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

  两人在十八梯茶馆呆了足足两个钟头,高军武才把萧玉送到江家巷口。返回储奇码头的半道上,他没忘记对邹喜子许下的诺言。不过他在烧腊摊上买的不仅仅是两根卤猪蹄子,还有一只卤鸡,两只卤猪耳朵和两瓶高粱白酒。

  今天无疑是个大喜的日子,他要让大队长和邹喜子与他共享这份欢乐之情。可是,等他回到船上才知道,就在他离开轮船不一会儿,一辆军用吉普车驶到码头上,把邵大队长接走了。

  去了哪儿?什么时候回来?谁也不知道。

  高军武只好把邹喜子叫到大队长的单人舱里,把烧腊摊在桌子上,摆上酒杯,坐等邵青阳归来。邹喜子说,满船的官兵谁都没睡觉,心都悬在了大队长身上。

  高军武突然想起下午在雨台山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是在张自忠将军的葬礼已经结束之后,蒋介石、冯玉祥、何应钦一大帮军政要员从特务大队列成的夹道之中走过。就在经过邵青阳跟前时,蒋介石突然停住脚步,威严的目光缓缓从林立的特务大队官兵脸上掠过,然后感慨地说了一句:“荩臣练兵有方啊!”

  难道,大队长今晚被接走与委员长的这句感叹有关?

  高军武猜对了,他亲耳聆听到的不过就是蒋介石的一声赞叹,而不知道的是蒋介石赞叹过特务大队后紧接着又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就在蒋介石来到自己的坐车前,准备上车时,他突然问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李致远将军:“致远,你带来的这支护灵队伍很不错的嘛。我上过保定军校,也上过日本士官学校,军人素质如何?一看站姿便知道;队伍训练得怎样?一看队列就大致不差。”

  李致远赶紧回道:“委员长慧眼独具,不同凡响。这支精兵就是张自忠麾下的59军特务大队,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汉。虽然只有300多人,成立也不久,但是战功累累,这次黄维纲将军突袭陈家集,从虎穴狼巢中抢回张自忠的遗体,带的就是他们……”

  蒋介石浓眉一抬:“59军特务大队,我耳熟能详啊,前次夜袭日军机场,不也正是他们所为吗。”

  李致远连连点头:“正是,正是。”

  “这个大队长好像姓……姓什么青阳?”

  “委员长记性真好,他叫邵青阳。”

  蒋介石马上对身边的军委会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何应钦说道:“敬之,你不总是在我面前感叹干才难寻吗?这样的军人,只要假以时日,认真培养,我看一个个全都可以成为干才嘛。……哦,还有,”蒋介石又把目光落到了站在他另一边的陈诚脸上:“辞修,一支300来人的队伍,又奇袭机场又深入虎穴抢回张将军的忠骸,这已经足堪当代传奇了,要鼓舞我军民抗战之士气,上哪里去找这么好的活教材、活典型?前次你们政治部请女童子军杨慧敏到重庆各所高校,各支部队去讲她如何深夜游过苏州河,给八百壮士送国旗的经历,效果就非常好嘛。”

  蒋介石这最末一腔话,才是邵青阳深夜被吉普车突然接走的真正原因。

  召见邵青阳的,是被称为何应钦手下“四大金刚”、官拜兵役署署长兼中央训练团兵役干部训练班主任的程德惠中将。

  夜里11点半,邵青阳终于回来了。一上码头他就亮起车灯,摁响喇叭,招得特务大队的官兵全都拥到了船舷上。

  等到大队长一宣布,高军武才知道邵青阳带给他的喜讯,不知超过了他的烧腊白酒多少倍!

  邵青阳满面红光兴奋不已地说道:“程署长对我说了,他已经接到何部长的电话通知,说我们特务大队不返回5战区了,就留在重庆,列入中央训练团建制,专门负责训练兵役干部的军事技能,就是为以后训练新兵的教官们当老师,你们晓得中央训练团的团长是哪个么?哈哈,他就是我们的蒋委员长。程署长还说了,命令明天就由接我们上岸的人送来。哦,大家不要吼,安静点,还有一个好消息,政治部要我们马上选出两名代表,到各个学校和驻渝部队去作报告,讲讲我们特务大队奇袭三王铺机场,从日本人老巢里抢回张将军忠骸的经过。”

  全体官兵吼声雷动,差点把船顶给掀开。

  高军武买回的酒肉正逢其时,邵青阳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很快酒劲便上了头,一张脸红得像关公,身子也坐不稳了,摇摇晃晃拍着高军武的肩膀结结巴巴地说:“老子最近……常在想……当兵十几年……扑爬跟斗地老是升不上去……咋个从去年五六月份开始……嘿嘿,就时来运转,每一宝都押对了呢?想来想去……格老子……原来你娃是个福将……给大哥我……带来了……好运气!”

