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李斯特:别出心裁荐新秀

  李斯特出生在匈牙利的雷定。当时的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李斯特的父亲是匈牙利人,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匈牙利和德语两种拼法。李斯特从小随母亲说德语,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语写作。

  李斯特父亲是艾斯塔哈基伯爵的会计师,还是一位业余的音乐家。从六岁开始,李斯特就跟随父亲学习弹钢琴,演奏了贝多芬的大量作品,还接触到了风格独特的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间音乐。九岁那年,李斯特在欧登堡举行了第一次独奏音乐会,深得艾斯塔哈基伯爵的赞赏。伯爵给了他六年的学费,以资鼓励。父亲看到儿子在音乐上的才能,于是卖掉了所有家具,凑足费用,举家迁往欧洲的音乐中心维也纳。

  1822年4月,12岁的李斯特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二次音乐会。这一年贝多芬已经53岁,由于双耳失聪,一直深居简出,难得在公众场合露面。谁也不曾想到,他居然出席了李斯特的音乐会。

  那天,李斯特用尽浑身解数,竭尽全力地进行表演,可惜贝多芬什么也没听见。李斯特的演奏刚一结束,贝多芬突然站起身来,走到台上,交给他一个主题,让他即兴演奏。贝多芬从李斯特全神贯注的小脸和钢琴键盘上飞舞的手指,完全感受到了他奏出的音乐,更感受到了他的艺术才华。贝多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搂住李斯特,亲吻他,并预言:“这孩子将以自己的音乐震惊世界。”这次幸福的会见让李斯特终生难忘。

  从此,他把贝多芬的肖像一直挂在自己的房间里。

  1823年,为送李斯特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就读,父亲带着全家人移居巴黎。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凯鲁比尼拒收外国学生,李斯特只好改投作曲家帕耶尔。1827年,父亲去世了,16岁的李斯特断绝了生活来源,只好靠演奏、教课谋生。

  李斯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凡是来登门求教的,他分文不取,免费授课。当他发现某个学生食宿无着落时就会给予资助,因此培养出了一批很有才华的音乐家。李斯特这样说过:“即使我自己一生没有写出过任何好音乐,但只要能从别人那里认识到和欣赏到伟大作品,我也会同样深深地感到真诚的愉快。”

  肖邦初到巴黎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已经成名的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深为赞赏。可是,怎样才能够让肖邦得到观众的认可呢?李斯特处心积虑地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法。

  那时候,在演奏钢琴曲时,往往要把剧场里的灯全部熄灭,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这一天,李斯特的钢琴演奏会开始了,李斯特像往常一样坐在钢琴前。

  当剧场里的灯熄灭时,他悄悄地离开了,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不明真相的观众被“李斯特”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掌声如潮。就在这时,灯光大亮,观众吃惊地发现舞台上坐着的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个不出名的年轻人。这件事传开后,人们既为出现了一位钢琴演奏家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关心和推荐新秀的做法而深表钦佩。

  有一次,李斯特路过德国的一个小镇,看见一张海报上这样写着:“明天,将由天才的青年女钢琴家安娜举行一场独奏音乐会。安娜系世界着名钢琴家兼作曲家李斯特的得意门生。”他看后觉得很奇怪,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学生。于是,他决定去找安娜,了解一下实情。

  见到安娜后,安娜主动向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她泪流满面地跪在李斯特面前诉说道:“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为了谋生,打了您的招牌,不然的话,人们是不会来听我的演奏的……”

  李斯特听完她的叙述后,亲切地把她扶起来说:“姑娘,好了,不谈这些了,请你弹琴给我听听吧!”安娜在李斯特的鼓励下演奏得十分出色。李斯特给她纠正了几处错误,谈了一些演奏要领,还亲自在钢琴上为她做示范。

  李斯特在离开的时候对安娜说:“亲爱的孩子,我已经指点过你了,给你上过课了,你现在名副其实是我的学生了!开音乐会吧!并请在节目单上再加上一句:弹奏最后一首曲子的将不是音乐会的独奏者,而是独奏者的老师——李斯特。”

  作曲家拉夫早年生活贫困,连乘车的钱都没有,当他听说自己的偶像李斯特要在巴塞尔举办音乐会时,便冒着大风雨,步行了上百里路,赶到了巴塞尔。在他到达的时候,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所有的门票都已售完,拉夫万分沮丧。李斯特的秘书贝洛尼发现了拉夫,就把这件事转告给李斯特。李斯特得知后,不但破例允许他进入音乐会,还坚持让他穿着湿衣服,与自己一起坐在舞台上。事后拉夫回忆道:“我坐在那里,简直像是一处流淌的泉水。我忘却了所有的事情,只是庆幸自己见到、听到了李斯特。”

  尽管自己居无定所,生活来源常常得不到保证,但李斯特从未忘怀自己的祖国和祖国人民。1838年,匈牙利遭受水灾,上百万人背井离乡,无家可归。

  正在旅行演出途中的李斯特闻讯后,立即赶回维也纳,为家乡同胞举行了10场义演。李斯特精湛的演奏艺术和拳拳爱国之心,令观众大受感动,场内群情鼎沸,以至演出常常无法结束。

  艺术家逸闻

  在沙皇面前

  有一次,李斯特被沙皇请去演奏。

  沙皇漫不经心地躺在沙发上,一边嬉笑聊天,一边听李斯特演奏。李斯特略停片刻,希望以此引起他的注意,可是沙皇浑然不觉,依然我行我素。李斯特皱紧眉头,突然中止了演奏。沙皇见状,吃惊地问道:“先生,怎么不弹了?”

  李斯特笑了笑,绵中带针地说:“陛下说话,不便打扰,理应保持安静。”

  沙皇一时间瞠目结舌,无以为对。

  文化小常识

  李斯特与交响诗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

  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的名称为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为交响诗。李斯特一共创作了13首交响诗,它们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第七章 捷克艺术朝圣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