兵用集束手榴弹炸战车!

  士兵们分别迅速将十来个手榴弹捆扎好,飞快跃出战壕,却被一一射倒,黄景升扶着战壕,布满血丝的双眼几乎喷出火来,终于再也忍不住,一跃而起,跳出战壕,就地一翻,把阵亡士兵身边的集束手榴弹抱在怀里,连连翻滚,飞快将集束手榴弹塞到车下,又疾速翻滚到一旁,即刻听到惊天动地的巨响,战车四分五裂。

  士兵们顿受启发,接二连三翻出战壕,滚到战车旁,轰隆声不绝于耳,一辆辆战车灰飞烟灭。

  躲在战车后的日军一看势头不妙,赶紧后撤。乘着598团士兵正为炸战车成功而欢呼,稍一松懈之时,日军抓紧利用后面开来的战车挡身,又开始扫射。

  黄景升立刻向士兵们大呼“趴下,卧倒!”随即被子弹击中,一辆战车直冲他而来。

  眼看着副团长倒下,战车凶猛重回,班长程洪倒吸一口凉气,抱着集束手榴弹冲向黄景升,一把将他拖起来,准备将他背回。

  然而已经来不及了,程洪冲到黄景升面前时战车也冲到了他们面前!

  程洪原本可以打滚离开,但他双眼怒焰喷射,猛地一把推开黄景升,自己瞬间便被战车撞飞,就在意识还没有离开的刹那,程洪奋力拉响了集束手榴弹……

  很快598团撤出鄂克春,屋丁、三祖以西阵地相继陷敌。守军向着同古城且战且退。

  血战数日,局势已到危急关头,增援的兄弟部队远水解不了近渴,亚历山大痛快答应策应第200师战斗的部队兵力,直到现在也没有动静。

  又近拂晓,日本人出动30架飞机,轮番轰炸同古城及第200师阵地。

  城里的房屋被炸毁,守军阵地工事被炸塌。同时,日军人又兵分三路,向同古城发起攻击。一次次冲锋被守军击退。第二天,日军仍然三路围攻,配合着日军飞机连续轰炸,守军高炮阵地被摧毁,对日机已无法构成威胁,日机在空中为所欲为,出动得更为频繁。

  眼见守军伤亡惨重,戴安澜一咬牙,决定放弃一部分阵地,让日本人纵深插入,敌我交错,飞机的空中轰炸便没有了用武之地。这一招果然奏效,深入腹地的日本人被守军死死缠住,退不能退,进又进不得。一直到傍晚,戴安澜才下令再次后退。日本人见天色已晚,害怕中国军队设有陷阱,停止了追击。

  但是,始料不及的是,处于远征军后方的克永冈飞机场丢失了。

  这是200师遭到的最沉重的打击!

  守卫机场的是李树正的军部工兵团。他们虽然作战能力不算强,但工事却修得十分专业坚固,即便敌人重兵来犯,不付出惨重代价也不可能轻易得手。万万没料到的是,这天下午4点左右,五六百名缅甸男女老百姓惊惊慌慌从西面向着工兵团阵地奔来,人群中女人哭,小孩叫,还有和尚在叽里咕噜地念经。守军大声喝令其止步,缅人嘈嘈杂杂地嚷了一通,续又蜂拥前行。

  副营长况忠跳出工事对空鸣枪警告,让他们赶快离开,否则就要开枪了,仍然制止不住人群乱拥。况忠见人群离工事也不过四五十米了,急得不行,忙向李树正嚷道:“团长,不打不行了,要是日本便衣队混在里面怎么办?”

  工事里的守军也都探出身子呆呆地观望。

  “不搞清楚不能乱来!”李团长也跳出了工事,一边观察一边说道,“我看清楚了,里面还有不少女人和孩子嘛。堂堂的中国正规军,来自礼仪之邦的仁义之师,不分青红皂白地向缅甸的女人和孩子开枪,和日本鬼子不成一样的禽兽了?”

  话音未落,只见一片手榴弹已经当头砸来,炸得中国士兵人仰马翻,一片混乱。男人女人,霎时全成狰狞恐怖的疯魔,日本便衣队和缅奸掏出轻机枪和快慢机向着华军阵地一拥而上。况忠当场毙命,李树正则跳进工事里躲避。紧跟着,敌人跳进中国军队的工事,见人便打。

  看到便衣队和缅奸得手,紧随在后面的日军一个联队趁虚而入,如同风卷残云一般很快夺占了飞机场和火车站。

  工兵团死伤300余人,团长李树正等40余人被俘。从印度加来机场起飞给200师运送军火给养的两架飞虎队的运输机此时卸完货后正欲返航,眼见大批日军狂呼乱叫着冲了进来,赶紧起飞升空。结果只有詹姆士少校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驾机起飞,侥幸逃出同古。另一架飞机来不及起飞,连机带人落入日军之手。

  工兵团的士兵如潮水似的逃出了飞机场和火车站。戴安澜闻报怒不可遏,立即将师指挥所移往色当河桥东。并数次组织部队反攻,拼死夺回机场车站,但却没能成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