  既然大队长说政治部只让选两个代表,那么,任何人都知道根本就用不着选了,大队长当然是铁定的,还有一个,非高军武莫属。作报告,凭的是嘴巴,这全大队300多张嘴,恐怕连在一起还没“军中秀才”高军武的一张嘴能讲。

  第二天,来河边接他们的吉普车大卡车一长串,把他们送到与中山公园一墙之隔的夫子庙兵役干部训练班,庙里已经单独为他们腾出了一所大院子。

  邵青阳和高军武一到驻地马上就被送到军委会政治部招待所,准备讲演稿、背稿,再由政治部的人审查、提意见后再进行不断的修改。副部长罗子烈、兵役署署长程德惠两名中将亲自抓这两个英模典型。

  邵青阳和高军武也私下进行了分工,前者讲奇袭三王铺机场的经过,后者讲如何抢回张将军忠骸。

  邵青阳把这次讲演视为人生中最重大的机遇,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两天两夜足不出户,也不准任何人上门打扰,甚至连一日三餐也不吃,仅靠一壶开水,几块烧饼凑合,拼尽了肚里的全部墨水,才呕心沥血把稿子写出来,不单脸青面黑,连眼睛也陷落了一大圈。

  写完他仍不放心,请高军武精心给他笔下生花,修改润色。高军武还没看完就笑得合不拢嘴:“报告就是讲演,讲演就是用嘴巴说话。稿子靠的是文字功夫,而讲演靠的是语言功夫,你得把这些‘之乎者也’的东西全都删掉,改成口头语言。就像你们四川人平时摆龙门阵一样,生动鲜活地把事情经过讲清楚就行了。”

  邵青阳马上给他作了一个揖:“你说得头头是道,那我就全拜托你了。”高军武也不客气,说:“你现在就把门关上,给我一个人讲,需要加工的地方,我给你点拨点拨。先在寝室里把嘴巴练顺溜了,上台你就等着听人喝彩吧。”

  高军武则对稿子本身不太重视,他认为讲自己亲自参加的战斗经历,抓住精彩之处娓娓道来便成,念稿子反而会束缚自己的思维,影响自己的发挥。但上峰如此严格要求,他也不得不遵命而为。

  程德惠将军对稿子审查得尤为仔细,要求也极高,他对邵青阳和高军武说:“依照《兵役法》规定,大专学生、公教人员都是免、缓役的对象,只能发动他们志愿从军,偏偏中国社会自来便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心理。你两个要能讲得让在场的年轻人争着抢着报名参军,就算圆满完成了任务。”

  偌大中国此时最需要的就是英雄,缺的也正是英雄,如今两位英雄横空出世,岂有不大受欢迎之理?首场演讲,更是搞得热闹非凡,甚至何应钦都亲自打招呼给侄儿——88军军长何绍周,让他安排参加过淞沪、鄂西会战的参谋长梁筱斋过来听报告,交流经验,实在给足了两个草根英雄面子。

  邵青阳的一口川腔引来掌声无数,而高军武的标准京片子更具感染力,他的脱稿讲演,临场发挥也把全场气氛掀到了最高潮。他不但讲如何夜袭陈家集,抢回张自忠将军忠骸的战斗经过,还大讲亡国是民族消亡的惨祸,并列举历代名人和当代世界各国领袖人物,多是文武兼备的人才,从军是无上光荣高尚的事业。

  一大帮记者整天跟在他俩后面追,媒体对他俩的宣传报道铺天盖地,报纸上有名字,广播里回荡着他俩的声音。在山洞中央陆军大学,在沙坪坝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小泉中央政治大学、军事委员会办的军官训练班、一个又一个的“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青年军人与莘莘学子被他俩的讲演鼓动得激情似火,纷纷要求投笔从戎。

  但是对高军武来说,最有成就感的当数在重庆外语学校礼堂里的报告,因为,他看见了台下蓄满泪水充满景仰之情久久凝视着他的那双熟悉的眼睛……

  遗憾的是,在这样的场合,他仅仅只能用目光向萧玉打上一个招呼,竟然没有机会与她说上哪怕是一句话。因为每次报告会一结束,学生和军人便如同潮水般地拥上来要求他和邵青阳签名,这里还没对付完,接他俩的小汽车已经把喇叭按得震天响了。

  在外语学校的讲演给他留下强烈印象的不仅有萧玉的脉脉含情的双眸,还有热吻,当然不是萧玉,而是另外一个穿着时髦的姑娘。当时许多男女学生围着他签字,当他为一个姑娘签完字后,这个胆大包天的姑娘居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突然搂住他的脖子在他脸颊上来了重重的一吻……

  他根本就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但是,他记着了姑娘的慧眼丽目和热情似火……

  政治部与兵役署对他俩的讲演极为满意,在重庆的每一场讲演程德惠中将均拨冗前来,在台上从始至终陪坐到底。

  夫子庙与江家巷近在咫尺,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可自从在十八梯茶馆一别,他与萧玉就再也没能见上一面。他和邵青阳现在长期住在政治部招待所里,无论白天黑夜,所有的时间包括生活内容他俩都已经无权支配。邵青阳与高军武的报告轰动了重庆,同时也极大地振奋着大后方军民抗战的信心与士气。随着报纸广播的宣传,邀请信如雪片一样向政治部飞来。紧随而来的巡回报告成了两位军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不仅乘着专机穿梭飞行于大后方的中心城市成都、西安、贵阳、昆明,也几乎走遍了每一个中国战区司令部的驻地。每到一地都有那样多的部队、机关、军工企业与学校,一日不停地连轴转,至少也得呆上半月二十天。

  1940年12月19日下午,当他们正在贵州安顺国军最精锐的第5军军部作报告时,一封特急电报催他们速返重庆,并告知接他们的专机已在贵阳机场等候。

  回到重庆后他俩才从罗子烈副部长口中知道,蒋委员长一直关心着他俩在各地的报告。前一天又亲自点了邵青阳与高军武的名,要他们到黄山去为正在他的官邸里参加军事会议的各战区总司令、参谋长作一次汇报。

  从市中区到黄山的路途上,大队长邵青阳像打摆子一样抖个不停。当简朴庄重隐约在碧树浓荫之中的“云岫楼”赫然出现在视线中时,邵青阳抖得更厉害了,下车后一把将高军武拉进停车场旁边的厕所,要高军武扇他两个耳刮子,帮忙止住他的紧张。高军武“吧吧”两个耳刮子过去,效果奇好,邵青阳果真不抖了。

  最让他俩激动不已的是,当他们登上几十级石阶,快步走进粉墙环绕的庭院大门时,看见主楼里拥出来一大群人。一个个将星闪耀,戎装笔挺。

  被簇拥在中间的,正是召他俩前来的蒋委员长。

  邵青阳与高军武大步上前,向最高统帅和将军们肃然致以军礼。迎接他们的,是最高统帅带头发出的热烈掌声。

  这次汇报让邵青阳与高军武永生难忘的并不是听众身份地位的无与伦比,而是邵青阳的汇报开始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日军机群居然躲过了中国空军警戒雷达的搜索,突然飞临到黄山上空,并且向着中国最高统帅的乡间官邸准确地投下了几枚炸弹。早已部署在附近几座山头上的高射炮群立即向着敌机开火,白市驿机场上几乎能飞的中国飞机也紧急升空赶来救驾。空中炮矢乱飞,绽出串串烟团,剧烈的爆炸声轰鸣不止。

  侍卫们惊慌失措,拥着蒋介石去防空洞躲避。孰料蒋介石作为一名军人的血气在这样的时刻被彻底激发了出来,不仅不躲,反而怒不可遏地大喝道:“我不进防空洞!我倒想看一下,日本人是怎么把炸弹扔到我头上的!”

  此时围墙已被炸塌老长一段,4名卫士被炸得血肉飞溅,还有多名卫士和勤务兵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不住地叫唤。蒋介石掸了掸身上的灰尘,迈开大步,径直踏着死伤卫士的鲜血走到庭院之中,愤怒地举目仰视着空中这场激烈的战斗。所有头上身上洒满灰尘的将领也都坚定无畏地跟随着他,在庭院里密密麻麻站了一大片,人人举目向天,视死如归。

  军统局事后调查方知,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事前得到蒋介石在黄山官邸主持召开这次最高军事会议的消息后,立即向日方秘密通报,并告诉了“云岫楼”的确切位置。

  所幸中国空军与高炮兵人人以必死之心与日机激战,6架日机带着滚滚浓烟尖啸着栽了下来,中国战斗机则有27架被击落。不过十几分钟时间,日机远遁,云淡风轻,重庆上空重新恢复了宁静。

  蒋介石与将军们立即返回会议室,邵青阳与高军武的汇报继续进行……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